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以下是某同学在学习了《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后写的几点学习心得,正确的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
2. 难度:中等 | |
列宁曾经对异常兴奋的工人群众说:“同志们,我们布尔什维克的同志们,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经不复存在了!我们一直所说一定要进行的那一次工农革命,实现了!”。对文中所说的“那一次工农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 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专制统治 C. 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D. 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新局面
|
3. 难度:中等 | |
“美国援助欧洲的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混水摸鱼,现在俄国共产主义正要钻这个空子。”材料表明美国的“欧洲复兴计划” A. 是纯粹的经济援助计划 B. 以复兴西欧经济为最终目标 C. 具有鲜明意识形态色彩 D. 有利于应对华约组织的挑战
|
4. 难度:简单 | |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是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20 世纪末,在“旧秩序”向“新秩序”转换的过程中 A.地区冲突消失 B.“冷战”思维终结 C.多极格局诞生 D.国际力量对比变化
|
5. 难度:简单 | |
作为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下列农作物最早由中国培植的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
6. 难度:中等 | |
商朝甲骨文中有卜问天雨、卜禾(谷熟之意)的记载,如“帝令雨足年”。还有王亲自从事农作的记载,如“王黍于南”等。这些卜辞说明 A. 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时期 B. 占卜活动主要服务于农业生产 C. 农业生产是商朝重要的经济活动 D. 重农抑商政策从商朝开始推行
|
7. 难度:简单 | |
(题文)下列图文材料反映了 《天工开物》节选 ①农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 ②铁犁牛耕开始出现 ③耕犁没有突破性的创新 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
8. 难度:简单 | |
(题文)淅川下寺曾发掘出一处春秋楚国贵族墓群,出土大量青铜礼器,不少还带有铭文,其铸造使用了失蜡法溶模工艺。这一发现,把我国使用失蜡法铸造青铜器的历史提早了一个多世纪。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出 A. 青铜器铸造在春秋时期开始进入鼎盛时 B. 我国古代青铜铸造中心集中在黄河流域 C. 青铜器的铭文有助于印证古代史料的真伪 D. 春秋时期各国主要使用青铜器进行农业生产
|
9. 难度:简单 | |
《三辅黄图·未央宫》:“织室,在未央宫,又有东西织室,织作文绣郊庙之服。”《汉书•百官公卿表》:“少府属官有东织、西织令丞,河平元年省东织,更名西织为织室。”这两段文献资料中涉及的都是( ) A. 民营手工业 B. 官营手工业 C. 家庭手工业 D. 私营手工业
|
10. 难度:简单 | |
(题文)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中国最早将丝绸这张“名片”送往西方是在 A. 战国 B. 汉朝 C. 宋朝 D. 明朝
|
11. 难度:简单 | |
宋时,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相标榜的士大夫,不顾传统道德的指责,“不耻事贾,牟取暴利”。这表明 A. 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 宋人商业观念发生变化 C. 政府允许士大夫兼职经商 D. 士大夫对理学持怀疑态度
|
12. 难度:简单 | |||||||||
下表最能体现
A. 官营手工业发展的史实 B. 商品经济发展的史实 C.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史实 D. 民营手工业发展的史实
|
13. 难度:简单 | |
(题文)春天正是踏青游玩的好时机。假如你和你的同学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了宋朝时的杭州,你们会看到或遇到 A. 挂着“青州会馆”匾额的牌楼下一位老板模样的人穿着棉织长衫与人对话 B. 在某一商店,你购买了一件精美绝伦的粉彩瓷花瓶 C. 张老板又新购买了几十台织机,机房规模扩大了 D. 乘船在运河游玩,品尝当地小吃,欣赏两岸繁华的商业景象
|
14. 难度:简单 | |
据考证,从公元994年起,成都的铁钱监铸钱就停止了,一直到公元1005年,成都没有再铸过钱,但成都市场上并没有出现钱荒。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白银成为主流货币 B.铜钱取代铁钱 C.民间发行交子,对铁钱的依赖降低 D.经济萧条,对铁钱的需求减少
|
15.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万里茶路》示意图,一条弥漫着茶香的曲线从中国福建的武夷山脉伸向俄罗斯的恰克图。这便是由中国晋商开辟的绵延清代200余年,长达万里的中国“茶叶之路”。这反映出清代 A. 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的过程 B. 重农抑商政策逐步被打破 C. 地域商帮崇尚逐利进取精神 D. 工业文明推动的商品化浪潮
|
16.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生产工具,涉及动力革新的有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
17. 难度:简单 | |
明代蒋以化《西台漫记》中记载:“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材料中反映的经济新现象是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大户小户相互依存 C.丝织部门分工细致 D.机器生产成为新宠
|
18. 难度:简单 | |
乾隆年间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竞何如?”该情景应出现在 A、天津地区 B、上海地区 C、苏杭地区 D、珠三角地区
