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西周时“一人(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有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公田变为私田 B. 铁器牛耕的推广 C. 国家走向统一 D. 原始自然崇拜
|
2. 难度:中等 | |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记载:“战国亩产量79.41斤,西汉初年93.68斤,汉武帝时期117.11斤,1938年115斤,1949年130斤。”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农业发展具有 A. 脆弱性 B. 落后性 C. 封闭性 D. 先进性
|
3. 难度:简单 | |
宋代农学家陈敷说:“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明代农学家沈氏说:“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种多收。”该材料主要表明从宋代到明朝的农业生产中 A. 人地矛盾的显现 B. 精耕细作的传承 C. 稻麦种植的减少 D. 技术交流的增加
|
4. 难度:中等 | |
井田制瓦解于春秋战国时期,但汉代董仲舒曾大加赞赏,王莽改制也试图恢复井田制,直到宋代朱熹在自己的著作中也对这种制度称慕不已,这种现象根本上反映了 A. 井田制是一种适合古代中国的制度 B. 学者批判现实的意识 C. 封建土地私有制带来土地兼并问题 D. 井田制是仁政的标志
|
5. 难度:中等 | |
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而入宋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这表明 A. 自然经济迅速发展 B. 小农经济遭遇危机 C. 土地兼并得到认可 D. 农民生活艰难困苦
|
6. 难度:简单 | |
唐玄宗敕令,男15、女13,听婚嫁。“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增多,以进考第。”这一规定为了 A. 规范普通民众生活 B. 加强官员监督考核 C. 增加户口发展生产 D. 婚姻生活受到重视
|
7. 难度:简单 | |
明朝中叶的福建漳州,佃户向地主租田时只要交纳若干押金即“佃头银”,便可获得长期佃种地主土地的权利。该现象说明当地 A. 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 B. 雇佣剥削关系的出现 C. 农村土地产权归属于佃户 D. 土地兼并问题的缓和
|
8. 难度:简单 | |||||||||||||||||||||||||
下表摘自余也非《中闰历代粮食平均亩产量考略》,由表中所给的数据可知中国历代粮食亩产量变化一览表单位:市斤/市亩
A. 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南稻北粟”格局 B. 魏晋时期农业重心出现南移趋势 C. 唐宋时期国家分裂导致农业经济衰退 D. 明清时期北方农业税赋高于南方
|
9. 难度:简单 | |
白寿彝先生说:“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这说明我国古代手工业 A. 技术水平领先世界 B. 技术工艺不断创新 C. 技术传承封闭保守 D. 技术交流范围广泛
|
10. 难度:中等 | |
唐长安城中设有东、西两市,市下设行,如肉行、绢行、药行、鼓行、铁行等。可见,唐都长安( ) A. 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监管 B. 商品交易打破了空间限制 C. 城市的政治功能日益减弱 D. 商品交易市场专业化明显
|
11. 难度:中等 | |
宋代官员待遇优厚,俸禄以货币为主,官员除了月给俸钱之外,还有“农粮钱”、“餐钱”、“晶给券”、“彭茶汤钱”等津贴。据此可知,宋代的俸禄制 A. 助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 促使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 促使重文轻武局面出现 D. 易于滋生腐败堕落现象
|
12. 难度:简单 | |
据史料记载,从商朝开始,平民一日吃两餐,分别在早上7﹣9时和下午15﹣19时。然而到了宋朝,开封市民入夜后会再吃一餐,由此形成一日三餐的习俗。推动这种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A. 农业的发展,粮食产量的增加 B. 儒学发展,满足市民的欲望 C. 打破时间限制,商品经济的繁荣 D. 对外交流频繁,受西方的影响
|
13. 难度:中等 | |
明中叶,在江南地区的濮院镇,“机杼为阖镇恒产,男女赖此养育……若丝绸牙行,若市坊,并一切贸易莫不仰给于是”。这说明当时江南一些市镇 A. 地域性商人活动比较活跃 B. 对外丝绸贸易较为兴盛 C. 丝织业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D. 传统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
14. 难度:中等 | |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提出这样的观点:“中国的传统不是制造一个更好的捕鼠机,而是从官方取得捕鼠的特权。”下列最能支撑这一“研究结论”的史实是 A. 战国时期私商大量出现 B. 宋代商业突破坊市限制 C. 明清出现工商业市镇 D. 明清商帮的兴起和发展
|
15. 难度:中等 | |
明代冯梦龙和凌蒙初在“三言”、“二拍”中描述的商人不再是追名逐利的投机分子,也不再是为富不仁的不义之徒,而是表现出了善良、正直、慷慨、讲义气,是一群有道德、重情重义的商人形象。这反映出 A. 文学叙事方式出现创新 B. 文学创作摆脱了儒学的束缚 C. 重农抑商政策发生改变 D. 商品经济繁荣引起观念变化
