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论语·微子》记载,原在周王宫中司礼、司乐的士子……乐官挚到了齐国,乐师干到了楚国,乐师缺到了秦国,打鼓的方叔移居黄河之滨,摇小鼓的武移居汉水之涯。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A. 文化下移引发官学崩溃 B. “学在官府”局面发生变化 C. 私学发展规模相当可观 D. “百家争鸣”潮流已经出现
|
2. 难度:中等 | |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 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 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 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 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
3. 难度:简单 | |
某位先秦学者提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人应该通过内省去保持和扩充四种品德,否则将会丧失这些善的品质。这位学者是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庄子
|
4. 难度:中等 | |
孔子曾说,用麻布制礼帽,符合传统的礼;现在用丝料,比较省功,我赞成。又说,礼节仪式,与其奢侈,不如节俭;丧礼,与其注重仪式的完备,不如真正悲戚。这表明孔子主张 A. 调整礼的形式以适应现实需要 B. 严格遵守周礼,反对变革 C. 重视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统一 D. 人与人之间应该仁爱和谐
|
5. 难度:简单 | |
战国时期有思想家主张:“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这一主张 A. 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B. 体现了对孔子“德治”思想的发挥 C. 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 D. 具有超越功利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
6. 难度:简单 | |
战国某学派提出:“绝圣弃智,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剖斗折衡,而民不争”。这一思想在当时 A.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B. 推动了各国的变法运动 C. 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D. 维护了社会的等级秩序
|
7. 难度:中等 | |
《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 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 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 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
8. 难度:中等 | |||||||||
(题文)下表为汉代统治者采取的统治措施。据此可知汉代统治者
A. 始终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 B. 通过教化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 C. 建立了严格的封建等级秩序 D. 以实际行动否定了法家思想
|
9. 难度:中等 | |
自秦始皇泰山封禅以来,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等帝王均到泰山举行封禅活动,“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五经通义》)。这说明 A. 君权神授观念不断深化 B. 君主治国理政思想的宗教化 C. 君权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D. 儒学思想成为主流
|
10. 难度:中等 | |
汉武帝中期,董仲舒针对当时频繁发生的火灾,起草了一份奏章,用天人感应理论来批评汉武帝的过失。汉武帝大怒,欲将董仲舒斩首,旋又下诏赦免,但董仲舒江都王相的相位被罢免。这表明( ) A. 统治者放弃儒家学说 B. 迷信思想已日渐式微 C. 皇权受到儒学的影响 D. 皇权与相权继续冲突
|
11. 难度:简单 | |
董仲舒《春秋繁露卷一·楚庄王第一》曰:“由此观之,正朔(帝王新颁历法)、服色之改,受命应天制礼作乐之异,人心之动也,二者离而复合,所为一也。”该主张的主要目的是 A. 强调纲常名教维护等级秩序 B. 提出天人感应制约君主专制 C. 宣扬天人合一加强君主专制 D. 主张知行合一重建儒家信仰
|
12. 难度:中等 | |||||||||||||
下表是秦汉时期治国思想的演变。此演变表明
A. 治国思想根植于时代的需求 B. 法家思想适合朝代新立之时 C. 朝代不同需要的治国思想不同 D. 汉代综合使用儒道两家思想
|
13. 难度:中等 | |
钱穆先生在评论汉代的士人政府时认为,汉政府自武帝后,渐渐从宗室、军人、商人之组合,转变为士人参政的新局面。该局面 A. 彻底结束了贵族政治 B. 促进了儒学地位的提高 C. 实现了社会公平公正 D. 开启官僚政治体制先河
|
14. 难度:困难 | |
唐代皇帝将老子李耳追认为其始祖。741年,唐玄宋正式下令在科举考试中设置道举。道举考试测试《老子》、《庄子》、《列子》 等,考试形式和经科相同,合格及第者称道学举士。道举的设立旨在 A. 废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 适应封建统治需要 C. 打破世家大族的政权垄断 D. 选拔实用性的人才
|
15. 难度:中等 | |
“明得此理,即是主宰。真能为主,则外物不能移,邪说不能惑。”陆九渊还说:“收拾精神,自做主宰,万物皆备于我,有何欠阙!”陆九渊在此强调的主旨是( ) A. 儒学则在致知穷理格物 B. 充分发挥道德主体的能动性 C. 天理是人性的最高境界 D. 吸收佛道思想加强内心修养
|
16. 难度:中等 | |
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古代社会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A. “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 “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 “因信称义”“致良知” D. “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
