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 人们非常重视祭祀 B. 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C. 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D. 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
2. 难度:简单 | |
唐朝陈廷章《水轮赋》曰:“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低徊随匠氏之程……既斡流于波面,终夜有声。”下列插图符合上述材料的是 A. 桔槔 B. 翻车 C. 筒车 D. 辘轳
|
3. 难度:中等 | |
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A. 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B. 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C. 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D. 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
4. 难度:中等 | |
(宋神宗)土豪大姓、诸色人就耕淮南,开垦荒闲土地归官庄者,岁收谷麦两熟,欲只理一熟。如稻田又种麦,仍只理稻,其麦佃户得收(《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三)。这表明政府意在 A. 提高佃农生产的积极性 B. 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率 C. 打击豪强增加粮食产量 D. 抑制土地兼并保护小农
|
5. 难度:简单 | |
2014年春夏以来,弘扬民族文化的《中国成语大会》正在中央电视台热播,你知道成语“七上八下”的来历吗?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三大名锦之首,其织造工艺中的挑花结本技术十分神奇。“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古代中国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 A. 民营手工业 B. 田庄手工业 C. 官营手工业 D. 家庭手工业
|
6. 难度:简单 | |
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A. 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B.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C. 普通农户收益锐减 D. 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
|
7. 难度:中等 | |
富豪所从事行业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标志。《史记·货殖列传》排列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汉代就有卓氏、程郑、孔氏、曹邴氏四家列入富豪榜。这表明汉代 A. 国家实行重商政策 B. 政府鼓励私人铸铁 C. 铁制工具广泛使用 D. 政治环境造就富豪
|
8. 难度:简单 | |
商人开店可以随处选择地点,城市内手工作坊很多,街道两旁商店、客栈、货摊林立、熙熙攘攘,十分热闹。营业时间不受限制,有“白市”、“夜市”和“晓市”,许多交易数额巨大,“动即千万”。本段话描述的现象最早出现在 A. 汉代长安 B. 唐代洛阳 C. 元朝大都 D. 北宋东京
|
9.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指出“……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材料说明中国古代 A. 城市具有专制集权的功能 B. 官营手工业素称兴旺发达 C. 官办商业促使城市发展 D. 奉行“重农抑商”政策
|
10. 难度:中等 | |
清初曾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愈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反映的实质是 A. 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 B. 清政府鼓励发展小机户 C. 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 D. 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
11. 难度:中等 | |
某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想寻找史实印证“明清时期中华文明出现了诸多新的因素,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都有所体现”这一观点,在经济方面他找到的最有力的证据是 A. 苏州机户“自行设机督造,雇匠织造” B. 吴江“游手之徒,十室而九” C. 临清“绅士商民近百万” D. 汉口“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
12. 难度:中等 | |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 新航路的开辟 B. 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 C. 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D. 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
13. 难度:中等 | |
1524年,西班牙人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西班牙成为殖民大帝国,掠得巨额财富 B. 西班牙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 西班牙成为世界商贸中心 D. 西班牙打败荷兰,掌握世界殖民霸权
|
14. 难度:中等 | |
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被西方史学家称为“扩张的时代”,主要原因是 A.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开始殖民霸权的角逐 B. 欧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C. 东西方国家都进行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 D. 狂热的宗教传播和宗教征服
|
15. 难度:简单 | |
17世纪荷兰人曾得意洋洋地宣称:挪威是他们的森林;莱茵河岸和加龙河岸是他们的葡萄园;德意志、西班牙和爱尔兰是他们的羊圈;印度和阿拉伯是他们的果园……这说明了 A. 荷兰的殖民地遍及全球 B. 荷兰已成为世界工厂 C. 荷兰贩运世界各地的商品 D.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
16. 难度:简单 | |
