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题文)明朝中后期,在福建龙溪、南靖、长泰、云霄、漳浦、平和等县,佃户向地主交纳“粪土银若干,名曰‘佃头银’”,从而获得长期佃种的权力,使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这种现象 A. 标志着农业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 改变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 体现了佃户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 D. 说明“重本”政策出现松动
|
2. 难度:中等 | |
(题文)东汉豪强地主经营的田庄,组织大规模的多样化生产……既种植谷物、蔬菜、经济作物,又从事纺织、酿造、制药等生产。此类田庄的增多( ) A. 直接导致了商品交换范围的缩小 B. 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经济的发展 C. 顺应了豪强地主垄断农业的潮流 D. 提供了商品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
3. 难度:中等 | |
据历史学家估算,战国时粟的亩产量大约接近今天的80市斤,西汉时粟的亩产量提高到93市斤,唐宋时,粮食一般亩产大约达到200多市斤,明清大约达到400多市斤。在古代中国,粮食产量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A. 粮食作物品种的增加 B. 统治阶层的大力提倡 C. 精耕细作的农业模式 D. 农民的长期辛勤劳动
|
4.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天工开物》中的“花机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 A. 手工业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 B. 传统丝织工艺发展到新的高度 C. 对外贸易发展对手工业的需求 D.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必然产物
|
5. 难度:简单 | |
按明代规制,地方四品以上官员禁止经商。然而明代中叶以后,地方臣子们纷纷“下海”。嘉靖时,首辅徐阶就在老家华亭蓄养了许多织妇,做起了纺织生意。这说明,明代中叶以后 A. 轻商意识淡化 B. 经济模式变化 C. 内阁地位上升 D. 吏治渐趋腐败
|
6. 难度:简单 | |
元朝立国,将民间工匠强制征调,为官府服务,编入“匠籍”。清初宣布废除“匠籍”,工匠在法律上获得了一般民户的地位。乾隆帝说:“国家兴修工作,雇募人夫,原欲小民实授价值,以为赡养身家之计一”。这一变化 A. 打破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地位 B. 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巩固 C. 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 促进了民营手工业发展
|
7. 难度:中等 | |
(题文)清朝乾隆年间,官员刘方霭在奏折中提到了农民“无田可耕,则力佃人田;无资充佃,则力佣自活”的现象,这种现象反映了 A. 商品经济较快发展 B. 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加强 C. 先进生产力的推广 D. 江南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增长
|
8. 难度:中等 | |
据载,山东济宁清初开始种植烟草,道光年间济宁“环城四五里皆种烟草……大约膏腴皆为烟所占,而五谷反为瘠上”。山东寿光等地亦“转相慕效”“不数年而乡村遍植,负贩者往来如织”。这反映出当时山东 A. 深受列强贩卖烟土的毒害 B. 手工卷烟技术领先于全国 C. 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解体 D. 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
9. 难度:中等 | |
据统计,1600—1609年,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的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为22430匹和15000匹,而从1640—1649年,两地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降为11450匹和3000匹。与同时期的英、法比较,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毛纺布产量下降的原因是 A. 商业革命的影响 B. 价格革命的影响 C. 意大利不重视技术革新 D.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
10. 难度:中等 | |
1684年,荷兰每磅中国武夷茶售价是80荷盾,1698年,售价是7.75荷盾,至1701年,跌至2.32荷盾。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东西方贸易日益萎缩 B. 茶叶在荷兰遭遇滞销 C. 世界性市场初步形成 D. 商业革命的不断发展
|
11. 难度:中等 | |
(题文)16世纪的一位英国人曾说过,以前的农民及其一家都睡在地板上,厨房里仅有一两口锅;而到16世纪末,一位农夫可能拥有“在橱柜里摆有一套精致的锡铅合金餐具,三四张羽绒床,好几套床罩和挂毯,一个银制的盐罐,一罐酒……以及一打羹匙”。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 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B.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C. 商贸中心发生转移,英国经济发展迅速 D. 圈地运动不断扩展,英国农民收入增加
|
12. 难度:中等 | |
17世纪中叶,荷兰不仅垄断了黑奴贸易,还从非洲源源不断地将黄金、白银运到国内,将美洲庄园生产的蔗糖、棉花、玉米等农作物大量地运输到欧洲市场出售。这反映了当时 A. 荷兰成为世界殖民帝国 B. 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C. 黑奴贸易引发价格革命 D. 欧洲殖民扩张的加剧
|
13. 难度:中等 | |
“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自己穷困潦倒。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这段材料旨在说明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B. 英国工业革命中贵族阶层的衰落 C. 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D. 工业革命中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
|
14. 难度:中等 | |
“管理的集中,以保证少数上层领导人大权独揽来维持规定的价格标准;消除竞争,以杜绝外国竞争的保护关税来保证在市场上的稳固地位;以较少数企业、但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方法,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这种生产组织方式 A. 促进工厂制度的全面建立 B. 推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C. 促进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 推动大企业时代的到来
|
15. 难度:简单 | |||||||||||||||||||||||||||||||||||||||||
下表是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对该表所含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中国经济呈现半殖民地特征 B. 农业发展缓慢成为社会问题 C.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 D. 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动
|
16. 难度:中等 | |
