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9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拟题精选:第10课 鸦片战争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学者蒋廷黼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治外法权,在道光时代人的目光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他们想,那是最省事,最方便的办法。”列强取得该特权是依据

A. 《南京条约》附件    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马关条约》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在鸦片战争后与中国签订的条约中,英国人获得了“倘遇有交涉涉词讼,管事官不能劝息,又不能将就,即请华官会同查明其事、”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的权力。这项权力严重破坏了中国的

A. 领土主权

B. 关税主权

C. 司法主权

D. 贸易主权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近代历史上,面对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华战争,中国军民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顽强抵抗,但是最终均告失败。其根本原因在于

A. 西方列强船坚炮利

B. 战略战术失误

C. 社会制度落后

D. 政府奉行妥协投降政策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作者强调的是

A. 要正确认识西方侵略动机

B. 要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侵略

C. 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

D. 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 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

D. 抗日战争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议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往来,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此规定(  )

A. 违背了清朝外交平等的原则

B. 体现了中外完全平等、开放交往的理念

C. 凸显了清朝天朝上国的至尊风范

D. 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

A. 中国外交逐渐自强

B. 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

C. 中国近代主权彘失

D. 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1938年,蒋廷黻先生在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指《南京条约》内容)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对《南京条约》内容中关于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的轻看说明清朝统治者

A. 重在防范西方对华经济侵略

B. 对西方各国给予同等待遇

C. 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淡薄

D. 执行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这次战争证明,欧洲海战陆战的方法不仅白人能用,黄人也能用;贵国非常之进步,最使我惊醒,我们中国长夜迷梦,会因为贵国打击而破灭,然后大步进入醒悟阶段。”材料中所指战争

A. 促成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

B. 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 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认为,“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应该获准管理自己——以显示中国的宽宏大量,并减轻管辖他们的任务。”下列条款与此意思相符的是

A.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B. “允许英国人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永久性居住”

C. “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D. “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题文)19世纪前期,《澳门新闻报》载:鸦片入口,议定规银,每箱若干。这些规银系与总督衙门以及水路文武官员,唯关口所得最多。此项银两,皆预备存在英国或他国鸦片船上,以便分派。或在船上来取,或在省城交收。据此可知当时

A. 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B. 虎门销烟后鸦片走私禁绝

C. 清政府对西方侵略的认识不足

D. 腐败统治潜伏着民族危机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主要是因为

A. 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 长期闭关锁国政策被打败

C.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

D. 专制君权受到强烈冲击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鸦片战争期间,琦善奏报:“连日详查该夷进兵情形,向共知其仅长于水战,今讵料其并设有陆兵”;“至其陆战之兵,技艺原不甚矫捷,而器械则甚属淫巧。”琦善的奏报

A. 促使清军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

B. 表达了“师夷长技”的思想

C. 直接导致《南京条约》的签订

D. 隐含着“天朝上国”的观念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题文)鸦片战争之后,马克思曾断言不平等条约不能扩大英国和欧美对华的输出。1847年,欧洲爆发经济危机。英国议会选出的专事中英贸易调查组得出的结论是:用银子来支付鸦片足以使华人的一般贸易遭受巨大损失,而丝和茶则能抵偿其余商品的价值。由此可见,当时的中英贸易

A. 鸦片贸易占有绝对优势

B. 未满足列强的预期

C. 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冲击

D. 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从鸦片战争后到十九世纪末,“民教”冲突不断,大小教案达四百余起。但在1901年后数量迅速递减,直至辛亥革命前后此类案件已渐趋为无。这一变化最能够反映出当时

A. 中外民族矛盾日趋走向缓和

B. 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

C. 西方各国加强对中国的控制

D. 救亡的路径由自强转向革命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1910年的上海法租界,法国人索姆委托经纪人李某从事黄金期货交易,结果导致索姆损失一万余两白银。索姆起诉并要求被告赔偿损失。法方陪审认为当事人之间合同没有规定交易时间、方式,被认定为黄金投机行为。根据《法国民法典》,法院驳回原告请求。这则材料可以反映出

A. 法国陪审在租界内不敢偏袒法国人

B. 清朝末年中国开始出现投机活动

C. 法院受《大清律》影响而维护中周人利益

D. 近代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

B. 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摄取更多的在华利益

C. 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D. 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近代有识之土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 领事裁判权

B. 片面最惠国待遇

C. 永久居住及租地权

D.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他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 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半殖民半封建完全形成

B. 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

C. 领土和主权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道路被迫中断

D. 冲击了传统的“夷夏”观念,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有人在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对领事裁判权理解正确的是:

A.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

B. 是一项符合时代需要的法律规定

C. 实现了中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进程

D. 直接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世纪中叶,欧洲出现了以法律条约为基础的新型国家平等关系秩序。然而这一新的国家秩序在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驱动下,又形成了向外扩张的“世界国家秩序”。西方将暴力强权贯注到条约形式之中,用有悖于国家主权原则的条约制度,不断将更多的国家纳入新的“世界国家秩序”之中。18世纪末英国商人和政府开始谋划与中国建立条约关系;1816年带着“将公司贸易建立于安全、稳固和平等的基础上”的使命来到中国的英国代表阿美士德却连嘉庆的面都没有见到便被送回。此时英帝国开始放弃长期实行的和平协商方式,用武力与中国建立条约制度的舆论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已普遍形成。

——摘编自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材料二:英国人这样描述清政府早期对条约的态度:“中国代表们并不细加市查,一览即了。”因为条约在清政府看来,通商权利原本就符合施之(夷狄)以恩惠的羁縻之道。60年代后,英、美等国分头向清政府递交一项声明,对各省执行条约的状况表示不满,并向清政府提出警告。1864年,清政府刊印《万国公法》,对此李鸿章认为为民族挽回权益计,遵守与应用《万国公法》应成为时代之必需。1884年,总理衙门表示:“惟我中国办事,均系十分遵约,一本万国公法而行。”至20世纪初,驻俄公使明确提出效法日本,改革内政,以修改约章。

——摘编自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1)根据材料一,归纳西方“世界国际秩序”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中期英国将中国纳入“世界国际秩序”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待近代条约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变化做出简要评价。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