17. 难度:困难 | |
理学家朱熹撰修《家礼》,编辑《增损吕氏乡约》,制定了一整套宗法伦理的繁文缛节,涉及到祠堂族田、祭祀家法家礼等民间家族制度的主要内容。朱熹的这一做法 A. 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B. 标志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C. 促进儒学的世俗化 D. 实现乡村基层自主管理
|
18. 难度:中等 | |||||
下表是中国古代某学者阅读《论语》所做的评语,与其观点最接近的是
A.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B.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C. 世官为诸子之制,可见选举实为孔子创制 D. 孔二先生的礼教讲到极点,就非吃人不成功
|
19. 难度:中等 | |
对君臣关系,黄宗羲作了独到的论述:君臣有共同的职责,都是为民谋利。顾炎武则作了全新的解释,君主及其各级官吏,不敢于百姓之上任意妄为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我享乐。这些主张 A. 导致经世致用思想盛行 B. 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C. 是对儒家思想精华的传承 D.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
|
20. 难度:中等 | |||||||
下表是不同时期的学者对唐太宗形象的历史叙述和评价:
这反映出 A. 历史叙述应当尊重历史事实 B.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没有确切定论 C. 学者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评价 D. 历史叙述的差异性揭示历史本质
|
21. 难度:困难 | |
在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面对着不可抗拒的力量,没有屈服,即使只需说一句表示屈服的话就可以获得自由,他也毫不退让。这类神话构成了古希腊悲剧的主题,并成为市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此可知,古代希腊 A. 公民的思想自由遭到压制 B. 传统文化蕴含着人文精神 C. 民众厌倦平淡的世俗生活 D. 神话观念逐步得到了强化
|
22. 难度:中等 | |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同时代东西方两位伟大的思想家,他们两人的政治理念有惊人的相通之处。这主要表现在 A. 挽救民主制度 B. 强调人的价值 C. 重视道德和教育 D. 恢复旧的礼仪
|
23. 难度:中等 | |
苏格拉底主张:“不论是真理的持有者,还是美德的富有者,最后却必须是法律的服从者。”柏拉图认为:“人们必须为他们自己制定法律并在生活中遵循它们,否则,它们会无异于最野蛮的野兽。”这说明两人都 A. 崇尚知识美德 B. 重视道德规范 C. 尊崇法律权威 D. 追求政治民主
|
24. 难度:中等 | |
16世纪欧洲有人宣称:“无论是传教士、神父或是教皇,和其他基督徒并无不同之……凡不以圣经为可靠启示、为根据的说法都只能算为意见,而没有相信的必要.”这些宗教观点 A. 否定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B. 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理论 C. 强化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D. 宣扬了理性主义思想
|
25. 难度:简单 | |
有资料显示,在14世纪初的佛罗伦萨9万人中,约有8000—10000名男女学童在“俗语学校”就读,教育的首要目标不在于传授某种技能,而是促成人心智之完善和潜能的发挥,注重培育人的语言、社交能力和品德。这主要反映了当时教育 A. 开始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 B. 重在培养人们的政治素养 C. 意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 D. 渗透人文主义的基本理念
|
26. 难度:中等 | |
文艺复兴后,高耸入云、冷峻阴沉的哥特式建筑不再流行,建筑师们热衷于重现古希腊的柱式以及古罗马的穹顶拱券,从而营造出欢快充实的空间感受。这表明当时 A. 建筑的宗教功能和意义被弱化 B. 几何学发展彻底改变了设计理念 C. 复古风格成为建筑领域的主流 D. 市民阶层追求世俗化的生活体验
|
27. 难度:简单 | |
路德认为“经商、来往、吃喝、睡觉和其他一切于身体有益的事都是善功(美好的功德)”,甚至吃饭喝酒、衣服洁白和头发擦油也是善功。路徳这些思想 A. 意在淡薄人们的宗教信仰意识 B. 客观上反映了新兴资本主义要求 C. 特别强调了思想信仰的重要性 D. 与新教宣传的思想理念背道而驰
|
28. 难度:困难 | |
孟德斯鸠认为”荣誉”构成了君主政体的原则,这种荣誉原则一方面使整个社会的等级制度合法化,委求每个人和每个阶层都恪守各自的行为准制和法律权限,另一方面也成为遏制君主权力过分膨张的有效手段。对“荣誉”理解最恰当的是 A. 相互制衡的政府权力 B. 遵纪守法的责任意识 C. 自由平等的公共人格 D. 高风亮节的精神品格
|
29. 难度:中等 | |
卢梭生前遭人唾弃,死后却受人膜拜。卢梭的遗体于1794年以隆重的仪式移葬于巴黎先贤祠。他的棺木外形也设计成为乡村小寺庙模样。从正面看,庙门微微开启,从门缝里伸出一只手来,手中擎着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对火炬寓意解读最准确的是 A. 照亮法国的自由之路 B. 直接点燃了法国大革命的烈火 C. 这只火炬让卢梭玩火自焚 D. 这只火炬让欧洲人民看到光明
|
30. 难度:中等 | |
某学者认为:“如果说西方的兴起或崛起靠的是从美洲掠夺过来的白银,……那显然忽视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的发展,也没有领会到古罗马留在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那些发展给了西欧以超前的制度资本和实力。”这一观点认为西方的崛起 A. 主要靠对外掠夺 B. 主要靠文艺复兴 C. 主要靠古罗马的法制 D. 主要靠其内在的发展
|
31. 难度:中等 | |
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A. 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 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 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 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
