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西周铜器铭文中有卿大夫、王之近臣在前王死后,由新王重新任命其继续担任旧职的记载,如《师虎簋》铭文说“命汝更(续)乃祖考”,《善鼎》说“今余惟肇申先王命”等等。这说明西周时期 A. 宗法制有利于王权的稳定性 B. 奴隶主贵族的官爵世代相传 C. 世袭制与分封制有一定矛盾 D. 权位继承主要遵从先王祖训
|
2. 难度:中等 | |
由孔子到孟子,“孝”的内涵中家庭、道德伦理慢慢走向政治、道德二重化。孝道与治道开始慢慢地融合,并成为历代帝王和圣贤们追求的最高境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孝”由家庭推向社会,把个人的伦理道德升华为治国平天下。这体现了 A. 儒家理想化的治国追求 B. 儒家思想成为了专制统治的工具 C. 追求个人品德的重要性 D. 统治者提高个人修养以治理天下
|
3. 难度:中等 | |
孟子主张“制民恒产”“勿夺农时”“省刑罚,薄税敛。”董仲舒主张“限民田,以澹不足”“塞兼并之路”“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关于二者的思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者主张都具有代表了人民的利益 B. 两者主张都有利于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 C. 两者主张都抑制土地兼并 D. 两者主张都得到统治者认同
|
4. 难度:中等 | |
出土文献秦简《法律答问》有如下法条解释:“(父)擅杀子,黥为城旦春。”“殴大父母(祖父母),黥黥为城旦春。”(城旦春:一种强制服役的徒刑,男犯筑城,女犯春米。)这突出说明秦律 A. 厉行轻罪重罚 B. 保留原始习俗 C. 条文细细密完备 D. 维护伦理秩序
|
5. 难度:中等 | |||||||||
下表是古籍中涉及大秦(罗马帝国)的部分记载。据此判断,汉魏时期
A. 海陆交通都可到达大秦 B. 中国与大秦直接往来频繁 C. 中西方交往以海路为主 D. 史籍对大秦已有详尽记载
|
6. 难度:中等 | |||||||||||||||||
以下为汉代各农耕区的劳动生产率比较表
此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人多地少制约南方经济发展 B. 西北与南方生产力水平相近 C. 中原地区精耕细作技术领先 D. 地理环境决定农业生产水平
|
7. 难度:中等 | |||||||||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东汉某一现象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世家子弟入仕致使政局动荡不安 B. 举孝廉成为政府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C. 朝廷重视对青年才俊的选拔任用 D. 察举制逐步催生出社会中的门第
|
8. 难度:中等 | |
北魏时期地方官任期多为六年,隋朝几经改革定为四年,唐宋时期,州县官严格遵守一年一考课,三年一升迁的考核任期制。这一变化反映了 A. 科举制进一步完善 B.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C. 监察制度不断发展 D. 社会稳定官员晋升较快
|
9. 难度:中等 | |
唐初禁止在籍户口逃亡,凡亡者“一日笞三十,十日加一等”;开元九年,朝廷规定,逃户自首者可以选择就地附籍,免除其6年的租调和徭役。这一调整 A. 赋予农民自由迁徙权 B. 有利于保障赋税收入 C. 推动租佃关系普遍化 D. 有利于遏制土地兼并
|
10. 难度:中等 | |
隋唐时期,皇帝常常要携宫廷到洛阳“就食”。682年关中地区饥荒,唐高宗让太子留守长安,自己率宫廷到洛阳“就食”,因为情况紧急,出行仓促,随从人员竟有半途饿死者。这种现象 A. 导致唐朝开始由盛转衰 B. 反映出土地兼并的严重 C. 推动政治中心逐渐东移 D. 推动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
11. 难度:简单 | |
汉代关于骆驼的艺术形象较少,形象塑造与真实的骆驼存在差距。唐代骆驼却成为一种象征符号,从国家、社会到精神生活层面,都能够看到骆驼的身影。这种变化是由于唐代 A. 艺术风格注重写实 B. 深受游牧文化影响 C. 社会风气更加开放 D. 对外交流日益加强
|
12. 难度:简单 | |
(题文)(2018届湖北省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宋代农学家陈敷说:“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元代农学家王祯说:“凡人家营田,皆当量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明代农学家沈氏说:“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种多收。”该材料主要表明从宋代到明代的农业生产中 A. 人地矛盾的显现 B. 精耕细作的传承 C. 稻麦种植的减少 D. 技术交流的增加
