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内蒙古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材料中的“此制度”是指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中央集权制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历史上,一个家族累世同居被朝廷旌表,称之“义门”。郑义门,又称“江南第一家”,是中国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遗址,其合众生活的热闹场景足足延续了十五世。与这一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

A. 世袭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郡县制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据宋代《图经》记载:“秦郡天下,定江南郡会稽,置长水县”。下列对该史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县制    B. 郡县区划形式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C. 长水县是会稽郡的分封之地    D. 长水县长官由会稽郡守任免调动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秦朝的《行书律》规定:急行文书包括皇帝诏书,必须立即传达,不能有片刻稽留。汉朝对车马传递也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汉驿律令》;曹魏时期曾颁布《邮驿令》。古代政府重视邮驿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 促进全国经济交流

B. 加强对地方有效控制

C. 推动交通网络完善

D. 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范文澜先生曾考证,汉武帝时期的刺史制度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考察封国国王,有罪状便奏闻。不法的国王因此受到惩罚。据此推知,汉武帝设置刺史

A. 旨在削弱国王势力    B. 重在整肃地方吏治

C.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 使监察制度趋于完善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按唐制,中男不服兵役,成男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兵役的建议,得到唐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办法。最终此建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    )

A. 尚书省    B. 中书省    C. 门下省    D. 吏部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唐代科举分为靠举和制举。常举每年举行考试,应考者有两个来源,一为生徒,即由各级各类学校保送者;二为乡贡,即经州县考试选拔的自学者。制举是为了搜罗非常人才而临时设置的考试,一般士人和官吏都可应考,录取者优于官职或提升。这说明唐代科举制

A. 保证人才选拔的公正性

B. 打击了贵族特权

C. 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差异

D. 扩大了统治基础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元代设立陕西行省,将一直属于巴蜀故地的汉中地区划入陕西行省,使汉中进入以西安为中心的文化辐射圈。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今汉中地区虽然仍保留一些蜀地旧俗,但其西北关中氛围也更加明显了。对以上材料解释最合理的是:

A. 区域文化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重要原则

B. 行政区划有利于增强行政区内的文化认同

C. 区域内的文化趋同有利于行省制度的推行

D. 行省制度有利于扩大元朝的统治疆域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明史·职官志》载,自景泰后“六部承奉意旨,靡所不领。而阁权益重……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六部由原来的政府最高职能部门,而沦为内阁属曹。这一变化反映了

A.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

B. 六部职能的衰退

C. 内阁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D. 宰相权力的反弹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明朝始设巡抚,受命巡查地方时需要督理税粮、总理河道、抚治流民,每年要赴京师议事。这一举措体现了(      )

A. 巡抚取代了地方的军政长官    B. 明朝君主专制统治的强化

C. 政府重视农业和副业的生产    D. 朝廷对地方统辖权的加强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 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C. 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 新的权力机构出现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这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A. 加速了社会制度的更替

B. 增强了鲁国的国力

C. 开中国税制之先河

D. 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汉书》上记载,西汉时每年农田亩产约一石半,而《昌言》上说,东汉时的农田平均亩产约为“亩收三斛”,亩产量有了较大的增长。造成当时粮食产量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农民更加勤劳

B. 牛耕犁具等劳动工具的进步和推广

C. 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D. 更加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与下表中数字序号①②③对应的地域搭配正确的是(    )

A.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岭南地区    B. 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岭南地区

C. 黄河流域、岭南地区、长江流域    D. 岭南地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这句诗突出反映了唐朝扬州的繁荣。唐朝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长安、洛阳。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扬州位于南北交通要冲

B. 江南物产大多在扬州集散

C.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D. 安史之乱使长安、洛阳满目荒凉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以下引文出自我国某朝代的法律条文:凡将牛、马、军需、铁货、铜钱、缎匹、绸绢、丝棉出外境货卖及下海者杖一百”“若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根据我国古代经济政策的相关知识,此法律条文应当是下列哪一朝代的

A.南宋               B.元朝

C.明朝               D.唐朝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世界文明史》中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当欧洲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导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   

A.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B. 国内社会的剧烈变动

C. 统治阶级政策的引导    D.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有学者认为:法家不别亲疏,不分贵贱,给重视血缘和等级关系的社会以强烈冲击;它以君主和国家为 中心进行思考,强调尊君卑臣,在某些时候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这体现了法家思想的积极作用是(     )

