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战国时期齐宣王多次向孟子问政,甚至像齐伐燕这样的重大决策,也向孟子征求意见。后因彼此政见不合,孟子要离开齐国,齐宣王还尽量挽留他。这反映出 A. 齐国学术氛围日渐宽松 B. 孟子的思想在齐国受排斥 C. 儒学无法迎合社会需要 D. 士阶层的社会地位凸显
|
2. 难度:中等 | |||||||||
下表是摘引自古代史书中有关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些历史叙述。据此可得出的共同结论是
A. 汉代政府推行轻徭薄赋 B. 汉代区域农业发展不平衡 C. 汉代政府实施重农政策 D. 汉代手工业技术获得发展
|
3. 难度:中等 | |
唐朝科举中有这样一道程序,即在确定录取名单前,主考官通常会邀请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依据考生的考试成绩和社会名声,共同决定最终录取名单,这个过程简称“通榜”。这一做法 A. 体现唐代科举制走向完善 B. 使科举的公平性遭质疑 C. 导致科举制无法选拔精英 D. 是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
|
4. 难度:中等 | |
北宋儒学大师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把“阳变阴合”这个根本矛盾作为引起事物发展的原因,在万物变化发展中使用了阴阳、动静、刚柔、始终、生死、善恶等一系列用语。据此,对《太极图说》评述正确的是 A. 属于唯物主义哲学 B. 带有封建迷信色彩 C. 汲取了佛道的思想 D. 完成儒学重建任务
|
5. 难度:中等 | |
甲午中日战争后,美国驻北京公使田贝说,“它(中国)可以把铁路建筑权卖给一家辛迪加,把采矿权卖给另一家,把开设银行的权利卖给第三家,造成一系列特殊的权利关系”,而美国必须获得这些“巨大特权”。这反映出 A. 甲午战争刺激列强瓜分中国 B. 列强在侵华问题上已开始相互勾结 C. 列强在华争相划分势力范围 D. 美国是列强瓜分中国的最大受益者
|
6.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内公开出版发行的一些书籍。这表明 A. 国共两党共同制定了持久抗战的方针 B. 持久抗战成为国共两党的共识 C. 国民党重视对持久抗战理论的研究 D. 中共率先提出持久抗战的战略
|
7. 难度:中等 | |
1955年12月泰国经济文化代表团秘密访华,这期间,中泰两国签订了《中泰贸易会谈纪要》。1956年6月马来西亚宣布取消不准向中国输出橡胶的禁令。1956年8月新加坡工商贸易考察团访华,达成了一些贸易协定。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我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方针 B. 万隆会议改善了我国对外关系 C. 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D. 当时我国的经济实力比较雄厚
|
8. 难度:中等 | |
宗教改革期间,英国人威克里夫把《新约全书》从拉丁文译为英文,他的几个弟子翻译了《旧约全书》,文字浅显流畅,使普通人可以阅读并形成自己的理解。威克里夫等人的行为在当时 A. 动摇了上帝在人心中的地位 B. 挑战了罗马教会的权威 C. 破除了人们对神学的迷信 D. 使人们的民主意识觉醒
|
9. 难度:中等 | |
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于1760年上台,他把持英国政权达半个多世纪,以至于当时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被革命民主主义者骂成“掺杂着一些新的共和政体因素的两种古代暴政的残余”。这表明英国 A. 君主仍保留有很大的专制权力 B. 责任内阁制不能制约国王专权 C. 资产阶级代议制具有不彻底性 D. 国王和议会共同执掌国家政权
|
10. 难度:中等 | |
苏联学者指出:若不是多亏新开垦地获得丰收,苏联在1956年几乎肯定要发生饥荒。这主要表明 A. 赫鲁晓夫农业改革出现重大突破 B. 赫鲁晓夫的垦荒政策符合苏联实际 C. 垦荒政策是苏联特殊国情的产物 D. 二战后初期的苏联改革成效最突出
|
11.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一幅时政漫画。对该漫画寓意的分析正确的是 A. 欧洲联盟从此将走向分崩离析 B. 欧洲一体化进程将面临新挑战 C. 世界经济的复苏受到消极影响 D. 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被遏制
|
12.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19世纪后半期,外国资本主义把鸦片、棉纱、棉布、煤油以及其他廉价工业品向中国大量推销。同时列强又廉价收购和掠夺中国的农产品原料,促进了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市场的形成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中国以特殊形式经过了资本主义不充分发展阶段》 材料二第一次产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因而英国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到19世纪中期,随着其他国家,如美国、德国等国经济相继获得快速发展,它们开始在国际贸易中与英国展开竞争。1800年,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在世界贸易中各自占有的比例为33%、9%、10%、5%,1870年相应比例为22%、10%、13%、8%……1840—1870年,国际贸易量增长了3.4倍,而1870—1900年,国际贸易量增长了1.7倍,1900—1913年仅增长了62%,国际贸易增长速度明显低于第一次产业革命后的100多年。 ——摘编自张永安、杨逢珉《世界经济概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后半期外国资本主义对华贸易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1870年前后国际贸易领域发生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
