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8年湛江市高三年级普通高考测试(二)文综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从血缘意义上说,受到祭祀的祖先应是本族群的直系先祖。然而春秋后,人们在祭祀祖先时,祖先已不单纯具有血缘上的意义。如出身于“夷狄”地区的舜与文王,因为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合乎“中国”的规范,也成为公认的圣人,受到祭祀。这一变化

A. 反映了宗法制遭到破坏

B. 推动礼乐制度的世俗化

C. 有助于华夏民族的发展

D. 加速王权与族权的分离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颁布新规:兵士罢归家乡,在战乱中聚保山泽的人各归本土,恢复官爵、田宅;因饥饿自卖为奴婢的人,一律免为庶人;抑制商人,或轻田租,十五税。这些规定旨在

A. 限制土地兼并

B. 恢复农业生产

C. 增加赋税收入

D. 加强中央集权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南北朝时期,中书省和门下省设于宫中,主要负责皇家事务。唐朝时两省移出皇宫,并将两省官员分为内省官和外省官,两种官员都具有内、外朝官员的双重身份。这说明

A. 国家事务的重要性有所提高

B. 政治运行过程更为成熟

C. 内外朝的职能差别逐渐消失

D. 皇室成为政治权力中枢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明清之际,“蕺山学派”的刘宗周等从理、欲协调角度。初步反思了理学的理欲观;王夫之更以“理高欲中”,系统地分析道德理想和物质追求之间的关系;而清代戴震则从自然人性论和理欲论,深刻地揭露了理学家“以理杀人”的本质。这反映了当时

A. 理学统治地位已丧失

B. 市民阶层的个性追求

C. 开始向近代社会转型

D. 官方哲学受到了冲击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表为天津机器局19世纪70年代政府投入表,资料来源于樊百川的《清季的洋务新政》这反映了该时期下表

年份

政府投入(两)

同治九年至十年(1870—1871)

256081

同治十一年至十二年(1872—1873)

395270

同治十三年(1874)

292309

光绪元年(1875)

360001

光绪二年至三年(1876—1877)

515503

光绪四年至五年(1878—1879)

491891

 

 

A. 列强在华势力逐渐减弱

B. 新兴工业面临发展困境

C. 传统生产方式较为稳固

D. 洋务企业经营管理不善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学者认为,义和团运动中清廷从传统的异端方面寻求支持,而不是依靠土人,多少说明政府已接受中学正统不足以救亡的观念;反过来,对士人而言,启用“子不语”的怪力乱神,或意味着朝廷行为已类似当年的洪秀全、杨秀清。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农民运动否定了传统文化

B. 清政府不再固守体制统治

C. 知识分子逐渐疏离清政府

D. 民主革命已具备思想基础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图为民国21年《申报》刊登的“金鼠牌”香烟的广告。这反映了

A. 广告是宣传抗日的主要媒体

B. 全民抗日成为社会共识

C. 商界积极参与爱国教亡运动

D. 中日矛盾不断地被微化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1951年春,山西长治地委对其辖区的5个村卖地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土改后5个村共有卖地户96户,计:新中农61户,占63.5%;老中农31户,占32.3%;贫农4户(其中有2户系旧富农下降),占4.2%。共卖出土地284.11亩,其中新中农占65.2%,老中农占31.2%,贫农占3.2%。”这说明该地区

A. 农村土地改革没有成果

B. 农民土地私有制发生了变化

C. 农民两极分化十分严重

D. 变革农村生产关系的必要性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罗马法规定,首先发现矿藏者可为该矿藏的所有人,但国家可以视需要限制甚至禁止其开发。在这种情况下,国家须付给发现者矿藏价值的2%。罗马法

A. 以保护私有财产为核心

B. 平衡环保与经济发展需要

C. 保护自由民的经济利益

D. 协调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1839年,保守党领袖皮尔应邀组建政府,但他坚持要求女王的内务人员也应换成保守党的人。女王愤然回绝,皮尔也拒不组阁。后来在女王丈夫的调停下,采取折中办法,换掉了宫内的一半侍从,“寝宫危机”才宣告结束。这反映了英国

A. 女王权力受到内阁制约

B. 民主政体的日趋完善

C. 践行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D. 国家权力中心的转移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1930年6月,斯大林在苏(联)共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在我国改造国民经济不仅限于改建它的技术基础。同时还要改变社会经济关系……已经联合起来并实行社会主义化的工业方面,技术改造基本上已经具备现成的社会经济基础。”斯大林这一讲话

A. 推动工业化的全面开展

B. 加快了农业集体化步伐

C. 促使新经济政策的废除

D. 抓住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962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说,如果但丁、歌德都没有了自己的国籍,都用世界语来思考和写作。他们还能对欧洲文化有他们已做出的贡献吗?因此除了“多国家的欧洲”之外,不可能有另一个什么“欧洲”。这反映了他