|
13. 难度:困难 | |
北宋前期,统治者提倡江南和江北不同农作物的“参植”,要求各地官吏大力宣传,并制定了如由北方官府供给南方所缺的粟、麦、黍、豆的种子,北方种稻免其租等优惠政策。其主要目的是 A. 增加政府的财政税收 B. 提高粮食的产量 C. 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 D. 维护国家统一
|
14. 难度:困难 | |
封驳就是封还君主失宜的诏令而不下行,驳正臣下有误的奏章而不呈递。北宋前期,机密公文、皇帝的诏命、宰相和枢密的公文都要经过银台封驳司的审查,才能发放有关部门执行。古代封驳制度 A. 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君主专制 B. 降低了行政效率 C. 有利于促进权力运行程序化 D. 限制了皇权滥用
|
15. 难度:中等 | |
隋至唐前期的中书门下是决策首脑机关,从不负担琐碎事务;唐代中后期至宋代的中书门下承担了大量的日常政务性工作,出现了中枢机构政务化的趋向。宋代的设官分职方式,在烦琐杂乱的表象背后,突出了国家政务的核心内容。上述变化 A. 反映出对官员的专业化要求加强 B. 协调了中央政府各部门的关系 C.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D. 进一步遏制了专制皇权的膨胀
|
16. 难度:中等 | |
(南宋)高宗初年,“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于是南方“麦一斛至一万二千钱,农获其利倍于种稻,而佃户输租只有秋课,而种麦之利独归客户,于是竞种春稼,极目不减淮北。”这反映了 A. 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B. 农民职业转化速度加快 C. 市场需求影响生产结构 D. 人口迁移改变经济地位
|
17. 难度:中等 | |
钱穆指出,起于元代的行省制度与中央集权不同,“实近似于一种变相的封建,乃是一种分权统御制也”,“此种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而待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藉。”他认为行省制度在元代 A. 实际上是分封制的复辟 B. 改善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C. 削弱中央,加强地方权力 D. 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
18. 难度:中等 | |
明朝苏州一位叫谭晓的人,低价购买大量洼地,雇佣百名乡民劳动。低洼为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鸡,鱼食其粪;四周垒高地,按地质种果树、蔬菜等。产品卖出后,收入是田地生产的三倍。这一现象 A. 反映了庄园经济的盛行 B. 表明租佃关系的日益普遍 C. 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 说明农业技长趋于成熟
|
19. 难度:中等 | |
明代熊人霖《南荣集》曾载闽浙一带的“寮主经济”:寮主者,汀之久居各邑山中,颇有资本者,披寮蓬以待菁民之至,给所执之种,俾为锄植而征其租,菁民者,汀、上杭之贫民,每年数百为群,赤手至各邑,依寮主为活,而受其值。这反映了当时 A. 经济作物大量入市 B. 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C. 雇佣关系开始出现 D. 农业生产关系调整
|
20. 难度:困难 | |
清雍正五年浙江布政使孔毓璞请求:“蒙圣谕藩臬(官员)皆赐折奏。仰恳圣恩,赐臣一例用折。”孔毓璞从而获得了越过一切中央机构直报皇帝的密奏之权。材料反映清朝 A. 非理性化统治的趋势日益明显 B. 军机处设立带来保密性的加强 C. 议政王大臣会议开始受到制约 D. 地方实力的加强迫使中央妥协
|
21. 难度:困难 | |||||||||
下表是关于中国印刷术的相关记述,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A. 印刷术推动中外思想文化交流 B. 雕版印刷术顺应了社会需求 C. 文化传承与创新有赖于印刷术 D. 政府支持印刷术的技术革新
|
22. 难度:简单 | |
曾国藩在强调“义理”的同时,肯定了“经济”的重要性,在姚鼐“义理、考据、辞章”三学并举观的基础上,提出了“义理、辞章、经济、考据”四学并举的观点。曾国藩的四学并举观 A. 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 B. 表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不满 C. 说明对发展实业的重视 D. 指导了洋务实践的开展
|
23. 难度:中等 | |
