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山西省长治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百姓”在先秦时期是贵族的统称,直到春秋后半期,宗族逐渐破坏,土地个人私有的地主阶级代替土地嫡子世袭的领主阶级兴起,“百姓”才逐渐失去贵族的意义,社会地位与普通庶民相似。这说明

A. 先秦时期贵族因姓氏繁杂称“百姓”

B. 地主阶级的兴起是贵族衰落的根源

C. 土地私有及宗族观念使“百姓”质变

D. “百家争鸣”与“百姓”都承古萌新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晏子春秋》中的“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韩非子·说林下》中的“买椟还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A. 推行重农抑商    B. 商业意识增强

C. 社会转型加快    D. 经济管理规范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东汉虽设有盐铁官,但只负责征税,实行“纵民煮铸”的政策。盐铁政策的变化有助于

A. 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B. 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C. 促进小农经济发展

D. 中央集权制度强化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在邻家一个未婚女子逝去时嚎啕 大哭,但在母亲的葬礼上却吃肉喝酒。他的举动震惊了世人。阮籍的言行表明

A. 儒学社会地位降低    B. 离经叛道成为时尚    C. 追求个性和真爱    D. 儒家礼法遭到挑战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宋朝“广开科举之门,俾人人皆有觊觎之心,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这表明宋代科举制的实行

A. 推动了理学思想形成

B. 影响了社会的价值取向

C. 完善了中央集权体制

D. 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题文)苏州商人忌言“翻”“阻”二字,因为汉语口语中同音异义字很多, 所以措辞上的讲究就变得很有意思了。比如,“筷子”原称“箸”,与“阻”同音。因 为商人担心自己的货物受阻,所以苏州人用与“快”同音的“筷”来替代,故而有了今 天我们习成的“筷子”。这表明

A. 商人用智慧消除经济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

B. 日常商业生活中充斥着类似趋利避害的做法

C. 讲究日常生活中的言语措辞有利于生意兴隆

D. 商业活动全面影响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在十八世纪的北京周边,煤矿的经营者发展出一套财务制度,与现今的普通买卖非常相似。在四川南部经营盐矿的商人通过宗族资产筹集资本,建立大规模且具有弹性的合伙关系。这些实例都体现了中国社会转型时期

A. 资本主义萌芽得到健康发展

B. 股份制成为企业资金主要来源

C. 明清时期完成了社会的转型

D. 一些企业财务经营制度的革新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19世纪前期,《澳门新闻报》载:鸦片入口,议定规银,每箱若干。这些规银系与总督衙门以及水路文武官员,唯关口所得最多。此项银两,皆预备存在英国或他国鸦片船上,以便分派。或在船上来取,或在省城交收。据此可知当时

A. 鸦片走私与吏治腐败相关

B. 闭关锁国政策使鸦片贸易受阻

C. 中国官员贵华贱夷的传统观念已改变

D. 鸦片贸易使白银外流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鸦片战争后,姚莹写下《康猷纪行》,“冀雪中国之耻,重边海之防”,“欲吾中国稍习夷事,以求抚驭之方耳”。该书的意义在于

A. 开启了中国早期近代思想启蒙的先河

B. 抛弃了天朝上国观念主动融入世界

C. 引起了清政府对边防问题足够的重视

D. 推动了清政府大规模近代化的实践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提到:“北京同那些最富饶的省份的联系被切断时,当地士绅的头面人物就不得不就地筹款招兵来平定叛乱。在士绅领导下的这种地方军事化,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新事物。”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辛亥革命

D. 国民大革命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四、浙江省杭州府。”该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辛丑条约》

D. 《胶澳租界条约》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朕今涕泪以告先庙,慷慨以誓师徒,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口,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至于五尺童子,亦能执干戈以卫社稷。清朝颁布的《宣战诏书》针对的是( )

A. 英国武力占领香港岛

B. 英法联军攻陷广州

C. 日本袭击清军运兵船

D.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1907年《东方杂志》发表《兴女学议》一文,指出“使女子有国家思想、公共观念,以为异日陶铸幼童之地者,固当今第一要务也”。作为个案,这折射出

A. 三民主义思想影响巨大

B. 国家意识和公共观念深入人心

C. 传统女性观的变化与新思想的传播

D. “教育救国”主张被大众接纳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辛亥革命爆发,康有为接连发表了十篇救亡论,后来,又发表了“共和政体论”,分析中国不适合美国式的共和政体,而只适合“虚君共和”。这说明

A. 当时国内政体的争论非常激烈

B. 康有为较认同英国式立宪政体

C. 康有为认为辛亥革命不合国情

D. 辛亥革命后社会出现信仰危机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下表为1933——1936年中国轻工业平均指数增长表,这一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列强干预经济刺激消费

B. 美国扶蒋反共政策影响

C. 国民政府经济政策推动

D. 国家统一社会环境稳定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毛泽东曾说道:“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阶级……选举自己的政府,向着帝国主义的走狗即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们实行专政。”文中的“现阶段”指的是

