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7-2018学年四川省高三一模文综历史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班固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名人进行了统计。其中春秋时期没有贵族背景的名人占当时名人数的32%,战国时期没有贵族背录的名人占当时名人数的60%。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分封制的推广    B. 世袭制度的没落    C. 郡县制的实施    D. 井田制度的盛行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汉初曾规定,入关灭秦的关东人愿意留在关中为民的,免徭役十二年,回关东的免徭役六年。原先因逃避战乱流亡的民众回到原籍,重新成为编籍内的民户,恢复他们的爵位、田地、住宅,以从事农业生产,不准官吏虐待。这些规定旨在

A. 防止土地兼并

B. 稳定统治秩序

C. 增加赋税收益

D. 开发关中地区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汉代察举孝廉起初分为区察举,后来演进到按照户口数比例分配,制为定额,由是参与政治机会开放给全国各地,经济文化落后地区和经济文化进步的地区都一样按照人口比例来选拔。汉代察举制度作出这样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A. 彰显公平公正

B. 保障人民权利

C. 缩小经济差距

D. 政府扩大统治基础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明朝曾依据传统礼制做出严格规定:玉器为皇室专用,公侯及一品至五品官可用金银。这些规定在明朝晚期苏松一带被置若罔闻,富贵人家用金,用玉已成平常之事。这一转变直接反映了

A. 社会风尚发生较大转变    B. 尊富尚利意识蔚然成风

C. 盆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 经济结构出现转型趋势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如表所示两地行会组织形式构成的变化

表:上海、汉口两地行会组织形式构成表

 1840年前的行会构成

 1840~1911年新增行会的构成

 总数

 同业者

同乡者 

 总数

 同业者

同乡者 

 数量

%

数量 

% 

 数量

% 

数量 

% 

上海

 21

 15

 70

 6

 30

 71

 69

 97

 2

3 

汉口

 20

 10

 50

 10

 50

 71

 67

 94

 3

 6

 

(注:同业者,指同一行业的人组成的行会。同乡者,指同一地区的各种行业的人组成的行会。)

A. 导致了传统行业大量消亡    B. 反映了社会分工进一步发展

C. 标志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 表明两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当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毛泽东在《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中指出,我们现在在经济战线上已经取得的一批胜利,但这还不是根本的好转。要获得财政经济情况的根本好转,需要三个条件,即:(一)土地改革的完成;(二)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三)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计划经济模式尚未确立

B. 公私合营已经全面展开

C. 土地革命任务业已完成

D. 工业化已具备初步基础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题文)1939年1月,国民党发布国军第二期作战指导方案,强调:“国军应以一部增强被战占领地区内力量,积极开展广大游击战,以牵制消耗敌人”。同时,主要部队配置于铁路要线,“保持现在态势”,“尽量牵制敌人”。这说明国民政府

A. 消极抗战的应对之举

B. 全面抗战的战略构想

C. 对日军力量的新认识

D. 战略战术的适时调整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如表:为建国初期粮食产量增长率(1950-1957)统计表(据《中国统计年鉴》1983年)。

年度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57年

 

14.34%

8.05%

12.34%

1.74%

1.59%

7.84%

4.57%

1.2%

 

 

据此可知,当时

A. 国民经济结构比例严重失调

B. 工业化推动了农业迅速发展

C. 个体经营方式阻碍农业发展

D. 国家政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陪审法庭是雅典最重要的司法机关,负责有关国事罪、渎职罪的审判。对于“言论”犯罪等类型的重大公共案件,公民大会本身即组成一个法庭进行审判。这反映了古代雅典公民大会

A. 破坏了三权分立原则

B. 实质是一个司法机关

C. 关注公民集体的利益

D. 严格限制公民的权利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16世纪英国一个典型农户年产5吨谷物,同时期中国长江三角洲的农户年产量仅为英国的40%,19世纪中叶也没有达到英国16世纪的水平。中英这种差异主要取决于

A. 经营方式

B. 社会制度

C. 工业革命

D. 经济政策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803年,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约翰·马歇尔在“马伯里诉麦迪逊案”时作出判决:法院不能行使宪法没有授予的权力,国会通过的立法如果违背宪法则无效。从而确立了最高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或总统行政命令是否违宪的司法审查制度。该制度的确立

