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困难 | |
《论语》中,孔子门徒在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上多有分歧;孔子死后,“儒分为八”。这反映出当时儒学的特征是 A. 思想内涵的丰富性 B. 核心理念的多样性 C. 治国措施的深刻性 D. 传播阶层的广泛性
|
2. 难度:困难 | |
西汉初年,民营工商业经营相对独立。但在汉武帝之后,民间资本大量由工商业向农业转移,以田庄为代表的以农为主、辅以工商的混合型经营模式逐渐壮大。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民间资本的经营方式较为落后 B. 土地兼并现象的日益加重 C. 国家垄断经营和实施专卖制度 D. 私营工商业承担高额赋税
|
3. 难度:困难 | |
下列对下图、下图所示历史变化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A. 生产力发展影响王朝更替 B. 历史发展具有一定的延续性 C. 分裂割据在古代难以避免 D. 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演进
|
4. 难度:中等 | |
明代中期曾出现过皇帝的“批红”都会采纳内阁“票拟”的现象,甚至“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皇帝如越过内阁发布旨意会被认为不合成例。这反映出当时 A. 皇帝权力受到严格限制 B. 内阁掌握决策大权 C. 中枢权力运行较为有序 D. 相权一度得以恢复
|
5. 难度:困难 | |
据1879年的《纽约时报》报道,中国江浙的农妇纺布一周可挣28美分,纺织女工一周可挣60美分;农民种地一月挣1.5美元,码头搬运工一月挣4~5美元。这一状况 A. 说明近代工业发展迅速 B. 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产物 C. 导致殖民侵略日渐加剧 D. 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
6. 难度:困难 | |
下图是中国兴业烟草公司在《申报》(1919年5月17日)上刊载的一则“泰山牌”香烟广告,其商品命名别具深意。该广告表明 A.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B. 《申报》以弘扬爱国主义为己任 C. 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 D. 民族资本家对时势的策略性利用
|
7. 难度:困难 | |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指出:“在中国的条件下,除了国家自己的经济、劳动人民的个体经济和合作经济之外,一定要让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范围内获得发展的便利,才能有益于社会的向前发展。”毛泽东旨在强调 A. 坚持新民主主义道路的必要性 B.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迫性 C. 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局限性 D. 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
|
8. 难度:困难 | |
下表1953~1965年中国农业税征收情况表(税额单位:细粮/亿公斤) 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 A. 国民经济比例问题由凸显到缓解 B. 工业化建设减轻了农民负担 C. 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了农业发展 D. 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开始松动
|
9. 难度:中等 | |
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指出,雅典公民只是言辞的欣赏者,根据演说词的好坏来判断事实,而政治领袖们“忙于施展个人阴谋,以图获得对民众的领导权”。这一论述旨在 A. 表达对雅典公民的赞赏 B. 说明民主政治存在弊端 C. 表达对民主政治的反对 D. 说明政治素养的重要性
|
10. 难度:困难 | |
1688年光荣革命之后,大部分辉格党人放弃运用契约理论、天赋人权或者人民主权这些激进观念为革命合理性做出辩护。相反,认为光荣革命是对宪政传统的恢复。这表明在当时英国 A. 政治合法性受历史传统影响 B. 光荣革命成果受到挑战 C. 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D. 政治生活缺乏理性精神
|
11.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83年,清朝政府指定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四处为外国人来华通商口岸。 1717年,康熙以防范西方各国可能对中国侵略为由,除保留东洋贸易外,对南洋各国只允许外国来华,禁止中国商人前往贸易。1757年,清朝政府决定关闭漳州、宁波、云台山三个口岸,只留广州一口通商。随后,又设立了公行,兼有外交和商务两重任务的半官方机构。此外,清政府还在广州设立商馆,制定对外商的防范措施,并对国内出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也严加限制,如严禁粮食、五金、硝磺等出口。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表2近代英国贸易政策变化大事记 一据钱乘旦等《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政府贸易政策的变化趋势,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贸易政策发生的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
|
12.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一表3成都市某中学教师工资变化统计 ——据成都市双流县某中学校史档案整理 材料二1977~1981年,三次为中小学教师提高工资,一般的提2级,多者提3级,最少的提1级。1985年工资改革,优先给中小学教师增加工资(既有工龄工资;又有教龄津贴)。教职工每人月工资平均提高17.7元,专任教师提高20元以上。 ——摘自山东省《宁阳县志》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 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
13. 难度:中等 |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战后,根据一系列国际文件(包括:《波茨坦公告》《日本投降文书》和莫斯科外长会议决议等)授权远东盟军最高统帅部设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对日本甲级战犯进行了国际军事审判。审判后期,围绕对战犯的量刑问题,法官们发生了激烈的争辩。印度法官以“慈悲”为怀和国家犯罪不应追究个人责任等原因主张无罪释放全部甲级战犯;澳大利亚、法国等法官因其母国废除了死刑,故不主张对被告处以死刑。还有的则以人道主义为由,反对处死罪大恶极的战犯。中国法官梅汝墩用充分的证据证实了日军的暴行,如在南京大屠杀中,日军就使用了砍头、挖心、水溺、火烧、砍四肢、割生殖器等令人发指的暴行……。鉴于此,梅汝墩主张对日军首恶必须处以死刑。在梅先生的慷慨陈词和据理力争下,11名法官就死刑问题进行表决,结果以6票对5票的微弱优势,把土肥原贤二等7名日本主要战犯送上了绞刑架。 附:《波茨坦公告》第十条:“吾人无意奴役日本民族或消灭其国家,但战罪人犯,包括虐待吾人俘虏在内.将处以法律之裁判,……” ——摘编自余先予等《东京审判》、梅汝傲《东京审判亲历记》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对甲级战犯是否判处死刑的不同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东京审判的积极意义。
|
14. 难度:困难 |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李大钊一生追求中华民族的救亡与再生。他从1907年开始广泛接触资产阶级“新学”,信仰民主与自由,认为中国的落后、受列强欺凌,均乃“君主专制之祸尔”,唯有实行民主政治,“而后再造神州之大任始有可图。”同时他又认为,西方代议政治仍在试验,“其良其否,难以确知,其存其易,亦未可测。”十月革命使李大钊的民族主义思想开始发生根本性转变。1920年后,李大钊把“中华民族”与“无产阶级”的概念融合,将民族独立运动纳入到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他指出,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介入使国内的各个产业被迫解体,整个民族陷入困破的境地,虽然中国没有像西方那样典型的无产阶级,但整个中华民族已成为无产阶级的民族;中国的阶级斗争表现为中华民族与世界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国军阀是列强的走狗,因此在中国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已是大势所趋。李大钊还进一步指出,要将阶级斗争学说落到实处,即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就必然要依靠工农大众的革命斗争,才能彻底解决中国问题。 ——摘编自田海林《李大钊民族主义思想探析》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大钊民族主义思想的变化,并说明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大钊的民族主义思想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