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陕西省2017-2018学年高二(重点班)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某校高一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摘录了如下材料:“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正因为我们的政治生活是自由而公开的,我们彼此间的日常生活也是这样的。”还找到了下图。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是

A. 雅典民主政治的利与弊

B. 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

C. 罗马政治的发展历程

D. 罗马法是民主政治的保障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梭伦在当选执政官之前,曾经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梭伦说雅典“陷于绝境”主要是指

A. 奴隶的反抗斗争

B. 奴隶主内部争权夺利斗争

C. 工商业奴隶主的挑战

D. 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斗争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梭伦采取的减轻社会痛苦的措施是简单而又严厉的。”以下措施中能充分说明梭伦对旧贵族“严厉”的是

①颁布“解负令”

②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③设立“四百人会议”

④设立公民陪审法庭

⑤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现代民主生活的原则在雅典古代民主改革中曾经出现萌芽的有

①以法律保障人身自由

②反对出身和财产的不平等

③议员实行选举机会均等、任期制

④雅典人的权威得到了保证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梭伦的改革虽然很受欢迎,但没有解决雅典的问题。”改革后,雅典的现状是

①财产等级制使平民无法广泛参政

②贵族继续拥有世袭土地的特权

③陶片放逐法造成民主的过于泛滥

④部分公民无法获得“观剧津贴”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③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某同学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了以下著作、文章名称:

①《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

②《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

③《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

④《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希腊文化》。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该研究性学习论文题目的应该是

A. 有利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希腊的政治文明

B. 古希腊城邦孕育了平等互利的观念

C. 希腊政治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

D. 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据《吴子·料敌》载:“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战。”这表明秦国改革的有利条件是

①秦国国君拥有较为集中的权力

②秦国拥有较多的贤能之人

③秦国的国君热心变法

④秦国尚武精神充斥

A. ①②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在研究商鞅变法时,有学者引用“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出赘:做上门女婿)”。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A. 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

B. 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 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

D. 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产生过消极影响的是

①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

②重农抑商

③实行什伍连坐

④焚烧诗书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这是对哪次改革的描述

A. 大化改新

B. 商鞅变法

C. 忽必烈改革

D. 孝文帝改革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公元499年,孝文帝自邺城返回洛阳)又引见王公卿士,责留京之官曰:“昨望见妇女之服,仍为夹领小袖……卿等何为而违前诏?”这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最大的障碍是

A. 人的传统观念

B. 北魏中央官员不作为

C. 洛阳的地理环境

D. 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独孤云是北魏孝文帝统治后期一名年轻的朝廷官员,下列行为将导致他受到惩处的是

A. 公然穿戴汉人样式的冠服

B. 将自己的姓氏改为汉姓刘

C. 用鲜卑语与同僚交谈

D. 娶汉族士族地主之女为妻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人云“及神州陆沉,中原故族十去其七,胡汉之民日日相攻,无月不战,逮孝文帝之时,兼济万民,重拾农桑,人心归化,终一统中原”。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因素有

①适应了中原原有的农业生产

②得到所有鲜卑贵族的支持

③中原封建文化本身的先进性

④北方胡汉各族民众都支持改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②都是封建性的改革

③都使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④都受到了守旧势力的反对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北魏统治者认为“汉人无补于国,可悉令空其人以为牧地”。但后来又不得不采用“以农桑为急务”的政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统治者重视缓和阶级矛盾

B. 统治者重视缓和民族矛盾

C. 落后民族最终被较高文明的中原地区所征服

D. 统治者重视调整政策、发展经济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据《文献通考》记载:“宋神宗后期某年北宋税赋总收入为52010000石(共7070万贯),其中农业的两税占30%,工商税占70%。”以下说法不能反映该数据的是

A. 民营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B. 王安石变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C. 政府的“抑商”政策有所松弛

D. 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促进了政府收入的增加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青苗法实行之后,韩琦从大名府上疏宋神宗,指出青苗法的实行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对此,宋神宗说:“琦真忠臣,虽在外,不忘王室。朕始谓可以利民,不意乃害民如此,出令不可不审。”宋神宗的态度表明他

A. 重视收集地方官员对变法的看法

B. 对推行青苗法的态度发生了动摇

C. 已经对王安石的变法失去了信心

D. 对保守派的反对意见仍置之不理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主要是为了

A. 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

B. 打击朝廷的腐败势力

C. 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

D. 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同之处有

①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②限制了官僚和地主的利益

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④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A. ②③

B. ①②③

C. 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某知名学者说:“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其主要依据是这次改革

A. 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农民

B. 使农民获得了土地

C. 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

D. 从根本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工业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

①自由劳动力缺乏

②工业投资缺乏

③国内市场狭小

④国际市场不能扩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下列属于二一九法令局限性 表现的是 (   )

农民仍然受到村社的严格管理,很大程度上被束缚在土地上

农民支付的份地赎金总额超过改革时地价的几倍

改革后的农民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奴役

农奴不再受个别地主的支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19世纪初,一位俄国贵族说:“(废除农奴制)农业就不会有什么难题了吗?一些田地难道不休耕、一些谷仓难道不会空吗?毕竟,我们市面上的面包大部分不是由自由农民生产出来的而是出自贵族......离开了主人的管束,农民只会贪杯、干坏事。”上述材料反映的基本主张是