A. 呼吁保留必要的国家主权

B. 提倡扩大西欧一体化的范围

C. 鼓励张扬各国的文化特色

D. 极力反对美国干涉欧洲事务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九世纪后期,英国掀起了怀乡风尚.人们视乡村为“古代安宁常在之地”。是英国最宝贵的财富,视乡村生活为民族道德特点的保留地。商人成了受蔑视和道义谴责的对象,而工业则主要被指责是乡村美景的破坏者。发财致富的商人模仿乡绅的生活方式,渴望获取一份乡村地产,成为绅士或与地方绅士联烟。学校教育轻视专业和实践学习,偏重塑造有闲的地主绅士,很少有实业家出身名校,而出身名校的实业家多数变得“文雅”起来,即不再一门心思追求生产和利润。最终,英国绅士的价值观在政治思想和行动中“驯化”了工业主义。

  一一摘编自马丁威纳英国文化与工业精神的衰落》

材料二  二十世纪初,中国城乡文化发展渐呈分离之势。与传统做官的读书人多半要还乡不同,新学制下的大学(早期也包括中学)毕业生基本在城市定居,不再落叶归根。学生与城市的联系愈来愈紧密,他们轻视农民,与乡村日益疏远。农村学校和入学儿童数量都至下降趋势。乡

村中人的读书愿望不高,平均识字率逐渐降低。本已为数日少的乡村读书人也向城市流动。

农村中剩余乡绅的文化水平大不如前,对自己的道义约束也日渐松懈。

  一一摘编自罗志田变动时代的文化展迹》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怀乡之风”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的追求与19世纪后期英国

绅士化商人追求的不同之处,并分析中国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2近代以来中外大事表(部分)

 

 

序号

关键词(句)

序号

关键词(句)

1

坚守诚信的荷兰人

2

不流血的革命

3

蒸汽动力

4

启蒙运动

5

艰难“联邦”路

6

鸦片战争

7

《海国图志》

8

福州船政局

9

《资本论》

10

爱迪生灯丝实验之旅

11

《天演论》

12

门户开放政策

1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4

中共一大

15

萨拉热窝的枪声

16

短暂的春天

17

列宁对话农民

18

国民革命

19

“炉边谈话”

20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摘编自马世力《一本书读懂世界史》、范文澜《中国通史》等

从表2中提取四条以上关键词(句)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近代以来世界与中国”提炼出某一论点,并对该论点进行合理的阐述。(要求:论点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历史一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这一时期,国家对城镇居民主要采用福利分房制度。这既忽视市场的调节作用,使居民住房需求未能得到有效满足,又导致国家财政日趋紧张。1980年6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全国基本建设工作会议汇报提纲》,提出住房商品化的改革目标,允许公房出售的政策由此被推及全国各个城市。1983年国务院又颁布了《城镇私有房屋管理条例》,鼓励并推动城镇居民私人建房,提倡集资建房和合作建房。此后,私人建房的合作范围开始扩大,类型也不断多样化。此外,为了鼓励公民购买公房,推出了新的措施:国家、单位和职工按“三三制”原则(个人只需支付三分之一的房款,政府和单位承担剩余的三分之二)承担购房费用;1988年1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在全国城镇分期分批推行住房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开始了“提租补贴”的实践。由于当时处于改革的探索阶段,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大部分改革举措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但在客观上却为此后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艾其茂《新中国六十年城镇居民住房保障制度变迁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住房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80年代住房改革的原因。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38年,美国面临着来自欧、亚两方面的威胁。罗斯福和军方首脑都看到旧有的只针对日本的“橙色”战争计划已不适用。1939年,联合委员促使计划人员们制定出新的作战计划——“彩虹”计划。这组计划不同于过去的针对单个敌人,在一个地区,而美国又没有盟友的情况下作战的单色彩计划,而是一组针对一个以上的敌人,在一个以上的地区,并考虑到获得其它民主国家援助的情况下作战的多色彩计划。它由四个计划组成……战局的发展使罗斯福采取积极的措施去援助被围困的英帝国,也使美国越来越深地卷入欧洲与大西洋的战争。与此同时,以太平洋为战略重点的“橙色”计划也最终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美国先后制定了多个版本的“彩虹”计划,前3个版本更多地体现了“橙色”计划的特点,都被放弃,最终选定了“彩虹”4号计划。至此,“橙色”计划走完了它的全程。

——摘编自徐蓝《从橙色计划到彩虹计划——美国的对日战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从橙色计划到彩虹计划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从橙色计划到彩虹计划转变所带来的影响。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历史一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张汤,西汉时长安杜人,其幼年时代就喜为吏,有狱吏之才,受其父的专门培养。父死后,约在景帝时期,张汤即为长安吏。他任长安吏时,结识了田胜—景帝王皇后的同母弟。武帝即位后,田胜被封为“周阳侯”。田胜很快荐举张汤,让他“遍见贵人”。元光五年(前130年)张汤为太中大夫,在任上四年的主要政绩,是同赵禹“共定诸律令”。元朔三年(前126年),张汤升为廷尉,任内共五年,表现了封建官僚难能可贵的品德——常常将功劳归于别人,而由自己替下属承担错误的责任,并将有才干的官吏推荐给朝廷。张汤为廷尉期间所治的重大刑狱,是淮南王刘安谋反一案。这一案“所连引与淮南王谋反列侯、二千石、豪杰数千人,皆以罪轻重受诛”。它是自汉初以来中央政权对诸侯王势力最后一次沉重打击,从此以后诸侯国已无力与中央对抗……而对农民的反抗斗争,张汤则是以残酷镇压来回答的。

——摘编自林剑鸣《张汤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汤受重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张汤的历史功过。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