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认为,春秋以前的中国是个族群社会,以封地为族姓、以族姓为地名是常见的现象。自秦以后,族群社会被官僚帝国的编户齐民社会取代,乡村聚落的命名也就彻底的非族姓化,其名大多取自“吉语”、地理方位或俚俗等。这种村落命名的变化,本质上体现了 A. 宗法观念的弱化 B. 中央集权的强化 C. 风俗观念的演化 D. 社会治理的僵化
|
2. 难度:中等 | |
据《耒耜经》,唐后期江东地区已使用犁地、碎土、去草、平田等各种农具,加上从岭南引来的耖(把土弄得更细的农具),由此形成一整套生产技术措施。据此不能直接得出唐代 A. 该技术在长江流域广泛使用 B. 农具和技术在区域间交流传播 C. 江东农业体现精耕细作特点 D. 农耕技术已初步形成完整体系
|
3. 难度:简单 | |||||||||
宋朝科举制有如下规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参考人员多元 B. 考试规定渐趋严密 C. 选拔方式多样 D. 防弊措施流于形式
|
4. 难度:困难 | |
南宋思想家陈亮曾言:“为士者耻言文章行义,而曰尽心知性;居官者耻言政事书判,而曰学道爱人,相蒙相欺,以尽废天下之实,则亦终于百事不理而已。”作者批评的是 A. 道学空谈心性无益于世 B. 士人耻于修养世风日下 C. 阳明心学尽废天下之实 D. 官者以实践理学为风尚
|
5. 难度:中等 | |
某学者在论中国画的特质时说:“诚如诗人发现逃避都市的竞争的最好出处是自然,以及哲学家在自然里寻求道德的典范和人生的指引,画家也在悠悠的溪旁沉思,在深山中忘怀了自己,感到这种莫名的精神在这些无言而永恒的事物中,比在纷扰的人生和人们的思维中,表现得更清楚。”该学者认为中国画的特质是 A. 诗画同源 B. 典范指引 C. 类型多样 D. 崇尚自然
|
6. 难度:困难 | |
李剑农在《中国近百年政治史》写道:“因为太平军所占领的,只有各都会城镇;纵使有些乡区地方,也在他们的政令管辖之下,但当军事扰攘之时,人民心理对太平军尚怀反感;这种制度,实无施行的可能。”这段材料 A. 体现了农民阶级反封建的愿望 B. 反映该制度无法施行的客观因素 C. 表明该制度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 揭示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源
|
7. 难度:中等 | |
1864年曾国藩在江宁府学创建金陵官书局,刊印图书以经史为主,诗文次之,其对编译西方科技著作也颇为重视,刊印了《几何原本》、《重学》等书籍。曾国藩此举 A. 兴办民用工业以自强求富 B. 重整儒学以镇压太平天国 C. 中西兼备以推动思想启蒙 D. 以中学为本辅以强国之术
|
8.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发表于1911年12月14日《神州日报》的时事漫画《万目一的》。此漫画反映民众 A. 触发武昌起义 B. 反对君主专制 C. 欢庆民国成立 D. 声讨帝制复辟
|
9. 难度:中等 | |
据统计,1840—1894年西方列强在华企业共计88个,资本总额近2800万元;而在1895—1913年间,西方列强在中国设立的企业计136家,资本总额10315.3万元。其中规模较大的英国开平煤矿,1911年资本已达1159.4万元,1913年更增至2063万元。这表明 A. 列强进一步加大资本输出力度 B. 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C. 英国的资本总额超过其他列强 D. 列强投资方向主要在矿产领域
|
10. 难度:中等 | |
丹麦作家何铭生认为:“在1937年初之前,‘城市战’对于世人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是这年秋天在上海进行的战役改变了这一切。”这次战役 A. 使东三省逐步沦陷 B. 是国共两党携手抗战的成果 C. 是正面战场的胜利 D. 宣告日本速战速决计划破产
|
11. 难度:中等 | |
传统中国以礼教立国,服饰不仅仅是民族的外观,还带有深刻的礼的烙印,映衬出特权、等级和道德信念。据民国初年报载,“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这一变化反映 A. 西装已代替传统服饰 B. 服装款式多样缺乏审美 C. 儒家礼教思想的崩溃 D. 服饰的礼制限制被淡化
|
12. 难度:简单 | |
新中国初期,在接到出席某会议的邀请后,周恩来提出:“应尽一切努力,务期达成某些可以获得一致意见的解决办法的协议,甚至是临时性的或个别性的协议,以利于打开经过大国协商解决国际争论的道路。”在该会议上中国 A. 推动了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 B. 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促成印度支那地区局势缓和 D. 打开与亚非国家交往的大门
|
13. 难度:中等 | |
导致下下图年至2000年中国市场化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C. 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
|
14. 难度:中等 | |