A. 建立了无差别等级的社会    B.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 建立了尊君卑臣的等级社会    D. 提出改革社会的主张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韩非子的老师荀子主张,上天降生百姓不是为了伺候君主的,相反,上天立下君主是为了人民。这一主张体现了

A. 法治思想

B. 礼治思想

C. 仁政思想

D. 民本思想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A. 重农抑商

B. 强调制度与秩序

C. 厚古薄今

D. 重视道德与人伦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汉武帝之所以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是因为

①儒家理论有助于维护政治统一

②儒家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③儒家理论使皇权得以神化

A. ①②

B. ②③

C.

D. ①②③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二者的关系时,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

C.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D.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二、null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史记·封禅书》记载了远古七十二君王的泰山之行,他们的“旅游”项目繁多,包括祭祀、巡狩、会盟、定大位、刻石记号。这些君王包括黄帝、炎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等,特别是帝舜,在此朝会东方诸侯,并向八方遥望,意即照会四方诸侯,而四方诸侯也纷纷登上本方境内的高山,向泰山遥祭,这一行为叫“望秩山川”。这一行为其背后昭示的是

A. “大一统”理念    B. 天人感应思想

C. 民本仁政观念    D. 封建迷信思想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汉元帝在做太子时,见其父汉宣帝所用的大臣多是一些精通法律的“文法吏”,便劝谏说:“陛下治国太偏重于刑法,应该起用儒生,实行德政。”汉宣帝勃然变色,斥责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以德教,用周政乎?”这表明当时

A. 统治者强调外儒内法    B. 儒法对立现象严重

C. 儒学统治地位受冲击    D. 依法治国趋势出现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东汉章帝初年,“有人侮辱人父者而子杀之,肃宗贳(赦免)其死”,这种做法此后便作为司法断案可以比附的典型案例——“决事比”,直到汉和帝时被整理成《轻侮法》,对类似复仇规定了从轻处罚的条款。在以后的复仇判决时,地方官吏往往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减免其死刑。汉代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出

A. 儒家伦理已渗透到法律

B. 中央集权在不断加强

C. 君主专制影响政治生活

D. 司法程序已日渐完备

 

四、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在农业社会,农村市场既是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产物,也是经济发展的依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汉农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他们为提高生产率,购置铁农具和大型牲畜等,不得不仰求于市场……农民当时虽属自给性生产,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的铁匠、“贩盐”者、“屠狗”者、“开酒家 ”者 ,以及以贩马为业者等等,这各色人物的经营范围,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黄今言《秦汉商品市场的层次结构与发育状况》

材料二   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 .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 等.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 问题.“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 (叶适).明州农民.同时“为工.为匠.为镊.为负贩 .草市镇内小儿学.义塾.镇学的兴办日益增多.有的镇市还建立了书院.

──傅宗文《宋代的草市镇》

材料三    明清江南市镇的起源,早的可以追溯到宋代。明中期到清前期是传统江南市镇发展的高峰期。从宋以来,直到明清,市镇是体制外的产物。它是政治行政体制外自行生长出来的东西,是农村商品经济、市场贸易发展的产物。市镇具有乡村商贸市场“中心地”的性质,衬托并支持着城市的生存与发展。

——摘编自《王家范谈明清江南的“市镇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草市发展的积极作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发展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古代农村市场对社会发展所引起的作用。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两宋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进出口货物达4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以后者为主。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说明两宋海上丝绸之路产生的影响。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南北朝时,士族族谱是选任官员的重要依据。唐朝初年,旧士族虽已没落,但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数家所谓“山东士族”,仍凭借起祖先的影响,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这些家族编写族谱,标榜为华夏“高门”,自诩“家风”优良,相互间通婚。唐初那些以军功起家的大臣,也把能与他们通婚视作荣耀。

唐太宗决心从族谱入手,改变这种状况。他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收集当时全国各地具有影响的293个家族,排出等级,但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编写者受习惯影响,将当时只任六品官的清河人崔民干列为第一等。这让唐太宗颇不高兴,下令:“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于是皇族被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当时文武大臣中,不少人的祖先在北朝后期才从草原南迁,也因此跻身“高门”之列。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作用。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