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左传》有云:“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材料表明 A. 周天子建立起绝对权威的统治秩序 B. 西周中枢管理机构与蛮夷之间关系 C. 西周贵族实行集体统治的基本方式 D. 同姓与异姓诸侯权力与义务的差异
|
2. 难度:中等 | |
山东素有“齐鲁”之称,这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关,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关于是鲁不是齐的原因,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A. 鲁国的历史更为悠久 B. 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 C. 因孔子受到历代推崇 D. 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
|
3. 难度:简单 | |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某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 该制度是指周的分封制 B. 该制度带有神秘色彩 C. 所谓“天”就是天理 D. 该制度有利于秩序稳定
|
4. 难度:简单 | |
据《中国史纲》记载,春秋时人主的最高尊号是王.天神的最高尊号是帝。战国中期后,诸侯称王.人主的尊号只好为帝、原为光大之义的“皇”字称天神。到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他自称为“始皇帝”,人主尊号的这些变化反映了 A. 借助于天加强统治 B. 人主权力不断加强 C. 地方势力左右人主尊号 D. 人主尊号的变化与社会转型相适应
|
5. 难度:简单 | |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大体可归荐举之列。从理论上说,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但是,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不约而同地走向了其初衷的反面,其中的原因是它们 A. 都将选官范围定为世家子弟 B. 都把选官标准定为考试成绩 C. 都把才德具体化,难以操作 D. 都对荐举者缺乏有效的约束
|
6. 难度:简单 | |
科举时代流传着“家贫、亲老,不能不望科举”的说法,到明代更是出现了考取功名者“强半寒素之家”的现象。由此可见科举制 A. 禁锢了人们思想 B.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 强化了君主专制 D. 重视由下而上推荐人才
|
7. 难度:简单 | |
《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七三称:(元代)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据此可知,元代行省 A. 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B. 辖区广阔但权力不大 C. 长官不再由中央任命 D. 行使权力受中央节制
|
8. 难度:简单 | |
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 A.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 B.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监察 C.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 D.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
|
9. 难度:简单 | |
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到:“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一观点 A. 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B. 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 C. 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 从全球化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
10. 难度:中等 | |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提出“主张兴办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事业,并允许私人经营,允许使用雇佣劳动;主张与外国平等往来通商,同时用竞争手段抑制经济扩张。”这些主张大多得到洪秀全的肯定。这主要说明了( ) A. 洪仁玕的主张符合农民阶级的需求 B. 太平天国运动具有新的时代特征 C. 太平天国运动的阶级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D.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影响农民思想的变化
|
11. 难度:简单 | |
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 A. 力图拜托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 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 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 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
12. 难度:中等 | |
“当西方被定性为侵略者和剥削者(魔鬼般的西方)时,义和团对西方的反抗使中国的爱国者深感满足,并被冠以赞美之词。然而,当西方被看成是现代生活的源泉(天使般的西方)时,义和团那种毁坏西方电报电话设施、铁路和汽船的行为,则往往成为造成严重困境的缘由而遭到严厉的遣责。”上述材料体现的史观有 A. 革命史观、全球史观 B. 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 C. 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 D. 全球史观、文明史观
|
13. 难度:简单 | |
1912年颁发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但却为后人诟病。“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这种评价主要基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 强烈的排满色彩 B. 缺乏明确反帝要求 C. 明显的限袁倾向 D. 最终成为一纸空文
|
14. 难度:中等 | |
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应当时中共中央 A. 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 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 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 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
15. 难度:中等 | |
将卢梭“主权在民”的理论和马克思提出“国家一切权力归属于广大劳动人民”的观点付诸实践,作为我国政权建设根本原则的成功运用是 A.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 建立多党合作的政协制度 C. 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16. 难度:中等 | |
1972年中美两国举行会谈。尼克松说:“是历史把我们带到一起来了”,“这种突破不仅将有益于中美两国,而且在今后的岁月中会有益于世界。我就是为此目的而来的”。这次会谈的成果直接促进了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 C. 中国与日本的邦交正常化 D. 世界范围内冷战的结束
|
17.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认为:“八二宪法”是对“五四宪法”甚至《共同纲领》的一种结构性的回归。正是在具有回归内涵的改革进程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这说明“八二宪法” A. 与《共同纲领》性质完全一致 B. 将“依法治国”首次写入宪法 C. 为改革与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 D. 把对外开放作为改革目标
|
18. 难度:简单 | |
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 A. 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B. 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 C.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 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
19. 难度:中等 | |
欧洲中世纪商人法的“跨国平等对待”这一特征对于外国人来说是一种重要的保护,它使他们不会因在地方法中不享有资格以及因为地方法律、习惯的其他变化莫测的因素而蒙受损害。该特征源于古代罗马的 A. 习惯法 B. 公民法 C. 万民法 D. 自然法
|
20. 难度:中等 | |
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至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 ) A. 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 B. 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C. 废除君主立宪制 D. 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
|
21.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认为,从宪法角度看,德意志帝国是个“怪胎”。下列《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有关内容,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皇帝担任国家元首 B.联邦议会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 C.宰相只对皇帝负责 D.帝国议会议员由普选产生
|
22. 难度:中等 | |
政治文明多样性是人类文明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模式一中国模式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图片分别反映的当时的中国政治体制,并归纳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 模式二古代雅典模式 材料二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担任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具有真正的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就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在我们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而宽容的;但是在公家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法律使我们心悦诚服。 ——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讲》 (2)据材料二,概括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 模式三近代西方模式 材料三: 事件一:2000年11月,共和党候选人布什以50.87%的民选得票率“击败”民主党候选人戈尔(48.38%),成功当选美国总统。 事件二:布什2007年7月19日否决了国会通过的要求增加胚胎干细胞研究拨款的议案。这是布什总统首次动用否决权。 事件三:2007年11月2日布什否决《水力资源管理法》。当天参议院以79票对14票通过该法,众议院6日也以361票对54票通过。该法案生效。 ——根据新华网整理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取材料中反映的关于美国的政治制度的信息。
|
23.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18世纪中期至今分别为英国王宫和首相官邸 (1)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与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 材料二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撇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 ——杨廷栋《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有连结之关系》(1902年) (2)阅读材料二,指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并写出列强最早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的时间与影响。 材料三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西方国家如果要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就得按平等原则。……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为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提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殖民主义的历史遗留问题,先后采取了怎样的方针和主张?简析上述方针和主张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