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9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此其分事也。这是对中国古代传统经济特征的描述。若对材料中省略的内容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最恰当的是( )

A. “凡农之道,厚(气候)之为宝

B. “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线)积纴(丝缕)

C.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

D. “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在

A. 夏朝    B. 春秋战国时期

C. 汉朝    D. 唐朝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题文)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利事业的发展。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2000多年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材料中的是指(   )

A. 都江堰    B. 郑国渠    C. 龙首渠    D. 成国渠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题文)清代前期,杭、嘉、湖三府是蚕茧丝绸的集中产地,到18世纪末至19世纪二、三十年代,珠江流域蚕桑业快速发展,赶上杭、嘉、湖三府。这一变化源于

A. 棉纺织业成为杭嘉湖地区新兴产业    B. 区域间经济交流日益频繁

C. 珠江流域民营手工业技术发展迅速    D. 清政府厉行闭关锁国政策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史记·货殖列传》排列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于是汉武帝实行盐铁专营政策。这表明

A. 铁制工具运用广泛    B. 政府鼓励富豪专营

C. 政治环境造就富豪    D. 国家实行重商政策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永乐年间遣使下西洋,“招谕海番,贡献毕至",民户承令转卖这些货物,因而“百姓充实,府藏衍溢"。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 海禁政策尚未施行

B. 下西洋旨在缓解财政危机

C. 欧亚交流日趋频繁

D. 朝贡体系有助于商贸发展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蓏殖于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    )

A. 精耕细作    B. 农业生产结构完备

C. 农林牧业相互补充    D. 自给自足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题文)唐朝元稹《估客乐》:估客无住着,有利身则行。出门求伙伴,入户辞父兄……求珠架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该诗信息说明了唐朝(   )

统治者推行重商政策,商业繁荣    人们重利轻义,儒家仁义道德遭破坏

各民族经济交流频繁              长安是全国商业中心,汇集了各地特产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题文)李悝(公元前440—公元前381年),战国初期卫国濮(今河南濮阳)人。著有《悝子》:秦性强,其人不让,皆有斗心……”能够引起上述现象的是(  )

A. “废井田,开阡陌”    B. 户籍制度严密

C. 奖励军功    D. 行县制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这一材料反映了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减弱

③佃农有权支配自己的一些劳动产品

④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增强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明朝迁都北京之后,运河漕运发达,天津粮艘商舶,鱼贯而进,迨无虚日。清朝一度解除海禁,有天津文人描绘说:百宝都从海舶来,……怪怪奇奇洋货街。能够涵盖材料信息并反映天津历史发展的表述是( )

A. 明、清时期天津经济持续繁荣

B. 运河漕运使天津商贸不断发展

C. 海上运输兴起促成了天津商贸持续繁荣

D. 水运通道便捷保证了天津商贸不断发展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在我国古代社会中,租佃关系的日趋普遍化有利于

A. 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B. 淡化传统的剥削关系

C. 自耕农经济形式形成    D. 抑制土地兼并的发展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题文)《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上述材料反映出松江地区

①棉织业发达

②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

③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④棉织业成为主要生产部门

⑤对外交往频繁

A. ①③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⑤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题文)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据考证,用煤冶铁最早是在

A. 春秋战国    B. 汉代    C. 唐代    D. 北宋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以下耕作技术或农耕工具的出现,不在汉代的是

A. 曲辕犁

B. 耧车

C. 耦犁法

D. 二牛一人的耕作方法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天宝二年

(713)韦坚为唐玄宗从南方采办的货物中大多是来自民间作坊的杰作:“若广陵郡(注:今扬州)船,即于栿背上堆积广陵所出锦、镜、铜器、海味;丹阳郡(注:今镇江)船,即京口绫衫缎;晋陵郡(注:今常州)船……;会稽郡(注:今绍兴)船……;南海郡(注:今广州)船……”(《旧唐书·韦坚传》)材料表明唐代

A.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 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 形成专业性生产区域

D. 家庭手工业得到较大发展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题文)傅衣凌先生指出:促成徽州出现有大量的经商者,则系由于封建的低下生产力所造成的人民生计难题……遂使徽商的发展,渐带有一个极落后的性质,把他们对于商业行为的扩大欲求,限于糊口,而不在经济扩张。此观点是可以说明(    )

A.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B. 徽商只是一个消极的谋乡族利益的集团

C. 古代商业活动致力于解决民生的难题

D. 封建生产力发展水平极其落后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有学者指出:15世纪以来,弃儒就贾成为中国社会上的普遍新现象,不但贾人多从士人中来,而且士人也往往出身于商贾家庭。“新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重商已成为社会共识

B. 儒家思想失去正统地位

C. 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D. 商人地位普遍高于儒士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题文)清代旧例:凡内地商人赴外洋者,必戚里具结状,限往返期,逾限者连坐。……过三年不归者,不听回籍。这体现了清朝的政策是

A. 工商食官    B. 鼓励贸易

C. 重农抑商    D. 闭关锁国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五代后周世宗诏曰:“(东京)坊市之中,邸店有限,工商外至,络绎无穷。……宜令所司于京城四面别筑罗城,先立标识……今后凡有营葬并草市,并须去标识七里外。其标识内,候宫中擘画(划分),定军营、街巷、仓场、诸司公廨院,务了(除此之外),即任百姓营造”。由此可见,当时东京城内

