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困难 | |
春秋时期,贵族、高官在形势于己不利时出奔逃亡的现象很普遍,而且能够为人们的道德观念所接受。秦汉以后,对于贵族、高官出奔逃亡,舆论却多加贬斥,视为不义。这种变化反映了 A. 分封制已难以为继 B. 社会道德水准提高 C. 民意左右官员行为 D. 忠君伦理观念强化
|
2. 难度:困难 | |
汉代的监察机关人员少而且官阶低,御史台的主管御史中丞官阶尚不及九卿,实行“位卑权重”的原则。这种做法 A. 有利于皇帝对官员的控制 B. 阻碍了监察职能的发挥 C. 有效杜绝官僚机构的腐败 D. 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膨胀
|
3. 难度:中等 | |
唐代科举制规定:凡在礼部考中进士者,均须在吏部再考一次,主要考“身、言、书、判”。这说明唐代科举制 A. 重视选拔法律人才 B. 注重官员的综合素质 C. 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D. 体现了经世致用思想
|
4. 难度:困难 | |||||||||||||
下表为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中,“天朝”和“中国”词语的使用频率变化表,据此可知
A. 中国国际地位持续下降 B. 洋务思想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C. 中华民族主权意识增强 D. 清政府逐渐形成对等外交的理念
|
5. 难度:中等 | |
1978年12月,邓小平指出:“现在立法的工作量很大,人力很不够,因此法律条文开始可以粗一点,逐步完善。有些法规地方可以先试搞,然后经过总结提高,制定全国通行的法律。修改补充法律,成熟一条就修改补充一条,不要等待‘成套设备’。”这说明在立法问题上,邓小平 A. 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B. 倡导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C. 注重地方与中央、点与面结合 D. 强调循序渐进并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
6. 难度:中等 | |
由大陆、台湾、香港的57位学者共同撰写的《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已在大陆出版。两岸史家就其各自所熟悉的专长研究领域,在充分尊重史料的基础上,本着承认差异性的原则,共同撰写。该丛书的编纂体现了 A. 价值判断高于史实判断 B. 史学交流赖于经济交流 C. 历史共识需要相互包容 D. 两岸史家价值观念趋同
|
7. 难度:简单 | |
2014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积极开辟人文合作新渠道,加强上海合作组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弘扬上海合作组织主旋律,向世界讲述更多“上合故事”,发出更多“上合声音”。这表明中国 A. 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 积极探索区域国家间合作的新思路 C. 积极参与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 D. 努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全方位合作
|
8. 难度:中等 | |
雅典克利斯提尼时期制定了陶片放逐法,它规定在公民大会上公民可通过投票来决定是否实行放逐及放逐何人,凡达到六千以上票数的人就会被放逐。由此可知,陶片放逐法 A. 突出了公民的公共权力 B. 保证了民主政治的公平 C. 彰显了雅典法律的正义 D. 提高了公民的参政热情
|
9. 难度:中等 | |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受传唤者若无正当理由必须到庭,如因生病或年迈行动不便,法庭可为当事人提供车辆,但这取决于当事人是否愿意。这说明罗马法 A. 深受自然法精神影响 B. 推动帝国经济繁荣 C. 缺乏变通和务实精神 D. 注重保证程序公正
|
10.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认为,杰斐逊的名言“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它奠定了美国民主和宪法的基础。基于此,美国建国之初的政治精英们 A. 加强了联邦政府权力 B. 建立两党轮流的统治 C. 建立了中央集权政治 D. 设计分权制衡的原则
|
11. 难度:中等 | |
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在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期间,至少有25封信在来往。最终苏联先撤走了导弹,美国解除了海上封锁,持续了13天的导弹危机得以解除。这说明 A. 美苏在对抗中伴随妥协 B. 冷战加剧世界紧张局势 C. 美苏淡化意识形态冲突 D.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
|
12. 难度:困难 | |
明朝中后期,全世界白银产量中的1/2流向了中国,明朝成了名符其实的“白银帝国”。人们的消费观念逐步由节俭变为追求享受,一些原本只能由皇室、贵族和官员享受的衣食住行也逐渐走向商业化和世俗化。江南地区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包括妇女,甚至农村居民也参与到旅游的浪潮之中。这些现象说明,当时中国 A. 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 经济结构出现质的变化 C. 拜金享乐为社会普遍认同 D. 出现了社会转型的契机
