1. 难度:中等 | |
周代的乐舞,经常出现在各种政治、宗教仪式中,主要表现武王伐纣、平复南国等史事,是贵族子弟年幼时学习的必修课。这表明周代的乐舞 A. 具有政治意义和教化作用 B. 形成重视传承的社会风尚 C. 满足官僚政治的文化需要 D. 开创乐舞追颂功德的先河
|
2. 难度:中等 | |
虽然汉以后,曾有过南北朝的割据局面,但南北政权都争以“中国”为正统。隋唐两朝,天下一统,在修史时,将历史上分裂的南北政权,都归入“中国”,纳入正史。据此可知从汉到隋唐 A. 统治者注重从法统上坚持统一意识 B. 南北方形成了共同的民族认同感 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逐渐加强 D. 中国的内涵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
|
3. 难度:中等 | |
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记载:“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这反映了 A. 苏轼关心百姓疾苦 B. 《三国演义》盛行当时 C. 宋代市井生活丰富 D. 尊刘贬曹观念深人民心
|
4. 难度:困难 | |
在江南地区,明以前的婚札仪式深受传统的信仰习俗影响,婚礼中的仪式仪物多含有驱邪辟祟的寓意;明末的婚礼中虽仍采用以前所用物品,但时人已多不知晓其最初的巫术含义,只求华丽体面、喜庆吉祥而已。这表明江南地区 A. 破除迷信更加理性 B. 婚礼的世俗化倾向明显 C. 不再遵守传统伦理 D. 培育出全新的风俗习惯
|
5. 难度:中等 | |
1877年严复赴英国海军学校留学,归国后任职福州船政学堂。1898年出版了赫胥黎的《天演论》译著。此后,“天演”、“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新名词很快充斥报纸刊物,成为社会最活跃的字眼。这反映了 A. 洋务运动以培养翻译人才为目的 B. 《天演论》是戊戌变法理论依据 C. 民族危机成为19世纪末主要矛盾 D. 严复是早期维新思想的主要代表
|
6. 难度:困难 | |
20世纪初,清政府允许商办铁路,全国踊跃响虚,四川等内陆省的积极性更高。川路集股总额达白银1170多万两,铁路股本主要源自“抽租股”,也就是川汉铁路总公司随粮强制征收,值百抽三,这使得大量的农民都入了股。对这种抽租人股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 严重增加了人民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 B.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强大,影响政府决策 C. 租股无异于代为储蓄,稳定了小农经济 D. 田租入股加速了工业化的资本原始积累
|
7. 难度:中等 | |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遵照政府要求,从小学到中学,从国语到历史、社会、常识、公民、英语、音乐、地理等课本,都把塑造孙中山的“国父”形象作为教科书的重要内容。其主要目的是 A. 表明国民政府的革命延续性 B. 肯定孙中山对民主革命的贡献 C. 为青少年树立领袖榜样示范 D. 推行三民主义为统一意识形态
|
8. 难度:简单 | |
在1961-1962年的第二次日内瓦会议上,中国一方面支持老挝等东南亚国家走美苏之间的中立道路;另一方面,积极争取法国等欧洲国家与美苏保持距离。这一做法 A. 维持了印度支那地区的长期稳定 B. 使中国在西欧赢得了广泛的盟友 C. 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 D. 发挥了大国应具有的政治影响力
|
9. 难度:中等 | |
亚里士多德指出,城邦显然是自然的产物,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在本性上而非偶然地脱离城邦的人,他要么是一位超人,要么是一个鄙夫。……无族、无法、无家之人,这种人是卑贱的,具有这种本性的人是好战之人,这种人就仿佛棋盘中的孤子。这说明 A. 人的自由受城邦生活的制约 B. 亚里士多德崇尚和平与正义 C. 在城邦居住者皆为城邦公民 D. 希腊城邦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
10. 难度:困难 | |
有学者指出,西方国家用武力打开各国大门,将整个世界征服于脚下。被征服的人民在这个过程中饱受苦难。他们为了生存,也开始追求工业化。从这个时候起,一个世界性的现代化过程就开始了。这说明 A. 当今世界各国已实现现代化 B. 现代化过程即主动融人世界过程 C. 有些国家现代化具有被动性 D. 西方的崛起起源于工业的现代化
|
11. 难度:中等 | |
1930年美国通过了《霍利——斯穆特关税法》。该法修订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据统计,1932年美国从欧洲进口总值仅3.9亿美元,而1929年为13.34亿美元;1932年,美国向欧洲出口总值为784亿美元,而1929年高达23.41亿美元。该法案 A. 是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根源 B. 促进了美国就业率的上升 C. 破坏了国与国之间的互信机制 D. 表明国家干预经济时代的开始
|
12. 难度:简单 | |
在运用口述史方法调查“老舍之死”的过程中,学者发现有三位自称是老舍尸体的打捞者,他们的叙述并不相同,其中,“只有一个可能真实,或者三个都不真实,绝对不可能三个都真实,因为那样就会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地点捞起三个老舍”。这对口述史学自身发展的重要启示是 A. 口述史仅是研究历史的工具之一 B. 口述者提供的材料距离真相较远 C. 只有调查多位当事人才能得知真相 D. 应侧重探究口述者构建历史的过程
|
