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山西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逸周书·世俘解》说,自武王以后,周共灭九十九国,降服六百五十二国。上述国数未必可信,但灭多数小国,建立较大的侯国,降服多数小国,使遵守周朝制度,向周王朝贡,则是事实。与这密切相关的制度是

A.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

B.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C.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D. 祖宗圣人,百世不迁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据清人顾栋高统计,春秋一代,国君被杀的有33位,周天子被赶出国都的有3人。诸侯国君被赶下台的有12君,卿大夫据封地叛国有6人,以武力从外面打进国都夺权有3起。材料现象最能说明

A. 周天子丧失“共主”地位

B. 宗法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

C. 诸侯间争霸战争日趋激烈

D. 分封制已不适应形势需要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天下归一,咸阳跃升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咸阳横跨渭水南北两岸,北岸是以咸阳宫为主的宫殿区。秦始皇在此以咸阳宫为中心,仿建了六国宫殿145座,每座宫殿都有复道和咸阳宫相连,众星拱月,鳞次栉比。秦始皇如此设计北岸宫殿的意图是

A. 彰显财富,发展商业

B. 天下归一,皇权至上

C. 天下共主,尽享极乐

D. 君临天下,思想控制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秦简《语书》说,如果官员对其辖内吏民的犯法奸私行为和各种陋习等不能及时察觉而失职,将被免职,称之为“不胜任”。这从侧面反映出秦朝

A. 社会秩序比较稳定

B. 地方官员失职现象十分严重

C. 已经确立官僚政治

D. 注重提高官员的责任感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题文)西汉初,刘邦把以长安为中心的旧秦国及其附近地区划分为十五个郡,实行郡县制度,由皇帝任命守、尉、令、丞,以统治地方。对旧燕、赵、齐、魏、楚等地区,采取了分封制,自北而南,封立了燕、代等九个诸侯王国。刘邦此举意在

A. 推动经济恢复

B. 延续传统制度

C. 吸取秦亡教训

D. 加强中央集权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合议军国大事于政事堂,但又择他官参加议政,名号为“参议朝政”、“参议得失”等。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头衔,同为宰相之列。这样,宰相群体已不限于三省长官。这表明

A. 唐朝三省议事已名存实亡

B. 新设官职逐渐融入三省六部

C. 宰相权力进一步被削弱

D. 唐朝时官僚制度还不成熟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表为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中的统计表

寒门子弟入仕群体中所占比例变化表

朝代

东晋

北宋

比例

4%

17.2%

24.5%

46.1%

 

上述变化的最大影响是:

A. 扩大了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    B. 为官僚体制提供了高素质人才

C. 为寒门子弟提供了参政机会    D. 有利于克服察举制任人唯亲的弊端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朱元璋下令废掉宰相职位,但不久后就不得不承认“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就在身边设置了内阁大学士来协助他处理政务。内阁大学士起初只是皇帝的机要秘书性质的职务,后来又演变为实际的宰相,称为“阁臣”“辅臣”“首辅”。这体现了

A. 君主专制制度的内在矛盾    B. 君臣之间的和谐

C. 宰相对皇帝专权的制约作用    D. 皇帝制度中君权的至高无上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题文)明朝地方设“三司”,互不统属。清朝确立督抚制度,十八省均设巡抚,为一省之长,每两到三省设总督一名,相当于大军区长官。不再设立巡按御史。清朝行政机构的调整

A. 有利于地方事权的统一

B. 从根本上防止吏治腐败

C. 降低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D. 违背了中央集权制原则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史载秦朝规定“子壮则出分”,结果民间多数为父子两代三口家庭;汉朝稍改其制,提倡“父母在不分异”,即父母亡后再分家,这样便形成了三代五口之家。这一变化说明

A. 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形成    B. 人头税的废除影响家庭规模

C. 牛耕技术支配家庭的规模    D. 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下表是唐朝灌溉工程数量简表(单位:个)。对表格内容分析正确的是

长江以北

长江以南

中唐以前

中唐以后

中唐以前

中唐以后

98

29

23

938

 

 

A. 中唐以后北方政局混乱影响农业生产

B. 江南农业发展已经超过北方

C. 长江流域是唐代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D. 唐代北方人口数量低于南方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A. 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

B. 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

C. 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

D. 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唐代民间工匠必须在官府作坊服差异,从事一定天数的无偿劳役;宋代工匠服官府差役,付给一定的“雇值”,有的生产部门如筹钱作坊,还出现了类似计件给雇值的方式。这表明

