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福建省晋江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 手工业的进步

B. 铁器牛耕的使用

C. 诸侯国的改革

D. 商品经济的发展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题文)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

A. 播种方式的变革

B. 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C. 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

D.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引文反映井田制的实质的是

A.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B.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C.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D.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素以手工业发达著称,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下列关于古代手工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汉代景德镇成为闻名天下的“瓷都”

B. 夏商西周是古代中国青铜铸造业的鼎盛时期

C. 马王堆素纱禅衣反映了古代棉纺织业的高超技艺

D. 家庭手工业是推动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的主要因素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材料中最能反映中国古代突破“市”的空间限制的是

A.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B.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C. “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D. “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世界博览会是展示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平台,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示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其展品应该是

A. 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

B. 蒸汽锤、铁路设备

C. 电灯泡、蒸汽织布机

D. 电话机、水利纺纱机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由此看出直接引发工业革命的因素是

A. 殖民扩张和掠夺的需要

B. 蒸汽与机器的结合

C. 不断扩大的市场的需求

D.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题文)19世纪英国政府颁布了部分法律:1843年,《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1855年,《有害物质去除法》;l876年,《河流防污法》。其主要背景是

A. 工业革命造成严重污染

B. 工厂发展规模需要限制

C. 多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D. 英国社会普遍重视立法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的素材主要有:从工场到工厂火烧圆明园洋务运动逐渐缩小的世界等,其所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 晚清政府的自救    B. 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C. 工厂制度成为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D. 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1931年10月18凌晨,爱迪生走完了84年的人生旅程。下葬时,为纪念他的突出贡献,美国各地

A. 齐奏《英雄交响曲》

B. 轮船鸣笛三分钟

C. 熄灭电灯一分钟

D. 教堂敲钟84响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明《闽小记》载:“闽种荔枝、龙眼家,多不自采。吴、越贾人,春时即入货(资),估计其园。吴、越曰‘断’,闻人曰‘穙’……树主与穙者,请惯估乡老为互人……他日摘焙,与(互人)所估不甚远。”这反映了

A. 当地荔枝、龙眼加工技术落后

B. 商业资本介入农村生产领域

C. 树主与穙者存在雇佣关系

D. 吴、越与闽形成市场一体化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A. 余粮收集制    B. 企业国有政策    C. 粮食税    D. 劳动义务制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下列重要事件中其推论不符合史实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的开辟

世界日益成为联系紧密的整体

B

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深入开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

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形成垄断大企业

D

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

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A. A

B. B

C. C

D. D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1985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规定: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其主要目的在于

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取消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

C. 推动农业生产适应市场的需求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被称为“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其中的“非常时期”是指这一时期苏俄面临

A.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困境

B. 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进攻

C. 严重的兵变和农民暴动

D. 法西斯侵略势力的威胁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关于苏联改革,说法正确的是

A. 赫鲁晓夫的改革重点是工业

B.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重点是农业

C.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涉及经济、政治领域

D. 以上说法没有正确的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题文)1918年苏维埃政府发布命令,宣布苏维埃共和国成为一个军营;苏维埃政府对于居民的粮食及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由政府统一实行调配制。内战时期在交换和流通方面,基本取消了市场关系。这表明苏维埃共和国正在实施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市场经济体制

C. 农业集体化运动

D. 社会主义工业化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 缓和农民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 减少农产品出口,稳定国内市场

C. 提高农产品质量,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D. 提高农产品价格,保障农民利益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二战后“英国扩大了以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为内容的福利制度;法国按家庭津贴原则,国家为有子女的工人和雇员提供补助,还制定了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保障,使福利开支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6%;联邦德国和意大利也是如此。”这种做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 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B. 增加了政府收入

C. 造成国家财政困难

D. 扩大了社会消费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这里“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的主要含义是

A. 未改变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B. 未改变苏联原来的社会制度

C. 一味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D. 未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六十年像长河,有缓流也有急流;六十年像画卷,有暖色也有冷色;六十年像乐曲,有高音也有低音。”在新中国的六十年里,“低音”有

A. 三大改造的完成

B.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与实施

C.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是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此对联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国民经济建设方针的注解 ( )

A.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

B. 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 “人民公社化大跃进

D.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题文)“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首新民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A. 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B. 农业合作社的纷纷建立

C. 50年代末“大跃进”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改革开放是新时期党和政府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举措。20世纪80年代,我国曾在改革中实践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道路。这条道路是

A. 大力发展高效农业

B.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C. 大力推行联产承包

D. 限制农民进城打工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某历史教研网站设计了一个关于中国近代社会物质生活及习俗变化的网页,其中包括服饰、社会习俗、饮食居住、礼仪、大众传媒、交通通讯等栏目。如果再添加一个新的栏目,最合适的是

