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题文)英国牛津大学鲍德林图书馆收藏一幅中国明朝中叶的彩色航海地图。该图绘制的地域北起西伯利亚,南至今印尼爪哇岛和马鲁古群岛(香料群岛),东达北部的日本列岛和南部的菲律宾群岛,西抵缅甸和南印度。航海图上清楚地绘制出了明朝中叶中国帆船经常使用的6条东洋航路和12条西洋航路,研究明清时期中国的海外贸易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据此对这一时期明朝贸易得出的认识是 A. 朝贡贸易始终是明朝对外贸易的唯一形式 B. 明朝对外贸易一度活跃 C. 外贸的政治目的服从于经济目的 D. 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国库重要来源
|
2.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1949年3月美国记者伯恩斯拍摄于上海的两张照片。从中可以看出 A. 民族工商业受到列强与官僚的双重挤压 B. 国民政府覆灭时上海陷入了混乱与动荡 C. 下层民众遭受了没有硝烟的侮辱与伤害 D. 中国社会萌生着反差强烈的富裕与贫穷
|
3. 难度:中等 | |
17世纪前,欧洲主流观念极力在中国与欧洲间寻找相似性:18世纪时开始建立起“中国是欧洲的对立面”的认识,这个观念一直统率着欧洲人的中国观;一战后,有个别学者提出“东方文明对于建设一个共同的世界文明的必要性甚至是主导性”的观点。由此可见( ) A. 中西文明在碰接中逐渐融合 B. 欧洲对华评价从主观到客观 C. 欧洲对华认知停留在启蒙时期 D. 欧洲对华评价取决于其现实需求
|
4. 难度:简单 | |
2013年6月27日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宣布:应联合国请求,中国政府决定向联合国驻马里综合稳定特派团派遣工兵、医疗和警卫分队近400名官兵。这是中国军队自1990年首次派出联合国维和人员以来,参与的第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也是中国军队首次派出安全部队参与维和。此举说明 A.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地区性组织成为中国重要国际舞台 C.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正稳步推进 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开始确立
|
5. 难度:简单 | |
明清时期山西外出经商者众多,达到“挟轻资牵车四方者,则十室九空”的地步,但是依旧“壮者服贾,老者归田”。这主要说明 A. 商品经济占据主导 B. 重商主义观念盛行 C. 重本抑末观念仍影响深远 D. 社会逐利风气不断增长
|
6. 难度:简单 | |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有两位人物影响最大,其中有一位被称“为中国引来天火的人”,此人是: A.孙中山 B.陈独秀 C.李大钊 D.毛泽东
|
7. 难度:中等 | |
美国加州大学克拉克教授认为,“人类历史中期是只发生了一件事,即1800年前后开始的工业革命。只有工业革命之前的世界和工业革命之后的世界之分,人类其他的历史细节有意思,但不关键。”作者这样认为的主要理由是 A.工业革命之前人均社会生产总值没有明显的变化 B.工业革命过程中诞生了股份公司制度和金融制度 C.工业革命后人类的政治制度、生活方式等发生巨变 D.工业革命对人类的影响巨大使人类进入了工业社会
|
8. 难度:简单 | |
梁章钜《枢垣记略•规制》:“凡京外王大臣有奉特旨到军机处恭听谕旨恭读朱笔及阅看各处奏折者,方得在军机堂帘内拱立,事毕即出。其余部院内外大小官员不得擅入。其帘前窗下,均不许闲人窥视。满汉章京之值房亦如之。”这一材料旨在强调军机处 A. 极具机密性 B. 参与军政决策 C. 办事效率高 D. 办理军政要务
|
9. 难度:中等 | |
在雅典民主政治生活中,城邦对公职人员实行多种约束。其中包括 ①公职人员必须是成年男性公民 ②陪审法庭的监督 ③陶片放逐法的震慑 ④任期的限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0. 难度:简单 | |
(题文)某学者在编撰“近代中国妇女生活与婚姻发展史”时,依次选取了:“五四”后10年间女性逃婚与婚姻自主权的争取——1920年的征婚广告——上海“摩登女郎”的形成。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商品经济和工业化的冲击 B. 社会变革运动的影响 C. 新式教育使女性思想解放 D. 西方文化思想的传播
|
11. 难度:简单 | |
清政府曾颁旨宣谕:“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自积习相沿,视工商为末务,国计民生,日益贫弱,未始不因乎此。亟应变通尽利,加意讲求。”这表明 A. 清政府阻挠民族工业发展 B. 洋务运动导致清廷日益贫弱 C. 清政府改变重农抑商政策 D. 清政府接受资产阶级代议制
|
12. 难度:中等 | |
(15分)近代世界史中,英国在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方面远远走在其他国家前列,由此成为现代化潮流的“领头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 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学。 ——————刘成等《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 材料三 1796年时,120名下院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孙,占下院总人数的21%,还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族的赞助下当选的,二者加在一起,超过全院人数的70%。 ——————————程汉大《文化传统与政治变革》 材料四 (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中心完全转移了。……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5分) (2)材料二中“保守主义的政治”是如何建立的?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时期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4分) (3)材料四中“一次新的斗争”指什么?依据材料四,概括这次斗争的原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现代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2分)