梁启超说:“吾二十年前所著《戊戌政变记》,后之作清史者记戊戌事,谁不认为可贵之史料?然谓所记悉为信史,吾已不敢自承。何则?感情作用所支配,不免将真迹放大也!治史者明乎此义,处处打几分折头,庶无大过矣!”这说明 A. 需结合史料特征理性分析史料价值 B. 《戊戌政变记》将事实放大不是信史 C. 直接史料比间接史料具有更大价值 D. 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已变得模糊不清
|
24. 难度:困难 | |
下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前后满人和汉人出任巡抚的比例。该图实质上反映了 A. 满族贵族的特权削弱 B. 清政府中央集权削弱 C. 科举制功能进一步加强 D. 清朝专制统治陷于孤立
|
25. 难度:中等 | |
在梭伦上台前,雅典全邦分成不同派别。山区的人多主张采行极端民主制;平原地区的人多主张极端寡头制;海滨的人多主张“中间性的混合制”。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 A. 平民与贵族的政治对立不可调和 B. 工商业者的政治要求最为激进 C. 公民的经济生活影响政治意愿 D. 公民的政治诉求未能充分表达
|
26. 难度:中等 | |
“债权人得拘禁债务人六十日。在此期内,债务人仍可谋求和解;如不获和解,则债权人应连续在三个集市日将债务人牵至广场,并高声宣布所判定的金额。”《十二铜表法》的这一规定反映的实质是 A. 法律十分严酷野蛮 B. 极力维护私有财产 C. 保护了罗马平民的利益 D. 重视良好道德的培养
|
27. 难度:困难 | |
公元前427年,希腊小邦密提林背叛了雅典,投靠斯巴达。雅典民情激愤,公民大会迅速作出决议,将密提林成年男子全部处死,妇女儿童罚作奴隶。第二天,民众情绪趋于平静,公民大会撤销了原决议。据此可知,在古代( ) A. 希腊小邦缺乏政治自主权 B. 公民决定雅典城邦重大决策 C. 大邦争霸阻碍了希腊统一 D. 雅典公民大会有时违背民意
|
28. 难度:中等 | |||||||||
下表为公元前5世纪罗马政权组织结构。由此可知
A. 平民与贵族矛盾尖锐 B. 法律体系日趋完备 C. 分权的共和政体确立 D. 民主政治初现雏形
|
29. 难度:困难 | |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智者是希腊人的“启蒙者”,是以“智慧、科学、音乐、数学等教人”的教师,对智者哲学中积极部分给子了肯定。这主要是针对智者学派 A. 向城邦公民传授参政知识 B. 肯定人的价值和否定了神 C. 将研究对象由神转变为人 D. 鼓励雅典公民要积极参政
|
30. 难度:中等 | |
“‘宗教改革’一词像‘文艺复兴’一词一样容易使人产生误解…………表面上看,宗教改革可以理解为对教会某些弊病的反应…………这些弊病很容易激怒人们,但它们只是新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下列表述与材料主题意思相符的是 A. 宗教改革是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进行的 B. 宗教改革一词没有准确地揭示运动实质 C. 宗教改革是因为教会出售赎罪券而引发 D. 宗教改革没有对天主教进行彻底的改革
|
31. 难度:简单 | |
伊拉斯谟在《愚人颂》中说:“如果生活中没有那种傻得可爱的感官快乐来调剂和平衡,那么……人生就是一个充满忧郁、单调乏味、令人讨厌、无法忍受和十分艰难的过程。”这表明伊拉斯谟 A. 反对社会不平等现象 B. 宣扬了新兴资产阶级人生观 C. 批判世俗的享乐主义 D. 开启了追求理性人生的先河
|
32. 难度:中等 | |
1555年,德国奉行新旧教两派的国家签订《奥格斯堡和约》,协议由各邦国统治者全权决定该国人民所信仰的教派,不能接受者只有迁居他国。由此可知,这一和约 A. 界定了新旧教派的势力范围 B. 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 C. 确立了新教在欧洲的统治地位 D. 促成欧洲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
33. 难度:中等 | |
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 这表明他卢梭主张 A. 国家权力应相互制约与平衡 B. 人不应视他人为自己的工具 C. 实行资产阶级的开明君主制 D. 利用社会契约保障人民权利
|
34. 难度:中等 | |
1649年1月,英王查理一世在审判法庭上说:“国王是世袭的,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你得告诉我究竟是什么权威传我来的……我愿拥护下议院的公平的权利。不敢后于在场的任何人……必须有贵族,才能构成议会,但是贵族在哪里呢?”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 贵族地位开始没落 B. 传统议会制度瓦解 C. 议会拥有绝对权力 D.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35. 难度:简单 | |
拿破仑帝国灭亡后,路易十八在反法联军的护送下重返法国王宫,波旁王朝复辟。路易十八颁布宪法,承认《拿破仑法典》继续有效。这表明复辟后的波旁王朝 A.恢复了革命前的封建政体 B.推动了法国大革命深入发展 C.实行了君主立宪制 D.继承了拿破仑的军事独裁政策
