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中国是一个文明传统悠久深厚的国度,又是一个广土众民的国度,其文化的时代性演进和地域性展开呈现婀娜多姿的状貌。读图8,下列思想与地域的搭配中,正确的是( ) A.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B. 安时而处顺,哀而不能入也 C. 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以赏罚 D.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
2. 难度:简单 | |
《周礼》记载:西周时期,国家对市场有一套管理制度,市场设专职官吏——“司市”来进行管理,下面设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维持秩序的“司虣”,管理度量衡的“质人”。西周的这套做法 A. 打破了工商食官局面 B. 强化政治等级制度 C. 促进国家管理制度化 D. 不利于工商业发展
|
3. 难度:困难 | |
初唐科举考试分为“秀才”“明经”“明法”“明书”“明算”和“进士”六科,除了最后的进士一科外,皆可以上溯至汉代,只是以前是察举,现在改用考试登进而已。汉唐的这些科目设置 A. 反映出汉唐的选材标准较为宽泛 B. 说明了科举制对察举制的完全继承 C. 印证了古代选官标准重专业技能 D. 体现了政权的社会基础在不断扩大
|
4. 难度:简单 | |
李釜源撰《地图综要》(研究明代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内卷:“楚故泽国,耕稔甚饶。一岁再获柴桑,吴越多仰给焉。”据此准确反映的是 A.“苏湖熟,天下足”逐渐演变为“湖广熟,天下足” B.江浙农村转种棉花等,粮食不能自给,需要湖广输入 C.湖广地区在明代成为全国粮食重要产区 D.经济重心转移湖广地区超过吴越
|
5. 难度:简单 | |
1894年,华盛纺织总厂投产之后,李鸿章规定:“合中国各口(岸)综计,无论官办、商办,即以现办纱机四十万锭子,布机五千张为额,十年之内,不准添续。”这一规定的实质是 A. 保证洋务派企业在民用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B. 反对在传统手工业领域发展近代机器生产 C. 通过限制生产规模抵制外商企业的经济渗透 D. 满足帝国主义通过在华投资垄断中国工业的要求
|
6. 难度:困难 | |
1935年9月,党中央在甘肃通渭县榜罗镇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做出把长征落脚点放在陕北的战略决策,并提出保卫陕北苏区、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这次会议 A. 表明党中央探索到正确革命道路 B. 说明民族矛盾成为社会最主要矛盾 C. 反映出党坚持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D. 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
7.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面l952--1977年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图,该图数据表明当时中国 A. 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B. 向现代化工业社会的转变基本完成 C. 贯彻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经济建设指导思想 D. 三大产业间的比例差距呈逐渐扩大的趋势
|
8. 难度:困难 | |
2017年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圈发展规划,它将成为“一带一路”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支点。粤港澳大湾区有别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其他国家层面的区域发展观念,其最为独特的优势是 A. 跨制度合作、丰富“一国两制”内容 B. 解决港澳青年成长就业问题 C. 面向海洋、承载更多对外开放的功能 D. 显著提高城市群一体化水平
|
9. 难度:困难 | |
古罗马的第 一部公民法规定: 父亲有权监禁和鞭打儿子,把儿子当作囚犯,甚至有权处死儿子。而罗马法完善时期(中世纪)的法典又强调: 父权应该是仁慈的而不是残暴的。罗马法条文的变化说明 A. 古罗马父权制崇尚暴力 B. 罗马帝国缓和民族矛盾的需要 C. 基督教发展丰富了罗马法 D. 自然法精神得到彰显
|
10. 难度:困难 | ||||||||||||||||||||||||||
如表摘自齐世荣、吴于廑《世界史》总序,是研究世界历史的一些信息,对该表认识最准确的是
A. 是工业革命在史学上的反映 B. 体现了法西斯日耳曼民族优越论 C. 研究历史视野从孤立分散走向联系整体 D. 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
|
11. 难度:中等 | |
马克思通过大量文献和资料,深入分析了当时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初步阐述了剩余价值的思想,揭示了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这些成果和结论都写进了《共产党宣言》。马克思的这些研究成果 A. 揭示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社会问题 B. 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理论学说 C. 提出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 D. 论述了垄断阶段的资本主义特征
|
12. 难度:困难 | |
2015年12月《人民日报》著文指出,新一波全球化“浪潮”正扑面而来,这次,规则之争成为焦点,区域互动或许才刚上路。“规则之争成为焦点”主要体现出 A. 全球化规则的制定有利于国际经济发展 B.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 C. 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失去主导地位 D. 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发展
|