|
16. 难度:困难 | |
据统计珠江三角洲地区,永乐年间该地区乡村共有墟市(乡村集市)33个,嘉靖时增至95个,万历时发展到176个。福建顺昌县弘治年间只有墟市4处,嘉靖时增至8处;建宁县从原来的1个增至9个。材料反映了 A. 明朝地方行政机构有所发展 B. 珠江三角洲已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C. 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 D. 江南手工业发展相对缓慢,影响不大
|
17. 难度:简单 | |
明清年间,佛山与湖北的汉口镇、江西的景德镇和河南的朱仙镇并称我国的“四大名镇”,与北京、汉口、苏州并称为“天下四大聚”,材料体现了以佛山为代表的 A. 由于闭关锁国松弛,沿海城市的发展 B. 江南工商业市镇发展 C. 我国经济格局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D. 近代城市兴起
|
18. 难度:简单 | |
在福建抗倭的名将谭纶(1520~1577)说:“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自通番禁严,而附近海洋渔贩,一切不通,故民贫而盗愈起。”这表明谭纶主张 A. 实行闭关政策 B. 开放海禁政策 C. 发展福建海洋渔业 D. 采取抗倭安民政策
|
19. 难度:中等 | |
1608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和明朝官员李之藻共同绘制了《坤舆万国全图》,是中国最早的彩绘世界地图。图中有五大洲、四大洋等地理信息,还绘有16艘船,8种海洋生物。据此材料可以判断 A. 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 B. 新式交通工具蒸汽轮船广泛应用于航海 C. 中国人广泛接受了西方先进的绘图技术 D. 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海陆轮廓日渐清晰
|
20. 难度:中等 | |||||||||
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采购中国武夷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几十年后,武夷茶已发展成为一些欧洲人日常必需的饮料。下表是荷兰每磅武夷茶售价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
A. 商业革命不断发展 B.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C. 价格革命来势汹汹 D.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21. 难度:简单 | |
近五百年来,荷兰、英国和美国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英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A. 国家推行重商主义、奖励对外贸易的经济政策 B. 创立现代金融制度确立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C. 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D. 加强政府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
22. 难度:简单 | |
“劳动从乡村转移到城市,从户外转向室内,从家庭小作坊转向工厂和矿场,从相对健康的环境转向不那么健康的环境,……”这说明 A. 家庭手工业已经不复存在 B. 工业经济完全取代了农业经济 C. 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 工业革命带来生产领域巨大变革
|
23. 难度:中等 | |
民国初年,苏州丝绸业从业者大多世代相传,各织绸厂都采用手拉织机。1925年,在延龄冠记绸厂采用电力织机后,各家绸厂纷纷效尤,舍木机、手拉机而采取电力机。这一变化 A. 未能突破传统丝织业的技术瓶颈 B. 反映苏州重工业发展领先轻工业 C. 标志着我国丝织技术领先于世界 D. 是工业革命成果在华的交叉应用
|
24. 难度:简单 | |
摩根于1901年正式成立美国钢铁公司,它首先通过抬高产品价格、提升行业门槛来挤压中小公司,然后趁其财务吃紧时予以兼并或收购,最终控制全国钢产量的65%。其做法反映了 A. 手工工场的消失 B. 工厂制度的出现 C. 垄断组织的发展 D. 跨国公司的衰落
|
25. 难度:简单 | |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成为所有工业生产的组成部分。电力时代,也就是第二次技术革命,其引发力量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 A. 兴起于重工业 B. 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C. 首先发生在英国 D. 电力的广泛使用
|
26. 难度:中等 | |
据记载,至1894年为止,全国工业、采矿和交通运输业的资产总额6749万元;其中官方资产为4751万元,占70%。而在官办企业中,属轻工业的资产仅占官办企业总资产的10.3%。导致这一情况的重要原因是 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顽固派的阻挠作用 C. 列强未觊觎我国重工业 D. 洋务运动的影响
|
27. 难度:简单 | |