|
19. 难度:困难 | |||||||||||
下表是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农民对地主和国家的依附关系的松弛 B.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形成与强化 C. 士大夫阶层不断丧失对土地的占有权 D. 自耕农阶级在曲折中渐趋发展壮大
|
20.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 ) A. 中国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 中国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C. 中国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 中国大力发展陆路交通
|
21. 难度:中等 | |||||||||||||||||||||
下表为唐贞观、天宝年间南北方户数对照表。据此可知
A. 南方人口增长较北方快 B. 北方经济恢复较为迅速 C. 全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D. 战争导致人口大量南迁
|
22. 难度:困难 | |
明朝中后期,全世界白银产量中的1/2流向了中国,明朝成了名符其实的“白银帝国”。人们的消费观念逐步由节俭变为追求享受,一些原本只能由皇室、贵族和官员享受的衣食住行也逐渐走向商业化和世俗化。江南地区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包括妇女,甚至农村居民也参与到旅游的浪潮之中。这些现象说明,当时中国 A. 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 经济结构出现质的变化 C. 拜金享乐为社会普遍认同 D. 出现了社会转型的契机
|
23. 难度:中等 | |
明清时期的一位学者分析说:“必有兄老先营货殖于前,子弟方得专事读书进取,以致身通显。是故古者四民(士农工商)分,后世四民不分。古者士之子恒为士,后世商之子方能为士。天下之士多出于商。”根据这则材料,可以判断明清时期( ) A.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 商人地位提高,“士首商末”的观念已经被打破 C. 商人入仕,开始掌握政权,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商人经商动机与西方不同,不利于商业资本的积累
|
24. 难度:困难 | |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民窑不过20座,但是,到明末民窑已达到二三百座,并且“官搭民烧”现象逐步增多,这反映了 A.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B. 皇室贵族瓷器需求量日益减少 C. 官营手工业已经破产 D. 私营手工业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
25. 难度:中等 | |
材料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必须社会地控制自然力,善于利用它,并依人手的劳作,大规模地占有它或驯服它。这种必要在产业史上,有最决定的作用。” ——《资本论》第1卷 (1)战国、两汉时期的中国统治者在“控制自然力”方面非常重视水利建设。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并说明其历史作用。 材料二如图1、2所示
图1 唐朝长安城 图2 北宋东京城 唐朝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都).到北宋时期则以洛阳为西京,以都城汴梁为东京。宋周邦彦在《汴都赋》中说:“舳舻相街,千里不绝,越舲吴艚,官艘贾舶,闵讴楚语,风帆雨辑,联翩方栽,钰鼓镗铃。”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序中说东京商业:“万国成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资治通鉴长编》记栽北宋东京人口“比汉、唐京邑民庶,十倍其人矣”,上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摘自2016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示例》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比较唐朝长安和北宋东京在城市发展上的主要不同,并分析北宋东京城市发展的趋势。 材料三王家范认为,在自然经济中,农民基本上是自给自足,是低消费;中小地主也是“节俭型”消费,大部分人的消费水平很低。那么,是谁支撑起城市商业的繁荣?主要是国家开支的消费、非生产人口的消费和奢侈性消费,是畸形病态的消费结构,在表面繁荣下,生产者却日益贫困,从而形成一种社会怪象。中国城市是朝廷控制的政治中心,都市为官僚、皇室提供生活、消费和娱乐,农村只起供养作用……数亿农民的物质产量都被消费了,没有剩余财富转化为资本,……这样,商品经济始终未得到充分发展,不能从根本上完成瓦解自然经济的历史使命。 ——任世江《商业、城市的繁荣与农民的贫困化》 (3)据材料指出“社会怪象”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何不能从根本上瓦解自然经济。
|
26.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朝市舶初设江苏太仓,朱元璋洪武三年(1370)罢,复设宁波、泉州、广州市舶司(中国古代管理对外贸易的官方机构)。三大市舶司中,“宁波通日本,泉州通琉球,广州通占城、暹罗、西洋诸国”。1757年,清政府关闭宁波、厦门等港口,只留广州一地与外国进行贸易,并规定不许中国官吏与外商直接贸易,由十三行办理一切进出口贸易。 ——据《明史•食货志》《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形态研究》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从事外贸事务的机构的特点。指出材料一中明清王朝奉行的经济政策,并简析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材料二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是指这样一种区域,它相对于其他地区要重要得多,如果某一集团控制了它,就有可能获得对其他区域的支配地位,从而可能奠定其政治领导权,同时,该集团为了建立和维护该区域的重要地位,又会给它以特别的重视。 ——据冀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 (2)从材料二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