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黄宗羲评价某先贤说:“先生之学……出入于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该先贤是 A. 程颢 B. 朱熹 C. 王守仁 D. 李贽
|
2. 难度:简单 | |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认为:“汉代强调良好的政府是基于伦理的和谐,甚至将天与政治混为一谈。如此将宇宙观及政治学混为一谈,笼统地称之为儒教,固然符合了某种目的,但其流弊则是一经摆布,今后两千年则再难以摇撼之。”造成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难以摇撼之”的主要原因是 A. 符合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B. 提出了天人感应的思想 C. 已经被广大民众普遍接受 D. 能够促进古代社会和谐
|
3. 难度:中等 | |
“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的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了 A. 近代学校广泛开展女权运动 B. 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 C. 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D. 自由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
4. 难度:简单 | |
胡适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他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那个名词就是‘科学’……直到民国八九年间梁启超先生发表他的《欧游心影录》,科学方才在中国文字里正式受了‘破产’的宣告。”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新文化运动传播的科学与理性主义宣告破产 B. 梁启超反对新文化运动 C. 梁启超受到西方一战后反现代化思潮的影响 D. 胡适赞同梁启超的观点
|
5. 难度:简单 | |
从唐代遗存下来的雕版印刷品实物中,可考的专门刻家就有“成都府樊赏家”“龙池坊卞家”“西川过家”“京中李家”等多家。这实际上反映了唐代 A. 民间活字印刷业成为印刷主导 B. 官营雕版印刷业的发达 C. 政府鼓励民营手工印书业发展 D. 私营雕版印刷业的发展
|
6. 难度:简单 | |
戊戌变法是在“民族危机迫在眉睫的情势下仓促上阵的向敌人学习的运动,‘自光绪十四年,康有为以布衣伏阙上书,极呈外国相逼、中国危险之状……请厘清积弊,修明内政,取法泰西,实行改革。’这场改革具有明显的植入性。”此论旨在说明 A. 改革缺乏内在的社会动力 B. 变法的舆论动员极不充分 C. 变法目标背离近代化方向 D. 改革措施脱离了中国国情
|
7. 难度:简单 | |
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后,支持新文化运动,提倡学术研究,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这一主张最重要的影响是 A. 活跃了思想,使学术兴盛 B. 对旧势力妥协,致使北大旧势力猖獗 C. 不利于资本主义思想的传播 D. 保护了进步学术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
|
8. 难度:中等 | |
梁启超在《保教非所以尊孔论》(1902年)一文中说:“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居今日诸学日新、思想横溢之时代,而犹以保教为尊孔子,斯亦不可以已乎!”下列对梁启超所说“今日诸学日新、思想横溢”的具体表述正确的是 ①西学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②更多的人向国外寻求救国真理 ③不同的政治主张涌现并展开争论 ④思想文化十分活跃,诞生了一大批思想家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
9. 难度:中等 | |
新文化运动以来,鲁迅为青年读书提出的建议是:少看或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陈独秀认为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鬼话来捣乱。这反映出 A. 鲁迅、陈独秀主张用外来文化作补充 B. 中国人崇洋媚外 C. 鲁迅、陈独秀对传统道德文化持批评态度 D. 中国传统文化已经过时
|
10. 难度:简单 | |
“仁政”是儒家思想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C.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
11. 难度:中等 | |
黄宗羲指出“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对该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 发展商业,工商皆本 B. 治贫须与治愚相互结合 C. 整顿吏治,惩治腐败 D. 统治者应实行轻徭薄赋
|
12. 难度:中等 | |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是《诗经》的一大特色。下表中诗句与解读有误的是
A. A B. B C. C D. D
|
13. 难度:中等 | |
(题文)商鞅的“重农抑商”思想和黄宗羲的“工商皆本”思想的相同点是 A. 维护的阶级利益相同 B. 产生的历史条件相同 C. 都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 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
14. 难度:中等 | |
下表是《时务报》以中国为主题的译稿(翻译外国人“看清朝”的文章)分类表(部分),这主要反映了维新派 A. 对变法的具体主张缺乏研究 B. 希望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机 C. 通过外国人施压清政府进行变法 D. 着重强调发展近代工商业经济
|
15. 难度:简单 | |
苏轼在文学和艺术领域都有着极高的造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苏轼作诗善于借鉴和吸收民歌和神话,故雄奇豪放、瑰玮绚灿 B. 苏轼打破诗与词的界限,使词从“樽前”“月下”走向社会人生 C. 苏轼以行书名世,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北宋四大家” D. 苏轼“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诗句反映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
16. 难度:中等 | |
战国时期的庄子,“尝为蒙漆园吏,后弃官隐居,编织草鞋、濮垂钓。楚威王厚礼延请,许其为相,庄嘲而不纳,终身不仕”。庄子“终身不仕”的做法与下列思想相关的是( ) A.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D.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
17. 难度:简单 | |