|
13. 难度:困难 | |
20世纪初,上海《良友》画报中女性读书成为重要题材,其中《女子读<天演论>》是典型的代表作。画报中女子气质娴静,手握书卷,她所阅读的书是《天演论》,却不是《女诫》或《列女传》等女学教材。这一情况的出现说明 A. 上海成为女性思想解放的中心 B. 女性的社会地位普遍提高 C. 民族危机冲击传统的社会观念 D. 新式学堂学习内容的变化
|
14. 难度:中等 | |
“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毛泽东在这里描述的是 A. 北伐战争期间的农民运动 B. “工农武装割据”下的土地革命 C.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土地改革运动 D. 人民公社运动
|
15.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1953至195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示意图。图中的变化反映出我国 A. 人民生活已得到重大改善 B. 国民经济的比例趋于协调 C. 国家的战略决策富有成效 D. 综合国力已接近发达国家
|
16. 难度:中等 | |
1961年2月,中共中央重新制定了进口商品的次序:“第一,粮食;第二,化肥、农药、药品、油脂;第三,用于加工成品出口的原料和化工材料;第四,政治照顾性的物资;第五,橡胶、石油、铜、铝、钢材、尖端技术和国防所需器材、工业设备等。”造成进口商品这一次序的主要原因是 A. 应对当时严峻的经济困难 B. 西方强化了对华经济封锁 C. 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D. 我国工业化已经初步实现
|
17. 难度:中等 | |
20世纪80年代初,当绝大部分中国人尚不知股票为何物时,深圳已诞生了新中国第一张股票——“宝安股票(1983年7月8日)”。这说明当时深圳 A. 最先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 B. 开始大规模引进外国资本 C. 尝试与世界经济模式接轨 D. 正式确立了对外开放政策
|
18. 难度:中等 | |
某国19世纪70年代冶金企业平均投资为10多万元,20世纪初则达到200多万元;同一时期的冶金企业由上千家减少为100多家。据此可知该国 A. 已经完成工业革命 B. 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国家 C. 出现新式的生产组织形式 D. 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
19. 难度:困难 | |
新经济政策期间,苏俄共有租让企业和其他形式的外资企业350多家,吸收资金约1亿金卢布,外资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约占1%,同时还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的各种援助合同。这些措施 A. 冲击了苏俄的公有制经济 B. 推动了苏俄工业恢复和发展 C. 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D. 便利了西方国家的经济渗透
|
20. 难度:困难 | |
从1929年开始的经济大萧条,世界经济遭受到了重创,各国经济民族主义发展到妨碍了国际关系的程度。“经济民族主义”体现在 A. 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 “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 C. 各国实行关税壁垒政策 D. 法西斯势力抬头,世界局势紧张
|
21. 难度:中等 | |
1973—1982年,苏联农业投资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建设投资总额中一直占27%左右,农业投资数额在世界大国中居首位。这说明当时苏联 A. 把农业作为经济改革中心 B. 农业落后的情况得到改善 C. 冷战逐渐延伸至农业领域 D. 农业制约国家经济的发展
|
22. 难度:简单 | |
下列柱状图反映了1953—1989年战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综合下图可知,这一时期 A. 工业发展国家的对外贸易出口额较为平稳 B. 工业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中一直占支配地位 C. 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一直下降 D. 工业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持续上升
|
23. 难度:困难 | |||||||||||
下表选自某历史著作归纳的历史史实,这些史实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美苏“冷战” B. 世界政治多极化 C. 区域经济一体化 D. 经济全球化
|