A. 剥夺了国会的立法权限

B. 打破了权力的制衡机制

C. 保证了总统的依法行政

D. 维护了宪法的至上权威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称:“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它显示了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很显然,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难浮在水面上。它的航程是如此的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安全抵达港口。”这段材料不涉及

A. 全球化下联系的紧密性

B. 全球化下利益分配问题

C. 全球化发展的趋势问题

D. 全球化出现的必然性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朝片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中国前所未有的经济生产率。海港而不是古老的陆路,首次成为中国同外界联系的主要媒介,穆斯林商人和水手成为亚洲诸海中活动的伟大创业者。中国的出口品大多是制成品,如丝绸、瓷器、书画等。而进口品多半是原材料,如香料、矿石和马匹灯。因而,宋期时的中国正朝着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不过,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这一潜在的可能从未实现。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报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对外贸易发展的原因,简贾评价“古代中国成为海上强国的潜在可能从未实现”的观点。

材料二1500-1800年,欧洲人利用他们与非洲和美洲越来越密切的政治经济联系,尤其是“三角贸易”,不断扩大对亚洲经济的全面参与。美洲的糖和大西洋的鱼为欧洲人提供了卡路里和蛋白质,亚洲的棉纺织品为欧洲人提供了衣服从而节省出大片牧场,美洲货币的大量供给使欧洲能够追求微观和宏观的经济优势,促进了欧洲的资本积累。经过三个世纪的努力,欧洲在全球最早开始了工业革命,并用进口替代和工业品出口拉动战略,最终抵达了世界经济中心的位置。

——招弗兰克《白银资本》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宋朝对外贸易架构的市场相比。1500-1800年的世界市场有哪些发展变化。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

 

时期

与井有关的历史事物名称

古代中国

井田、乡井、井里、市井、井巷、屎壳郎胡同(蒙语;甜水井)、天井、井漏、龙井、井神、祭井、墨井、煤井、盐井、井灌、井绳、立井水车、坎儿井、尧井、庄子井、状元井、文君井、昭君井、胭脂井等。

近现代中国

唐山矿一号矿井(洋务派兴办的新式矿井)、红军井、红井(碑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王震井、抗日井、萨55井(铁人王进喜第一口油井)、机械钻井、海洋钻井平台、酒井坊井遗址博物馆等。

 

 

——据吴裕成《中国的井文化》等

“井”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表为古代中国和近现代中国与井文化有关的历史事物名称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名称,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清顺治时设河道总督治理黄河,康熙时河道总督也兼治京杭大运河。雍正帝将河南、山东黄河段设为东河,江苏段设为南河,分置两河总督管理。乾隆时期,两河总督在各省设置了二十多个厅汛,每年用于河工的经费平均在七百万两左右,占当时国家收入的六分之一。1855年,黄河在河南决口,当时内争外扰几乎将大清王朝逼到了死亡边缘,堵筑黄河决口所需多达两千余万两白银,捉襟见肘的清廷迟迟没有解决,黄河终夺山东大清河入海,苏北河道遂断流,江苏南河总督成为摆设。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一代大政——河工,关系黄河、大运河治理的国家工程,失去了昔日的殊荣而走上了解体之路。当然,河政体制的消逝也与晚清海运,铁路运输和商品市场扩大等密切相关。

——摘编自贾国静《清代河政体制演变论略》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朝前期河政体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指出清朝晚期河政体制逐渐解体的原因。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汉武帝既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皇帝,又是一个备受争议的皇帝。与他同时代的司马迁评价其“四海承平疲耗中土,事彼边兵,人无聊生。偏观嬴政,几欲齐衡”。百年后的班固则称其“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知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千年之后的司马光则认为:“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指汉武帝能够遵守先王之道,懂得如何治理国家,守住基业),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摘编自姜鹏《汉武帝的三张面孔》

(l)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述汉武帝的一生的重大事迹。

(2)报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要分析三位史学家会对汉武帝产生不同评价的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