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山西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封建制度

A. 催生了中央集权制度

B. 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C. 形成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

D. 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 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 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 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 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

A. 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 “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 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 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文献通考》中记载:“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莞库,悉隶三司。”据此可知,该朝政治机构改革

A. 废除宰相权力,加强皇权

B. 三省分工协作,相互制约

C. 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权

D. 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阁票用本、纸、小帖、墨字,内照票拟,或皇上御笔,或宦官代书,具即在文书上面用朱字。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折。”由此可见,明朝内阁

A. 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

B. 是具有决策权的内侍机构

C. 地位很高,负责全国的行政事务

D. 与皇帝权力相互制衡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公元前406年,雅典的10位将军在指押对浙巴达的海战中取得胜利,却被指控犯有不打捞海战时浮于海面的士兵尸体之罪。他们虽然努力证明自己无罪,但是公民大会还是判处其中8位将军死罪。这说明古代雅典民主

A. 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情怀

B. 带有强烈的主观情绪化倾向

C. 缺乏权力之间的制约平衡

D. 程序的公开保证了结果公正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有古罗马法学家认为:“从民法的观点来看,奴隶是什么也算不得的。但是根据自然法来看便不是这个样子。从后者的观点来看,一切的人都是平等的。”该法学家的观点

A. 强调法律至上,肯定天赋人权

B. 追求公平正义,保障了奴隶利益

C. 扩大统治基础,维护罗马统治

D. 蕴含人文精神,为后世提供借鉴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 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B. 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 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D. 议会主权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题文)历史老师在上课中,课件展示了如下内容:“第一条立法权由众议院与参议院两院行使。第二条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第五条共和国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得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根据以上条款判断,该条文出自

A. 英国的《权利法案》

B. 美国《1787年宪法》

C.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 《德意志帝国宪法》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广东人民抵制洋货

B. 《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C. 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

D. 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钱穆先生在他的讲演中提出了一些对太平天国的看法:“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

A. 定都天京

B.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 发动金田起义

D. 提出《资政新篇》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说明

A. 辫子问题是革命的重要标志

B. 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入人心

C. 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变化

D. 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1927年,一位国民党领导人说:“现在可有一种危险,是国民党差不多专做上层的工作,中央党部、国民政府都是国民党的同志多。至于下层民众运动,国民党参加的少,共产党参加的多,因此,形成一种畸形的发展。”由此可知,当时

A. 工农运动决定战争走向

B. 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失败

C. 国共合作存在分裂隐患

D. 国民党开始重视工农运动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1930年代中共对苏区教育高度重视,当时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材《三字经》开篇即为“天地间,人最灵。创造者,工农兵。男和女,都是人。一不平,大家鸣”。这反映出当时苏区

A. 重视启发民众的阶级觉悟

B. 提倡恢复儒学传统教育

C. 推广白话文运动成就斐然

D. “左”倾错误影响基础教育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发表《对日战争宣言》,派大批干部进入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由东北军爱国官兵、工人、农民、学生、爱国知识分子甚至部分爱国绿林英雄组成的各种形式的抗日义勇军纷纷拿起武器抵抗日本的侵略。这表明

A. 国共合作抗日的局势明朗

B. 中国军民的抗战已经开始

C.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D. 抗日成为全国各界的呼声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在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在四川大量吸收民间帮会组织“袍哥会”成员加入武装反抗军,其中第五期“游击干部训练班”学员几乎全部是袍哥会成员。这表明

A. 地方民间组织不了解共产党政权

B. 国民党企图在部分区域内长期抵抗

C. 国民党发动民众与解放军对抗

D. 四川成为国民党抵抗的最后堡垒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西方史学家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副产品之一就是俄国激进的社会组织实验,这一实验持续了75年”。其观点主要是指

A.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导致俄国十月革命的根源

B.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俄国十月革命创造了条件

C. 没有战争就没有激进的社会变革

D. 要维护世界和平就必须消灭战争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下表反映的是1949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务院领导人构成情况(单位:人)。对表中内容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职务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政务院

主席

副主席

委员

总理

副总理

政务委员

共产党

1

3

29

1

2

6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

0

3

27

0

2

9

 

 

A. 中国共产党是新中国的领导核心

B. 政府组成实行多党合作,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C. 体现了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执政与参政关系

D. 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指出:香港主权回归后,中国在香港设特别行政区,除国防和外交事务外,特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特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这体现

