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鸦片战争前,黄爵滋上奏朝廷:“各省州县地丁钱粮征钱为多,及办奏销以钱易银。前此多有盈余,今则无不赔垫。”上述现象的出现表明 A. 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加了生活成本 B. 白银外流导致出现银贵钱贱的局面 C. 各地官员对百姓的盘剥不断加重 D. 清政府的地方官员越来越腐朽无能
|
2. 难度:困难 | ||||||||||||||||
(题文)读下表,下列相关的解读最正确的是中英贸易概况(单位:千两)
A. 中国在对英贸易中始终处于出超地位 B. 英国在对华贸易中始终处于入超地位 C. 中国的商品价格远高于英国商品价格 D. 19世纪英国迅速扭转了对华贸易的逆差局面
|
3. 难度:中等 | |
有史学家在评论中英《南京条约》的某项内容时说,它“使得英货可以大量倾销,例如棉毛织品的输入量在战后二年内增加了五倍……两广地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受害无尽,人民生活愈益穷困”。上述评价针对的内容是 A. 中国向英国赔款 B. 割香港岛给英国 C. 五口通商 D. 协定关税
|
4. 难度:中等 | |
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 A. 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 "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 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 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
5. 难度:中等 | |
李鸿章曾对人说:“处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人人怕谈、厌谈,事至非张皇即鲁莽,甚少不误国。公可不喜谈,鄙人若亦不谈,天下赖何术以支持耶?”这表明其办洋务的基本出发点是 A. 改变消沉的社会风气 B. 扭转官场的作风 C. 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D. 宣传向外国学习的重要性
|
6. 难度:中等 | |
(题文)张之洞说:“举凡武备所资枪炮、军械、轮船、炮台、火车、电线等项,以及民间日用、农家工作之所需,无一不取资于铁。”这表明张之洞主张 A.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B. 军用、民用工业并重 C. 优先发展基础工业 D. 推动国民经济军事化
|
7. 难度:简单 | |
(题文)张海鹏在《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中写道:洋务新政(洋务运动)的兴起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它虽然没有使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生产方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但却为此后改良派、革命派成长提供了基础。下列各项中洋务派为改良派、革命派提供的最关键的基础是( ) A. 创办近代工业,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 创办近代教育,培养新式人才 C. 翻译西方书籍,冲击了旧思想 D. 创建近代水师,编练新军
|
8. 难度:中等 | |
台湾学者张玉法指出,在1860-1916年,社会领导阶层不仅来自新旧士绅,也来自新知识分子。后者大约为前者的十倍。1905年以前,社会领导阶层来自新知识分子者较少,到1912年民国建立以后,新知识分子逐渐取代了士绅而为社会的领导阶层。这种现象在本质上反映了 A. 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推手 B. 阶层变动源于经济结构变化 C. 政治制度变革制约社会演进 D. 封建地主阶级退出历史舞台
|
9. 难度:中等 | |||||||||||||||||||
下表为1800~1900年欧洲和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份额(%)。
据此可知( ) A.传统手工业在中国越来越占据优势 B.中国所占份额减少缘于制造业衰退 C.工厂的出现加速了欧洲工业化发展 D.工业化是欧洲超越中国的主要原因
|
10. 难度:困难 | |
晚清时期清政府实行专利制度,允许企业享有长时间生产经营垄断权。1912年北京政府规定专利保护期限最高为5年。后财政总长周学熙等为其所设公司申请30年的专利权时,未获批准。材料主要反映了民国初期 A. 建立了系统完善的经济法制体系 B. 经济立法鼓励工商业自由竞争 C. 中央政府限制官营商业的发展 D. 经济法规的执行存在漏洞
|
11.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1920年与1936年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日益衰落 B. 民族资本仍然受外国资本挤压 C.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 D. 帝国主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
12. 难度:中等 | |
(题文)据《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1912~1919年,中国新建的民族企业有600多家,新增资本大约13000万元,超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1927~1937年,民族工业的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这两个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均受益于 A. 政府的政策支持 B. 有利的外部环境 C. 实业家们的抗争 D. 传统经济的解体
|
13. 难度:简单 | |
1938年1月,国民政府为管理全国经济事务,将实业部改组为经济部,其职权范围包括了战时主要生产领域和商业领域,下属机构众多.经济部的设立 A. 适应了战争持久化的需要 B. 标志着工作重心转向经济领域 C. 提高了后方百姓生活水平 D. 导致抗战时期行政效率的低下
|
14. 难度:中等 | |
某学者认为,1943年和1944年民营工矿企业所得政府贷款占这两年后方民营工矿企业生产总值的39.5%和41.2%;同一时期政府有关部门为民营工矿企业培训的技术工人达3600人之多。据此可知,该学者试图论证抗战后期 A. 政府并未放弃沦陷区工业 B. 民营企业保障了抗战胜利 C. 国统区民营企业发展迅速 D. 国民政府扶植民营工矿业
|
15.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 材料一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 材料二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 材料三 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 (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 (3)阅读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
16.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 材料三仅1937年8月至1938年3月,上海被日军摧毁的工厂就超过两千家,损失超过八亿元。在华北,日本采取“军管理”办法,将中国民族企业整个吞并……1937年,宋子文乘人之危,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强行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当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 (1)请结合当时中国政治、经济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所说的“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2)根据材料二,说明1895~1913年中国近代工业中的三类企业发展情况,并指出三类企业出现这种发展情况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回答这一时期,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