《世界文明史》载:“罗马公民最可贵的特权就是他的身体、财产、权利受法律保护。他在涉讼之时可不受刑罚或粗暴对待,罗马法最值得赞美的是它保护个人对抗国家。”材料表明,罗马法的价值主要在于 A. 防范公权力侵害私权利 B. 保护罗马公民享有特权 C. 鼓励公民个人对抗国家 D. 个人权益高于国家利益
|
15.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某一历史现象路线示意图,它最有可能是 A. 美洲白银流向 B. 欧洲资本输出 C. 东方香料出口 D. 世界奴隶贸易
|
16. 难度:中等 | |
“近代心灵的真正问题并不在于天主教与新教之间,也不在宗教与文艺复兴之间,而是基督教与启蒙运动之间。启蒙运动起始于欧洲,志在理性、科学与哲学。”由此可见,“近代心灵的真正问题”在于 A. 人性解放 B. 道德提升 C. 信仰重建 D. 理性启蒙
|
17. 难度:中等 | |
“什么是生命的法则?他开始思考所有生命为求生而奋斗的背后动力:物种要想在其生存的环境中兴盛就得进化,否则就得灭亡。”他的这一理论 A. 标志着人文精神的重新觉醒 B. 否定了基督教神学的创世说 C. 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D. 科学回答了时空的本质属性
|
18. 难度:困难 | |
以下是美国、德国和英国劳动力人口失业率变化对比表。这表明 ——摘自罗伯特·W·斯特雷耶《世界之道:一部基于资源的简明全球史》 A. 罗斯福新政后美国失业率持续下降 B. 德国在1932年以后就业率持续上升 C. 英国没有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D. 三国均有效遏制了法西斯主义势力
|
19.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认为:“如果没有超级大国的诞生和冷战的爆发,强大的历史压力和规范性就不会诞生,欧洲的旧秩序将不会被突破,欧洲一体化的梦想也就只能还是一个梦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美欧关系趋向紧张 B. 美苏冷战促进欧洲一体化 C. 美国冷战战略受挫 D. 美苏帮助欧洲实现一体化
|
20. 难度:困难 | |
美国史家帕尔默说:“人们阅读的书籍没有标点符号,或者使用古怪的标点符号;听被称作无调性的音乐,还故意制造嘈杂和不谐和的效果;热衷于研究抽象的或者‘非写实的’绘画和雕塑,对它们艺术家本人往往不安上标题。”与上述艺术倾向最契合的作品是 A. 《自由引导人民》 B. 《日出·印象》 C. 《约翰·克利斯朵夫》 D. 《格尔尼卡》
|
21. 难度:困难 | |
明清时期中国棉纺织技术领先,“南京布”一度畅销海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南京布”得名于明清时期来华经商的西方人,产地是以松江为中心的广大江南地区。南京布曾是中国重要的外销货物,在大宗出口商品中输出量居于前列。南京布的热销适逢古代丝绸之路的衰落,两者之间大致承接,堪称丝绸之路的续篇。只是材质从丝绸变为棉花,消费者从达官贵人改易为普通民众。1819年是南京布出口的高点,也是由盛转衰的拐点。南京布的衰退,原因之一在于中国传统棉纺织业的抱残守旧、缺乏进取,业者墨守成法,不知改良。 ——摘编自郭卫东《丝绸之路续篇:“南京布”的外销》 材料二早在明代之前,棉纺织生产就已经发展成为经济领域中最大的产业之一,供养着数以百万计的耕种者、纺织匠和织布匠。棉是纳税的媒介,是比丝绸、苎麻和其他纺织纤维更常见的织物。在18世纪末工业革命之前,印度和中国就曾经是主要的经济区域,它们的棉纺织品生产技术远超欧洲各地。然而,在1750年之后,欧洲的经济发生了巨变:它进入了工业化进程,纺织行业率先进入了机械化。到19世纪初,印度、中国和奥斯曼帝国,从全球的生产国转变为欧洲棉纺织品的购买国,而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当中,它们也一直未能摆脱这种地位。 ——摘编自乔吉奥·列略《棉的全球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二,概括“南京布”畅销海外的原因及其影响。 (2)据材料一、二,指出“南京布”由盛转衰的原因以及中西方经济地位的转换。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南京布”盛衰变化的认识。
|
22. 难度:困难 | |
近代中国思想文化转型面临着国家与自我、群体与个人的认识与选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就是一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交汇的历史,就是传统文化在西方近代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向近代文化过渡转变的历史,也就是传统与西化相斥相纳的历史。……八十年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近百年来大家所讨论的皆是大我的问题,无论是国家民族危机,还是中西文化之差异,皆是以群体为单位,很少以个人为单位。中国人多数在探索与集体存亡有关的问题(救亡图存的迫切需要),亦即先就大我来探究,小我因而没有真正深入去发挥。 ——余英时《自我的失落与重建——中国现代的意义危机》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人在学习西方文化过程中所呈现的主要特点。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近代中国前八十年思想文化史的相关知识,以“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与重建”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通畅;280字左右)