江苏松江、太仓一带是中国棉纺织业中心,索有“衣被天下”的美誉。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以低廉的价格长驱直入。因为洋布充斥市场,布市很快萧条。当地一些专门靠纺织为业的乡村已经无纱可纺。材料说明 A. 农产品商品化提高 B.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C.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 家庭手工棉纺织业转型
|
28. 难度:中等 | |
据统计,1904-1908年,政府登记在册的近代中国公司有227家,到1912年,运作的中国公司已有20749家。其中绝大部分是小型或中型企业,只有750家公司雇工超过100人。材料主要表明 A. 民族企业在前行中仍有不足 B. 外国资本制约民族工业发展 C. 新政成为民族工业发展主因 D. 近代工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
29. 难度:简单 | |
《中外日报》1897年9月21日载:“宁波通久源机器轧花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日本纺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工,……闻近日女工向该厂报名者颇多……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1897年“该厂”发展较为顺利的原因包括 A. 民国采取有利经济发展的政策 B.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限制 C. “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推动 D. 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
30. 难度:中等 | |
19世纪中期以后,英、法、美等国在与中国进行贸易时,将本国度量衡与中国度量衡按比例折算。1928年,南京政府拟定《度量衡法》,规定海关与内地一律采用国际通用标淮。这一变化折射出中国 A. 一直采用国际统一度量衡 B. 贸易走向规范化和国际化 C. 迈出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 D. 在世界市场处于主导地位
|
31. 难度:中等 | |
1933年,国民政府在与西方列强谈判后,经立法院审议通过,正式公布了新的关税修订案,将之前最高50%的进口税率提高到80%,实行5%到80%共14级的累进税率。这次税制改革 A. 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 树立了独立自主的国际形象 C. 收回了海关行政管理权 D. 扭转了长期的对外贸易逆差
|
32. 难度:中等 | |
1919年,中国一些知识妇女仿照男人剪了短发,她们的短发样式被称为“拿破仑”头、“华盛顿”头。这反映了 A. 知识妇女最先思想解放 B. 男女平等观念已经普及 C. 知识妇女接受了新思潮 D. 封建礼教已被完全抛弃
|
33. 难度:中等 | |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朝最初未能收复边陲各省,后来又丢失了整个北中国,但宋代文明在别的方面达到顶峰也是事实。宋政府在广州、泉州、福州等地设立了市舶司,多次派使臣赴海外招徕外商并管理对外贸易。两宋亦利用民间力量来广招外商,友好往来。每艘海舶船主,也是政府委任的“市舶纲首”,负有在域外“招诱舶商”的任务,规定“诸市舶纲首能招诱舶舟货物,及五万贯者,补官有差”。政府甚至向外国商人开放仕途,同时制定了保护外商合法权益的法律,如《户婚律》中对外商来中国经商死后的财产处理作了专门规定。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18世纪中前期,英国重商主义走向全盛。政府规范贸易行为,批准了许多私人特许贸易公司扩大对外贸易,商人则利用王权进行对外贸易垄断。同其他欧洲国家相比,英国重商主义政策最明显的体现是实行对外扩张,政府进行商业战争和颁布一系列航海法令,日益强大的英国海军为英国海外贸易的发展保驾护航。在英国的对外贸易中,很多贸易条约是在非平等、非自愿互利的条件下签订的,特别是殖民地逐渐成为英国制造业的原料产地和产品市场。 ——据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对外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对外贸易与中国的不同并分析其影响。
|
34.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李迎远《从“他们”到“我们”:邮政如何改变英国》等 上表为英国邮政的改革历程。围绕“影响英国邮政发展的因素”,从表中提取三条或三条以上的信息,进行简要阐述。
|
35.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中国近代产业中,物流业首先发展起来。《南京条约》签订后,在中国的沿海,就有大量的英国船只到华装运土货。到1860年以前,西方国家已有十家左右的商行和轮船公司进入中国水域从事运输活动。19世纪六十年代,英国人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船舶修造企业,此后洋务派创办了轮船招商局、福州舰政局。1881年,中国第一条实用铁路——唐胥铁路建成,开辟了中国铁路运输的先河。汉阳铁厂生产我国铁路建设使用的大部分钢轨。据统计,汉阳铁厂从1894年投产到1924年停产,30年间共生产了3300公里铁路钢轨。近代钢铁业发展起来了。 ——摘编自殷毅《以物流业为核心的近代早期产业结构演进与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近代物流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物流业的发展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