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西周的封国与夏商时期的封国不同,不是在原部族居地上就地册封,而是把同姓王族或异姓功臣分封到边远的地方或新征服的土地上,这样封国内不仅有不同氏族宗族的居民,而且由外迁人受册封者的氏族统一管理,这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 A. 对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矛盾起着制衡作用 B. 使边远和新征服的地区同内地周文化一致 C. 使封国自主经营的积极性发挥了作用 D. 使夏商以来的血缘族体逐渐走向瓦解
|
2. 难度:中等 | |
汉武帝时期,由桑弘羊主持推行了“均输”平准”制度。均输法是政府向若干郡国派遣均输官,进行官营运输业的经营,平准法是政府在京师设平准官,进行官营商业的管理。这些制度 A. 导致了交通运输成本的增加 B. 开启中国古代官营经济先河 C. 是汉代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 D. 适应了汉代中央集权的需要
|
3. 难度:简单 | |
据统计,《宋史》列传中的北宋人物,出身于高官家庭的不过四分之一左右,而出身于布衣的则超过二分之一,时代愈晚,布衣出身的比例也愈高;而布衣官员人仕的途径,在北宋初期以科举出身的约占三分之一,在北宋中期已超过四分之三,到北宋晚期更超过五分之四。这反映了 A. 科举制更能选拔出最优秀的官吏 B. 选官制度的开放和阶层的流动 C. 北宋官僚队伍膨胀问题日益严重 D. 限制世家子弟是科举制的特点
|
4. 难度:简单 | |||||||||||||
下表为明代小说“三言”“二拍”主要人物形象及人数统计表。
据此可知 A. 商品经济发展影响文学创作 B. 古代侠义精神日益走向没落 C. 官宦文学被平民文学所取代 D. 世俗文学是明代文化的主流
|
5. 难度:简单 | |
1865年李鸿章上书总理衙门主张:“铁路与铜线,事同一律,万难允许”。1875年李鸿章正式提出,铁路电报等西方新式物件,要“酌度时势……择其至要者,逐渐仿行”。导致李鸿章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 清政府开始自强求富的改革 B.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求 C. 西方对中国的侵略逐渐加重 D. 资本输出导致自然经济解体
|
6. 难度:困难 | |
1935年11月4日,国民政府规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三家银行(后增加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法币改为与英镑及美元挂钩。这说明 A. 近代中国经济和金融实现了统一 B. 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世界经济危机导致中国经济倒退 D. 中国货币体系开始走向了国际化
|
7. 难度:简单 | |
七七事变后,日军想在华北范围内,以强大的军事打击,速战速决,迫使中国屈服。因此,淞沪战役打响后,日方最初仅想以第3、第11师团组成“上海派遣军”应对,但随着对中国军队决心在上海“大打”意图的逐渐明了,而向上海增派兵力。这一材料 A. 说明了中国政府对抗日有充足的准备 B. 证明了日军扩大侵华战争是迫于无奈 C. 反映了凇护会战打乱了日军作战计划 D. 体现了日本在侵华战略上比较被动
|
8. 难度:中等 | |
1957年9月月1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顿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指示,规定: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贯彻互利政策,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鼓励社员发展畜牧业等。这些规定 A. 是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否定 B. 是发展农村经济的积极探索 C. 确定了此后农村改革的方向 D. 使衣村出现多种所有制经济
|
9. 难度:简单 | |
《十二铜表法)冲规定,在进行财产交易时,当事人要说出规定的套语,至于这种套语的言辞是否反映了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法律不予过问。只要交易的仪式符合要求,即使当事人的交易协议是在受欺骗情况下达成的,也不影响法律效力。这说明当时在罗马 A. 公民法不重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B. 经济领域容易出现法律漏洞 C. 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影响司法公正 D. 公民法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
|
10. 难度:中等 | |
1689-1698年,辉格党人依靠议会多数一再通过法令,对法国货征收高额关税。几年后,托利党人控制了议会多数,尽力改变这一政策,因为乡绅地主希望扩大法国商品进口,以降低国内市场上许多商品的价格。这表明 A. 英国的民主制度出现了倒退 B. 两党所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同 C. 英国农村消费决定商品价格 D. 阶级关系变化影响经济决策
|
11. 难度:中等 | |
1948-1970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出口贸易中的比重从23.3%下降到15.3%,相反,日本从05%上升到6.9%,联邦德国更是从1.4%上升到12.3%.这一日时期西方主要国家对外贸易状况的变化 A. 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 标志着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的确立 C. 导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迅速崩溃 D. 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间的贸易摩擦
|
