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东汉崔寔的《政论》记载,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植,其法三犁共一犁,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材料中描述的农具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清代官员尹会一在奏疏中说:“江南苏松两郡最为繁庶,而贫乏之民得以俯仰有资者,不在丝而在布。女子七八岁以上即能纺絮,十二三岁即能织布,一日之经营,尽足以供一人之用度而有余。”这表明当时江南地区(    )

A. 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B. 棉纺织业开始兴起

C.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 纺织业与商品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木兰辞》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南北朝诗歌。其中有东市买逡马,西市买鞍鞫,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的诗句。下列各项对这一时期的解读,正确的是

A. 南北朝时期固定的已经广泛存在于城乡

B. “的商品主要是为了满足全国各阶层的需求

C. 商品品种繁多,北方地区的商品经济非常发达

D. 当时的商业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当时(18 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此时再想创新 创业增加投资,不但无利可图,甚或会本钱无归(经济学上的“边际获利递减率”);因此富裕 人家;多不愿其子弟外出“开创”新天地。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娶妻纳妾之余,抽上大烟, 胜于出外生事冒险。材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

A. 重农抑商的风气    B. 农耕经济的领先    C. 资本主义的萌芽    D. 自然经济的解体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据1882 年某报纸新闻,无锡“本届蚕丝丰稔,各路收茧之庄鳞次栉比,较往年多至数倍。每家均设大灶烘焙蚕茧,兼有洋人设庄经收。各乡出数甚多,每日竟有三百担之谱,价亦增昂。”这说明当时的无锡地区(    )

A. 传统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 手工业仍保持着核心竞争力

C. 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    D. 农业商品化的趋势逐渐增强

 

二、null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据资料记载,美国大萧条发生后,无锡以出口为主的缫丝工业遭受严重打击,其他行业也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但到民国二十五年,无锡工业资本总额就达3400.9万元,增长74.3%,其中投资缫丝工业的薛氏集团成功登上“丝茧大王”的宝座。该时段无锡工商业的发达主要得益于

A. 清政府放宽对设厂的限制

B. 欧洲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

C. 国民政府“经济建设运动”

D. 抗战中英美对华经济援助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我们此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民族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人民政协,而且能够讲它所要讲的话……我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密切合作,努力恢复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并从而改造民族资产阶级本身。”材料中的这次“会议”(    )

A. 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B. 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C. 宣告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    D. 决定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八二宪法”是对“五四宪法”甚至《共同纲领》的一种结构性的回归。正是在具有回归内涵的改革进程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这说明“八二宪法”(    )

A. 与《共同纲领》性质完全一致    B.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C. 为改革与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    D. 将“依法治国”首次写入宪法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1988年2 月,台湾当局准许国民党员、干部赴大陆探亲、旅游; 7 月确定在维持官方不谈判、不接触、不妥协政策的前提下,  “民间、间接、单向、渐进”开放两岸关系; 11月又宣布有条件地开放大陆同胞赴台探病、奔丧。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 两岸实现了真正停火    B. “一国两制”得到两岸普遍认同

C. 两岸隔绝状态已经被打破    D. 两岸关系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20世纪50年代,对于即将参加的某次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积极准备了方案,并将参加会议的国家除中国和越南民主共和国外,分为下面表中几种类型。

类型

部分代表国家

“和平中立”国家

印度、  缅甸、印尼、阿富汗

接近“和平中立”的国家

埃及、  苏丹、尼泊尔、叙利亚

接近“反对和平中立”的国家

日本、泰国、菲律宾、土耳其

 

在这次国际会议上新中国(    )

A.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B. 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首次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D. 积极奉行不结盟政策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国务院《2015 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一年来,外交工作成果丰硕。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出席上海合作组织、东亚合作领导人等重要会议; 中国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述活动体现我国新时期外交的特点是(    )

A. 重视发展与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关系    B.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 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D.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世界经济千年史》记载了一位欧洲航海家在探险活动中的新发现:“到圣诞节前夕,他已环绕非洲一圈,而且沿非洲东海岸访问了其桑比克、蒙巴萨和马林迪。他发现那里的经济生活比西非要先进和丰富得多。”这位航海家最有可能是(    )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美洲白银生产在16 世纪约为17000 吨,到17 世纪约为42000 吨,其中有31000吨运抵欧洲。欧洲又将约40%运往亚洲.材料主要反映了(    )