甲午战争之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流行用语,在新式学堂及学会均以其作为办学及创会的口号,然而新式学堂及学会的教学内容与发展目标,却偏重于西学或新学。形成此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因为新式学堂及学会的创办人: A. 多半是接受西方新式教育的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较为陌生 B. 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它会阻碍西学的发展 C. 多为外国人士或在华传教士,自然会偏重于西学或新学的引介 D. 多以“中学为体”作为对付保守势力攻击学堂及学会的挡箭牌
|
18. 难度:简单 | |
培根说:“(中国)有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化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培根说的第二种东西是指我国古代的( ) A. 印刷术 B. 造纸术 C. 指南针 D. 火药
|
19. 难度:简单 | |
我国著名古代文学研究专家徐朔方说:“小说成书时,三教合一盛行到这样地步,以至宋、元、明士大夫中间难得找到一个不受对方影响的儒者、道人或居士(以佛为主)。”下列小说中,最能反映“三教合一”这一文化现象的是 A. 《西游记》 B. 《水浒传》 C. 《三国演义》 D. 《儒林外史》
|
20. 难度:简单 | |
北宋地理学家朱彧《萍洲可谈》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或以十绳钩,取海底泥嗅之,便知所至.”材料可以论证中国古代 A. 经验与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B. 重视科技运用与思想迷信两者并存 C. 天文科学研究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D. 比较全面了解世界各国的地理特点
|
21. 难度:中等 | |
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
|
22. 难度:中等 | |
(题文)在近代西方共和观念传入中国后,当时的人们认为“共和”必须包括对政府权力的宪政约束。据《新青年》中“共和”、“民主”两词的使用频率统计,“民主”一词的使用次数在1918年时还远远少于“共和”一词,而从1919年1月开始反超“共和”。上述变化反映( ) A. 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深入人心 B.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C. 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D. 先进知识分子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失望
|
23. 难度:简单 | |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就社会转型问题曾说:“有人主张寻求文明应先取其外形,但一旦遇到障碍,而又束手无策;我主张先求其精神,排除障碍,为汲取外形文明开辟道路。”按照他的观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进程应该是 A. 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一新文化运动 B. 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 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
24. 难度:中等 | |
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 ①“专制主之君,立宪公之民;专制家天下,立宪公天下” 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 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④“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①②④③ D. ④①②③
|
25. 难度:中等 | |
董仲舒在答汉武帝的策问中指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材料反映出董仲舒 A. 一生都反对邪辟之说 B. 认为政治与思想上的“大一统”是历史必然 C. 有力地推动了法家思想的发展 D. 独尊儒术,反对“尊儒尚法”“外儒内法”
|
26. 难度:简单 | |
依据你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所示京剧角色的四大行当,正确的是 A. ①生②净③旦④丑 B. ①净②生③旦④丑 C. ①旦②生③丑④净 D. ①生②净③丑④旦
|
27. 难度:困难 | |
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是近代先进中国人的不懈追求。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王韬认为:“形而上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西人也,以器胜。”“器胜取诸西国,道则备当自躬。” 王韬在1883年出版的《弢园文录外编》中指出:“论者徒夸其水师之练习,营务之整顿,火器之精良,铁甲战舰之纵横无敌,为足见其强;工作之众盛,煤铁之充足,商贾之转输负贩及于远近,为足见其富,遂以为立国之基在此,不知此乃其富强之末,而非其富强之本也!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久不变。” 材料二梁启超在《上陈宝箴书论湖南应办之事》中指出:“今之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兴民权斯固然矣,然民权非可以旦夕而成也。权者生于智者也,有一分之智,即有一分之权。……是故权之与智,相倚者也。昔之欲抑民权,必以塞民智为第一义;今日欲伸民权,必以广民智为第一义。欲兴民权,宜先兴绅权;欲兴绅权,宜以学会为之起点。绅权故当务之急矣,然他日办一切事,舍官莫属也。……故开官智又为万事之起点。” (1)依据材料,指出王韬思想主张的变化。 (2)依据材料,概括梁启超的政治主张及实现步骤。
|
28.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拱(环绕)之……子为政,焉用杀,予欲善而民善矣。 ——孔子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患,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三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 ——朱熹 材料四 新文化运动时期,吴虞以言词激烈而名噪一时。他在文章中公然称呼孔子为“盗丘”,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两人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分析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观点。结合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儒学的主要特点及消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概述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 (4)你是否同意材料四中吴虞的观点并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