A. 废除农奴制度

B. 维护农奴制度

C. 推翻沙皇专制

D. 对农奴制进行改革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推翻幕府后建立的明治新政府实行废藩置县措施的作用是

①有利于打破日本长期以来的封建割据局面

②有利于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

③为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④有利于各项改革措施的施行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1888~1894年日本工厂数和蒸汽机数增长情况如下图所示,其增长的世界背景是

A. 新航路的开辟

B. 明治维新的成功

C. 工业革命的推动

D. 垄断组织的出现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明治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方面实行一系列改革。我们一般把这次改革认同为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

A. 改革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B. 资产阶级是改革的领导者

C. 改革发展了资本主义工商业

D. 改革废除了封建身分制度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没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是建立了近代天皇制,最主要的原因是:

A. 明治政府的领导者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

B. 资产阶级还没有克服封建专制主义

C. 倒幕中日本人民没有受到民主思想熏陶

D. 1889年的日本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详细信息
28. 难度:困难

下列观点倾向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

A. 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器械艺也

B. 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C. 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

D. 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行斯强也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对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历史学家认为:“光绪的悲剧,是在他的周围没有形成一个足以制服慈禧一伙的力量。”对这一观点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保守派力量强于改革派

B. 光绪帝对变法优柔寡断

C. 力量对比对改革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D. 慈禧太后反对戊戌变法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新政发展经济的政策,在某些地区得到落实,促进了当地工商业的发展。山西省商务局成立后,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同时,在该厂附近分设轧花、榨油两厂。山西的近代工业开始起步。以上材料反映的正确信息是

A. 戊戌变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

B. 戊戌变法法令得到了广泛落实

C. 戊戌变法取得了成功

D. 维新变法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困难

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其中梭伦改革、商鞅变法与孝文帝改革是中外古代改革中成功的典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

材料三

材料四魏亡之祸,成于六镇;轻薄六镇,实自太和。夫变夷从夏,人孰不以为美?至一家门户紧切利害,乃忽弃不顾,可乎?然则自古公亶父陶复陶穴,至于岐有夷之行,彼累积而后成,非文胜其质也……迁洛之举,群臣不顺,孝文设术以诈之,示威以胁之。不知厌忽累世安乐之余,经始百年荒榛之地,一事不成,旧业尽弃,欲以何为?嗟夫!孝文诚非玩岁月而苟目前者;及其昧先后,失名实。不安于本而眩其末,则好治与念乱同科,可不悲哉!

——《魏书》卷三十四《习学记言序目》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性质。

(2)材料二、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反映了梭伦、商鞅、孝文帝改革的什么内容?

(3)你认为材料一、材料四所揭示的现象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为此作为一名改革者应持何种态度?

(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以上改革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共同因素有哪些?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改革就是推陈出新、除旧布新,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但改革的道路总是坎坷曲折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书记载,自北魏建元至北魏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境内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这些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北魏统治。据记载,北魏统治者对外战争,把掳掠来的无数人口和财物分赏给参战的人员,把大量的“生口”变成了奴隶,进一步扩大了奴隶制。

——人教网

北魏贵族集团在歧视与迫害其他民族的同时,对各族人民的经济剥削也异常残酷……从北魏统一到孝文帝改革前,仅五十多年里,农民起义就达七八十次之多。

——《历史学习》

材料二“冬,十月,丁未,诏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避空荒……卖者坐如律。”

——《魏书》

材料三宋仁宗(1049~1053)年间,各级官员达到两万多人,比三十多年前的真宗景德年间增加了一倍;仁宗后期,“募天下骁雄横滑以为兵,几至百万”,比北宋建国之初增加了五倍。在仁宗1050年前后,当时的两税收入为:钱四百九十三万贯,绢帛三百七十六万匹,粮一千八百零七万石,国家总支出为:钱三千三百一十七万贯,绢帛七百二十五万匹,粮三千零四十七万石。当时“养兵之费,在天下十居七八”。

——历史风云网

材料四关于王安石变法的漫画

(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前面临着什么突出的社会问题?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北宋面临的突出社会问题是什么?

(4)结合材料二、四,简要指出这两次改革一成一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中后期,俄国、日本、中国先后进行了近代化改革的实践。

材料一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废除农奴制……中等地产的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些地主占全部地主半数,占有大部分农奴……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关心的都是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的农村转入资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

——《苏联通史》第二卷

材料二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三、官民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人心不倦;四、破旧来之陋习,基天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

——明治天皇颁布的《五条誓文》

材料三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光绪帝《定国是诏》

(1)材料一中俄国社会各阶层(或阶级)对农奴制的基本态度如何?据材料一综述他们持这一态度的主要原因。

(2)俄、日、中三国的改革在近代化道路上各自产生了怎样的重要影响?这些影响及其局限性说明了近代化发展进程的什么特点?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