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香港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中“周代封建”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书中的“封建制度”在我们大陆历史教材的提法是 A. 分封制 B. 封建社会 C. 君主专制 D. 中央集权制度
|
2. 难度:简单 | |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蕴含着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寓义。与春节“合家团圆”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宗法制
|
3. 难度:中等 | |
在阿房宫遗址出土的一块秦砖上,有以小篆刻写的“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十二字。其中“海内皆臣”最能表明秦朝 A. 国家统一 B. 经济繁荣 C. 文化统一 D. 百姓安居
|
4.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曾提到,秦始皇为何不以大规模的人像代替数目繁多的兵俑?为何不用超人的神像,每座几丈高,有如今日俯视阿斯旺水坝的努比亚大神像?或者制造出来三头六臂,有如印度教的传统?兵马俑的这些独有特色,反映了秦朝 A. 皇权的至高无上 B. 神权色彩明显 C. 按军功授予爵位 D. 文化专制政策
|
5. 难度:中等 |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唐代中央政府的组织似较汉代进步了,但以地方政府论,则唐似不如汉……唐室之崩溃,也可以说即崩溃在此一制度上。”材料中“此一制度”指的是唐 A. 任命文官做知州 B. 创立三省六部制 C. 实行节度使制度 D. 分割宰相的军权、行政权和财权
|
6. 难度:简单 | |
据《文献通考)记载:“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治兵得其道也。”下列各项与材料所反映的情况不符合的是 A. 加强中央集权防止武将专权 B. 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 C. 收回地方兵权达到“内外相制” D. 地方割据势力的威胁完全消失
|
7. 难度:中等 | |
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A. 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B. 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C. 已经成为朿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 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
8. 难度:中等 | |
据史书记载:明代内阁大学士通过“面对”、“密揭”、“票拟”等形式参与中枢决策,因而阁权在国家权力运作机制中,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决策权。当这种决策权得到皇权支持和批准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这种现象 A. 表明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 B. 说明内阁参与决策,有决定权 C. 体现阁臣在皇权之下参与决策 D. 反映内阁地位上升,威胁皇权
|
9. 难度:简单 | |
如图是漫画《“文明人”的行径》,此漫画揭露的罪行是
A.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B. 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 C. 日俄争夺中国东北 D. 八国联军进犯北京城
|
10. 难度:简单 | |
中国近代史上,某一个文件具有很强的空想性,为近代思想史提供了一种农民的大同模式;并且由于当时阶级斗争的残酷性,其用心规划的土地制度成为一纸空文。“文件”是指 A. 《十二铜表法》 B. 《天朝田亩制度》 C. 《资政新篇》 D. 《辛丑条约》
|
11. 难度:中等 | |
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诗中的“煮豆燃萁”是指 A. 北伐失利 B. 安庆保卫战失利 C. 天京变乱 D. 英法联军配合清军袭击太平军
|
12. 难度:中等 | |
“5个多小时的激战,不仅决定了北洋水师和日本舰队的命运,而且决定了战争全局。说得远一点,它同时又决定了此后半个世纪里中日关系的格局:把37年之后‘九一八’的炮声看做黄海海面炮声的历史回响并不为过。”下列对“激战”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决定了甲午战争结局 B. 使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C. 影响了中日国际地位 D. 刺激了日本侵华野心
|
13. 难度:中等 | |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于1900年8月12日说他“同情中国人”11月23日更公开宣称他“也是一个义和团员”,“无论何时都站在义和团一边,义和团是爱国者”。马克•吐温上述言论的主要依据是义和团运动 A. 与太平天国斗争目标一致 B. 直接将矛头对准帝国主义 C. 导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 盲目排外违背近代历史潮流
|
14. 难度:简单 | |
(题文)当《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传回时,消息灵通的中国人群情激昂。蒋介石日记载:“排日风潮,皆未稍息。此乃中国国民第一次之示威运动,可谓破天荒之壮举。”此“壮举”是指 A. 五四运动 B. 新文化运动 C. 国民革命运动 D. 国共第一次合作
|
15. 难度:中等 | |
作家魏巍曾写道:它是地球上的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在瑞金城外,这条诗意而壮美的红飘带背后,是皑皑雪山、茫茫草地、滔滔江河,是饥饿、寒冷、疾病、硝烟,是理想、信念、意志……”材料描述的事件 A. 标志着国民大革命的失败 B. 成为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C. 粉碎反动派扼杀革命的企图 D. 拉开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序幕