“在1763~1871年的一个世纪中,英国不仅在西方而且在整个世界的善行与恶行中,都扮演了主角。”英国在整个世界中的“善行”主要是指 A. 将世界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B. 将工业文明的成果传播到世界各地 C. 发明了蒸汽机,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兴起 D. 为世界各地提供了廉价的商品
|
17. 难度:简单 | |
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够授予公司特许……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企业的设立逐渐摒弃特许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可以设立。这反映了 A. 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思想变化 B. 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形式演变 C.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 D. 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国家经济职能
|
18. 难度:中等 | |
1843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1855年,颁布了《有害物质去除法》;1876年,又出台《河流防污法》。这一系列法律文件颁布的主要背景是 A. 工业发展造成严重污染 B. 工厂发展规模需要限制 C. 多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D. 英国政府重视社会立法
|
19. 难度:简单 | |
1600年英国人出版《磁学》一书,1820年丹麦奥斯特发现电和磁的关系,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1837年第一台电报机研制成功,1854年伦敦和巴黎实现电报通信,1857~1858年第一条跨越大西洋的电报电缆铺设成功。上述史实说明 A. 工业化推动了科学理论的应用 B. 实用技术主导了工业化进程 C. 欧洲一体化有深厚的物质基础 D. 科技运用于生产的速度加快
|
20. 难度:中等 | ||||||||||
观察下面GDP增长数据统计表,分析美、英经济增长迅速的根本原因是
A.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 B. 殖民扩张与掠夺 C. 工业革命,近代科技进步 D. 海外贸易迅速发展
|
21. 难度:中等 | |
英国学者罗伯特·艾伦在揭示工业革命肇始于英国的原因时发现:由于遭遇黑死病,英国人口锐减,工资水平大幅提高;同时,该国煤炭蕴藏丰富,易于开采,能源价格低廉;18世纪初期英国的劳动力价格相对资本为高。他的研究角度是 A. 生产要素的供给 B. 市场需求的扩大 C. 人口结构的变化 D. 社会生活的变迁
|
22. 难度:简单 | |
19世纪下半叶,为了不断扩大产品销路,资本家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厂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材料反映的是 A. 环球航行的探索 B. 殖民扩张的开始 C. 世界市场的形成 D. 资本输出的进行
|
23. 难度:中等 | |
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B. 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C. 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D. 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
|
24. 难度:中等 | |
据汪敬虞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江浙和广东是中国两大产丝区,但是生丝的市场价格不是在上海,也不是在广东,而是在纽约和里昂决定的。这一现象说明 A. 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 B. 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设厂的特权 C.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主导的市场 D.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
25. 难度:简单 | |
一篇历史论文中指出:北洋舰队是洋务派标榜“御侮”、“自强”的样板,苦心经营凡二十年,耗银3000余万两,北洋海防经费支出总额,相当于同期江南制造局以及福建船政局从创办到中法战争爆发17年总支出之和……这种情况对于一个近于崩溃的封建国家更是不胜负担。这段材料 A. 反映了清朝政府重视海防 B. 正确指出了北洋舰队灭亡的主因 C. 揭露清朝政府统治腐朽的根源 D. 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必然的结局
|
26. 难度:中等 | |
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说:“既不能禁洋货之不来,又不能禁华民之不用。……曷若亦设机器自为制造,轮船、铁路自为转运。……我利日兴,则彼利自薄,不独有益厘饷也。……并可养船、练兵,军国之大利也。”洋务运动创办的企业中,体现这一主张的是 ①江南制造总局 ②轮船招商局 ③开平煤矿 ④福州船政局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③
|
27. 难度:简单 | |
1881年投产的开平煤矿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其章程规定:“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结,每年有总结,(股东)可以随时查核。”这说明开平煤矿( ) A. 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 B. 产品主要远销国外,达到分洋利的目的 C. 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某些雏形 D. 引进西方管理模式,采用中外合资经营
|
28. 难度:中等 | |
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设厂自救”的棉纺织企业。它们的共同点是 A. 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B. 属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C. 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D. 属于近代洋务企业
|
29. 难度:简单 | |
张謇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取意“天地之大德曰生”,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是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能得到最低水平的生活。张謇所谓“大生”的含义是 A. 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 以轻工业为主,关注民生 C. 大力发展重工业 D. 以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