13.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90年,康熙帝在颐和园设如意馆,1713年前后建立蒙养斋算学馆,邀请西方熟悉数学、物理、天文历法、光学的传教士到此授课与研究,西方传教士称之为中国科学院。传教士白晋在写给路易十四的报告中说:“康熙帝需要招聘您的臣民——熟悉科学和艺术的耶稣会士,是为了让他们同已在宫中的耶稣会士在宫中建立起一个像法国皇家研究院那样的一个研究院。”康熙帝把“颐和园中的如意馆拨给那些供奉于皇家的画家、机艺师、设计师们作集会之用。欧洲来的传教士们在如意馆作画、刻板、修理钟表和机械器物”。白晋记述了皇帝对如意馆工匠们的“各类新奇制品的强烈爱好和深刻了解”,他每天验看这些“出自新建研究院院士之手的作品”,对其中的杰作给予奖赏。现在的故宫藏有数台计算器,就是康熙年间制造的改进型帕斯卡计算器。康熙帝去世后如意馆成为一个单纯的画院而且日趋衰微。 ——摘编自白晋《康熙帝传》 材料二1666年,在法国皇帝路易十四的支持下,建立法兰西科学院。其成员享受津贴,研究活动受到资助。法兰西科学院致力于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院士们在毗邻的皇家图书馆(有一个实验室)的房间内每周聚会两次,会议轮番讨论数学、物理学、化学、植物学、生物学、解剖学、理学和天文学等问题,科学院成员可以自行决定自己的研究内容。他们还组织了几次海外考察。当时知名的欧洲学者霍布斯、卡西尼、惠更斯等,都受其吸引并加入。路易十四死后法兰西科学院却一直延续下来,为法国近代科学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摘编自伏尔泰《路易十四时代》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科学院”、法兰西科学院的特点及这些特点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两国“科学院”命运不同的原因。
|
14.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11949-1976年党的口号表21977年以来党的口号
比较表1和表2,提取一项有关党的口号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15. 难度:中等 |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曹操指责袁绍在冀州吏治败坏时说:“袁氏之治也,使豪强擅恣,亲威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炫鬻家财,不足应命……欲望百姓亲附,甲兵强盛,岂可得邪!”取得冀州后,曹操下令“无令强民有所隐藏,而弱民兼赋也”。加王脩任魏郡太守,“抑强扶弱,明赏罚,百姓称之”。杨沛为长社令,曹洪宾客在县界,征调不肯如法,沛杀之,曹操“以为能”。司马芝为营县长,豪族刘节为郡主簿,宾客千余寡多不奉法,包庇宾客不服兵役。司马芝即以刘节为兵。满宠为许县县令,曹洪的宾客犯法,满宠依法治罪。曹洪向曹操求情,满宠知道后未等曾操说话,就把曹洪的宾客杀掉了。曹操听到后,高兴地说:“当事不当尔邪?”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曹操在限制豪强势力方面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曹操限制豪强势力的作用。
|
16. 难度:中等 | |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国联盟约>第22条把从同盟国手中获得的殖民地居民看做是“在现代世界的紧张形势下还不能自己站立的民族。”因此,这一条款规定:“这些民族的监护应该委托给那些先进民族,即因其资源,经历或地理位置而最能承担这一责任的民族。……同时,这一监护由他们作为‘受托者’代表国联来执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由“受托者”来“监护”的规定并没有扩大到获胜的协约国的殖民地,虽然这些殖民地的居民在许多方面都处于相似的发展水平或缺少发展。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政府根据《国联盟约》向国际联盟求助,国联派出了以英国外交家李顿为团长的五国调查团来华实地调查,该团调查后提交的报告否认日本的侵略是正当防卫,但没有任何实际措施。1933年日本退出国联,从而破坏了一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进而成为远东战争策源地。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际联盟的实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政府强调“十四年抗战”的意义。
|
17. 难度:中等 |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顾维钧被誉为“民国第一外交家”。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嘉定区)人。初入旧式私塾,后于1899年考入上海英华书院,1901年考入圣约翰书院。1904年入美圆哥伦比亚大学,专攻国际法及外交,获博士学位。 1912年回国后,任总统英文秘书、内阁秘书、外务部顾问和宪法起草委员等职。1915年起历任北洋政府驻墨西哥、美国、古巴、英国公使。1919和1921年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出席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在巴黎和会上,就山东的主权问题据理力争,以出色的辩论才能阐述中国对山东有不容争辩的主权,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杈益作出了贡献。1922~1926年先后任北洋政府的外交总长、财政总长、代理国务总理等职,其间,于1924年5月曾代表中国政府与苏联签订《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以中国代表身份参加了国际联盟李顿调查团,调查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的侵略罪行。1932年起先后任驻法、英、美大使和驻国际联盟代表等职。1945年6月,出席旧金山会议,参加《联合国宪章》起草工作并代表中国在《联合国宪章》上钳子;其后任国民党政府驻联合国代表。1956~1967年,历任海牙圆际法庭法官、国际法院副院长、台湾国民党总统府资政等职。退休后定居美国,以十七年时间完咸口述回忆录,记述了五十多年从事外交工作的经历。 晚年顾维钧曾在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外交上却不能接受这条成语的,因为国家是不能任其破碎的。在外交上也不可能指望百分百的成功,如果你要达到百分百的成功,而对方也这样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外交,因为这样就无法达成协议…...自五四以来,‘人民外交’的口号已成为非常时髦的口号,群众组织起来大游行或组成代表团对中国的外交施加压力,常常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摘编自《顾维钧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维钧外交生涯的时代特点。 (2)结合史实,概括并评价顾维钧关于“人民外交”的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