|
16. 难度:中等 | |
教育部要求,2017年春季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十四年抗战”主要是基于 A. 抗战的民族性和完整性 B. 中共抗战的历史功绩 C. 突出东北抗战的重要性 D. 中国抗战的长久悲壮
|
17. 难度:简单 | |
在山东莱东县农民唐和恩使用过的竹棍上,刻着他在解放战争时期支援前线所经过的路线:莱东—平度—临淄—蒙阴—临沂—徐州—萧县—宿县—濉溪口等地。包括了山东、江苏、安徽三省的有关城镇和村庄的名字。从以上线路可知,他参加了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
18. 难度:简单 | |
创办于1872年的《申报》,为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被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如图的《申报》所报道的新闻最有可能发生于 A. 1931年9月18日 B. 1942年1月1日 C. 1945年7月26日 D. 1945年8月15日
|
19. 难度:简单 | |
公元前31年,伯利克里宣称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伯利克里为了消除这种“障碍”采取的措施是 A. 按财产多少把公民分成四个等级 B. 给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 C. 以抽签方式组成“五百人会议” D. 对野心家实施“陶片放逐法”
|
20. 难度:简单 | |
《十二铜表法》第九表有这样的条款:“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判处死刑”。在这里,《十二铜表法》 A. 保护了平民的合法权利 B. 表明贵族不能随意解释法律内容 C. 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D. 强调法律的公平与程序
|
21. 难度:中等 | |
欧洲中世纪商人法的“跨国平等对待”这一特征对于外国人来说是一种重要的保护,它使他们不会因在地方法中不享有资格以及因为地方法律、习惯的其他变化莫测的因素而蒙受损害。该特征源于古代罗马的 A. 习惯法 B. 公民法 C. 万民法 D. 自然法
|
22. 难度:中等 | |
(题文)“听秘书朗读完宣言后,威廉面色严肃地当众宣布:‘我以我自己及我妻子的名义宣布,我们将衷心接受这个宣言……我们将以议会制定的法律作为治理这个国家的准则……,然后戴上王冠。”“这个宣言”是指 A. 《大宪章》 B. 《权利法案》 C. 《独立宣言》 D. 《人权宣言》
|
23. 难度:中等 | |
有一天,华盛顿与杰斐逊共进早餐,杰斐逊问,为什么要设参议院?华盛顿反问道,你为什么把咖啡倒进浅碟里?杰斐逊说是为了使咖啡凉下来。华盛顿说,既然如此,我们也可以把法案放入参议院的浅碟里降降温嘛。这则小故事表明美国设立参议院是为了 ①限制民主共和 ②减少决策的失误 ③制约与平衡众议院 ④保障国会立法权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
24. 难度:中等 | |
自1789年《人权宣言》发表后,法国在近代一百多年的时间中,先后出台了11部宪法。这些宪法大多寿命短暂,有的甚至“胎死腹中”。唯独1875年的宪法得以贯穿第三共和国始终,施行长达65年。这主要是为 A. 总统的权力很小 B. 民主共和观念渐入人心 C. 人权要求得到了完全实现 D. 共和派势力优势非常明显
|
25. 难度:中等 | |
在领导德意志统一的过程中,俾斯麦成为整个德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和偶像。然而,1890 年劳苦功高的俾斯麦还是被辞退了。根据德国当时的法律,辞退俾斯麦的应该是 A. 帝国皇帝 B. 帝国议会 C. 联邦议会 D. 责任内阁
|
26. 难度:中等 | |
俄国十月革命走的是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再扩大到全国城镇农村的道路,形成这一特点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 沙皇专制统治的重心在中心城市 B. 小农经济仍占优势,城市敌对势力薄弱 C. 俄国是帝国主义国家,城市领导农村 D. 无产阶级的革命力量集中在城市
|
27.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考察》中的有关内容编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前三个条约分别导致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试分两个阶段概述近代百年间所签订的条约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
|
28.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宰相事无不统,故不以一职名官。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 ——《新唐书•百官志》 材料二有学者指出,“在率先建设现代化的那些社会中,由于现代性的挑战主要来自内部,因而转变过程徐徐展开,延续了几个世纪”。以英国为例,传统领导嬗变为现代化领导发生在1649—1832年,经济和政治转变是在1832—1945年,直到20世纪,国家的政治体制才完全适应了经济和社会的变革,社会整合则是二次世界大战后几十年的事情。 ——邢悦《国际关系:理论、历史与现实》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唐时期宰相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 (2)汉、唐、明、清是中国历史上四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其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过程为:内朝一三省六部一内阁一军机处。据此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晚期,英国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49—1832年英国在确立与完善这一政体过程中经历了哪些重要历史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