30. 难度:简单 | |
实业救国论在19世纪末已开始出现,到了辛亥革命前后变成了一种颇为流行的论调。这是一种以要求发展实业为救国救民主要手段的经济思想。实业救国论出现的主要社会根源是 A. 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 B. 民族危机的加深 C. 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D. 辛亥革命的推动
|
31.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产值比较表
上表能够说明1920~1936年间 A. 中国近代工业遭受挫折 B. 民族企业获得迅速发展 C. 外商企业退出中国市场 D. 民族资本少于官僚资本
|
32. 难度:简单 | |
某同学准备了一份研究性学习材料,其中包括如下关键词:“国民经济建设”、“十年对峙”、“制碱业”、“南京”。他最有可能研究的主题是 A. 洋务运动的兴衰 B. 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C. 民国初期的兴办实业潮 D. 国民政府时期的民族工业
|
33. 难度:中等 | |
1939年,国民政府一方面把西南地区原有的采矿场收归国营,另一方面将华北、华中等地一些矿场内迁的机械充实西南各矿场,扩大采掘能力。这些措施 A. 稳定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秩序 B. 是基于长期抗战的战略调整 C. 调整经济体制促进经济运行 D. 是消极避战保存实力的反映
|
34. 难度:中等 | |
如图为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官僚资本在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中所占比例变化情况表。据此可以得出 A. 美国企图独占中国市场 B. 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C. 民族工业逐渐陷入绝境 D. 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
|
35. 难度:简单 | |
古诗词寓意深远,常常为我们解读历史提供言简意赅的绝妙注脚。某同学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句形象概括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对应的时期正确顺序应该是 ①国民党统治后期 ②“一战”期间 ③甲午战争后 ④19世纪六七十年代 A. ①③②④ B. ③②④① C. ①④③② D. ④③②①
|
36. 难度:中等 | ||||||||||||||||||||||||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 材料一明清时期,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产棉区,如山东东昌府所产棉花,“商人贸于四方”;江苏松江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材料二1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佣了1140名工人。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1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 材料三到1807年,在运到英国的棉花中,有60%来自美国。此后,美国始终是英国棉花的主要供应地。棉花也成为美国在1815年后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动力,直到1860年,棉花出口占美国国内出口总值的一半还多。 ——沃尔夫《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民》 材料四近代中国棉制品进口及棉花出口统计表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英国工业生产发生了哪些变化。 (3)依据材料三,分析英美的棉花贸易对两国经济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依据材料四,说明19世纪70年代~90年代中国棉制品进口及棉花出口的变化情况。并分析说明这种变化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
37. 难度:简单 | |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艰难曲折地发展。 材料一发昌机器厂原是方举赞、孙英德于1866年合伙成立的一个为外商船厂打制、修配船用零件的手工业锻造作坊,制造资本为200元。1869年已经使用车床,这是它从手工作坊转化为近代工业的重要标志。19世纪70年代后,已经能够制造小火轮船,不久又生产车床、汽锤等,但其制造小火轮船的发动机均为英国制造。进入80年代,受到外商排挤,日趋衰落,到90年代,终于被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魏永理《中国近代经济史纲》 材料二在筹办纱厂、创办通海垦牧公司、开垦苏北沿海滩涂荒地时,张謇都是依靠股份制向社会集资。为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他“考诸上海各厂,而加以斟酌”,使纱厂在开创之始就建立了一套精干的企业管理机构。……当兴办实业初见成效时,他用企业盈余兴办近代教育事业,创办职业教育机构是大生企业集团培养中低级职员的最佳途径。 ——摘编自陈争平《近代张謇的企业制度创新及其现实意义》 材料三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1911-1919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近一亿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万以上,八年相当于过去全部投资总额。1919年随着欧洲列强的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走向萧条。 ——《中国近代经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发昌机器厂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张謇的企业制度创新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张謇企业发展的有利社会因素。 (3)据材料三,概括1911-1919年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外部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从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中,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