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北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托马斯·卡伦德写道:在历史的某个时刻,在欧洲眴窄的一隅,生活着近百万陆地和海岛居民,他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却创造出了最原创、最绚丽的文化、商业、社会秩序和政治……闻名遐迩。材料反映的是   

A.古希腊文明        B.古罗马文明

C.不列颠文明        D.阿拉伯文明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实行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雅典国家的主人是

A.全体奴隶主

B.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年的男性

C.除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

D.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词”。这一现象是雅典

A. 政治体制的产物

B. 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

C. 频繁改革的结果

D. 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古代希腊人将流放视为一种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因而其对被处死刑者以逃亡他乡而逃避死刑的情形加以放任。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 海外流放生活痛苦不堪 B. 希腊缺少民主法治精神

C. 城邦是个人荣誉的源泉 D. 希腊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 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B. 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

C. 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D. 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雅典议事会的成员由400人改为500人,每(地区)部落出50人,而在以前,每(血缘)部落则出100人。上述变化发生于

A. 梭伦改革前

B. 梭伦改革时期

C. 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

D. 伯利克里任首席将军期间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考古学家在希腊发现刻有雅典政治家铁米斯托克里名字的陶片190枚,根据字迹确定为14人刻写。可见陶片放逐法(   )

A. 体现了全体公民的意志    B. 实际上被少数人所控制

C. 是打击民主政敌的手段    D. 臣民已上升为社会公民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人是善变无常的、优柔寡断的、浅薄无知的、容易被操弄的,而政治是一种精细的艺术,需要智慧和良好判断,这不是每个公民都拥有的特质。”这批判的是

A. 隋唐的科举制

B. 雅典的直接民主制

C. 罗马的法律制度

D. 欧美的代议制度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

A. 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B. 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C. 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 平面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有学者在论及《十二铜表法》时指出:“即使是最严峻的法律,也比没有法律或任意解释法律要好一些。”这说明《十二铜表法》

A. 体现了成文法的进步意义

B. 是人类史上最严峻的法律

C. 标志罗马法进入完备阶段

D. 对后世立法产生深远影响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 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A. 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 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 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 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钱乘旦在《走向现代国家之路》一文中指出,从血统上说,王位的新主人是詹姆士的女儿和女婿,这样就保留了斯图亚特的族谱,但王位的内容却因此起了变化。王位的内容变化说法欠妥的是 ( )

A. 专制王权民主共和 B. 个人专制宪政体制

C. 王在法上王在法下 D. 国王至上议会至上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2014年9月18日苏格兰举行独立公投英国面临分裂危机前夕白金汉宫发表公开声明说女王虽然赞成苏格兰继续留在联合王国但在公投上将保持中立。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英国女王不关心国家事务

B.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国王统而不治

C.即使苏格兰独立女王仍是苏格兰元首

D.女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无足轻重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

A. 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 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 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 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安妮女王(1702~1714年在位)缺少主见,一件事己经说好了,一旦出现另一种意见,她立刻就会改变初衷,接受新的建议,这使大臣们难以与她打交道。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大臣们逐步形成一个习惯,即遇事先在他们自己内部磋商后再报告女王,让她无可选择。这习惯开创的先例是

A. 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B. 国王任命首相领导内阁

C. 内阁所有成员对国王负责

D. 内阁保持一致集体负责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取消了许多已经衰败的选区,使人口增加的选区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更改选举资格,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这些改革措施

A. 顺应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B. 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C. 使广大工人、妇女获得政治权利

D. 背离了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1785年美国首任驻英大使亚当斯赴任时,英国外交官讽刺挖苦:“怎么只有你一个人来到伦敦?应该有十三位大使才对呀!”这位外交官针对的是

A. 美国邦联制松散无力

B. 十三块殖民地都有大使

C. 美国没有统一的中央政权

D. 英国尚未承认北美独立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梁启超曾从一个中国人的角度来考察美国的宪政制度,他在《新大陆游记》中写道:“彼美国者有两重之政府,而其人民有两重之爱国心者也。简而言之,则美国者以四十四之共和国而为一共和国也。”这里主要是指美国实行

A. 共和制

B. 联邦制

C. 代议制

D. 三权分立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美国各州车牌都有不同的设计,车牌有7个字码的,也有6个字码的,排列顺序完全按本州的需要。如果一个人跨州搬迁,所带车辆要在一定时限里在新的居住州重新登记、换新车牌才算合法。下列对美国这种现象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车辆管制混乱    B. 各州有一定的自主性

C. 各州有一定的灵活性    D. 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曾参与制订《1787年宪法》的麦迪逊认为,美国革命最重要的特征,不仅是顺应人性,还在于对人性黑暗的承认。基于对“人性黑暗”的认识,《1787年宪法》