A. 流行语言

B. 网络普及

C. 自驾旅游

D. 民航大国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新发明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同时出现了很多新的职业,下列职业按出现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 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空姐﹣网络管理员

B. 火车司机﹣电话接线员﹣空姐﹣网络管理员

C. 空姐﹣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D. 电话接线员﹣空姐﹣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题文)2013年5月27日,一场名为“追寻时光印记”的老物件展览在重庆大剧院拉开序幕,3000多件老物件让我们感受到半个世纪以来的社会生活变迁。下列物件与20世纪70年代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是

A. 个人电脑

B. 长袍马褂

C. 粮票、布票

D. 移动电话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用于采购商品和支付劳务费用的总金额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的20%,并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这表明美国

A. 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 准备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C. 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D. 倡导重建世界经济体系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在经历了漫长的马拉松式的谈判之后,中国加入WTO议定书签字仪式终于在2001年11月举行。这意味着

A. 中国加入了亚太经合组织

B. 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揭开了序幕

C. 美国丧失了经济霸主地位

D. 中国开始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美国财政部长福勒曾得意地宣称:“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这实质上反映了

A. 二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B. 暂时结束了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

C. 美国确立了在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

D.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得以稳定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自1981年起,中国曾多次获得世界银行贷款,用于改造农田和发展教育,这说明了

A. 世界银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

B. 世界银行的贷款重点只有发展中国家

C. 世界银行是协调国际货币关系而建立的

D. 世界银行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下表是185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状况表。它表明英国

种类项目

原材料

食品

工业制造品

进口贸易

61%

33%

6%

出口贸易

7%

8%

85%

 

 

A. 工业化程度高

B. 垄断世界贸易

C. 国内资源严重匮乏

D. 国内市场大幅萎缩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2008年美国金融风暴震动全球,如:冰岛国家破产;乌克兰股市今年已累计下滑近80%;英国股市暴跌,英国首富、钢铁大王米塔尔钢铁公司的股票价格自5月份以来,下跌了近三分之二。这反映了

A.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B.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C. 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拉大了南北差距

D. 经济全球化使金融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空前增强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题文)随着1933年6月银行法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的制定、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和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建立,有人说金融中心已从纽约移到了华盛顿。这种说法实际上反映了

A. 经济危机改变了美国经济布局

B. 纽约丧失了全国金融中心地位

C. 美国政府加强了金融监管力度

D. 整顿金融成为新政核心措施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每年春夏之交,位于德国西陲的亚琛举世瞩目。因为此时,这座古老的帝王之都要向那些为欧洲做出特殊贡献的人颁发“卡尔奖”。2002年“卡尔奖”第一次颁发给了一个“理念”,这个“理念”就是欧元。这主要是因为

A. 欧元代表了欧洲一体化的思维,有力地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B. 欧元已完全成为广泛流通的世界货币

C. 欧元的使用说明欧洲在政治上已经成为一个国家

D. 欧元不再是由政府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

 

详细信息
36.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20世纪60年代,跨国公司被当作威胁民族独立与政治自由的祸害,而今,它们却被认为是给世界带来积极变化的行为主体。对其“积极变化”理解有误的是

A. 推动了国际分工与专业化协柞

B. 减少了国际政治分歧与经济差距

C. 加速了资本流动与科技传播

D. 促进了区域合作与经济全球化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人类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不断改变世界面貌和人们生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产经营方式?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

材料二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施复夫妇二人住在苏州盛泽镇上,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得很好,赚了许多银子。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两金子,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机户。施复夫妇由小手工者发展成为机户。

(2)材料中反映我国明朝时期经济领域出现什么新变化?

(3)19世纪70年代在上海的中国近代企业除表中所列之外还有哪一类?举出代表性的两个企业。中国第一家民办机器厂发昌机器厂是方举赞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在上海创建,此厂创办的主要原因条件有哪些?

 

详细信息
38. 难度:中等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历来为各国统治者所重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秦国)“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顷,收皆亩一锺,于是关中为沃野”。(魏国改革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摘录自《中华文明史》

(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董仲舒)又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又颛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荒淫越制,逾侈以相高;邑有人君之尊,里有公侯之富,小民安得不困?又加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重以贪暴之吏,刑戮妄加,民愁亡聊,亡逃山林,转为盗贼,赭衣半道,断狱岁以千万数.汉兴,循而未改。……”

—《汉书•食货志》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处境艰难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歌曲能反映和记录一个时代的历史,也可以见证时代的变迁。

(3)材料三《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的希望源于什么?《春天的故事》中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

 

详细信息
39.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一次是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请结合史实回答:

(1)上述材料中所说的俄、美、中三个国家的“改革调整的机遇”分别是什么?

(2)三国的改革调整各有什么特点?

(3)俄、美、中三国对各自经济发展道路成功调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其经济发展的改革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