A. 国民革命时期

B. 土地革命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据中国网刊载:1973年,毛泽东委托民主人士章士钊前往香港与台湾人士接触,商谈国共两党再度合作事宜;1975年,年迈的蒋介石思乡心切,委托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密约毛泽东访问台湾。这些做法

A. 结束了两岸之间的军事对抗

B. 打破了两岸之间的隔绝状态

C. 宣告了和平统一方针的确立

D. 彰显了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1980年8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在讲话中指出:“要使我们的宪法更加完备、周密、准确,能够切实保证人民真正享有管理国家各级组织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利,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利……关于不允许权力过分集中的原则,也将在宪法上表现出来。”这番讲话的意义是

A. 从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任务

B. 废除了干部领导职务的终身制

C. 为全面开启依法治国创造了条件

D. 为宪法的修改提供了指导思想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1985年,国家取消了计划外价格不得高于计划内价格20%的限制,生产资料“双轨制”价格政策正式实施;1988年,国家决定放开价格管制,取消价格双轨制;1989年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后有步骤的、稳妥的价格改革重新回归。这表明我国

A. 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B. 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C. 政府减少对经济的调节

D. 经济体制改革的渐进性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公元前6世纪的雅典法律规定,公民在出现严重政治争论的时候,保持中立或不参与的,将被剥夺公民身份。这表明当时雅典

A. 公民个人权益受到限制

B. 公民的参政热情消退

C. 重视培养公民政治素养

D. 公民政见的高度一致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罗马法的监护制度十分完善,罗马法将保护未成年人及其他社会弱者的利益看成是一种义务,一种社会公职,强调国家和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责任。这体现了罗马法的

A. 法律至上原则

B. 人文主义精神

C. 自由公正意识

D. 天赋人权思想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在对自由权、参与权、反抗权的一片欢呼声中,得到《人权宣言》认可的人民大众似乎忘却了宣言制定者一再强调的依法行事的原则;而失却这一羁绊,自由也就将如脱缰的野马而狂奔不止。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宣言制定者脱离民众              B.《人权宣言》引发社会大革命

C.法治比自由更加重要              D.绝对自由违背了《人权宣言》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英国海外贸易经营权历来是国王颁发特许状授予各大公司,但1690年得到“议会特许状”的哈德逊湾公司宣布:“不管以前无执照商人如何看待我公司的特权,现在这些特权已成为我们国家的法律了。”这说明英国

A. 大力提倡自由贸易

B. 法律体系逐渐完善

C. 国王已经统而不治

D. 权力结构发生变动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1871年颁布的《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和联邦议会的立法权涉及迁徙居住和公民权、海关与贸易、帝国赋税、度量衡与货币制度、铁路、邮政和电报等范围,还规定联邦法律高于各邦法律的制度。以上规定起到的作用是

①有利于建设统一强大的国家

②促进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③强化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

④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25. 难度:困难

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案,但是在法案通过后的10年里,工业垄断组织从24家增加到157家,资金总额增加了近7倍。这表明当时的美国

A. 放弃了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政策    B. 国会力图维护美国的中小企业制度

C. 反垄断法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D. 垄断组织适应了大工业发展的需要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加试题)对于“世界革命”的看法,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被扬弃、全人类进入后国家的‘自由人联合体’的时代”。尽管俄国十月革命未达到上述理论设定的标准,但有些学者仍赋予其“世界革命”的称号,其主要依据是,俄国十月革命

A. 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B. 影响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

C. 大大推动了全球工业化进程

D. 实现了俄国社会的伟大变革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题文)列宁说: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下列引言与尝试相符的是

A. “应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B. “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义务劳动

C. “不关心个人利益,是不会得到什么结果的

D. “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的敌人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苏共领导人布哈林说:“我们必须考虑积累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界限问题。我们这里弦绷得太紧了。把它绷得太紧,使商品荒更加尖锐化,已经不行了。”据此可知,布哈林

A. 批评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利益

B. 主张加大国家投资来解决工业化急需的资金

C. 肯定了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

D. 认为苏联的经济建设不利于改善人民的生活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1936年,美国通过了《土壤保护和国内配额法》,这个立法把作物分成“消耗地力的”(玉米,棉花,花生,大米,烟草和小麦)和“增加地力的”(豆科作物和牧草)两类。政府向那些将耕地由“消耗地力的”作物改种“增加地力的”作物的农场主支付“保护土壤补贴”。这一举措

A. 有利于稳定农产品价格

B. 否定了农业调整法

C. 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D. 解决了农业经济危机。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1947年,英、法、苏三国商讨参加马歇尔计划事宜。苏联提出援助应建立在各国分别提出要求的基础上,反对联合的欧洲援助计划。英法不同意。苏联退出会议。对这一史实解读正确的是

