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南省鹤壁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砍伐森林,清除地上杂草,焚烧作为肥料,然后挖坑下种。”这种耕作方式属于

A. 铁犁牛耕

B. 刀耕火种

C. 精耕细作

D. 现代农业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涝则杜塞水门,使川西之人不知饥馑。诸葛亮曾征丁千余看护”这项水利工程是

A. 都江堰

B. 郑国渠

C. 灵渠

D. 六辅渠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制作水排,用力少,见功多,民因以为便”水排主要用于

A. 灌溉

B. 制瓷

C. 耕种

D. 冶炼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历朝大都强调“重本抑商”其目的是

A. 发展农业稳定天下

B. 限制商业减少流通

C. 压制商人反对囤积

D. 防止官商勾结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主要原因是

A. 工业革命的冲击

B. 民族危机加深

C. 外资企业的涌入

D. 洋务企业的引导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近代企业的基本特征是

A. 大机器生产

B. 商品经济

C. 规模宏大

D. 经济效益高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关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叙述中有误的说法是

A. 是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 代表中国近代化的命运

C. 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D. 主要集中在沿海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民国前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入黄金时代这主要是因为

A. 清政府对民间设厂政策放宽

B. 欧洲列强忙于一战

C. 辛亥革命的促进

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1949到1952年被称为过渡时期,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

A. 实现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B. 革命与建设并举

C. 巩固新生政权开展土地革命

D. 稳定物价恢复经济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一五计划”的主要意义是

A. 初步改变了一穷二白的面貌

B. 为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C. 标志着工业化开始

D. 滋长了决策者的骄傲情绪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

A. 戊戌变法

B. 洋务运动

C. 辛亥革命

D. 护法运动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歌曲《放足歌》中唱到:“邻家有女已放足,走向学堂去读书。”歌曲描绘的社会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

A. 鸦片战争时期

B. 中华民国初期

C. 新中国成立初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的标志是

A. 新中国的成立

B. 三大改造的基本实现

C. “一五计划”的完成

D. 《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1956至1966年为十年探索时期,这一时期极左思潮泛滥,社会主义工业化走过不少弯路留下深刻的教训,但也取得了不小成就。对这一时期的评价比较客观的是

A. 错误大于成就

B. 成就大与错误

C. 成就与失误对半

D. 问题不少总体向好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1878年12月14日《申报》记载: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此材料可印证

A. 近代国人办报的先例

B. 近代民族企业的兴起

C. 中国洋务运动的发展

D. 中国传统经济的强盛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成为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是因为实现了两大转折,这两大转折指党的

A. 指导思想与工作重心

B. 思想路线与工作方针

C. 组织路线与工作重心

D. 理论基础与思想路线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其中“三个是否有利于”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A. 消灭剥削制度

B. 实现共同富裕

C. 发展生产力

D. 实行计划经济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的产品

A. 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 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 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 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宏伟目标是在

A. 中共“十四”大

B. 中共“十五”大

C. 中共“十六”大

D. 中共“十七”大

 

详细信息
20. 难度:困难

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它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经过30多年的努力拓展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下面对这一开放格局基本特征的描述准确的是

①从沿海到内地逐步开放

②点线面相结合

③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

④吸引外资借鉴外国先进的技术占领国际市场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新航路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世界”由此产生并赋予了新的意义。关于新航路开辟背景的叙述有误的是

A. 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根本上催生了新航路

B. 生产力的发展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可能

C. 新航路开辟之前世界各地互不联系

D. 传播基督教是冒险家们的精神护身符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关于麦哲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接受了葡萄牙王室经济支助

B. 缺乏航海经验

C. 证明了地圆学说

D. 最早到达印度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早期殖民掠夺中英国能够后来居上建立日不落帝国的主要原因是

A. 地理位置优越

B. 最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C. 实行重商主义

D. 建立了强大的海军

 

详细信息
24. 难度:困难

近代以来东西文化碰撞,中国人的衣食住行以及风俗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致以上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A. 社会进步

B. 政治变革

C. 生产力发展

D. 科技进步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 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 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 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商帮,是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自发组成的区域性商人群体。商帮涌现反映了哪一时期商业发展的情况

A. 汉代    B. 隋唐    C. 宋元    D. 明清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据统计,1912—1919年的8年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有

①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②人民反帝斗争的发展

③政府采取了一些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措施

④辛亥革命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些障碍

A.