32. 难度:中等 | |
明清时期,出现了很多以商人身份为主角的文学作品,而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只是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形象。这反映出 A. 社会主流经济思想发生了根本改变 B. 商人地位得到改观 C. 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D. 社会价值取向发生了某些变化
|
33. 难度:简单 | |
(题文)马克思说:“这本书可以用来当做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李卜克内西说:1859年成为划分科学史前后两个‘世界’的界限。赫胥黎说:“它可以感动那些对这个问题一无所知的人们。”他们所指的事件是 A.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出版 B. “日心说”的提出 C. 蒸汽机的发明 D. 《物种起源》的发表
|
34. 难度:简单 | |
“自达尔文、赫胥黎等以生物学为根据,创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之说,其影响延及于世间一切之社会,一切之事业,举人世间所有事,无能逃出其公例之外者。”下列各项不能支持材料观点的是 A. 为启蒙思想的产生提供依据 B. 为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和帝国主义提供了理由 C. 为中国维新变法提供了理论支撑 D. 工业革命后,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勃兴
|
35. 难度:中等 | |
在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以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为特征的“大烟囱工业”“夕阳工业”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核能、激光、人工合成原料等“朝阳工业”则迅猛发展,它充分说明科技革命使 A. 政府对科技日益重视 B. 工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减弱 C. 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手段不断改进 D. 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
36. 难度:中等 | |
儒家思想孕含着的许多治国理念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道之以政(政令),齐之以刑(刑罚),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治国理念及其理由。 (2)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思想主张作出简要评价。 (3)据材料三,指出明朝无“善治”的原因。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为了防止“无善治”所提出的举措。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统治者从中能得到哪些借鉴?
|
37. 难度:中等 | |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阅读材料: 材料一希腊人文主义更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种“重人”,不同于儒家人文主义所体现的那种日常伦理的实用理性,而是人作为一种宇宙存在物,能对宇宙之物进行一个理性的思考……对一个单一的个体进行理性的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刘汉芸《“轴心时代”的儒家和希腊人文主义》 材料二文艺复兴关注的是人活着时现实的世界,而不是人死后的世界;它主要关注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大多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关注的中心都是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是他或她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物。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 ——捕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卢梭、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及启蒙运动最大的价值和意义。
|
38.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手工业部门,不论是在任何行业,技术的获得和传承都是非常重要的。尽管“不耻相师”是我国历史上工匠的优良传统,但是从技术层面上来说,我国历史上工匠的生产具有非常严格的传承制度。“城乡各种手工业者通常是父子相承,职业世袭”,民间工匠为了守家业,也为了保持比较长的竞争优势,因而技术只传于家族内、且传男不传女是比较普遍的现象,防止技术外传是普遍遵循的一个原则。一定程度保证了技术在家族内部的传承,另一方面不利于技术的传播,甚至失传。 ——摘编自于霞《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封闭性》 材料二 近代专利制度开创于英国,1624年英国制定专利法(当时称为“垄断法”)规定,第一发明人对其新发明拥有正当的财产权利,“直到国民们学会这件事为止”。难怪韦伯说,若无1624年的《专利法》,那么“对18世纪纺织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就未必有可能”。 一—《大国崛起》 材料三 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从棉纺织业进行工业革命……使许多亚非拉美国家和地区沦为其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并利用先进的交通工具向这些地区输出工业品,甚至在当地建立资本主义企业,把殖民地半殖民地变为其经济附属。 ——摘编自《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手工技术传承的影响并分析形成手工业封闭 特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垄断法”所产生的最主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主要成就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