|
36. 难度:简单 | |
1811年,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 A. 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 B. 国王掌控实权 C. 银行担心政府违约失信 D. 宪政制度确立
|
37.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认为:“这个初时不受欢迎的意外诞生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现在博得了绝大多数法国人民的忠诚。共和主义向来都是最好斗的革命运动之一,如今在法国却已经显示出与秩序、法律、议会政府和经济繁荣的和谐性,以及一种阶级间的相互容忍。”这反映出 A. 民心的导向说明共和政体已经巩固 B. 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起来 C. 共和政体是保皇派与共和派妥协的产物 D. 共和主义是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
38. 难度:简单 | |
英国政府于1802年推出的第一部《工厂法》。1860年代相关立法的保护范围扩大到“有雇佣劳动的任何地方”,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被雇佣者的境遇。推动英国工厂法等社会立法的直接原因是 A. 经济结构的变化 B. 城市化运动的发展 C. 工人斗争的压力 D. 工业产值超过农业
|
39. 难度:中等 | |
早期殖民垄断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于1600年建立,于1874年解散,与此同时,托拉斯、卡特尔、康采恩等形式的垄断组织在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形成。下列关于前后两种类型“垄断”的相同点的分析,正确的是 A.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的产物 B.适应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C.推动了国家的对外殖民扩张 D.促进了英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
40. 难度:困难 | |
下图是全球殖民地占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情况表,关于该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①阶段英国人击败西班牙成为海上霸主 B. 在②阶段殖民扩张的主要是西班牙、葡萄牙 C. 在③阶段美国成为新崛起的世界殖民大国 D. 在④阶段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
41. 难度:中等 | |
议会上院是英国的最高司法机关,可是上院的贵族多数不懂法律,难以胜任这项职能。为此,议会在1876年通过的“上诉裁判法”中规定,英王可以根据内阁首相的建议,在高等法官中加封数名“法律贵族”来执行上院的司法职能。这反映了当时英国内阁 A. 掌握实权不对议会负责 B. 行使对立法机关的监督 C. 介入司法程序影响上院 D. 行政权力受国王的制约
|
42. 难度:中等 | |
美国1787年宪法第4条第I款规定:“各州对其他州的公共法令、记录、和司法诉讼程序应給予完全的信任和尊重。”第2款规定:“每州公民应享受他各州公民所有之一切特权及豁免权。”这些规定 A. 强化了联邦政府的权力 B. 有利于美国人口的流动 C. 保障了地方各州的权力 D. 有利于黑人奴隶的解放
|
43. 难度:简单 | |
1876年,德国哲学家尼采在《不合时宜的考察》一书中指出:普法战争虽以德国胜利告终,其险恶后果却是使德国文化颓败,“使德国精神为了‘德意志帝国’的利益而遭失败乃至取消”。这段材料旨在 A. 批判德国的军国主义和强权政治 B. 说明普法战争损害德国利益 C. 反思德国给世界带来的巨大灾难 D. 呼吁德国创造一种新的文化
|
44. 难度:简单 | |
1873年夏天,俾斯麦曾告诉威廉皇帝,他的政策是坚决排除在欧洲以外去谋求领土,1884年,俾斯麦改变了初衷,他甚至曾在私下里说“殖民事务都是骗局,但我们需要它帮助选举”。1884年到1885年,他通过一系列活动把殖民大旗插到了非洲、南太平洋。材料表明俾斯麦 A. 对外政策摇摆不定 B. 其宰相官职不再由皇帝任命 C. 霸权思想日渐膨胀 D. 调整殖民政策以顺应时政
|
45. 难度:困难 | |
1875年初,因为宪法条文中写有“共和国”字样就数次被否决。议员瓦隆巧妙地提出了一项宪法修正案:“为了选举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员组成一个国民议会,选举以绝对多数进行,总统任期7年,可以连选连任。”结果,瓦隆修正案以353:352票获得通过。此事件主要反映了 A. 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权力中心 B. 宪法的内容具有很大伸缩性 C. 法国参议院的权力很大 D. 法国是总统制共和制国家