12. 难度:困难 | |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欧洲的商人行会出现于9世纪,市场狭小并具有地方性,……早期的城市经济需要一个相应的管理机构,行会由此产生。12、13世纪时,意大利和英国的行会已相当发达。……从13世纪后期开始,手工业者的人数和力量不断扩大,逐渐实现了生产和销售的分离,手工业行会逐渐取代商人行会成为行会的主体。商人通过市政当局干预行会,包买商逐渐支配了农村家庭手工业,为手工业工场的产生准备了条件。西欧行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支配着城市的经济生活,有权讨论并决定重大问题。有些城市行会组织发展为城市联盟,以团体名义向国王请求给予垄断贸易的特权。 ——摘编自代轩宇《西欧行会组织的发展与演进》 材料二:中国行会有中国的特色,这些组织都是奉政府之命成立。它是在专制统治高度强化,宗法等级极其森严和富商大贾畸形膨胀的基础之上产生的。……商人行会和手工业行会即使非完全同样,几乎也都是在早期出现,它们互相保护和互为保证。商业行会组织占有主导地位,是当时工商不分的表现。……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传统行会日趋没落。 ——摘编自唐力行《商人与中国近世社会》 材料三:商会是中国近代以商人为主体的最为普遍的资产阶级社团,……在市政建设、民政管理、公监事业管理、社会治安乃至工商、文教、卫生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发言权。1905年,中国第一个由商人自己组织的商会——上海商务总会召开各业商董大会,声援“抵制美货运动”。1907年,上海商务总会提出了筹办华商联合会和中国华商银行的动议。在1909年的第二次国会请愿运动中,华商联合会办事处即承担了动员和组织海内外华商参加这一政治运动的重任。 ——摘编自朱英《近代中国商人与社会》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行会与中国传统行会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商会与传统行会相比发生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
13.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上表是自古代到16世纪中国和意大利思想家的思想对比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
14. 难度:简单 | |
材料一: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政府特别重视农村多边经营的一个环节--乡镇企业的发展。截至1985年,乡镇企业除数量之外,所有的项目基本上都是增加的趋势,特别是1984年急剧增加。但是,每一个企业的职工平均人数,1983年时30人左右,到1984年时减少8人,1985年时又减少5人。乡镇企业的主要行业,除了纺织、建材外,还有食品加工、矿山采掘、肥料、农具、农药等多种类型,其中主要的行业有25种以上。 --摘编自滨下武志《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材料二:长期以来,城乡分离的二元经济格局,使农村单纯搞农业,城市搞工业,这种做法使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而乡镇企业既接受了城市的辐射,又扩大向城市反射,开创“城中有我,我中有城”的局面。……对于中国的乡镇企业,英国路透社说,“中国在乡镇工厂利用剩余劳动力的办法,在发展中国家是独树一帜”。 --摘编自应佳洁《乡镇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乡镇企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展乡镇企业的意义。
|
15. 难度:中等 | |
【历史一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21年11月12日,由美、英、日、中、法、意、比、荷、出席的华盛顿会议开幕。会议的正式议程有两项:一是限制海军军备问题;二是太平洋及远东问题。远东和太平洋问题,其核心是中国问题。此时的中国已不再是听任列强宰割的中国,在中国人民强大的反帝爱国运动压力下,出席会议的北洋政府代表团希望此机会要求国际社会解决山东问题,承认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平等地位。1922年2月4日,中日签订了《解决山东悬案条均》及《附约》,中国收回回山东主权和胶济铁路权利,这是对凡尔赛条约有关山东问题的不公正条款的重要修正;在中国代表的坚决要求和各方压力下,日本放弃“二十一条”中的部分条款;1922年2月6日,与会九国签订了《九国公约》,规定了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领土与行政完整等原则,但对中国代表提出的收回关税自主权、取消治外法权等一系列要求,除了同意撤销部分外国电台及英、法同意交还成威海卫与广州湾之外,其他问题实际均未得到解决。 ——摘编自吴于、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洋政府代表团在华盛顿会议上谋求中国权益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洋政府代表团在华盛顿会议上的作为。
|
16. 难度:中等 |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钱镠(852年~932年),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创建者。唐末,他靠跟随董昌保护乡里、抵御乱军起家,曾多次用计击败对手,有勇有谋,逐渐占据以杭州为首的两浙十三州。因吴越地区地域狭小,三面强敌环绕,钱镠始终依靠中原王朝。他在位期间,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兴修水利,修建钱塘江捍海石塘,百姓都非常爱戴尊敬他,称其为“海龙王”。钱镠修身治家也十分谨严,两度订立治家家训。遵循钱镠的遗训,末代国王钱弘俶“纳土归宋”,使国家“不被干戈”,因此宋代所编《百家姓》钱姓被排在第二位。其后人始终一脉书香绵延,代有人才涌现。清乾隆帝御赐“清芬世守”匾额。近代更是人才“井嗿”。明代冯梦龙所著的《喻世明言》第二十一卷讲述了钱镠发家,最终封王建国的故事。至今,杭州还有很多他的传说,如“钱王射潮”等。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钱镠建立昊越国的时代背景与个人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钱镠在后世受到尊崇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