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与商朝相比,西周时期很多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虽没发生改变,但是出现了受天子册封的上层管理者。这一变化 A.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 B. 建立起周天子的集权政治 C.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D. 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范围
|
2. 难度:中等 | |
汉代,朝廷仅允许三公和大将军设置官署并自行任命僚属处理公务。魏晋时期,经朝廷允许,都督和各州刺史皆可设置官署,出现了“虚立军府,动有百数,五等诸候,复坐置官属”的现象。这一现象 A.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 加重了地方的财政负担 C. 巩固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D. 削弱了世家大族的势力
|
3. 难度:困难 | |
唐朝政府曾专门设置鸿胪寺来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在很多地方设置商馆以招待外商,又设互市监、市舶司来掌管对外贸易。这反映出唐朝 A. 海外贸易税收占主导 B. 对外政治经济的联系加强 C. 文化影响力优势明显 D. 统治者天朝上国心态严重
|
4. 难度:困难 | |||||||||||
下表是关于印刷术的相关记载。由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元朝活字印刷取代了雕版印刷 B. 佛经大多采用活字印刷 C. 金属活字印刷至迟出现于南宋 D. 泥活字印刷术流传广泛
|
5. 难度:中等 | |||||||||||||||||||||||||||||||
下表为1843-1850年间白银与制钱比价波动情况一览表。这些历史现象的出现
A. 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 B. 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 C. 加速了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D. 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
6. 难度:中等 | |
1901年,清廷宣布实行新政,要求内外臣工建言献策。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合立宪派张謇等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系统地提出了改科举、练新军、裁冗员、定商律等措施,成为清末新政的蓝图。这反映了清政府 A. 开始探索近代化新模式 B. 调整经济政策发展民族经济 C. 变革政体实行君主立宪 D. 注重社会变革应对统治危机
|
7. 难度:中等 | |
据统计,1949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净产值中所占比重为84.5%,1952年为74.7%,1957年为62.3%。这种变化反映了我国 A. 农业生产受到巨大破坏 B. 农村社会变革成效有限 C. 现代化建设的成就突出 D.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严重
|
8. 难度:中等 | |
雅典通过抽签选举、轮番而治等,实现了普遍参与、多数统治和主权在民。公民平等被看成是民主政治的理想与目标,众人意见虽然纷纭,但并无优劣之分,所以只能以数量的胜出作为判断的根据。这一原则 A. 造成了政府行政权力的滥用 B. 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 C. 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D. 直接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
9.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揭露;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则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由此可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A. 两者都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B. 后者的社会基础比较广泛 C. 两者斗争的形式基本相同 D. 前者反封建的力度更彻底
|
10. 难度:中等 | |
美国学者海斯认为英国既是第一个摧毁专制政体的国家,但也是最后建立起民主政体的国家之一。他意在说明英国 A. 责任内阁制的确立较晚 B. 民主政体的确立缓慢 C.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D. 民主进程具有渐进性
|
11. 难度:中等 | |
1870年至1914年,英国先后出台了《失业工人法》、《养老金法》、《国民健康保险法》《失业保险法》、《国民健康保险法》、《国民保险法》等法律;此外还针对工资、劳动时间、工伤赔偿等颁布了工厂法、煤矿法、工人赔偿法、最低工资法等。这表明英国 A. 工业化推动福利制度发展 B. 社会福利制度最为发达 C. 民众生活得到了根本保障 D. 民主政治惠及社会下层
|
12. 难度:中等 | |
1945年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重要事项都需会员国投票决定,投票权的大小与会员国认购的股本成正比。而1995年的《世贸组织协定》则将“协商一致”作为主要的决策方式,投票表决只是辅助方式。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逐步建立 B. 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正走向衰落 C. 国际关系民主化成为各国共识 D. 新兴经济体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