|
46. 难度:简单 | |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曾经说:“在过去的时间里,科学之手对于人类朴实的自恋有过两次重大的打击。第一次是认识到我们的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大的难以想象的世界体系中的尘埃……”据此判断,以下各项最有可能属于“第二次重大打击”的是 A.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B.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C. 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 D. 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运动定律”
|
47. 难度:中等 | |
19世纪30年代,欧洲“资产阶级在它已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此状况导致了 A. 浪漫主义文艺的兴起 B. 现实主义文艺的兴起 C. 印象主义的蓬勃发展 D. 现代主义文艺的繁荣
|
48.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指出,培根所确立的实验观察和归纳推理法、牛顿提出的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不但奠定了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和理论框架,而且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上述历史现象 A. 促进地圆学说在欧洲普遍传播 B. 导致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兴起 C. 成为启蒙运动理性思想的来源 D. 产生现实主义的文学艺术流派
|
49.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廓沟池以为固。 ——《礼记•礼运》 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此三者国之具也。 ——《墨子•七患》 春秋战国以来,城市中心大多是官府衙门、宗庙祠堂。凡城内居民,都被按社会身份严格统制官府划定的里坊内,分别士庶,不令杂居。城市有特定的手工业作坊区、居民居住区、商业区等。 ——摘编自鲍宗豪《中西方城市文明比较研究》 材料二中世纪西欧城市特许状: 1.市民在整个英格兰和诺曼底的土地上都享有安全和平。 2.每一个市民必须有一块宽50英尺长100英尺的土地,土地可自由出卖。 3.免除市民的若干封建税和封建劳役,如封建人头税。 4.商人行会在自治城市中拥有商业垄断权。 5.市民享有充分的权力任命他们的市长,遇有讼案即审理;此外无论何人均不得对市民行使司法权力。 ——摘编自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城市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确立的权利,并说明城市自治的意义。
|
50. 难度:中等 | |||||
时间是一个计量单位,还是人类用于记录历史、开展各种工作所必需的工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对比两则材料,提取相关信息,自拟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体现中外关联,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
51. 难度:中等 |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北宋末年,在与西夏接壤的陕西四路和河东路西部地区,编组少数民族的部族兵,称为“番兵”。北宋初期,酆延路金明县(夸陕西安塞北)李士彬家族世代任北宋的番兵首领,抗御西夏,康定元年(1040年)为西夏所袭杀。次年,王尧臣提出重组番兵后,番兵成为宋军的主要兵种之一。陕西四路的番兵,分为番兵与强人,番兵使用官马;而强人使用自备马,称为壮马。治平二年(1065年)时,番兵集中在酆延路,计1.4万多人;四路强人计91万多人,两者合计10万多人。各路番兵都以部族为基础编排。按部族大小,大首领为都军主,作为各级番兵长官。立功后另授刺史、诸卫将军,及诸司使、副使和承制至殿侍(大小使臣)衔。 ——摘编自《宋代军事制度》 (1)根据材料,说明宋朝西北番兵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西北兵制改革的原因和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