B. ①②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我国农业总产值19791984年增长455.40%,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亿吨增加到1984年的4.07亿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运动    B. 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一次关键性的讲话,正如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南方谈话’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这表明南方谈话

A. 使对外开放出现一个新局面

B. 肯定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取得的成就

C. 彻底结束“左”倾思想的束缚

D. 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指明了方向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下列有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

B. 打破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原先落后封闭的经济结构

C. 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攫取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丰富的原料提供了便利

D. 开始打破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大企业时代到来。以下对大企业时代的认识错误的是

A. 取消现存的工厂制度    B. 适应了生产发展规律

C. 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D. 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据《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落前七刻,击征三百声,而众以散。”这则材料说明当时

A. 市的地区范围有限定

B. 市的买卖时间有限定

C. 市的经营规模有限定

D. 市的交易品种有限定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出现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下列选项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 

B.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C.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D.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保持领先地位

 

详细信息
34. 难度:简单

一战期间,张謇创办的民族企业发展很快,但很快走了下坡路,从根本上是由于

A. 近代中国社会矛盾错综复杂

B. 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C.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D. 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详细信息
35. 难度:简单

19世纪的欧洲大量人口集中到城市,其主要原因是

A. 家庭观念的淡化

B. 手工工场的发展

C. 工厂制度的确立

D. 垄断组织的出现

 

详细信息
36.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它开始于英国,18世纪末向外扩展

B. 一些国家的工业革命主要是靠从英国引进技术进行的

C. 它使各国迅速实现工业化

D. 英国由此成为“世界工厂”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但是这一时期河水已经混浊不堪,臭气熏天。由此可见

A. 水力成为主要能源    B. 城市日益喧嚣和拥挤

C. 工业革命造成了环境污染    D. 工业革命助长了奢侈风气

 

详细信息
38. 难度:中等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

A. 主要发生在轻工业领域

B. 科学研究与生产紧密结合

C. 重大发明来自传统工匠

D. 英国的工业发展一枝独秀

 

详细信息
39. 难度:简单

继哥伦布而起的探索新世界的西班牙冒险家,似乎都具有同一动机。……当这班冒险家到达一个未曾被发现的海岸时,首先调查的就是那里有没有金矿可以发现该材料说明

A. 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 新航路开辟引发了价格革命

C. 新航路开辟改变了欧洲贸易的中心

D. 对财富的追求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

 

详细信息
40. 难度:中等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工业国可以从世界范围内掠夺原料、倾俏商品并进行投资,这说明

A.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 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C.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 经济全球化形成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41. 难度:中等

材料一: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经济的主要形式,也是封建国家主要的支撑。它曾孕育了汉唐盛世,保障了华夏文明的世代传承。

(1)分析说明战国时期小农经济产生的社会背景

材料二:1951至1952年新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借以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巩固新生政权,发展生产力。

(2)根据材料二说明这次土地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从1953年到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3)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四:1958年在大跃进的影响下,农村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村生产关系进一步调整,公有化规模空前扩大。

(4)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材料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浪潮汹涌,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责任制取代了人民公社,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5)生产责任制取代人民公社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

(6)综合以上事实我们得出什么结论

 

详细信息
42. 难度:困难

材科一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年)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1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用了1140名工人,其中近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地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

——【英】E.里奇《剑桥欧洲经济史》

材料三处于欧洲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仅1545-1560年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500公斤,白银246000公斤,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过程中……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

——方舟《从海洋开始人生的冒险家们》

材料四美洲白银1572年开始一次新的引流,马尼拉大帆船(指中国大帆船)横跨太平洋,把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同菲律宾首都连接起来,运送的白银被用于收集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印度的高级棉布,以及宝石、珍珠等物。

——【法】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这段时间英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大量贵金属的涌入对当时西欧和中国的经济分别产生哪些影响。

(4)综上分析,试从政府政策角度,指出18世纪后中英两国经济走上不同发展道路的主要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