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战国时期,诸侯国先后推行“授田制”,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贵族,而是直接分配给奴隶和农民耕种,或赏给有军功的贵族。这一制度有利于 A. 推广精耕细作 B. 推动社会转型 C. 抑制土地兼并 D. 改变地租形式
|
2. 难度:困难 | |
封驳就是封还君主失宜的诏令而不下行,驳正臣下有误的奏章而不呈递。北宋前期,机密公文、皇帝的诏命、宰相和枢密的公文都要经过银台封驳司的审查,才能发放有关部门执行。古代封驳制度 A. 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君主专制 B. 降低了行政效率 C. 有利于促进权力运行程序化 D. 限制了皇权滥用
|
3. 难度:中等 | |||||||||||||
明朝宣德、正统年间,科举录取分为南、北、中三卷,三卷录取情况如下表:
根据上表可知,明朝分卷制的实行反映了当时 A. 科举制八股取士正式形成 B. 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 C. 全国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D. 政治重心由南方移至北方
|
4. 难度:中等 | |
19世纪末维新思想家陈炽在《续富国策》中指出:开埠通商六十年来,内外穷民之失业无依者,犹如恒河之沙,不可计算。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 A.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封闭落后 B. 自然经济解体、工业发展缓慢 C. 洋务运动没有实现“求富”目标 D.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艰难
|
5. 难度:中等 | |
甲午战争后有人认为:“欲图自强,莫亟于广兴学校,而学校中本原之本原,尤莫亟于创兴女学。”1898年维新志士创办经正女学,以期“相夫教子、宜家善种、兴国智民。”这一时期兴办女学 A. 开启了教育近代化进程 B. 服务于维新变法运动 C. 是民族危机加深的结果 D. 提高了妇女社会地位
|
6. 难度:中等 | |
自1934年开始,国民政府所发动的一些全国性运动,一般多打着“复兴中华民族”的旗号;1937年后,国民党的军政要员多出版过以“民族复兴”为题的宣传著作。这些举动 A. 表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B. 推动了全国性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C. 导致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 D. 客观上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变化
|
7. 难度:中等 | |||||||||||||||||||||||||||||
下表数据的变化主要说明我国
A. 利用外资规模呈下降趋势 B. 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加快 C. 对外开放呈现跨越式发展 D. 对外贸易逆差呈增长趋势
|
8. 难度:简单 | |
西塞罗在谈到罗马法时说:“真正的法律是正确的理性,它与自然和谐一致,它撒播至所有的人,亘古不变。人类立法不得企图背离该法,而且不得毁损该法。不可能在罗马有一种法,在雅典有另一种法;无论何时何地,它都是有效的。"西塞罗认为 A. 罗马法颁布后尽量不要修订 B. 罗马法适用于世界大部分地区 C. 罗马法体现了自然法的原则 D. 罗马法继承发展了雅典的法律
|
9. 难度:中等 | |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一些持批判态度的人认为启蒙运动必须为道德危机、精神空虚、生存压力,甚至环境恶化等这些削减人类幸福感的现代性整体危机负责。这一批判的主要依据是 A. 法国启蒙运动发展最为迅速 B. 理性主义思潮引发精神危机 C. 启蒙运动存在一些激进观点 D. 启蒙运动促使社会发生转型
|
10. 难度:简单 | |
对下图历史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1867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上展出的“德国造”克虏伯炮王 A. 德国统一促进了军事工业的发展 B. 工业化助推了德意志帝国的诞生 C. 德意志帝国已成为世界军事强国 D. 德法借助巴黎世博会化解了宿怨
|
11. 难度:中等 | |
史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文中“灾难”的含义主要是指 A. 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强 B. 战争与革命再次成为世界主题 C. 俄罗斯与中国结盟挑战美国霸权 D. 美国丧失干涉地区冲突的实力
|
12.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尽管宪政产生的历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宪政的具体模式和实现机制可以千差万别,但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却是一以贯之的。鸦片战争的狂风骤雨,深深动摇了古老帝国的根基,也唤醒了天朝上国的迷梦。随着满清王朝政治危机的逐渐加深、军事外交的接连失败,以及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与解体,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成为当时中华民族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宪政,这一西方的近代文明之物,被视为一剂救世良方开始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也由此拉开了宪政中国化的序幕。