A. 推行两党制

B. 建立了中央集权制

C. 实行三权分立

D. 规定总统连任不超过两届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1791年生效的美国联邦宪法第1~10条修正案也称《权利法案》,其中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剥夺公民的言论、出版、和平集会和请愿等自由的法律;非依法律的正当程序,不得剥夺任何公民的自由、生命或财产。”这体现了该法案

A. 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民权利

B. 为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奠定了法律基础

C. 反对森严的封建特权等级制

D. 确立司法权独立于立法权的基本原则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A. 主权在民原则    B. 天赋人权原则

C. 各州自治原则    D. 各州平等原则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据有关资料记载,美国共和党人艾森豪威尔在被共和党和民主党同时邀请出任总统候选人时,他竟难以决定自己究竟该以哪个党成员的身份出马。该材料反映的本质是

A. 两党联合执政失去制衡的效果

B. 两党轮流执政的惯例被打破

C. 艾森豪威尔无法弄清自己的身份

D. 两党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它)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它”是指

A. 英国《权利法案》

B. 美国1787年宪法

C.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 《德意志帝国宪法》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某宪法实现了将“民族的政治统一,自由主义的诉求、工业化的起飞、军人的国家传统与专制集权的法统”融为一体。该宪法是

A. 《权利法案》

B.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C. 《德意志帝国宪法》

D.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杨宁一认为,在开创现代民主的实践中,各国特点迥异:重自由而轻平等突出平等的价值而对自由的保护不足较好地处理了自由与平等的关系,使之相对均衡。与此相对应的事件应该是:

A. 美国独立战争 英国革命  法国革命

B. 英国革命 中国革命 法国革命

C. 中国革命  法国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D. 英国革命  法国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题文)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所谓国体,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所谓政体,“就是指政权构成的形式问题,指的是一定的社会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去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以下属于国体的是

A.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B. 人民民主专政

C. 民主共和制

D. 君主立宪制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她像一声惊雷震撼着沉睡的大地,以磅礴的气势向世界宣告: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将是未来世界的主人!从此,工人运动开创了一个新纪元。这里的的含义( )

A. 推翻资产阶级的条件已经具备

B. 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指导

C. 无产阶级开始尝试夺取政权

D. 开创了世界现代化的新模式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在一次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对选手提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历史条件是什么?”同时给出下列四个选项,如果你是选手,你应该选择

A.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B. 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

C.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D. 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这里三个最先进国家指的是

A. 英、法、美 B. 英、美、德 C. 法、美、德 D. 英、法、德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每个人都发来了回电。核心内容是,为了挽救俄国和保持前线部队的安定,我必须退位。我同意了……凌晨1点,我带着一颗因痛苦而沉重的心离开了普斯科夫。我周围到处都是背叛、懦弱和欺骗!”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日记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俄国二月革命

B. 七月流血事件

C. 苏联成立

D. 俄国十月革命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A. 仅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旗帜

B. 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

C. 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不大

D. 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其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混水摸鱼,现在俄国共产主义正要钻这个空子。”以上叙述说明了

A. 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B. 多极化趋势出现

C. 美苏经济对抗取代政治对抗

D. 美国要恢复欧洲经济以遏制苏联

 

详细信息
34. 难度:简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此举主要针对的是

A. 杜鲁门主义

B. 马歇尔计划

C. 北约组织

D. 铁幕演说

 

详细信息
35. 难度:简单

二战后初期,在柏林市中心的分界地带,出现了70多家边界线电影院,这里播放的都是美苏双方精心拍摄的电影。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 银幕上美苏的文化交流

B. 东西柏林间的文化共建

C. 冷战下特殊的文化战争

D. 传媒领域中的文化认同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研究二战后的国际关系课题时,要给以下图片选一主题,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A. 美苏

B. 和平与动荡并存

C. 多极化趋势加强

D.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详细信息
37. 难度:简单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已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该材料表明

A. 两极格局瓦解 B. 世界新格局形成

C. 多极化趋势出现 D. 区域集团化发展

 

详细信息
38. 难度:简单

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提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

A. 屡遭战争重创                      B. 社会制度相同

C. 发展水平相似                      D. 历史上关系紧密

 

详细信息
39. 难度:简单

2011年,德国和发证啊共同编撰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创造了编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德法模式,即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编写教科书。编者认为这套书的最终目的,是鼓励学生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历史,不会只给一种答案。据此判断,编撰此书体现了

A.价值判断高于史实判断             B.对于民族国家身份的认同

C.历史共识需要批判思维             D.批判思维比历史真实重要

 

