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四川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中国农业从远古洪荒走来,经历了“刀耕火种”、“牛耕铁犁”等阶段。下列项中属于“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有

①石斧

②耧车

③骨镰

④曲柄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观察下列一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图片,所能得到的正确认识不包括

A. 铁制农具出现并广泛运用

B. 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C. 农用动力出现革命性变化

D. 使用水力鼓风冶铁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孔子的学生冉耕,字伯牛;司马牛,名犁,由此得出的历史结论确切的是:

A. 孔子有教无类,学生多是贫家子弟    B. 孔子非常重视教育学生参加农业劳动

C. 春秋人物多取贱名    D. 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可能已有牛耕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元朝立国,将民间工匠强制征调,为官府服务,编入“匠籍”。清初宣布废除“匠籍”,工匠在法律上获得了一般民户的地位。乾隆帝说:“国家兴修工作,雇募人夫,原欲小民实授价值,以为赡养身家之计一”。这一变化

A. 打破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地位

B. 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巩固

C. 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 促进了民营手工业发展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城.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人为的原因是

A. 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合工商业发展

B. “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

C. 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D. 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宋朝刘子翚《忆樊楼》一诗中写到:“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从“夜深灯火上樊楼”一句中,可分析得出宋代汴京城商业活动的突出特点是

A. 夜市繁盛,突破了时间限制

B. 草市兴起

C. 管理严格

D. 坊市分开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德国学者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记载:在1500年到1800年的三百年间.中国成了全世界白银的“秘窖”,欧洲殖民者从拉丁美洲掠夺来的白银,有一半最终都运抵中国。这主要是

A. 中国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B. 中国古代手工业高度发达

C. 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D. 中国新经济因素的资本原始积累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某瓷器收藏家藏品有珐琅彩瓷瓶、五彩镂空云凤纹瓶、青花花卉纹执壶。该收藏家的生活时代不早于

A. 明代    B. 隋唐    C. 宋元    D. 清代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布衣”是中国古代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以“布衣”自称,在诸葛亮生活的时代里,“布”的主要材料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B. 土地私有制度

C. 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D. 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男耕女织式小农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 

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导致难以扩大生产

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下列明清时期经济现象中,符合当时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应是

A. 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B. 大力促进垦荒

C. 玉米、甘薯等作物传人我国并得到推广    D. 贵金属白银已成为普通流通的货币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在我国四大名锦中,蜀锦历史最悠久,古人形容蜀锦是其价如金。但蜀锦制作的某些工艺在我国古代就已失传。这些工艺在我国古代失传,最有可能的是(   )

A. 利润小,学习这些工艺的人少    B. 原材料供应出现匮乏的局面

C. 工艺难度大,学艺周期长    D. “工官制度造成的不利影响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海防纂要·卷七》)材料中“可谓中国不缺耶”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物产丰饶,人民生活富足

B. 所谓夷货,中国均可生产

C.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D. 夷货不符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有学者指出:“划分官方指定市场区域的边界并将其与居住区分离开来的管理瓦解了。……有形的分区壁垒已彻底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更为自由的街道模式。”与这一现象说法相一致的是

A.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B.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

C. 日中而市,交易而退    D. 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这首诗无法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 社会动荡,农村破败

B. 商业繁荣

C. 商人众多

D. 商业政策相对宽松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对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时间,有人认为在明清时期,有人认为在元代,有人认为在宋代,有人认为在唐代,甚至有人认为战国秦汉时期就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各方都提供了很多史料。对此,下列观点最确切的是( )

A. 抓紧考古发掘,力争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

B. 支持战国秦汉说,以证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C. 支持明清说,因与西方资本主义萌芽的时间吻合

D. 应该首先界定资本主义萌芽的概念和定义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商代甲骨文中出现蚕、帛、丝、桑等字(如图),并由此辟生出从“桑”、从“糸”等与蚕丝有关的文字100多个。从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商代

A. 种桑养蚕现象开始出现

B. 丝、帛等成为主要衣料

C. 丝织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D. 丝织业成为重要的手工业部门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下图是建国初陕西西安唐墓出土的“三彩骆驼载乐俑”和“骑驼乐舞三彩俑”。作为历史材料,它们

①动地展示了唐朝先进的制瓷工艺技术

②有助于我们了解“丝绸之路”的交通状况

③证明了唐朝音乐和舞蹈艺术的多样性

④增加了我们对唐“厚葬”之风的直观感受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明清时期,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它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在这些商帮中,势力最为强大的是

A. 苏商和浙商    B. 晋商和徽商    C. 苏商和徽商    D. 浙商和晋商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下面是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大量农产品进入市场    B. 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C. 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    D.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南京条约》签订后,在通商口岸地区,江浙之棉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土布棉布质量的提高    B. 交通运输的不便

C. 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D. 洋布洋纱的冲击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下表是民国初年统计的国内若干个地区的农村消费情况统计数据,该数据反映出的主要结论是


 

北部
平均
 

安徽
怀县
 

河北
平乡
 

河南
新郑
 

山西
武乡
 

中东部平均
 

福建
连江
 

江苏
淳化
 

江苏
江宁
 

自给(%)
 

73.3
 

67.3
 

79.3
 

77.5
 

72.0
 

58.1
 

59.6
 

46.2
 

42.1
 

购买(%)
 

26.7
 

32.7
 

20.7
 

22.5
 

28.0
 

41.9
 

40.4
 

53.8
 

57.9
 

 

 

A. 北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较低

B. 中东部地区工业化程度较高

C. 经济发展受到自然环境影响

D. 自然经济解体存在不平衡性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清政府谕令“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表明清政府已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这一政策的调整发生在

A. 鸦片战争之后

B.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 甲午战争之后

D. 辛亥革命之后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是指  (  )

A. 西方国家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B. 中国经济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C. 家庭手工业与小农生产逐渐分离

D.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破产农民不断流入城市,这对当时的农民来说首先是一种灾难,但在客观上也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近代化。这主要是指

A. 给城市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先进的技术    B. 有利于减轻农村人口过多的压力

C. 为近代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D. 有力地推动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中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因素是

A. 自然经济    B.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C.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D. 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其主要特点有下列的

A. 以军事企业为主

B. 采用机器生产

C. 没有雇佣劳动力

D. 自给自足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上海发昌机器厂是中国较早兴办的民族工业之一,发展过程中发生过这样的怪事:机器厂造了一艘小汽船,船头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对外国先进技术的依赖    B. 清政府支持民族企业

C.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    D.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二: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者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该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发生这一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及其特点。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种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材料二:  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迅速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氐破”。

                                        ——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 “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

                                    ——马端临《文献通考》等

     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有何具体背景?

    (2)指出材料二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

    (3)分析材料三结合所学,说明宋代的商业状况和商业政策。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