虽然宪政运动在近代中国潮声涛起、风起云涌,但却始终如雨打浮萍,命运多舛,终究未能在这块异地他乡安身立命,“宪政” 也由此成为中国社会一个未竟的话题。 ——苗连营《世界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时起,就非常关注、重视宪法制定和立宪实践。土地革命期间,在苏联宪法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制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49年新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1954年,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制定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此后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的盛行,民主集中的决策机制被专断的领导意志所取代,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惨痛教训。在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1982年宪法首次以根本法的形式,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为“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从而将近代以来的制宪者所追求的富强梦想与实现民主、文明的现代需要结合起来,既表达了实现中华民族富强和独立的历史使命,又突出了推进民主和文明建设的时代性特征。 ——摘编自何勤华《论中国共产党人的宪法观念与实践历程》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制宪历程中呈现的特点,并分析制约近代中国宪政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共产党制宪历程。
|
13.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
14. 难度:困难 |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81年,国务院的工作部门有100个,达到建国以来的最高峰。臃肿的管理机构已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问题的决议。在领导班子方面,精简各级领导班子和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改革后一些老干部退居二线;领导班子平均年龄也有所下降,部委平均年龄由64岁降到60岁,局级平均年龄由58岁降到54岁。在精简机构方面,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办事机构从100个减为61个,人员编制方从5.1万人减为3万人;年轻的文化水平高的干部得到提拔。这次改革历时三年,是建国以来规模较大,目的性较强的一次建设和完善行政体制的努力,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 ——摘编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次政府机构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82政府机构改革的背景及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82政府机构改革的意义。
|
15. 难度:困难 | |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鼓励美国女性参加“海军志愿紧急服棱妇女队”的海报也反映了这种思想—一“这也是女人的战争”。当成千上万的英国和美国女性加入到武装部队或者投身于军事工业时,战争以多种方式对全世界的女性产生了影响。一些国家,包括英国和美国,禁止女性从事战斗或搬运武器,但是苏联和中国的妇女拿起了武器,许多女子抵抗组织也拿起了武器。 当丈夫被杀死或者出去参战而被捕成为战俘或者在劳动集中营中日益变得憔悴时,被迫充当一家之主的妇女也变得自立并赢得了信心,这是她们以前没有的。女性为自己创造了很多机会,在英国约有50万,美国约有35万女子参军,她们驾驶着飞机阻止纳粹飞机上天,驾驶救护车或者运输车,以及在田间劳作生产粮食。 ——摘编自本特利《新全球史》 (l)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也被称为“女性战争”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女性产生的影响。
|
16. 难度:困难 |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905年10月8日,清廷下诏成立巡警部,以徐世昌为尚书。徐世昌极善用人,以故部务日趋正规,颇有起色,综合了干员能吏的建议之后,徐世昌制定了巡警部的官刺,设立警政、警法、警保等五司十六科,各司其职。为剔除积弊,以增巡警尊严与地位,他采纳毓朗建议,实行文官制度。徐世昌建议清廷于各省会及商埠先设巡警学堂:………在全国各地普设巡警学堂的基础上,徐世昌又在北京成立高等巡警学堂,“召集京外人员及举贡并原先充各项巡警共六千余人,分期考试速选,精通警察各员严加选录”。徐世昌通过设立学堂,使警官、警员素质提高,巡警教育成为制度,促进了我国警察的正规化。除了上列内容外,徐世昌在户口管理、改良罪犯、整顿警风等方面也颇费心力,政绩突出。 ——摘编自苏全有《徐世昌与中国军、警近代化》 (1)据材料,归纳徐世昌在建立和发展近代警察事业方面的主要措施。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徐世昌为警察正规化所采取措施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