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宁夏银川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列宁在《论“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发出号召:“……共产党员和同情分子应当更加鞭策自己,从休息时间内抽出一小时,也就是把自己的工作日延长一小时,将这些时间集中起来,在星期六这天进行一次六小时的体力劳动,以便立即创造出实际的价值。”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文中省略号部分的内容应该是

A. “鉴于国内外形势的严重,为了对阶级敌人取得优势”

B. “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实现苏联工农业的现代化”

C. “为了支援国际反法西斯,早日实现世界的和平安定”

D. “迫于国内政治经济危机,解决普遍的物资匮乏问题”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农民被准许在市场上公开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列宁的这一政策

A. 在战争状态下推行

B. 全面恢复了资本主义

C. 在苏联被长期贯彻

D. 利用了商品市场手段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据统计,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1932年占50%,而且是择优、低价购买;1931年苏联购买的美国机器设备约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这反映了

A. 新经济政策实际上并未停止实行    B. 斯大林模式下苏联机械工业落后

C. 经济危机促使美苏从对立到和解    D. 苏联利用西方经济危机发展工业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回顾当年资产阶级对刚诞生的苏维埃的诅咒,斯大林在1930年政治报告中指出,两年以前,人们在高唱资本主义繁荣的胜利歌;现在,社会主义苏联不仅没有出现预言的必定崩溃,反而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充满信心的背景是

A. 新经济政策在苏联国内全面推行

B. 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在全球蔓延

C. 斯大林模式在苏联国内全面确立

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退出历史舞台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1961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二大上正式提出干部更新制度,规定:每次选举,苏共中央委员及其主席团成员至少更换四分之一,主席团委员只能连任三届。这一制度有助于

A. 清除个人崇拜的影响

B. 推动政治民主化的发展

C. 改变权力集中的局面

D. 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出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业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

A. 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    B. 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C. 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D. 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在上个世纪20年代的美国,有的农场主赊购的拖拉机已经用坏,还没付清赊购的钱;有的家具店主对年轻的新婚夫妇说:分期支付,你负责打扮新娘,我来布置新房。后来殡仪馆也登出广告:分期支付,人死了,我们来料理后事。从历史长河看,美国经济生活中的这种做法导致的实际结果主要是 

A.刺激了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       B.保证了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

C.促使市场持续的虚假繁荣         D.加快了资金周转,激活了资产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1930年2月17日,日内瓦关税休战会议召开,会议拟定的两个休战文件,因各国利益冲突,未能得到一致批准,会议以失败告终。这给世界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 世界贸易体系遭冲击

B. 普遍实行国家干预经济

C. 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D.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罗斯福新政缓和了当时美国的社会矛盾,是指:

①社会福利政策保障了百姓最低经济安全

②缓解了经济危机激化社会矛盾的程度

③遏制了美国国内可能的法西斯势力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③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其客观作用包括

扩大生产资料市场 增加就业机会  刺激消费需求  抑制物价上涨

A. ②③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1933年底,一位国会议员在纪念林肯诞辰的演说中说:“我已经看到一位独裁者正在成长,他已使希特勒、墨索里尼十分妒忌,私营企业的独立性已成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记忆而已。”他是在

A. 批判希特勒、墨索里尼的独裁统治

B. 肯定罗斯福新政挽救了美国经济

C. 纪念林肯做出的伟大贡献

D. 批评罗斯福扩大了政府权力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下图是某教师课件中的一幅图片,他命名为“重生之鹰”的原因有

①消除了经济危机,重新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强国

②工商业和国民经济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③工农业生产逐步恢复、失业率逐步下降

④国民收入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二战后,欧美地区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学校教师、办公室工作人员等“新中产阶级”日益增多,逐渐取代小企业主、小农场主等“老式中产阶级”而居主导地位。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B. “福利国家”的普遍建立

C. 科技进步与第三产业的发展

D. “新经济”在美国的出现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中称:“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优与弊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下列选项符合此处修补、修正的分别是:

A. 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世界银行

B. 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建立联合国

C. 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成立北约

D. 建立社会福利制度、成立欧洲共同体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1948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金圆券大幅贬值后,上海中央银行柜台前老百姓都急于将金圆券兑换成黄金或美元。当时美元像黄金一样被抢购的主要原因是:

A.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发表

B. 《布雷顿森林协议》的签订

C. 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

D.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某历史学习小组为了探究“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下列符合该小组探究主题的是:

①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②《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签署

③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题文)某组织会旗的设计灵感来自于文艺复兴时期宗教画上圣母脑后的“十二星冠”,“星冠”象征着民族的完美统一。和此会旗相关的组织是:

A. 国际联盟

B. 联合国

C. 欧洲煤钢共同体

D. 欧洲联盟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左图右史”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对以下图片解释错误的是

A. 亚太经合组织反映出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的趋势

B. 欧共体的建立,促进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C. 柏林墙的修建标志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D. 中国重返联合国,是世界政治格局趋于多极化的表现之一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这里的两个“战争”分别指

A.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B. 第二次世界大战鸦片战争

C. 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

D. 第二次世界大战抗日战争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历史学习需要时空想象力。“1991年的欧洲”会让你想到的词语是

A. 同盟与对峙

B. 和解与一体

C. 多极与单极

D. 解体与一体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下列四幅地图反映了德国历史上的版图变化情况。其变化顺序正确的是(  )

A. ③①②④    B. ④③②①

C. ①③②④    D. ③④①②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仔细观察左下方的漫画(Iraq、Afghanistan、Balkan分别指伊拉克、阿富汗、巴尔干),局部战争在冷战结束后屡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 两极格局的瓦解

B. 美国试图独霸世界

C. 恐怖主义威胁世界

D. 地区霸权主义抬头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总理温家宝2008年11月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促进经济增长而采取的十项措施,其中有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罗斯福新政中也提出“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的措施,两者共同之处是:

A. 克服生产的盲目性

B. 放弃市场机制,实行国家干预政策

C. 扩大内需

D. 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材料二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

—摘编《斯大林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英、美两国市场经济模式的特点,并分析美国创新市场经济模式的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工业化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一方面带来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另一方面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也使世界各国都不能“独善其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被打上欧洲附庸的烙印……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农业的发展使对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这个问题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工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材料三当美国爆发经济危机时,中国加紧民族资本的发展,南京政府特别对江浙两省的民族工业加以扶植,特别是纺织、制造等行业有了极大发展。政府还趁美金、英镑等货币贬值之际,大幅偿还北洋所欠外债,至1932年底,基本偿清了北洋政府所欠外债,并且还大量购入生产设备,使中国的工业有了一定发展。中国的发展崛起引起日本的不安,因大萧条所产生的影响也波及日本。为了转嫁影响,压制中国发展,日本借机制造了9.18事变。

材料四二战后,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以美国为主导的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国际货币体系和世界贸易体系成为可能。

材料五抗议人群呼吁的是,世界经济强权正和一小部分跨国公司联手,打着帮助贫穷国家建设的招牌,利用贷款和巨额债务进行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使落后国家接受改头换面的金融殖民、技术殖民,并把环境危机等转嫁出去。

—美国《世界日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推动全球化的因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三,指出1929年经济大危机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战后初期,世界各国为加强国际经济协调和合作成立了哪些经济组织?这对当时世界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

(4)材料五反映出抗议人群呼吁的实质是什么?在这样的浪潮下,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你认为包括中国在内广大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