据统计,从1895年到1900年的五年内,属于官督商办、官办企业的资本额,由占77.6%下降到30%,属于民族资本的商办企业的资本额,由占22.49上升到70%,资本额增长数量近三倍。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末“新政”的有力推动 B. 民间设厂受到政策支持 C. 洋务运动的破产带来契机 D. 列强对中国投资的剧增
|
17.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表,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清户部银库库存新收银数量表银数单位:万两
A. 清政府急需偿还债款 B. 政府投资开办工厂 C. 国内农民起义的影响 D.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
18. 难度:中等 | |
据统计,从1913年到1921年,北洋政府总共颁布了40余项经济法规,基本上涵盖了社会经 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且涉及了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经济管理等领域。这些经济法 规的颁布 A. 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潮流 B. 促进了实业救国思想的产生 C. 扭转了工业布局不合理的局面 D. 健全了中国的经济法律体系
|
19. 难度:困难 | |
1900年前后的上海、天津、汉口等租界区域,一些中下层人士热衷于“紧身窄袖半洋装”和“马夹密门绸纽扣”;知识分子与买办阶层则青睐于“金丝眼镜雕毛扇,窄袖衣衫阔领头。品海香烟龙角嘴,包车钻戒诩风流。”这表明当时 A. 消费观念开始发生变化 B. 阶层等级观念逐渐淡化 C. 开放程度影响消费观念 D. 国人服饰发生根本变化
|
20. 难度:简单 | |
(题文)袁昶《乱中日记残稿》“顺(天府)属州县中穷民,失车船店脚之利,而受铁路之害者,约四万余人”。材料反映铁路的修筑 A. 阻碍当地经济发展 B. 利于反抗外国侵略 C. 促进社会经济转型 D. 改变传统就业结构
|
21. 难度:中等 | |
1924年,苏联同外国资本家签订的技术援助协定数量为5个,1929年时,增加到70多个,1931年,已增加到124个;1931年,苏联进口机器设备的数量,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到1932年,约占50%。材料主要反映出苏联 A. 尝试打破原有的经济体制 B. 抓住契机为工业化服务 C. 得到西方国家的承认支持 D. 沦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
|
22. 难度:困难 | |
1955年,苏联《关于修改农业计划工作方法》的决议规定,农业发展由各区执行委员会下达计划任务,由集体农庄和农庄庄员根据需要自行确定各种作物的播种面积,国家计划委员会只负责农业发展的远景规划和协调平衡工作。这一做法 A. 恢复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B. 提高了庄员的生产积极性 C. 突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D. 形成了合理的工农业比例
|
23. 难度:中等 | |
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出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业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 A. 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 B. 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C. 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D. 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
|
24.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发展不再只是本身的事,中国的命运不再完全由内部决定,对外关系的重大事件不仅成为古代和近代两个历史时期的分界线,而且在整个近代时期,又往往成为区别不同历史阶段的标志,如洋务阶段、抗战阶段……这是中国近代化和工业化的一大特征。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近代史开端》 材料二 计划经济国家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基本实现工业化的背景下才开始工业化进程,走了一条由国家计划推动,重工业优先发展、以粗放型增长方式为主、过分追求高速度、……片面强调自力更生的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则是克服传统工业化道路缺陷和不足,以信息化带动,力求产业结构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外开放和政府导向、市场推动型的工业化道路。 ——摘编自向琳《论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材料三 美国等先行工业化国家的增长模式20世纪90年代发生先前未曾预料到的变化,由依靠资本和其他资源的投入转为依靠人力资本(人的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和经济效率的提高,是另一种工业化增长模式。 ——摘编自吴敬琏《中国应当走一条什么样的工业化道路》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化和工业化的一大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阶段”工业化模式的不足之处。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中美两国在“工业化道路”策略上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在产业结构方面的共同之处。
|
25.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6世纪初,西班牙凭借从事航海活动的先发优势和拥有欧洲最强大的陆军和海军,一度成为海上霸主和欧洲最大的殖民国家。但是重商主义政策并没有给西班牙带来持久的经济繁荣和海上霸权。为了维持欧洲最庞大的军事力量,财政却经常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大量贵金属的流入一方面造成了物价飞涨,民生调敝,另一方面助长了穷奢极欲的社会风气和好逸恶劳的懒惰习气,而农业生产一直停滞不前,制造业也没有能够发展起来。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确立海上霸权。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英国逐步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国王的垄断特权被国会立法所终止,作为市场经济基础的私有产权制度得以确立,英国政府逐渐减弱了对经济的控制和干预。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令人惊异和美慕 ——摘编自吴敬琏《大国崛起的五个共同要素》 阅读材料,指大国崛起的因素,并结合其它相关史实对此加以阐述。(要求:明确指出因素,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
26. 难度:中等 |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子产,春秋时期郑国人,辅佐郑简公、郑定公。子产当政后积极改革,首先改革田制,取消井田制,承认私田归个人所有;对下层人民的管理上,将居民编成“什伍”制,削弱了领主对农奴的控制权,促进农奴向自由民转化;军事改革方面,国家用统一征收的丘赋购置军需物资,军队归国家统一管理,平民同贵族一样要交田税、军赋,改变了过去战时兵力从领主那里征用的方式,使贵族失去了对平民的控制权。春秋时期,诉讼案件的判定几乎以执政者的主观判断为标准。为改变这种状况,子产将有关法律条文铸在鼎上,公之于众。在外交方面,子产通过努力为遭受晋、楚两国压榨的郑国争取到了“轻赋”,提升了郑国在诸侯国中的威望。 ——王新利《春秋贤相子产的弱国强政之道探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子产改革的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子产改革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