A. 筹钱作坊带动了生产领域的流通

B. 宋代工匠的社会经济地位有所提高

C. 官营手工业体系在宋代已经瓦解

D. 唐代民间工匠的技术水平低于宋代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有学者在研究我国古代城市发展时发现,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重心的南移

B. 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C. 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

D. 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据记载,宋太宗时东京等城市中时有临街开设商店的“浸街”现象发生,到宋仁宗时,政府干脆规定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临街开设商店。由此可知,宋代

A. 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

B. 城市治安出现了混乱

C. 城市经济的空间扩展

D. 政府重视商业税征收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明中叶以后,江南士大夫如有余力,多从事商业活动。一个士大夫家族:兄弟数人,可能有人出仕、有人经商、有人在家管理田庄。这表明

A. 国家重农抑商传统改变

B. 士大夫摆脱了理学思想的束缚

C. 社会价值取向趋于多元

D. 商业发展颠覆了传统等级观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下令开关,允许民间“远贩东西二洋”,出现了对外贸易的繁荣,但呈现的是“一边倒”态势,出口量很大,进口量却很小。这带来的影响是

A. 为白银货币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B. 促进了国内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C. 促使手工业生产技术领先世界    D. 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进程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夏商周的学校都是政教合一的官办性质,旨在为统治集团培养后继人选。到了春秋时期,王权败落,官办的学校难以为继,私人办学应运而生,从而开始了史官文化向诸子文化的转化。材料表明

A. 社会变革推动教育模式变化

B. 知识普及到社会各阶层

C. 社会变革促使贵族政治瓦解

D. 社会变革促使新思想出现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这一主张的根本意图是

A. 以礼约束人们的言行以达到仁

B. 以礼为工具恢复周王室的统治

C. 重建周礼的权威以纠正时弊

D. 利用礼建立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

 

详细信息
20. 难度:困难

有学者认为:法家不别亲疏,不分贵贱,给重视血缘和等级关系的社会以强烈冲击;它以君主和国家为 中心进行思考,强调尊君卑臣,在某些时候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这体现了法家思想的积极作用是(     )

A. 建立了无差别等级的社会    B.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 建立了尊君卑臣的等级社会    D. 提出改革社会的主张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长期被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得是

A. 董仲舒全盘吸收了法家学说

B. 法家学说最终会取代董仲舒的新儒学

C. 儒家思想已经与孔子“仁”的理念相违背

D. “独尊儒术”与法家的思想专制一致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自汉文帝、景帝时起,汉代诏令一改汉高祖时期“既无典故,也不讲究对仗之美,直自道来,几近口述”的风格,开始注重文辞的修饰和句式的工整,且在措辞中称引儒家经传成为常态。这主要反映了

A. 黄老之学在汉代消失

B. 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富强

C. 儒家思想已经取得统治地位

D. 儒家思想的影响力日渐突出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题文)南朝的范缜写了《神灭论》反对佛教,崇佛的梁武帝亲自颁发《赦答臣下神灭论》,发动高僧、王公贵族六十四人与范缜辩论,但朝廷始终没有禁止《神灭论》的发行。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儒家思想和佛教出现融合

B. 佛教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

C. 当时社会的思想较为自由

D. 政治和学术之间不存在矛盾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朱熹曾借用佛教“月印万川说”来解释自己的观点:一个月亮高挂夜空,人间的江河湖泊中却可以看到无数的月亮,无数的月亮终归于一个月亮。朱熹想要解释的观点是

A. 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B. 理先气后

C. 三纲五常即是天理    D. 格物致知

 

详细信息
25. 难度:困难

王守仁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据此可见

A. 王阳明鄙视孔子为圣人

B. 心学提倡善恶自明为良知

C. 知行合一是心学的精髓

D. 王阳明背离传统儒学思想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李贽说:“除欲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这表明他

A. 把伦理道德作为世界本原

B. 认为日常行为规范要符合伦理

C. 主张百姓生活就是穿衣吃饭

D. 认为人的自然欲求须得到尊重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在此,顾炎武

A. 提倡“经世致用”

B. 主张以德治淳化会风气

C. 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 阐发的根本问题是“众治”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16世纪从事奴隶贸易的主要是葡萄牙人,只有少量西班牙人。到17世纪,荷兰人统治了大多数奴隶市场。18世纪又以英国人领先。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A. 工业革命顺利完成

B. 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C. 海上殖民霸权转移

D. 奴隶贸易空前繁荣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对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借鉴意义主要体现在

A. 大力发展公有制经济

B.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C. 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 解放思想对外开放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题文)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参议员或众议员在当选任期内不得出任合众国当局在此期间设置或增加薪俸的任何文官职务;在合众国属下供职者,在继续任职期间,不得担任国会任何一院的议员”美国宪法的这一规定