|
23. 难度:困难 | |
英国是现代政治制度的发源地,制度创新推动国家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光荣革命后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度,这在当时的世界是最为开放的政治制度,其他国家不可望其项背。但国家政权掌握在贵族手中,在选举上存在着议席分配不合理、选举权狭小及选举手段腐败现象,而工业革命孕育的两个新的阶级(工厂主阶级和工人阶级)却完全没有政治权利,这不能适应变化的社会现实,因而被当时的人称为“旧制度”。 ——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材料二1832年6月7日,经过18个月的激烈斗争,改革法案由国王签署,正式生效,第一次议会改革成功了。从内容上看,第一次议会改革只是一次小小的变动。然而,有第一次改革就会有第二次改革,第一次改革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它表明制度变革是可以进行的,而且不可阻挡,适时的变革最为明智;改革之路可以走得通,其必要的前提是:人民持久的斗争,统治者适时的让步。从改革的最终成果看,得益最大的是中等阶级,但其他阶级并非有所失,在日后的历史进程中反而有所得。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当时的人”所称为的“旧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概括这一时期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成功的原因及其成效。 (3)综合上述材料,你能从英国议会改革中获取怎样的启示?
|
24. 难度:中等 |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梭伦改革保护公民权利,维护城邦利益,推动了雅典社会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梭伦取消了所有涉及个人劳役的债务,所有因债务而遭奴役者均被释放,并禁止将来再有任何奴役制度。梭伦立法是一种革命,所有自由人在法律前一律平等,无论贫富都要受同样的约束和惩罚。他使在习惯上早已被认可的私有财产制合法化。他通过开放公民权利以促进雅典的工商业,凡外邦人具有各行业专长、欲携眷永久定居雅典的,可获得公民权利。梭伦将所有在阿提卡的自由民依照财富区分为四个集团,荣誉与税捐也依次区分,不纳税捐就不能享受荣誉(第四级则免税)。他的法律规定在雅典发生暴乱时采取中立的人将丧失公民资格,因为他认为大众对国事漠不关心可以导致国家灭亡;凡殉国者的子女应由国家抚养与教育,这项法律成为雅典人多年勇敢作战的主要原因。他采取中庸之道且保全了邦国,当人们问他一个有秩序而组织良好的国家基础是什么时,他的答复是“人民服从治理的人,而治理的人服从法律”。 ——摘编自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希腊的生活》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概括梭伦围绕公民权利所采取的措施。 (2)据材料,分析梭伦改革的主要特点。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梭伦改革对雅典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
25. 难度:中等 |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詹天佑(1861-1919)为近代中国铁路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积久利兴,获有盈余,然其修路之款,实贷自英,修路之人,亦聘于英。更不得不力任其难,勉负重望。于是昼则手胼足胝,夜则绘图计工,困苦经营,其成功之迟速利钝,初何暇计耶?……前尘回首,如在梦寐中!盖始则几忘其难,继则不敢畏难,且直欲自秘其难。浸假中道而废,其不贻笑于邻国者几希! ——詹天佑《京张铁路工程纪略·序》 材料二天佑毕生致力于工学,仅就本职之范围,而言以上三端(注:提请奖励、振奋中华工程师学会;慎选管理俄路事宜代表;继续督办汉粤川铁路事宜,维护中国铁路权益)……天佑生性钝拙,从事路工始终垂三十年,只知报国,从不敢殖产营私,平日训诫子弟,一仍以工学为目的。 ——中华工程师学会《詹天佑先生纪念册·遗呈》(1919年)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要克服哪些困难?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技术创新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詹天佑在去世前口授《遗呈》所念念不忘者何事?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詹天佑的优秀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