A. 三权分立原则

B. 地方自治原则

C. 主权平等原则

D. 一国两制原则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

A. 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

B. “左”倾束缚亟待突破

C. 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D. “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1952年4月20日,周恩来在一次我国驻外使节会议上讲话时指出:“历史上,有在革命胜利后把旧的外交关系继承下来的,如辛亥革命后,当时的政府希望很快地得到外国承认而承袭了旧的关系。我们不这样做。”这里的“不这样做”是指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

A. "一边倒"

B. "另起炉灶"

C.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 "反对霸权主义"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曾被作为最高规格的国礼赠送给外国(见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年代
 

1957
 

1965
 

1972
 

1972
 

1973
 

1974
 

1978
 

1980
 

接受国
 

苏联
 

朝鲜
 

美国
 

日本
 

法国
 

美国
 

西班牙
 

联邦
德国
 

 

 

A.亚非拉国家不是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

B.中国外交重心从倒向苏联到倒向西方

C.熊猫外交反映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D.美国先于日本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题文)德国的历史学家曼弗雷德•马伊说:“古巴危机是现代历史中的一个转折。两个超级大国都认识到‘强权政治’已经进人了死胡同:没有哪个国家敢于使用原子武器,如果它不想毁灭自己和整个人类的话。”这说明美苏“冷战”

A. 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B. 威胁到世界和平,使人们生活在恐怖之中

C. 美苏开始形成对峙的局面

D. 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文中“灾难”的含义主要是指

A. 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 俄罗斯与美国分庭抗礼

C. 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D. 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我无须对诸位说:世界局势很是严重……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与材料直接相关的是

A. 马歇尔计划与美苏“冷战”

B. 杜鲁门主义与美苏“冷战”

C. 马歇尔计划与战后“新经济”

D. “北约”成立与美苏“冷战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行政监察制度,对行政监察人员的任用作了严格的规定。在监察官的使用方面,明确了监察官的任职期限与升迁。“久则情亲而弊生,望轻而法玩”“二周年一替”都是古人对监察官使用期限的认识和规定。历代还制定了《监察六事》《巡按察六》《设立宪台格例》《互察法》等来规定监察官的职责……西汉时御使大夫虽然是“三公”之一,但其秩仅为二千石,而另“二公”为秩万石。唐代,监察御使是正八品。宋元明监察御使为七品,也就是相当于一个小知县……当然,古代的监察制度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其局限性是很明显的。

—摘编自曹凯旋《中国古代行政监督制度之借鉴》

材料二美国的行政监督包括议会监督、政府内部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等……行政监察的任务分散在各有关部门分别执行……公职人员受到议会、法院、民众和舆论各方面强有力的监督,因而官僚主义和低效率等情况较少,工作效率较高。

—摘编自李玉赋编《中国廉政建设研究成果集二》

材料三随着20世纪50年代后监督制度的不断缺失,苏联出现了这样一些现象:赫鲁晓夫集党政大权于一身,不经过集体讨论就擅自决定重大事项。同时地方官员掌控的物质资源日渐增多,以权谋私的空间也逐步扩大,各级官员和企业负责人暗中勾结,把公有财物变成自家财产。勃列日涅夫成为苏共第一书记后,同样注重专权,他上台后曾得意地对身边的人说:“我就是沙皇。”同时,一部分干部公然地以权谋私,把自己领导的企业、农庄当作资本,从事半合法的和非法的生产经营活动,获取大量利润。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对监察人员任用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古代监察制度。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行政监察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归纳20世纪50年代以后苏联出现的政治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带来的后果。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

请结合20世纪30年代的某一史实对材料中的观点予以说明。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62年年中,戴高乐到法国中部视察期间,在利莫日发表讲话强调说,法国在履行其对北约义务的同时,不会让任何国家牵着鼻子走,它将在联盟内部实行自己的“意愿”“行动”和“政策”;法国的目标是“建设我们的欧洲”,而不再是“两个大国”的欧洲。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戴高乐传》

材料二由于特别的地缘政治原因,中美俄之间一直存在一种特殊的相互关联性,此不仅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发展常常以第三国为考虑出发点或归宿……而且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变化自然而然会对第三国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即使三国之间的双边关系并不以第三国为目标或对象,这种关系也会对第三国和它们的相互关系发生作用。

—沈志华主编《中苏关系》

(1)依据材料一指出戴高乐提出的法国外交的目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外交目标提出的背景。

(2)运用有关史实说明材料二的观点。综合以上材料,指出影响国家外交的决定性因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