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秦代以后,大臣给皇帝的上书大都在歌颂君主圣明的同时,千方百计地贬损自己,上书一般都以“臣等昧死”“臣诚愚鄙”等开头。这说明 A. 孔孟礼的观念全面传承 B. “三纲五常”成为社会的普遍信条 C. 尊君卑臣成为官场常态 D. 儒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修养
|
2. 难度:中等 | |
汉代晁错在《论贵粟疏》中说:“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俗之所贵,主之所贱。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而欲国富法立,不可得也。”晁错意在 A. 主张实现农工商的协调发展 B. 指出社会贫富分化的严重危害 C. 加强政府对经济的政策调整 D. 批评官员以及百姓的趋利心理
|
3. 难度:简单 | |
宋以后书籍传于后世的,其数量规模远非唐朝以前可比。这主要是因为 A. 商业经济的繁荣 B. 教育事业的发展 C. 政治体制的改革 D. 科学技术的进步
|
4. 难度:困难 | |
刘锡鸿是晚清首任驻英副使,不仅惊讶于火车轮船机器的功效,对英国民主的细节也颇为了解,私下里羡慕“西洋国政民风之美”。受朝中一些权贵指使,他却不断密告公使郭嵩焘要“以夷变夏”,甚至连郭披了洋人的雨衣,看了洋人的节目单都被当成罪行来告发,诋毁郭学西言行是“迎合洋人,坏乱风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洋务派固守中体西用导致洋务运动失败 B. 官场的功利主义严重阻碍了近代化进程 C. 晚清外交官员未能对西方有正确的认识 D. 刘锡鸿的言行植根于自给自足小农经济
|
5. 难度:中等 | |
清末新政期间作为振兴商务重要内容的“自开商埠”得到推广,仅“关内”就有济南、武昌、昆明等省会城市开放。另外,一些市镇如山东潍县、江苏海州、福建鼓浪屿、湖南常德等,也纷纷开辟商埠,招徕中外客商,从事经营贸易。这一做法 A. 抵制了日趋高涨的革命运动 B. 推动了近代城市化进程 C. 促使中国开始主动融入世界 D. 旨在推动内地经济发展
|
6. 难度:简单 | |
西方曾有报刊称:“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印度支那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此次“印度支那会议” A. 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 B. 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C.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D. 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
7. 难度:简单 | |
观察下列四幅图片,对图片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A. 图1反映了中国汉代在天文观测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B. 图2反映出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试爆原子弹的国家 C. 图3反映出"文化大革命"促进了中国高新科技的发展 D. 图4反映出中国在航天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8. 难度:中等 | |
1986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企业改革的若干规定》根据这些规定,企业拥有了生产计划权、产品购销权、定价权、资金使用权、工资奖金分配权、劳动人事权等一系列生产经营自主权。其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 确立市场定价,建立合理价格体系 B. 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C. 改革计划经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D. 实行政企分开,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
9. 难度:中等 | |
古代雅典城邦不允许公民只关心自己私人事务,梭伦立法甚至规定:一个人如果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据材料可知,古代雅典 A. 直接民主导致派系林立 B. 公民意识在法律上得到肯定 C. 将道德凌驾于自由之上 D. 立法的过程具有主观随意性
|
10. 难度:简单 | |
1984年国庆,首都北京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深圳有两辆彩车参加了游行,蛇口工业区彩车上“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从天安门广场响遍大江南北。此口号 A. 拉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B. 体现了经济特区创新的实于精神 C. 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 D. 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已经开始
|
11. 难度:中等 | |
截止到1926年,苏联全国共有65个外资企业,主要是开采北方森林的木材厂和采掘东部矿藏的稀有金属公司。著名的有:德国的莫洛加木材公司、美国的哈里曼锰矿公司、瑞典的哥德堡滚珠轴承有限公司等。这表明当时苏联 A. 借助外国资本建立重工业体系 B. 采用租借形式建设社会主义 C. 利用西方经济危机发展重工业 D. 运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经济
|
12. 难度:简单 | |
在2010年,世界银行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改革取得突破,前者同意发达国家向新兴大国转移3.13个百分点的投票权重,使整个发展中国家投票权重升至47.19%;后者确定在2012年前向包括新兴国家等在内的国家转移超过6%的份额。这表明 A. 西方仍然主导着布雷顿森林体系 B.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正加速发展 C. 新兴经济体正加速改变世界格局 D. 新科技革命缩小了南北经济差距
|
13. 难度:中等 | |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7世纪的威斯特伐利亚会议开创了国际关系史上通过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19世纪中叶以后,出现了越来越多为特定目的而设的一些常设机构,它们是现代国际组织的维形。进入20世纪之后,因际组织开始获得真正的发展,国际组织也从最初的专门性和技术性组织开始向般性和政治性组织扩展。二战结束时建立的联合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开创了因际组织发展史上的新纪元。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演变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1949-1971年,中国很少参与当时世界上主要的国际性组织;二是1972-1989年,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但对国际组织的参与还是比较有限的;三是1989年至今,中国开始全面深入参与当今世界上几乎所有重要的国际组织。干逸舟将中国与困际组织关系的演变概括为“从拒绝到承认、从扮演一般性角色到争取重要位置、从比较注重国内需求到更加兼顾国际形象”的曲折过程。 ——摘编自宋睿《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的演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组织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和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各阶段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的主要因素。并谈谈你对新时代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发展的期待。
|
14.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大一统思想滥觞于先秦时期,《诗经》中就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说法,后来逐渐发展为一个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系统的、内涵丰富的思想体系。下表是不同时期思想家或政治家对此认识的摘要。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
15. 难度:困难 | |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鹿鸣馆 材料二邦人迄今习欧美之风有两误端。其一为不习欧美人之所以致文明之路,而仅习文明后呈现之皮相;其二为应后习之物为先习,而应先习之物为后习,实为颠倒了本末前后之顺序。至此,吾人习欧美之风虽近二十年有余,而似文明开化之物唯止于其外表之相,致使吾国力日渐疲惫,人心日渐陷于浮薄。 ——西村茂树《文明开化的顺序》 (1)材料一的场景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哪一方面的改革措施?这一措施的实行起到什么作用? (2)据材料二,指出日本学习西方带来的消极后果及原因。
|
16. 难度:中等 |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克伦威尔是欧洲近代革命的杰出人物。 材料一克伦威尔在他建立新模范军的时候,不论阶级出身和社会地位,一律论功行赏,但后来当平等派提出普选权的要求时,克伦威尔却竭力加以反对。他在一次向议会发言时说,穷人就是坏人,并且说,如果共和国注定要受苦受难的话,那么在富人之下受苦,比在穷人之下受苦更好一些。 ——王觉非《欧洲史论》 材料二克伦威尔对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征讨均以胜利而结束。以后,爱尔兰的土地被英国占领军没收,大部都落入英国高级军官之手。克伦威尔等人都成了爱尔兰的大土地所有者。 ——刘祚昌《世界史(近代史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克伦威尔平等观的变化。分别指出前后平等观产生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克伦威尔平等观的主要政治倾向,并分析革命战争对资产阶级文明扩展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