A. 欧洲同世界各地的商业联系日益密切    B. 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亚洲

C. 欧洲殖民者对亚非拉地区的疯狂掠夺    D. 欧洲列强加紧对外输出资本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1827 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 19世纪末,瑞典科学家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这些科学理论(    )

A. 证明科技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B. 解释了改良蒸汽机的工作过程

C. 因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而产生    D. 有利于全面认识工业化的影响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恩格斯指出:它实际上是“一个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生产量,在他们之间加以分配,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实质上是“资本家本身不得不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材料中所指的“它”出现在

A. 新航路开辟中

B. 殖民扩张过程中

C.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

D.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共产党宣言》指出: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扩展……资产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由此可见,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这段论述反映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分析社会历史的首要出发点是(    )

A.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 阶级斗争的开展    C. 旧生产关系的变革    D. 整体世界的演进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十月革命前两周,列宁指示布尔什维克控制的军队给士兵放假,让他们回乡进行“关于立宪会议的鼓动工作”,争取农民选票,以便“在立宪会议中获得多数”。在十月革命前夜,布尔什维克的机关报《工人之路》向人民发出号召:“把唯一彻底的和坚忍不拔的革命党——布尔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文中的“号召”(    )

A. 遵循《共产党宣言》的精神    B. 主张立即发动武装 起义

C. 体现了“四月提纲”的设想    D. 希望用暴力夺取政权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1961年4月16日,菲德尔·卡斯特罗宣布古巴革命为社会主义革命。次日凌展,由美国中央情报局训练和武装的1500名雇佣军从危地马拉出发,在美国飞机和军舰的掩护下,登陆古巴南部猪湾,企图推翻古巴政府,但最终被击溃,史称“猪湾事件”。该事件爆发的背景是(    )

A. 美国实力下降实行战略收缩    B. 冷战局势加剧促使对抗升级

C. 北约集团成立加大武力干涉    D. 古巴导弹危机激化美苏矛盾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与会国深信,新解放的国家的出现将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从而鼓舞旨在加强和平以及促进独立与平等的国家之间和平合作的趋势。”该会议的召开(    )

A. 标志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    B. 反映了两极格局下政治力的变化

C. 预示着“冷战”期间国际力量的失衡    D. 消除了亚非国家之间的政治分歧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  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文中“灾难”的含义主要是指(    )

A. 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B. 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C. 俄罗斯与美国分庭抗礼    D. 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四、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古代中国经济长期领先于世界,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朝代

粮食亩产水平

(市斤)

人均粮食占有量

(市斤)

全国耕地面积

(亿市亩)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所占比重

春秋战国

91(全国)

614.8

2.3

94%

秦汉

117 (全国)

1048.35

5.72

94%

魏晋南北朝

122 (北方)

215 (南方)

1167.7

3.85

90%

隋唐

124 (北方)

328 (南方)

1450.92

6.42

90%

 

——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

材料二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 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至隋唐农业发展的趋势。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西“商业革命”的不同表现。

(3)指出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古代中国经济结构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详细信息
22. 难度:困难

“百年中国看上海”。在近代,上海城市发生了巨大变化,自鸦片战争后,从一个普通的滨海县城一跃成为近代化的国际大都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直到1895年为止,上海几乎仍旧是个纯粹经商的城市,因此人口从未超过50万,……尽管1843年至1895年间由于外国人创办的经商机构的结果,人口增加了一倍,但是如果跟1895年以后伴随着市内现代工业发展而造成的人口激增相比,那么早期的增长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墨菲《现代中国的钥匙》

材料二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的抵制日货运动,上海华商纱厂盈利迅速提高,并出现了建立新厂、增加设备的热潮,形成了中国棉织业发展史上的所谓“黄金时期”。与此同时,华商烟厂、火柴厂等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据统计,1919年在农商部注册的工商企业达到104家,超过历年最好水平。其中注册的工业公司在1919年为65家,资金44728300元,也是亘古未有。

——摘编自李宗超《近代中国经济民族主义的理性与非理性》

材料三  据1919年《新青年》的调查,上海有各类工厂2291家、工人18万,加上交通运输码头工人12万、手工业工人20万,共计50万。当时,上海城市中人口才200万,工人占了四分之一。

