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黑龙江省伊春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有关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发展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最早培植水稻和粟

B. 商周时期普遍使用青铜农具

C. 隋唐时期出现的曲辕犁一直为后世沿用

D. 春秋战国时期水利设施的修建和完善,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农耕文明催生了较为完善的土地制度。这是按照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但是仅分配国家掌握的土地,不触动地主的原有土地。”这段材料描述的土地制度是

A. 井田制

B. 君主土地私有制

C. 均田制

D.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柳南续笔》载“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它反映了

A. 棉花在内地的传播

B. 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

C. 棉纺织技术的推广

D. 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汉代形成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若当时一位外国商人来中国采购商品,他可能购买到的商品有。

①丝绸

②纸张

③瓷器

④棉布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曾经在央视热播的连续剧《乔家大院》,向我们展现了一代晋商乔致庸的传奇一生。明清时期以晋商为代表的商帮出现的历史条件主要有

①政府放弃了歧视商人的政策

②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加强

③商业市镇兴起,城镇经济繁荣

④货币经济占据主导,白银使用广泛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马克思说: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不能单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的权力。明清政府的做法

A. 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一致

B. 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相反

C. 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 导致了农耕经济的瓦解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16世纪到l8世纪中期,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导致了世界市场的拓展。下列对这一阶段殖民活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武力征服是其主要扩张手段

②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产生是其主要推动力

③采用商业殖民方式,建立殖民贸易公司

④殖民者对殖民地进行野蛮掠夺、屠戮和不平等的贸易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活动出现。早期殖民活动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加速了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②推动了英国工商业的发展

③开拓了越来越广阔的国际市场

④为欧洲手工工场掳掠了大量劳动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中央电视台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A. 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C.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D.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茅盾在小说《春蚕》中写道:“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这段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

A. 商品经济对小农经济的冲击

B. 农民阶级的愚昧落后

C. 自然经济已经退居次要地位

D.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种花花不放,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A. 增强了清朝封建统治力量

B. 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

C. 抑制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D. 引进了机器和西方近代科学技术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下图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结构示意图,其中对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具有进步意义的经济形态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④

D. ②④⑤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新发明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同时出现了很多新的职业,下列职业按出现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 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空姐——网络管理员

B. 火车司机——电话接线员——空姐——网络管理员

C. 空姐——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D. 电话接线员——空姐——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据近代中国某文献记载:“窃闻泰西各国……遣将调兵,处分军事,虽悬隔山海,而如指掌,则尤以电报为之枢也。中国择递文报,羽檄交驰,人马俱敝,迟速之数,霄壤悬殊。”下列对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 西方军事上的优势主要是靠无线电的便利

B. 中国的传递方式是飞鸽传书、人马相传

C. 在信息传递方式上,中西方存在巨大差别

D. 在现代信息发展方面,中西方存在智力差距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俄国用社会主义的方式实行现代化。对此评述不正确的是

A. 这是一种非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发展方式

B. 主要依靠国家力量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

C. 这是一个理想和成熟的现代化发展模式

D. 采取计划经济体制和赶超经济发展战略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A. 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C. 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D. 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后,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格也有一定提高,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新政措施是

A. 整顿财政金融    B. 调整农业结构

C. 复兴工业生产    D. 实行社会救济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观察下图,它能够反映的经济现象主要有

①资本家丧失企业控制权

②经营者革命的应运而生

③股票呈现分散化的趋势

④资本社会化趋势的加强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下表是1966-1985年苏联经济的增长率(%)

影响这一时期苏联经济发展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A. 工业化运动

B. 美苏争霸

C. 农业集体化运动

D. 戈尔巴乔夫改革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有人认为1956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在这一年,新中国所取得的主要成就有

①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②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果

③基本完成国民经济调整的各项任务

④人民公社体制在全国普遍建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图,其中对下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 A—B经济增长最主要是由于三大改造的完成

B. B—C的变化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的

C. C—D的变化主要原因是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D. B—D阶段中的1959—1961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发展最困难的时期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有人把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概括为“分田在家单干”“离土不离乡”和“离土又离乡”三个阶段。其中“离土不离乡”为农民致富和国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它是指

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 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D. 进城务工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20世纪80年代初的试点改革中,一些国营企业从过去的等米下锅发展到主动派人出去找米下锅,从而由原来的吃不饱变成了吃不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

A. 企业融入大量外资

B. 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 企业自主权逐步扩大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下图是1980-198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基本状况。下列选项中能够与此有关联的是

①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②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③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④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新中国建立后,汉语从文风到词汇经历了一次大换血。下列流行语体现上世纪90年代时代特征的是

A. 合作社、大锅饭、大跃进

B. 市场体制、因特网、绿色食品

C. “个体户”“万元户”“一国两制”

D. “入世”“和谐社会”“拆迁”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记者:“是什么原因促成你有西行的设想?”

回答:“19岁那年,葡国航海家达·伽马完成首航印度壮举,他带回许多珠宝香料和布匹,一本万利,成了巨富。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激励,我下定决心要超越达·伽马,好望角风浪太大,我要另辟到达东方的安全航道。”

材料二1498年,达·伽马抵达印度的卡里库特时,一位当地人问葡萄牙人到底想要得到什么,达·伽马回答说:“基督教和香料。”赫尔南多·科特斯在准备征服墨西哥时宣称:“我为获取金子而来,而不是来当农民种地的。”

——约翰·马凯等《世界诸国史》

请分析:

(1)根据材料一,判断文中的“我”是指哪位航海家。他与其他航海家“背道而行”的依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图表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地点

创办人

企业名称

上海

方举赞

发昌机器厂

南海

陈启沅

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

朱其昂

贻来牟机器磨坊

 

 

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1)材料一中的民族工业与明代“机房”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其分布地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什么特点?材料二中的第二个发展高峰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说说为什么张謇的企业到20年代中期就衰落下去了?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地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了作好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准备(通过多年的工作来准备),需要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些过渡阶段。

——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1921年l0月14日)

材料二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找工作……部分地可由政府直接招雇,像战时紧急状况那样,同时通过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的工程··…要把救济工作统一掌管起来以避免目前的分散、浪费和不均的现象。要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用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

——富兰克林·罗斯福(1933年初)

材料三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俄原本计划以怎样的方式向共产主义过渡?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二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我国经济“濒于崩溃”及新时期“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