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科学发展所需的一些因素在先秦诸子百家思想中已经萌芽,比如,儒家的社会伦理化、墨家的实践经验化(实验技艺方法)、禅宗的概念澄清化(理论思维顿悟)和道家的系统逻辑模式(全息结构模型),以及一些技术发明的原型等。这一观点 A. 背离了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内容 B. 准确评价了诸子百家的历史价值 C. 有益于拓展认知传统文化的视野 D. 夸大了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作用
|
2. 难度:简单 | |
孔子“删诗书”,把周以前的很多礼法典籍等都烧了。而秦始皇“焚书”,六经皆毁。两者都( ) A. 是专政的一种手段 B. 是破旧立新追求社会进步 C. 是传播思想的手段 D. 代表不同阶层的意识形态
|
3. 难度:简单 | |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提出的治理社会的方案是 A. 法治 B. 专制统治 C. 德治 D. 无为而治
|
4. 难度:简单 | |
(题文)孔子认为,所谓“儒”者,不会因为处境困苦贫贱而灰心丧气,不会因为富贵而得意忘形,不会连累长辈,不会使官员糊涂。因为有这样的美德,所以才叫做“儒”。因此孔子主张 A. 无为而治 B. 以法治国 C. 兼爱非攻 D. 克已复礼
|
5. 难度:简单 | |
以下主张体现春秋战国时期道家思想的是 A. 克己复礼,民贵君轻 B.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C. 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 法不阿贵,以法治国
|
6. 难度:困难 | |
《史记•儒林传》记述了当时的学术源流:“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言《尚书》自济南伏生,言《礼》自鲁高堂生,言《易》自淄川田生。言《春秋》于齐鲁自胡毋生,于赵自董仲舒。”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A.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结果 B. 西汉政府政策调整的结果 C. 齐鲁之地经济最为发达 D. 百家争鸣历史格局的遗留
|
7. 难度:中等 | |
周公将从远古到殷商的礼仪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和规范化,孔子也一再强调自己“梦见周公”“吾从周”。但后世普遍认为儒家思想的开创者是孔子而非周公,这主要是基于孔子 A. 将血缘纽带注入到政治秩序之中 B. 更加注重等级规范和尊卑秩序 C. 将礼乐制度改造为封建统治秩序 D. 高扬道德自觉并关注人伦亲情
|
8. 难度:困难 | |
(题文)韩非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矛盾”的概念。他还指出“定理有存亡,有生死,有盛衰”、“物之一存一亡,乍死乍生,初盛而后衰者,不可为常。”这些思想 A. 反映了战国时期君臣关系的紧张对立 B. 反映了韩非对道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C. 表明了春秋时期辩证法思想的萌发 D. 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约束规范人的思想
|
9. 难度:简单 | |
某位先秦学者提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人应该通过内省去保持和扩充四种品德,否则将会丧失这些善的品质。这位学者是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庄子
|
10. 难度:中等 | |
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朱熹说“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两者的共同点是 A. 反映社会普遍现象 B. 注重个人品德 C. 重建人伦等级秩序 D. 反对正当欲望
|
11. 难度:中等 | |
战国时期齐宣王多次向孟子问政,甚至像齐伐燕这样的重大决策,也向孟子征求意见。后因彼此政见不合,孟子要离开齐国,齐宣王还尽量挽留他。这反映出 A. 齐国学术氛围日渐宽松 B. 孟子的思想在齐国受排斥 C. 儒学无法迎合社会需要 D. 士阶层的社会地位凸显
|
12. 难度:中等 | |
孔子说:“鸟兽不可与之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这说明孔子 A. 主张实行礼治,反对法治 B. 对自身修养有极高的要求 C. 主张变法革新,积极入世 D. 人与自然之间要和谐相处
|
13. 难度:中等 | |
有人在评论某先秦学者时说:“他认为人们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看起来是千差万别的,但由于世间万物是齐一的,那么,言论归根结底也应是齐一的,没有所谓是非和不同。”该先秦学者最有可能是 A. 墨子 B. 荀子 C. 庄子 D. 韩非子
|
14. 难度:困难 | |
西周分封制形成等级森严的礼序书面,决定了人们之间相对稳固的社会关系。但到春秋战国时期战乱、兼并等事件的频频发生促进孔子“克己复礼”、老子“小国寡民”。先秦诸子的这种复古情绪主要反映了: A. 社会进步与付出代价之间的矛盾 B. 先秦诸子的思想落后 C. 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 D. 社会变革符合历史潮流
|
15.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齐桓公当政时期,在临淄的稷门设立学宫,“稷下学宫”因此而得名。当时稷下曾先后存在过儒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等,以及博学而无所归属的学者。在稷下有定期的学术集会,稷下学宫的讲学已经超出了一般私学讲学的水平,显得更为正规。为了鼓励学者们进行理论探讨,齐国君主让学者们“不治而议论”,即不担任具体职务,却可以对国事发表批评性的议论。齐宣王当政时,齐国势力强大,却能向士人折腰求作学生。正由于此,致使天下学者竞相来齐。 ——摘编自王志民《稷下学宫与轴心时代》 (1)据材料,归纳“稷下学宫”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
16.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齐桓公当政时期,在临淄的稷门设立学宫,“稷下学宫”因此而得名。当时稷下曾先后存在过儒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等,以及博学而无所归属的学者。在稷下有定期的学术集会,稷下学宫的讲学已经超出了一般私学讲学的水平,显得更为正规。为了鼓励学者们进行理论探讨,齐国君主让学者们“不治而议论”,即不担任具体职务,却可以对国事发表批评性的议论。齐宣王当政时,齐国势力强大,却能向士人折腰求作学生。正由于此,致使天下学者竞相来齐。 ——摘编自王志民《稷下学宫与轴心时代》 (1)据材料,归纳“稷下学宫”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