A. 马歇尔计划促进了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与发展

B. 马歇尔计划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欧洲一体化进程

C. 苏联担心受到美国经济控制而退出马歇尔计划

D. 社会主义国家一开始就被马歇尔计划排除在外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1954年,美国组成了一个联合防御体系东南亚条约组织,其中包括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泰国和巴基斯坦。华盛顿还与汉城(1953年,今首尔)和中国台北(1954年)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这些条约的签订表明

A. 美国强化亚洲冷战政策

B. 美国对中国进行军事包围

C. 冷战的焦点转移至亚洲

D. 美苏在亚洲对抗逐渐激烈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从1960年到1978年,苏联政府严格控制的核工业、航空航天工业和天体物理学、量子力学、应用数学等研究领域大大领先同时期的欧洲甚至美国,专利发明转化速度也世界领先。这一局面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A. 军事工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B. 苏联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C. 适应了现代科技进步的要求

D. 欧美各国更加注重民生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提上了联合国的议事日程。1977年联合国正式提出“发展权”的概念;1986年又通过“发展权利宣言”,确定发展权是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发展机会均等是国家和组成国家的个人的权利。这反映当时

A. 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

B. 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C.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确立

D.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联合国及其相关组织与机构所确定的规范、原则、制度已经H益成为衡量世界各国政府以及国际行为主体的政策与行为的合法性依据。其主要原因在于

A. 联合国是世界影响力最大的国际组织

B. 经济全球化促进国际关系的制度化

C. 世界经济形成多极化的国际格局

D. 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

A. 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

B. 伽利略创立的试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C. 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

D.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有文学家宣称:我赋予古老文字以赤色,不再有元老!不再有平民!我在墨水瓶里掀起风暴。他的文学理念属于

A. 浪漫主义

B. 现代主义

C. 现实主义

D. 古典主义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化存在着差异。秦始皇有汇合地域文化的理想,但并没有成功。到汉武帝执政时期,经过数十年的多次战争,地方的分裂势力基本肃清,而楚文化、秦文化和齐鲁文化等大体上完成了汇合的历史过程,“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局面才得到实现。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的文化政策,结束了“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确立了儒家在百家之学中的主导地位,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君主集权政体,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有共性,也有个性。比如,西汉统治者主要实施政治、法律和思想文化的儒家化,代替了秦代的法家化。唐代除实行科举选拔人才外,还重视思想文化的内外交流,以及境内各民族融合所产生的文化创造力,促使儒、佛、道的融合,将中华古代文化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在两宋时期,伴随着皇权强化与选官制度的完善,以及教育上书院制的成熟,中华文化更加深化。

—摘编自张岂之《中华文化何以连绵不断生生不息》

材料二  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就是传统文化在西方近代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向近代文化过渡转变的历史。戊戌维新之以前,中西文化结接于“中体西用”这一命题之中,戊戌维新以后,“用”的膨胀突破“体”的界限而日见其困窘。20世纪初期,在欧风美雨的冲击下,“中体”已经体无完肤,随之而出现了中西调和、折衷、融合的意识。自此以后,新与旧、中与西能否调和,成为新旧两派斗争的一个焦点和主要形态。究其实质而言,20世纪三四十年代风靡思想界的“中国文化本位”与“全盘西化”之争,正是这种论争的极端形式。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文化能够生生不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文化发展的特点,并谈谈对发展中国文化的认识。

 

 

详细信息
38.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对外商战”和“对内振商”的内外夹击下,商人主导了1904~1911年间的“收回利权运动”和1905年的抵制美货运动。1910年,日本和美国的实业团主动向中国商会提出访华要求,并经中国商会的邀请来华访问。1915年,中国实业团开始了近代中国第一次以实业界人士为主、有组织的走出国门的民间经济外交活动。北洋政府认为中国实业团访美“虽系国家交际上应有之酬酢,亦国民外交上难得之遭逢。”在抵制“二十一条”活动中,商人团体上书北京政府,宣布“举国商民誓不承认”。巴黎和会期间,民间经济外交迫使中国政府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基于主动参与外交的价值认同,上海成立了“中华民国全国各界联合会”。

——摘编自于文浩《近代中国民间经济外交观念的发展演变及特征研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经济封锁,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简称贸促会)于1952年5月应运而生。1956年4月,国际商会亚洲与远东事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召开,会议委员会邀请了台湾商会代表,贸促会副秘书长舒自清向会议提出抗议,并且决定不参加会议。至六十年代中期,中国贸促会已同日本、英国、法国、联邦德国以及亚非等国建立和发展了民间贸易联系,同意大利、智利、奥地利的有关组织相互在对方首都都设立了商务代表处。与此同时,中国贸促会同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商会或工商会,同已与中国建交各国的贸易团体也进行了广泛的合作。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商会“继续为国家的外交、外经贸战略服务”。

——摘编自成亚曼《新中国商会外交的特点与成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至民国初年民间经济外交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民国初年的民间经济外交相比,新中国成立后商会外交的变化,并简析其意义

 

 

三、论述题
详细信息
39.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周采《外国教育史》、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等整理

上表为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的中外教育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