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它“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而是中国早期阶级社会中政权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材料中所提的政权结构的表现形式是指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中央集权制
|
2. 难度:中等 | |
“君王自命‘天子’,龙种高贵,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是全国子民的严父,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 A. 君权神授,权力世袭 B. 家国一体,伦理治国 C. 强干弱枝,血缘世袭 D. 中央集权,贵族世袭
|
3. 难度:中等 | |
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的政治文明分别对东西方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最能分别体现其政治文明基本特征的一组用词是 A. 专制、民主 B. 分裂、统一 C. 进步、落后 D. 完美、局限
|
4. 难度:中等 | |
学者评价在某一制度时说:“伴随着这一制度产生的新名号成为秦以后历代野心家们拼命争夺的最高目标,这充分体现了崇拜最高权力的奴性意识”。“这一制度”是 A. 郡县制度 B. 三公九卿制 C. 皇帝制度 D. 宗法制度
|
5. 难度:中等 | |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 A. 礼仪与政治分离 B. 从人治到法治 C. 国家管理制度化 D. 逐渐家国分离
|
6. 难度:中等 | |
中国古代实行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它包含两种专制模式,一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二是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下列选项包含这两种模式的是 A. 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B. 汉武帝“中外朝制度;明朝设置内阁制 C.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 D. 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清朝设立军机处
|
7. 难度:困难 |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道:(某种制度)用意是在政府与社会间打通一条路,好让社会在某种条件、某种方式下掌握政治、预闻政治和运用政治,这才是中国政治制度根本问题之所在。下面制度符合钱穆所讲范畴的是 A. 三公九卿制 B. 行省制 C. 内阁制 D. 科举制
|
8. 难度:中等 | |
下图两部文献有其共性的一面,对此正确的表述是 A. 都反对封建地主压迫,但都没有真正地落实 B. 都成为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反映了农民强烈要求土地的愿望 C. 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D. 都以绝对平均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以建立民主政治为奋斗目标
|
9. 难度:简单 | |
“义和团运动无疑比洋务派、改良派表现了更多的反侵略勇气,但破产小农和手工业者归复自然经济的强烈愿望又使他们的眼界无法越出所处的时代。”这句话表明了义和团运动的双重特征是 A. “灭洋”与“扶清” B. 反帝与反封建 C. 爱国与保守 D. 正义与非正义
|
10. 难度:中等 | |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面临着以上两种形势的史实是 A. 瓜分狂潮和戊戌变法 B. 瓜分狂潮和清末新政 C. 《马关条约》和辛亥革命 D. 《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
11. 难度:中等 | |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 B. 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 C. 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 D. 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
|
12. 难度:中等 | |
梁启超曾写到:“时局变迁极可忧,北(洋)军阀末日已到,不成问题了。北京政府命运谁也不敢作半年的保险,但一党专制局面谁也不能往光明上看。”导致“北(洋)军阀末日已到”的“时局变迁”是 A. 国民革命 B. 五四运动 C. 中共诞生 D. 南昌起义
|
13. 难度:中等 |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共关系的演变可以概括为“合作——对立——合作”。能够体现此变化的一组历史事件是 A. 国民革命——北伐战争——遵义会议 B. 北伐战争——八七会议——太原会战 C. 黄埔军校——西安事变——南昌起义 D. 五四运动——秋收起义——西安事变
|
14. 难度:困难 | |
有人评价某战役“是国共合作、共创民族抗战伟业在战役上配合的典范……从阎锡山接受周恩来建议,建立战地动员会,到八路军吸收友军阵地战、阻击战经验,整个战役过程中无不闪烁着民族团结精神的光辉……”此战役应是 A. 平型关战役 B. 百团大战 C. 台儿庄战役 D. 武汉会战
|
15. 难度:中等 | |
1989年11月20日邓小平会见编写第二野战军战史的老同志时说:“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把两头的敌人吸引到中间来,而我们的战略反攻,实现了中央军委、毛主席的战略意图。首先过黄河,一下消灭敌人四个师部、九个半旅,旗开得胜,那气势是很了不起的。过黄河实际上就是开始反攻。”这里的“开始反攻”的军事行动是 A. 解放南京 B. 千里跃进大别山 C. 三大战役 D. 百万雄师过大江
|
16. 难度:困难 | |
新中国初期所确立的三大政治制度“是我们社会制度的优势”,最初得到的一个基本评价是“得人心。”之所以得人心,主要是因为三大制度 A.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B. 奠定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 C. 体现“人民性”和“民主性”原则 D. 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政治制度
|
17. 难度:困难 | |
1956年底,毛泽东在同工商界人士座谈时说:我们政府的性格,“是跟人民商量办事的,是跟工人、农民、资本家、民主党派商量办事的,可以称他是个商量政府”。材料中的“商量政府” A. 继承了新民主主义政治的特色 B. 保障了基层人民直接参政的权利 C. 是新中国首部宪法实行的结果 D. 为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基础
|