A. 维护了司法权的独立性

B. 推行了议行合一的制度

C. 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威

D. 确保了国家立法权的独立性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1950年英国在西方国家中率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954年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1970年,中英两国互换大使的问题被再度提上议程,1972年3月中英两国正式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英国

A. 追随美国而不断调整外交政策    B. 对华外交采取灵活务实的策略

C. 冷战思维下帝国主义的傲慢    D. 外交政策受制于中国的“一边倒”

 

详细信息
32. 难度:困难

从洋务运动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的“托古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

A. 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

B. 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C. 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

D. 知识分子的思想逐渐激进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33.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促进了商业的发展。西汉“开关梁,驰山泽之禁”,使富商大贾周流天下……隋唐时期,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密切了南北方的经济往来,商业贸易蓬勃发展起来。宋元时期,古代商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高峰期,坊市不分,“交子”出现,海外贸易发展迅速。明清时期,社会上经商风气浓厚,商品经济发达,出现了许多商业新名词,如商帮,票号等。

材料二

晋商崛起于明,兴盛于清初,从清中叶开始转向衰落。晋商用会馆的维系和精神上崇奉关圣的方式,组成以地域乡人为纽带的商帮集团。“合伙”是晋商普遍的经营方式,伙计不出资,但作为企业经营者,享受分红权利(即身股制)。晋商用乡不用亲,招收学徒必须有担保人,担保人对被保人的一切行为负责。晋商实行票号密押制度,“山右(山西)巨商,所立票号,法至精密,人尤敦朴,信用最著”。晋商利用明政府施行开中法的机遇,凭借政府特许的贸易垄断权获利丰厚。晋商经商致富后将大量资本投向土地,还家盖房置地的现象较为普遍。晋商经营方式一般采用东伙合作制(股东与掌柜、伙计),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经营者随意改变经营项目而不向出资者声明的侵权行为,在身股制下,票号内部易产生论资排辈现象。晋商票号实行无限责任的股份公司经营方式和总经理负责制,一旦票号被挤兑倒闭,出资者也就随之倾家荡产。

—摘自刘建生主编《明清晋商制度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经济发展的表现都有哪些?试分析中国古代商业得以发展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晋商兴盛和衰败的制度原因。

 

 

详细信息
34.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际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尽管历次朝代更迭都会出现土地及民心层面的天下分裂,但伴随着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使得土地范围从中原地区不断向四方扩展,民心也更加凝聚到对共主的认同上,并在最终经历过春秋战国的重重洗礼之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飞跃。

——王宣华《先秦中原文化区域“大一统”秩序观及当代价值探析》

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的变化,并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此变化的原因。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铁道部逐步开始主辅分离的进程,铁路系统内的学校、医院、工业工程等辅业逐渐被分离出去。2005年,为缩减管理层级,铁道部正式撤销了铁路分局。当然,这些“断尾求生”式的改革并未涉及铁道部体制的植心……即政企合一型的垄断体制。2008年中央政府提出了旨在优化政府职能的大部制改革,此旧垄断封闭的铁道部体制直接阻碍了政治系统整体优化的实现。

2012年,铁路“两院”改革完成,铁路系统的检察院与法院正式移交地方。在此之后,在2013年的铁道部改革方案中,铁道部职能一分为三:将铁道部拟定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

划入交通运输部;组建国家铁路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承担铁道部的其他行政职责;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铁道部作为独立、政企合一部门的历史就此终结。

——摘编自马得勇、张志原《观念、权力与制度变迁铁道部体制的社会演化论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铁道部体制改革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铁道部体制改革的意义。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端方(1861-1911年),清末大臣。端方任职两江总督期间(1906---1909年)、力主学习西方并躬身践行。近代以来,两江地区发达的传统农业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对西方日新月异的现代农业科技,两江地区的农民依旧不思改良。

为了改变两江农民的知识结构,使其掌握现代化的农业科技,瑞方在两江地区大力倡设新式农业学堂。在他看来,中国农工实业要与外国抗衡,就必须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派遣留学是学习西方的一条直接而有效的途径,“能多派一人必能得一人之益、能早派一日必能收一日之功”。1907年,在端方的支持下,江南商务局在南京紫金山麓设立了江南植茶公所,茶叶试验和生产于一体。宝山县县令提出捐廉开办试验场也得到了端方的认可。同年,瑞方还专门派人到保定府调查农会章程,借鉴保定农会的经验,并以其为蓝本在江宁地区创立了类似的农会。

——摘编自胡茂胜、杨虎《端方与清末两江农业的近代转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端方在两江地区发展农业的背景和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端方发展农业措施的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