|
13. 难度:困难 | |
史家有时会修正自己对历史的认识,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即为一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十多年前草写《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时候,我所看见康氏的著作不过是现在所看见中的一小半。他的思想,我既不能有全面的认识,也不曾作深入的剖析。因此我的论断不免有舛误的地方。例如我说:“康氏以立宪为保皇之手段,故其所号召者为假民权。托孔子以为变法之口实,故其所号召者为假维新。”多看他的著作,细研他的思想之后,我发现这个论断几乎与真相恰相反背。现在我认为这两句话可以改为“康氏以保皇为立宪之手段,其所号召者为渐进之真民主。谓孔子为改制之圣人,其所企求者实为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我现在的看法……可以说是遵行“过则勿惮改”的古训。 ——萧公权《问学谏往录》 材料二 萧公权于1940年写作《中国政治思想史》时,亦不免认为康有为反对革命。……直到后来看到大批有关康氏的原始材料,才摆脱……(某种)史观的阴影,对康氏有新的认识,所谓“假民权”“假维新”,原来都是真的。 ——汪荣祖《康有为论》 材料三 从历史的观点来看,这件事也许有某种意义: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的内涵。 (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为例,以“时代、史家与历史认识的修正”为主题进行论证。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
14.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祖宗承五代之乱……而又田制不立,田亩转易、丁口隐漏、兼并伪冒者未尝考按,故赋入之利视古为薄……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 ——摘自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四《田赋考》 材料二应将王安石变法置入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北宋处在中古田制瓦解,契约租佃经济确立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理念等都有所改变……改革的成败得失,绝非改革者的执拗性格使然,也不能单从集团斗争上去寻找原因,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摘自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 (1)材料一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哪项法令?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法实施的目的。 (2)材料二中的“社会转型”在经济上有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改革成败得失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
15. 难度:简单 | |
(历史选修3:20世纪战争与和平) 人类社会发展中有战争的存在,更有对和平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十六条(一)联盟会员国如有不顾本约……所规定而从事战争者,则据此事实,应视为对于联盟所有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其他会员国应即与之断绝各种商业上或财政上之关系,禁止其人民与破坏盟约国人民之各种往来,并阻止其他任何……联盟会员国或非会员国之人民与该国人民之财政上、商业上或个人之往来。 ——《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二依照顾问会议所提办法,设立一种特殊制度治理东三省,……此项为满洲而设之自治制度,拟仅施行于辽宁(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 ——李顿“国联调查团”报告书 材料三《非战公约》是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欧美盛行“和平主义”的形势下,欧洲政治和美国政治交错发展到一定阶段中的产物。它既没有杜绝秘密外交,也没有解决裁军问题。但是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它还是一个重要文件,因为它强调了不侵犯的原则。然而,当真正的危机来临时,它只能成为纸上的“非战”。 ——袁明《国际关系史》 (1)材料一中,国际联盟提出了哪些维护和平的原则?结合材料一、二全面评价国际联盟的作用。 (2)依据材料三分析《非战公约》产生的背景。为何“当真正的危机来临时,它只能成为纸上的‘非战’”?
|
16. 难度:中等 | |
(2018年新课标Ⅰ卷文综历史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美国在建国初,由于国力弱小,加之受华盛顿“中立政策”的影响,没有制定任何针对拉美地区的政策。19世纪后,美国开始加强对这一地区的关注,并进行了长期渗透及武力干涉。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正式宣布美国对邻国奉行“睦邻政策”,表示不干涉拉美国家的内部事务。随后罗斯福又呼吁美洲各国互相理解,消除一切阻碍正常贸易发展的人为障碍。1934年,德国在经济和政治上成功地渗入拉美。对此,罗斯福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废除与古巴的不平等条约,从海地撤军等,只以政治、经济手段维护和扩大其在拉美的利益。到1939年欧战爆发前,美国已和11个拉美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双方贸易迅速发展。 ——摘编自刘绪贻等主编《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盛顿“中立政策”和罗斯福“睦邻政策”基本特征的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睦邻政策”的作用及其实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