详细信息
40. 难度:简单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督促欧洲国家方面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急事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

A. 客观上有利于欧洲走向联合

B. 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C. 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 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

 

详细信息
41. 难度:中等

(题文)《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使欧洲一体化进程取得一次突破性的进展,它表明欧共体朝着一个经济、政治、外交和安全等多种职能兼备的联合体方向发展,使欧洲发展局势“脱胎换骨”。“脱胎换骨”的含义是指

A. 欧洲在世界上的地位独占鳌头

B. 接受关贸总协定

C. 已经摆脱了美国的控制

D. 由经济联合向政治联合发展

 

详细信息
42. 难度:中等

(题文)2014年9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纽约参加了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其演讲的主要内容是日本奋力要求“加入常任理事国。”安倍曾称,“为使联合国顺应21世纪时代变化进行相应改革,日本愿意发挥带头作用。”演讲中安倍表示,“一旦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一定会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安倍的言论表明日本

A. 发挥带头作用推动联合国改革

B. 勇于承担国际责任

C. 谋求与经济相适应的政治地位

D. 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详细信息
43. 难度:简单

两个超级大国(冷战中的美苏)面临了许多挑战,一部分挑战来自于他们自己的盟国,一部分挑战来自于寻求摆脱超级大国干涉的小国。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挑战意指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   

B.小国泛指崛起中的第三世界国家

C.美国盟国的挑战来自欧盟与日本   

D.苏联盟国的挑战来自东盟与东欧

 

详细信息
44. 难度:中等

一家杂志评论说:“多年以来,我们都被一个精心的阴谋所操纵,目的是建立一涵盖全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将有一个傀儡议会,一支联盟军队,一种货币。联盟总统取代我们的立宪君主。降下大英米字旗,升上那片有黄星的蓝色抹布。大家高唱《快乐颂》曲调,歌词的意思其实是‘永别了,不列颠!’”。这段文字应如何理解最为恰当

A. 英国的资本主义对抗苏联的共产主义

B. 大英的自由民主对抗纳粹的扩张主义

C. 英国文化优越感担心美国的霸权优势

D. 大英的孤立心态抗拒欧洲的统一主义

 

详细信息
45. 难度:简单

美国前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在1993年出版的《大失控与大混乱》就预见到了苏联解体之后留下了一个地缘政治的黑洞,而具有帝国冲动的俄罗斯很可能与昔日的加盟共和国发生冲突。他还说过:美国成不了全球警察,也当不成全球银行家,甚至连全球道德家也做不成。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美苏争夺世界霸主必将两败俱伤

B. 美俄的霸权行径遭国际社会唾弃

C. 是对冷战后世界格局的理性反思

D. 美国政治家将俄国视为称霸障碍

 

详细信息
46. 难度:中等

在北京奥运会开幕之际,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爆发战争,美国随即高调介入。美俄双方舰队在黑海形成对峙,有人将之称为“新冷战”。对此表述错误的是

A. “冷战”结束后天下并不太平

B. 美国干预别国和地区事务

C. 美俄关系趋向紧张

D. 形成了新的美俄两极格局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47. 难度:中等

制度建设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

材料一:亚里士多德指出平民主义立法能扩大政治参与,把体制外的反对要素纳入体制内,消弭抵触心理。轮番任期原则通过立法尽力防范权力腐变,对那些“损公自肥”的官员进行严惩,对为政清廉者立法嘉奖,体现了用良法对权力进行法律监督和制约的民权思想。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民权思想对政府公信力建设之启示》

材料二:1978年,美国政府颁布了《政府官员行为道德法》,1989年,又修订为《道德改革法》。它规定:总统、副总统、国会议员、联邦法官以及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大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如实填写财产,由新成立的道德署收存,总审计长负责审查。若存在灰色收入,就会被治罪。财产报告向全社会公开,任何人都可以查阅。

—刘植荣《外国公务员如何公示财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民主对近代欧美制度建设产生了哪些影响。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财产公示制度能成功推行的原因。

 

详细信息
48. 难度:中等

政治文明在中国具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由于东西方历史和文化以及社会现状的差异使其文明各具特点。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高原适于畜牧,行族长政治,不能形成巩固的国家,无文明可言;平原土地丰饶,始有农业,行封建政治,有巩固的国体,文明灿然;海滨交通便利,能激发冒险进取之心和向往自由之精神。(注:非洲为高原之地,亚洲为高原、平原交错之地,欧洲为高原、平原、海滨三者调和适均之地。)           

 ——梁启超《地理与文明之关系》(1902)

材料二: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梁启超的基本观点,并结合古希腊民主政治及古代中国专制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评析这一观点。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英国有哪些政治制度“已为世人所公认”,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