13.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摘编自何芳川、万明《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 请从上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文化交流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
14. 难度:中等 |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公元前494年,越国被吴国征服,成为吴的属国,越王勾践入质于吴三年之久。勾践回国后,“省赋敛,劝农桑”,卧薪尝胆,奋发图强,重用范蠡、计然、文种等人,改革内政,推行“舍其愆令,轻其征赋”,“裕其众庶”的政策,使得“其民殷众,以多甲兵”。所有“民”或“众庶”,不但是农业生产的主要承担者,也是赋税、兵役的主要负担者。同时,越王勾践针对战败后壮丁不足的状况,下令奖励生育,并规定长子夭折的,“三年释其政”(“政”通“征”,即免除三年赋税);庶子早亡的,“三月释其政”。勾践还优礼士人,招揽各地人才,“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这样经过“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取得很大成就,“田野开辟,府仓实”。 ——摘编自杨宽《战国史》 (1)根据材料,概括越王勾践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越王勾践改革的影响。
|
15. 难度:中等 |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决定东亚“战后”国际秩序的是1921—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会上主要讨论裁军和中国问题,会后缔结的《九国公约》中也提出要尊重中国主权及领土完整,并确认了中国市场的门户开放和机会均等原则。为遏制海军扩张,各国还缔结了主力舰持有比例的《五国海军条约》,从而暂时遏止了日俄战争后日本追求的军扩路线。 材料二一战后,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原则”和共产国际提出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纲领》,包括和平主义、人道主义、世界主义、民族自决、社会主义、民主主义等,都成为引导改造国家和解放社会的新理念,席卷“战后”东亚。无论是日本的“大正民主”,还是中国的五四运动,或朝鲜的三一独立运动等,虽然运动的意义不尽相同,但都是受这样的战后理念驱动而产生的民众运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日本)村田雄二郎《超越富国强兵之梦——近现代东亚的四个“战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华盛顿会议对亚太地区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一战后世界新理念的认识。
|
16. 难度:中等 |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瞿秋白开始注意阅读有关方面的新书刊,汲取新思想。 1919年五四运动中,他带领俄文专修馆学生参加游行,成为五四运动领导人之一。1921年1月到达莫斯科,3月,以记者身份参加了第十次全俄共产党代表大会。此后在俄国两年间,他通过《晨报》《时事新报》向中国人民报道了十月革命后俄国的实况。1922年2月,经张太雷、张国焘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1月瞿秋白回到北京,此后专门从事党的工作,成为一名职业革命家。 1923年6月,瞿秋白在《新青年》季刊创刊号上发表了其翻译的《国际歌》歌词。他还曾发表一百多篇论文和译作,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和在各个时期的政治主张、方针、政策以及武装工农群众的思想。瞿秋白还参加了中共三大,并为大会起草了党纲草案。他出席了1924年1月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参与大会宣言的起草工作。后来,他在遭到王明等人打击离开中央领导岗位后,便集中精力从事文学工作。他翻译了恩格斯、列宁、普列汉诺夫等论文艺的经典著作和苏联著名作家的文艺作品,积极开展文艺批评和倡导大众文艺。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分析瞿秋白成为职业革命家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瞿秋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