13.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租佃契约关系大约在两晋隋唐时期逐步发展起来,至北宋占据主导地位。安史之乱后,包括均田制在内的各种形式的国家土地所有制日越衰落,宋朝顺应土地私有的历史趋势,鼓励和支持土地的私人占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这使得宋代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再加上社会阶层流动的变化无常,使宋代土地所有权的转换非常频繁。在此基础上,宋代租佃制得到了较快发展。较之以往的庄园农奴制,在宋代租佃制下,地主与佃户间的主仆关系只存在于租佃关系中,不再具有世袭性的永久性,一旦租佃关系解除,人身依附也随之消失,佃户与田主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尽管佃户依然背负着沉重的地租负担,田租征收以实物为主,但他们基本上摆脱了地主对生产过程的干预,很大程度上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当然,租佃制的不断膨胀也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英国的圈地运动于16世纪开始大规模兴起,持续了三个世纪。较早时期的圈地是由于新航路开辟后羊毛价格的上涨促成的,许多领主买下农民的土地,领主的自营地得到扩大,将自营地作为租地农场加以出租,因此,土地多被用于放牧。在较后的时期中,为迅速发展的城市生产更多的粮食变得尤为重要,因此,被占的土地由人们用现代农业手段加以耕种。据统计,在当时的英国,面积超过100英亩的农场和牧场占多数,其在土地经营的共同特点是与市场发生着密切的联系,且以雇佣劳动为主要劳动形式,而这正是农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和发展。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在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期形成了以资本主义大农场为主要生产单位的的大农业经营体制,尽管圈地运动致使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土地,被迫沦为工人,但对于英国近代农业、英国社会发展而言,毋庸置疑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特折点作用。 ——摘编自石强《英国圈地运动与农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租佃制发展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圈地运动与宋代租佃制的本质不同,并简析二者对本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
|
14.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近代以来的思想解放和理论探索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发生和演变的。甲午战争以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社会遭遇到“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仁人志士从救亡图存、民族独立、民族复兴的目的出发,在制度与文化、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上开辟了向国外学习的现代化之路。这就决定了启蒙与救亡互为表里,仿效与探索相辅相成。正如陈旭麓先生所言,它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近代的中国在帝国的黄昏中醒来,在思想的汇合中扬弃,逐渐踏上了蜕变与新生的历程。在中国近现代思想、理论的演变中,始终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历史逻辑,即不同的历史时代面对的主题和任务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思想与理论成果。 ——摘编自杨全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演进的逻辑与特点》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相关具体史实围绕“时代主题与思想理论探索”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
15. 难度:中等 | |
(题文)(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元代以前,青海一直是坐落在藏蒙和中原边疆区域之间的行政归属既不甚明了,又不曾稳定的广袤之地。《丹噶尔厅新志·序》指出,其地“汉、蒙、番、回错杂其际……措治者颜称疲难”。西宁办事大臣雍正初年到任主理青海事务后,力协朝延,建立民族管理机制,并对青海及周边区域勘土划界,确定了青海在近现代中国疆域中的明确地域界限,使青海最终成为全国管理系统中行政区域之一。这一行政区划的确定对青海以及临边四周的行政区域之形成具有永久的影响力。乾隆时期对这些决策和变革加以巩国和确立。清代满族朝廷以国家政府的身份,在青海错综复杂的局面中力图创立一套全新的地方政治管理体系,和入关前满族吸取多元文化(例如藏传佛教及儒家汉文化》与民族人际资源(如入关前纳入满洲八旗的蒙、汉等民族)去建立一个新朝代之实践同辙同轨。昭示着为什么清代青海的地方治理可以使之形成清晰的疆域,一改前朝所难。 ——摘编自贾宁《西宁办事大臣与雍乾时期青海多民族区域管理制度之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雍正时期能够划定青海行政区划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青海行政区划建立的意义。
|
16. 难度:中等 | |
(题文)(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贾思勰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他出生在一个世代务农的书香门第,其祖上很喜欢读书、学习,尤其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对贾思勰的影响巨大。成年后走上仕途,历任高阳郡(今山东淄博)太守等官职,遍访山东、河北,河南等地,认真考察和研究当地的农业生产技术,虚心向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农请教,得了大量农业生产知识。中年后回到故乡,经营农牧业活动,掌握了多种农业生产技本。533—554年,经过长期的分析、整理和总结,写成农业科学技术巨著(齐民要术》。《齐民要术》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农、林、牧、副、渔等农业范畴。该书主要内容有:土壤耕作和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园艺和植树技术,包括蔬菜和果树栽培技术;动物饲养技术和序幕兽医;农副产品加工和烹饪技术。书中引用了100多种古代农书和杂著的内容,使《氾胜之书》、《四民月令》及《陶朱公养鱼经》等一些佚失著作的部分内容以保存下来,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摘编自李群《贾思勰<齐民要术>》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贾思勰能够编写出《齐民要术》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学巨著《齐民要术》的历史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