24. 难度:困难 | |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世界仅有联合国大会、七国集团会议等少数多边峰会。今天各种多边峰会已纷纷涌现,如 APEC峰会、G20峰会、“金砖国家”峰会等。多边峰会的大量涌现反映了 A. 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 B. 新兴国家努力构建经济新秩序 C. 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面临困境 D. 经济区域集团化突破地域限制
|
25.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类似医院的组织最迟在公元2年就已经有了。那年黄河一带瘟疫流行,皇帝选址,设置医生和药物免费给百姓治病。公元162年,皇甫规率军在外作战,适逢军队疫病流行,便把病员集中起来治疗。公元491年,疫病流行,竞陵的王萧把自己的住宅拿出来,购买药物,收养贫苦病人。唐朝的医院都叫“病坊”,大多设在庙宇,不仅长安、洛阳有,其他各州亦有。宋朝医院规模空前扩大,设备完善,而且设立门诊部。明朝几乎每县都有一所官办的惠民药局。 ——摘编自任应秋《中国古代医院的演变》 材料二18世纪以前,英国历史上并没有提供专业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中世纪教会建立的“医院”主要负责收留和照顾病人,并不具备专业的治病救人功能。直到18、19世纪,随着自愿捐助医院的大规模建立,医院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医院。随着医院的兴起,出现了各类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弥补了以往医疗机构的不足,有了新的特点。首先,新建立的医院针对不同病人群体,有了专业分工;其次,针对不同的疾病,医院内部的治疗开始逐渐走上专业化的道路医院出现全职的内科医生和外科医生,并配有常驻的助理人员负责准备药材、管理外科手术器材、查看病人病情;再次,医院的兴起和发展壮大,使得新的医学教育体系——临床教学体系得以发展并且完善,培养了一大批内科医生和外科医生,为医疗行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摘编傅益东《浅谈18世纪英国医院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医院的特征,并分析其创办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医院和中国古代医院的主要不同之处。
|
26.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2近代中国西学的传播(部分)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观点明确合理,史论结合。)
|
27. 难度:中等 |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84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规定凡在集镇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和家属,在集镇有固定住所、有经营能力或在乡镇企事业单位长期务工,准落常住户口,口粮自理。1997年6月,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试点方案》。根据此方案,已在小城镇就业、居住并符合一定条件的农村人口,可以在小城镇办理城镇常住户口。1998年8月,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当前户籍管理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意见》,主要规定:实行婴儿落户随父随母志愿的政策;放宽解决夫妻分居问题的户口政策;投靠子女的老人可以在城市落户;在城市投资、兴办实业、购买商品房的公民及其共同居住的直系亲属,符合一定条件可以落户。户籍制度进一步松动。 ——据黄匡时、王书慧《从社会排斥到社会融合:北京市流动人口政策演变》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户籍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户籍制度改革的意义。
|
28. 难度:中等 | |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列强在中国的均势机制逐渐瓦解,新的国际体系尚未建立,这为中国寻求国际化谋求平等待遇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由于交战列强在中国各有势力范围存在,一战的爆发,迟早会把中国卷入战争的漩涡。一战期间日本乘机加紧侵略中国,与此同时,由于战争局势严峻,英法俄亟需外援,支持中国参战。1917年,中国正式向德奥宣战,并立即宣布废除与德奥的不平等条约,收复德奥租界,终止支付德奥庚款。中国参战首开从鸦片战争以来系统收复国家主权的先河,显示了中国利用外交进入国际社会成为平等一员及国际化的良苦用心。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据理力争,大义凛然地拒签对中国不利的凡尔赛和约,他们的行动把“中国问题”带到了世界最高论坛,赢得了道义的胜利,为之后山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契机。与此同时,顾维钧系起草国联宪章的15人委员会成员之一,对宪章的撰稿,贡献颇多。 ——摘编自姜良芹《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导引》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