A. 邸店难以满足商帮需求

B. 商品交易受官府直接监管

C. 商业活动不受空间限制

D. 草市场所由政府明确划定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明清时期,江南某些地区“商人通过市肆-经纪以造袜原料发给妇女去织造,按规定条件,付与工资;然后由其收鬻,以之包售四方”。这些景象说明

A. 当时这些地区手工业和商业活动兴盛、市场也具有了可观的规模

B. 江南地区出现了许多呈现出明显具有专业化倾向的手工业城镇

C. 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并迅速发展

D. 商人地位大大提高,重农抑商政策破产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题文)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与前代相比,明清时期工商业取得新进展主要表现在

纺织业手工工场的出现 沿海外贸港口城市走向兴盛 制瓷业中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 政府垄断盐、茶等商品的经营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三月桃花水,江流复旧痕。朝来没沙尾,春色动柴门。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杜甫《春水》)诗中提到的唐代经济情况包括

A. 农民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他们使用的耕牛、种子等,都是由地主提供的

B. 小河边有架用竹片造的水车在旋转,上面吊的许多竹筒正在灌溉“小园”

C. 小农经济的基本生产经营结构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紧密结合

D. 自然条件的完备带动了家庭手工业的繁荣

 

详细信息
24. 难度:困难

《明史》载:“洪武三年(1370年),山西行省言:大同粮储,自陵县运至太和岭,路远费烦。请令商人於大同仓入米一石,太原仓入米一石三斗,给淮盐一小引(一种商业凭证)。商人鬻毕,即以原给引目赴所在官司缴之,如此则转运费省而边储充。帝从之,召商输粮而与之盐,谓之开中。”材料表明,明初商人从开中法的实施中得到的最大经济利益是

A. 获得边境军需物资的垄断性经营权

B. 获得政府给付的高额运输费用

C. 获得政府特许的日常必需品专卖权

D. 获得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转移的机会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东京梦华录》中描述当年的开封城,天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举目望去,开封城里,到处是“青楼画阁,綉户珠簾”,管弦之音与歌唱之声交响于酒店茶楼。四面八方的使者前来朝贡,世界各国商人互通有无。这主要反映了宋朝

A. 对外交往的空前兴盛

B. 商业环境的相对宽松

C. 城市职能的发展完善

D. 坊市制下的商业发展

 

二、论述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方人从自身的狭隘角度出发,认为欧洲人是在希腊——罗马和犹太——基督教的“优越”文化传统驱策下向外征服全球的,欧洲人把他们今天的成就归功于中世纪(即中国的盛唐时代)以后城市的发展,并且强调十字军东征、商人阶级的壮大、威尼斯与热那亚的商业繁荣及意大利——西班牙对印度香料生意的控制等因素。但在中国人眼里,地处亚欧大陆西北一隅的欧洲既不产稻米、蔗糖,也不产茶叶、棉花,那里的人大约是为谋生计而被迫出外经商,而且就像前代的“蛮族”一样纷纷涌入中国。不管怎样看,中国在唐宋乃至马可波罗时代的元朝,发达程度显然超过中世纪的欧洲。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围绕“中(东)西文明”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三、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黄金、白银等贵重金属曾经在人类的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37年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撰写的《西方问答》中有一段对话,涉及到当时世界白银的流动状况。中国人问:“敝邦所用银钱,皆来自贵邦,不识何若是之多也?”艾儒略答:“西来诸商,与贵国(中国)交易,每岁金银不下百万,其所从来,有出于敝地之矿也,亦有海外亚墨利加(即美洲)所处而进者。盖其地之矿,广而且腴,计十分之土,金银且六七分也。大西近海一国,每岁所入,亦不下数百万,有识者曰:敝地实受多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贵也

—摘编自火颖<中国近代史两次白银大量外流的比照》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的金融货币极为紊乱,严重阻碍了商品交换和贸易的发展。与此同时,由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冲击,英磅、美元、日元相继贬值,金贱银贵,我国贸易条件急剧恶化。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东北的掠夺和日本货的倾销,对中国经济发展是一个严重打击。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局势,国民政府于1935年11月颁布《法币政策实施法》及《兑换法币办法》,设立专门委员会,办理法币发行等事宜。规定一切款项概以法币为限,禁止白银流通。……法币的发行一举结束了千百年来货币发行与流通的混乱状态,实现了中国币制的统一。相对于旧的货币体系和制度,能更深、更广、更多层面的发挥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这也是现代经济的特征之一。并形成民族国家经济共同体,在金融方面完成了对日作战的准备,为“增强抗战能力之最大因素。”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采取通货膨胀政策,法币急剧贬值。1937年抗战前夕,法币发行总额不过14亿余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币发行额巳达5千亿元。到1947年4月,发行额又增至16万亿元以上。1948年,法币发行额竟达660万亿元以上,等于抗日战争前的47万倍,物价上涨了3492万倍,法币彻底崩溃。

—摘编自《中国货币银元》、《民国中央银行货币史﹒法币》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世界白银的流向。你是如何理解“敝地(西欧)实受多银之害的?

(2)依据材料一白银流入中国,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国民政府法币政策变化的影响(积极和消极)。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