——邢建榕《近代上海不仅是商业性消费城市》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上海城市在1895年前后有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上海现代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期间上海民族工业发展的表现及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当时上海城市阶级结构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对社会政治带来的影响。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政治民主化是现代政治发展的趋势和重要环节,现代中国政治民主化有着自身发展的历史性、现实性和前瞻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国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地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 [] 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二  在“一届政协”的政治架构下,一方面正如亨廷顿所说的,“一个现代化政治体系的安定,取决于其政党的力量”,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实现了大国秩序的重构,推进了国家一体化的进程,促进了政治体系的良性运转; 另一方面则基于其政治系统的巨大包容性而实现了中国革命力量的大联合、大团结,并激发了全国人民建设国家的巨大热情,使得建国初期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究其原委,“一届政协”是发端于西方的共和政体在中国的实现形式,它根植于中国的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土壤之中,在现代国家政治建设中凸显中国气派、民族神韵,具有极强的容纳性与适应力。

 ——覃敏健《试论一届政协的历史方位》

材料三  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998 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决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  针对“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谬误,  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建设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二,指出现代中国政治协商制度建立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创立的一项什么制度? 结合所学,指出该制度有何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  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近代欧美国家的崛起多与殖民扩张关系密切,但各国选择的立国道路又不尽相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荷兰人与海抗争的经历养成了荷兰人开放的性格,当时遭到迫害的天主教徒移民到尼德兰带来了葡萄牙、西班牙的先进技术,这也养成了他们对宗教信仰自由的包容,是第一个提倡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家,独立后的荷兰是欧洲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国家。为便利日益扩大的海上商业贸易,荷兰人勇于进行经济制度的创新,其最早创立了股份制、股份公司和股票交易所,并形成了近代的市场经济体制。然而当时缺乏国际安全体系的情况下,商船往往成为各种海盗劫掠的目标。于是,荷兰发展起了规模巨大的商业船队和海军。

——摘编自邱奸《海洋与荷兰嵘起》

材料二:

值得注意的是,英国殖民贸易的鼐盛时期正是在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时期。这说明离开殖民贸易提供的充足的资金和原料,英国工业革命难以迅速完成。而工业革命的进展又为殖民贸易的进一步扩大提供了保障。英国就是在殖民贸易和工业革命相互促进的发展中,愈益富足起来。至18世纪80年代英国在资本积累、工业投资以及金融等方面已超过西班牙、法国、葡萄牙等欧洲强国而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李德志(英国的殖民活动与日不落大帝国的嫌起》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荷兰推行海外贸易的有利条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荷兰海外扩张的成果。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殖民扩张对英国的主要意义,简析英荷两国崛起方式的异同。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冷战在当代国际关系中占有特殊地位,是战后国际关系的基本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冷战中美苏双方往往通过意识形态的棱镜来看待对方,把对方视为敌人……美苏的意识形态斗争同它们争夺战略优势与利益结合起来,从而具有更强的攻击性和欺骗性……共同的战斗未化解美苏之间长期存有的互相猜疑。美国谴责斯扩张主义情节,苏联指责美国在世界扮演宪兵、形式霸权。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二  冷战结束之后,有人不断发表有关一场新“冷战”已经或正在出现的言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因为冷战结束后,导致冷战的基本前提条件即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不复存在。但是,目前还不能说,人类已经超越冷战了。因为冷战的影响不是短时间所能消除的。过于强调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对立、过于强调国家政治安全与军事安全以及“非友即敌”的观念等冷战思维,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发挥作用。

 ——以上材料摘编自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材料三   在过去的50年里,欧洲一直存在两个联盟,一个侧重经济领域,一个侧重政治军事领域,它们共同维系着欧洲的稳定、和平和发展。在21世纪可预见的时间内,欧洲仍然是两个联盟共存的欧洲。值得注意的是,在21世纪两个联盟的主次关系将会发生变化。

——姜宪明何苗《国际关系与大国战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美苏冷战形成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冷战思维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冷战对世界的影响。

(3)材料三中的“两个联盟”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在21 世纪两个联盟的主次关系将会发生变化。”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影响国际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