13.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延安)陡甘宁边区政府政治上力图拘建新型的乡村统一战线,理顺农民与地主之间的关系,以参议会为载体,调动起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使民众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也为乡村建设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民主政治基础。经济上成立了劳动互助的村庄,农民已不是一户一户各不相关的各自劳动,而是为着一个确定的生产任务而奋斗;另一方面互助合作运动对于克服众所周知的乡村个人主义的思想起了很大作用。文化上对于乡村教育,赋予了中共政治社会化的内涵与目标。这不仅体现在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社会教育方面,印便在小学教育中亦是如此。在陇东分区,各完小均以《群众报》、《解放报》、《陇东周报》作为教材。曲于完小选择了14篇报上的文章。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产生展览会的意义在哪里”、“打倒国民党的特务政策”等等。 ——以上摘编自《乡村建设的延安道路》 材料二1933年山东省政府决定在山东进行县政建设实验,由粱漱溟主持的研究院进行改革。首先,裁局设科,科长多由研究院毕业生充任。此外,县政府增设了户籍室、农村金融流通处等机构。其次,乡设乡学、村设村学以代替原来的医、乡、镇公所。实质是实行“政教合一”的自治制度,即以“村学”、“乡学”作为乡村的自治组织。在建立的村学中,设有小学部、成人部、妇女部。村里还为失学儿童设有共学处,因陋就简,随处施教。在乡学中,一般设有高级小学部或职业训练部等,供村学学众进一步学习。通过这些措施到1937年,邻平已接近扫除文盲的边缘。另外研究院大力兴办农业合作社,到1936年底,已经成立了棉花运销、蚕业产销、林业生产、信用、购买、机织等多种合作社,计307所,社员8828户,已收股金12422元。七七事变后,日本进攻山东,梁漱溟离开,部平乡村建设实验至此结束。 ——以上摘编自《梁漱溟与邹平乡村建设》 (1)根据材料概括陕甘宁边区与山东地区乡村建设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乡村建设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
14.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有一回拿破仑过阿尔卑斯山,说“我比阿尔卑斯山还要高!”对此,鲁迅先生说:“这何等英伟,然而不要忘记他后面跟着许多士兵。” ——引自《鲁迅全集》 请结合拿破仑的相关史实,评鲁迅的史学观。
|
15. 难度:中等 |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面对不断加紧的民族危机,清政府开始了长达10年的清束教育改革。1901年清政府下诏,改书院为学堂,诏书中明确指出造就“究心经济,力戒浮嚣”,“博通时务,讲求实学”之人。1903年清政府颁布《癸卯学制》,规定其办学宗旨为,“无论何种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吏之学为基”。1904年颁布的《初等小学章程》规定“绅董能捐设或劝设公立小学堂及私立小学堂者,地方官奖之:或花虹、或匾额”。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除科举制,成立学部,作为统辖全国学务的正式教育行政机构。在建立的近代学制体系中,有普通教育,也有专门教育,有高等教育,也有简易识字教育,有正规教育,也有业余教育。 清政府的教育随革初步建立了中国近代教育体系。据估计,到辛亥革命前夜,新式学堂学生约有200万左右,留学生2万上下,1905年在东京成立的中国同盟会即以留日学生为主体。 ——摘编自马泽民《论清末教育改革的实用特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教育改革的影响。
|
16. 难度:中等 |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58年初英国出现了一个具有广泛目标和威望的新的和平组织“核裁军运动”(简称CND)它联合了传统和平组织、反核团体以及新左翼等三方面的力量,主要反对英国的核防务政策和向美国提供核基地,并发动和组织了有名的复活节和平进军行动,成为世界性核裁军开始的标志。成立初期,它呼吁英国停止核试验和美国携带核武器的轰炸机暂停巡逻飞行厦暂缓建设美国导弹基地的谈判;后来CND政策进一步发展为反对美国在英国的所有核基地,在1960年会议土它赞同脱离严重依赖核武器的北约这一政策。CND在1961年的顶峰时期发展到800多个地方团体,在各地区建立了蛆织,总部办公室有20多个工作人员。它有CND妇女、学生、青年等部和基督教CND,及科学家和建筑师等专业人员团体。CND的月报《Sanity》达到45000份的发行量。 ——摘编自汤玲《20世纪80年代西北欧反核和平运动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核裁军运动”的主要主张及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核裁军运动”组织兴起的背景。
|
17. 难度:中等 |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05年5月,京张铁路总局和工程局成立,袁世凯委派陈昭常为总办,詹天佑为会办兼总工程师(官衔:道台),开始筹备铁路建路事宜。詹天佶是晚清容阅率领到美国留学的一百二十名幼童之一,也是其中仅有的获得大学学位的两位幼童之一。京张铁路从北京到张家口,全长有二百多公里,中间要经过层峦叠嶂、峭壁耸立的燕山山脒,特别是居席关、青龙桥、八达岭等地区,地形十分险恶,工程量很大。詹天,为破解技术难题,背上标杆仪器,骑着小毛驴,成天奔走在崎岖的荒山野地,实地勘测线路。在八迭岭隧道开挖前,有位叫雨宫敬次郎的日本承包商曾上书袁世凯,说中国若靠人工挖隧道很难完成,建议由日本包工,聘请日本钻工,用机器开挖,必能筑成隧道。詹天佑立下誓言,不打通隧道他决不离开工地。在詹天佑忙于八达岭隧道攻坚之际,不断有外国工程人员到施工沿线“打猎”,实剥偷窥,制造谣言。隧道经过衬砌竣工后,詹天佑主动邀请外国工程界人士前来参观。这些洋工程师们以挑剔的眼光,仔细审视了隧道工程,从村砌到通风、排水,没有挑出一点毛病,不得不被中国工程师的技术和效率所折服。这时,还剩f最后一道难题有待解决,就是从南口到八达岭地势太陡,如果采用常规的螺旋式线路,火车很难爬上去。詹天佑创造性地设计出一种折返线路,铺设“人”字形路轨,火车到这里,以两部大马力机车前后一推一拉,就可安全地爬过陡坡,这样既降低了坡度,也缩短了隧道。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建成通车。 ——摘编自《文化中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詹天佑在修建京张铁路时面临的困难。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詹天佑成功修筑京张铁路的客观因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