18. 难度:中等 | |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下表),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 A. 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 B.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 C. 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 D. 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同繁荣
|
19. 难度:困难 | |
1948年到1949年初,中共中央确定了一个重要的外交方针,将承认问题由新政权的单向“被承认”变成与外国政府之间的双向承认。毛泽东把它概括为 A. “一条线” B. “一边倒” C. “另起炉灶” 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20. 难度:困难 | |
我国领导人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发言:“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次会议上 A. 周恩来就印度支那问题提出六点建设性意见 B. 亚非国家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 C. “求同存异”方针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D. 中国政府修改并完善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21. 难度:困难 | |
1957年,周恩来在中共浙江省委扩大会议上说:“既然我们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都能和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共同合作,团结在一起,那么,怎么能够设想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就不能同民主党派、党外人士继续合作下去呢?这是说不出道理的。”这一讲话 A. 标志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 B. 推进了人民政协制度的初步形成 C. 贯彻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 号召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基层民主
|
22. 难度:中等 | |
2016年,习近平在某一国际组织成立15周年峰会上发表讲话,提出“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高度评价了该组织为构建新型国家关系做出的巨大贡献。该国际组织的特点有 A. 经济和政治一体化 B. 军車政治联盟 C. 贸易自由化为中心 D. 结伴而不结盟
|
23. 难度:简单 | |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讲话强调,中方一段时间来对钓鱼岛和黄岩岛问题的实际处理昭告世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决不意味着以放弃正当权益、牺牲国家核心利益求得苟安;中国在涉及国家主权安全的问题上坚持对话谈判和平解决,坚持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绝不容忍寻衅滋事,一定会在应对挑衅的过程中赢得主动。这体现了当前我国外交活动的特点是 A. 寻求和平发展与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辩证统一 B. 将国内与国外两个大局更紧密地统筹起来 C. 以新型伙伴关系思维推动大国间关系均衡发展 D. 与时俱进拓宽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前景
|
24. 难度:中等 | |
古今中外,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寻求更好的政治制度,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相权逐渐被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相权逐渐被削弱”在秦、唐、明三代的具体表现。 材料二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以总员四分三以上出席,得票满投票总数三分二以上者为当选”,“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归属作了怎样的规定?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构建政治体制的基本原则。 材料三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自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确立起来。 (3)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哪一次会议上通过的?该宪法体现了哪两大原则?列举改革开放后体现“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大事。 (4)综合以上所有材料,概括指出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趋势。
|
25. 难度:简单 | |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为材料一中图1漫画写一句主题词。图2中国外交的失败根源是什么?你对此有什么启示。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了哪些重大的成就?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在国际斗争中,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其实质就是中国人民坚持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在建国后的三四年中,我国同苏联东欧各人民民主国家签订的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及其他各种专项协定和议定书等,共达110多种,而与其他国家订立的各种协定,总共才二三十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外交活动的对象中,既包括发达国家,更多的是发展中国家;既有欧美国家,又有亚非国家;既有大国,又有小国;既有中国的周边国家,又有与中国远隔重洋的国家。 ——摘编自《新中国外交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外交方针的发展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实施背景方面予以简要说明。(说明:只答一种变化趋势即可。要求史实准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