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9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题: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题文)胡适说:新思潮的精神是一种批判的态度。新思潮的手段是研究问题和输入学理。……新思潮对于旧文化的态度,在消极一面是反对盲从,是反对调和;在积极一面是用科学的方法做整理的功夫。据此,你认为胡适宣扬新思潮的目的是

A. 学习西方文化,抵制外来侵略    B. 打倒孔家店

C. 整理国故,再造文明    D. 师夷长技以自强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陈独秀在1915年说:政治之不平等,一变而为社会之不平等;君主贵族之压制,一变而为资本家之压制。此近世文明之缺点,无容讳言者也。这表明他

A. 彻底反对君主专制    B. 反对学习西方文化

C. 倡导民主共和政体    D. 看到了西方近代文明的弊端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表述,不正确的

A. 传入中国的时间是五四运动后期

B.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C. 马克思主义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D. 中共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题文)新文化运动中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其中科学的含义是

自然科学法则    科学精神    反对愚昧迷信 反对偶像崇拜

A. ①②③④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当时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立下了伟大的功劳。文学革命的最早倡导者是

A. 梁启超    B. 陈独秀    C. 胡适    D. 鲁迅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新文化运动树立起“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提倡科学的历史意义在于

A. 破除封建迷信

B. 提高国民素质

C. 学习西方先进思想

D. 比提倡民主共和更切实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题文)著名国画家傅抱石指出:包括康有为的国画改良观和陈独秀的“美术革命”论在内,在将传统文化与封建专制绑架在一起的20世纪初的文化界,无论哪种观点都离不开“抑中扬西”和倡导写实。当时这种对国画的革新要求反映出

A. 维新思想成为社会思潮主流

B. 弘扬国粹以增强民族精神的理想

C. 传统文化艺术已衰落的事实

D. 思想文化向现代形态转变的要求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题文)蔡元培任北大校长之后,提出“北大者,为囊括大典,包罗万众之最高学府”“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效,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其主要目的是为

A. 听任各种思想自由发展

B. 缓和政治派系矛盾,鼓励学术研究

C. 提高北大学术研究水平

D. 倡导传播资产阶级文化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1922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指出“……,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对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所以最近两三年间,算是画出一个新时期来。这里的新时期指的是

A. 维新运动    B. 辛亥革命    C. 国民大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杨天石在《找寻真实的蒋介石》一书中记录蒋介石日记的有关内容:1919年12月4日看《新青年》杂志;1923年9月6日下午看马克思经济学说;1923年9月22日下午看《马克思学说概要》。从以上日记内容可以看出

A. 蒋介石是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

B. 蒋介石对新思潮感兴趣

C. 蒋介石是马克思主义者

D. 蒋介石想寻找证据屠杀共产党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欧洲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相比,共同点是

都正面批判了封建思想         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都有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        都属于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胡适在《四十自述》中说:“我有两个同学,一个叫孙竞存,一个叫杨天择。我自己的名字也是这种风气底下的纪念品。”下列著作中,与“这种风气”关联最密切的应是

A. 《变法通议》

B. 《海国图志》

C. 《天演论》

D. 《孔子改制考》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孙中山曾说:“中国亦素自尊大,目无他国,习惯自然,遂成孤立之性,故从来若欲有改革,其采法惟有本国,其取资亦尽于本国而已,其外则无可取材借助之处。”孙中山反思后的做法是:

A. 完全推翻中国传统文化

B. 借鉴和学习西方文化

C. 挖掘传统文化改良政治

D. 吸取中西文化共性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题文)一位学者评论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视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选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 存在对旧义化的传承与创新    B. 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C. 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 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下列现象与近代中国新思想赛先生的主张基本一致的是

A. 小学生不读不写不学旧体诗

B. 中学生散发反对复辟的传单

C. 大学生爱听严复宣传进化论

D. 进步青年传阅《庶民的胜利》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中国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的不同之处是

A. 运动最初的兴起都是宣传资产阶级文化

B. 都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思想解放运动

C. 都是为同封建思想文化作斗争而兴起的

D. 在运动的发展中其思想潮流发生了变化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五四运动前后,在一篇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请你们多多研究这个问题如何解决,那个问题如何解决,不要高谈这种主义那种主义。”“从人力车夫的生计问题到大总统的权限问题;从女子解放问题到男子解放问题……哪一个不是火烧眉毛紧急问题?”“‘主义的大危险,就是能使人心满意足,自以为寻着包医百病的根本解决,从此用不着费心力去研究这个那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法子了。材料(    )

A. 说明了反封建战线的分裂

B. 批评了三民主义的不足

C. 指明了中国社会的方向

D. 反映了作者阶级属性的变化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是:

A. 它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B. 它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

C. 它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

D. 它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题文)1921年初,在《新青年》上刊登的《劳工神圣颂》一文,称劳工“与神一样宽容”,并发出“万物的所有权,属于劳动者”的呐喊。这种认识形成的历史背景是

A. 农民革命运动的日益高涨

B. 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C. 中共对劳工阶级力量的认可

D.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的传播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其主要作用是

A. 树立正确的思维方法    B. 改变无病呻吟的文学状况

C. 抛弃传统的意识形态    D. 为辛亥革命奠定思想基础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近代中西启蒙运动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不尽相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伏尔泰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佛教、道教、喇嘛教都可以自由传道,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他还说中国人是“所有人中最有理性的人”……孔子和西方古代贤哲一样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信条,并“提倡不念旧恶、不忘善行、友爱、谦恭”,“他的弟子们彼此亲如手足”。显然,这就是“博爱”的本义,因而也就和“自由”与“平等”的信条息息相通了。

——摘编自高毅《法国启蒙运动中的“中国热”》

材料二中国的启蒙运动则是在民族救亡图存的现实压力下展开的。当时所有中国知识精英几乎有一个共识:“救亡的唯一途径就是启蒙”,而这个启蒙又是(西方)外来的,不是源自本身,这就导致了没有任何实现可能的极端偏执的“西化论”。……把矛头指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也正因为如此,类似于“孝道”“礼教”“男权”“纲常”“名教”等儒家所崇尚的核心价值,就成为五四时启蒙思想家们激烈批判的主要目标。

材料三尽管“启蒙”的批判对象是“具有主宰性地位的传统思想体系”,但“启蒙”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文化的彻底否定。……一方面,自古以来,儒学思想始终洋溢着对人的高度关注,而由此展开对人的道德情怀、伦理关切和人文精神的阐发和诉求,这些是儒学现代性的基本内涵。另一方面,儒学的“和谐”“中庸”“仁爱”的价值主题和由此彰显的人文情怀,再次受到关注。

——以上材料摘自李宁宁《启蒙语境中儒学的命运与现代性》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伏尔泰对中国儒学所持的态度,并指出伏尔泰心目中理想的政治模式。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的“启蒙运动”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它的主要目的、主要影响、不足之处分别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儒学的现代价值。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东西方对儒学持不同态度的主要因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