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四川省绵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6月)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据考证,秦汉时期维持一日两餐生活,上午用餐大致在9点左右,下午用餐则在15点左右。直到汉末,曹操享用“一日三餐”都是尊荣。汉代以后,一日两餐逐渐变为三餐甚至四餐。据此可知汉代以后

A. 古人健康水平呈上升趋势

B. 社会大众物质生活更为丰富

C. 各地区贫富分化现象减轻

D. 农民普遍贫困现象愈演愈烈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公元8年,西汉外戚王莽夺权建立新朝。他宣布,“更名天下田曰王田”,私人不得买卖,企图用恢复井田制的办法解决严重土地兼并问题。但在公元12年,他又下令“诸名食王田,皆得卖之,勿拘以法”,宣告王田制中止。王莽改革土地制度的失败,说明

A. 国家与地主的矛盾不可调和

B. 国家无意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C. 土地私有制的不断发展

D. 井田制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唐律疏议》载,依选举令,“官人身及同居大功以上亲,自执工商,家专其业者,不得仕。其旧经职任,因此解黜,后能修改,必有事业者,三年以后听仕。其三年外仍不修改者,追毁告身,即依庶人例。”这反映了唐代

A. 抑商政策崩解

B. 商人社会地位低下

C. 科举制度完善

D. 封建等级制度森严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据记载,宋神宗时,(汴京)工商业者与居民杂处,商店可以随处开设,市民面街而居……京城内各种手工作坊、商店、货摊林立,车马拥挤,行人不能驻足。每一交易,动辄千万。这表明北宋汴京(  )

A. 商业税收是政府主要财政来源

B. 商业交易额为古都市商业之最

C. 市场上汇集了世界各国的商品

D. 商业活动打破了唐代坊市的界限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形势户”为有田产有势力的人,这部分人很容易利用手中的权力偷逃税赋。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太祖诏令“诸州府并置形势版簿,令通判专掌其租税”。形势版簿单独设置,专人主管。南宋时改为用红笔在税租薄中特别加注“形势”二字以作区别。这可以用来佐证宋代

A. 通判以征收税租为主要职责

B. 大地产制发达

C.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濒于解体

D. 田庄经济兴起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传统观点认为明代的釉上红彩为宣德朝(1426--1435年)所首创。下图是1964年在南京明故官遗址出土并被南京博物院收藏的白地釉上红彩云龙纹盘(残片)。考古专家认为盘上所绘的云龙纹是明代洪武朝景德镇官窑瓷的典型纹饰。据此推知,明代

A. 景德镇官窑烧制的彩瓷供宫廷使用

B. 官窑已经能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

C. 釉上红彩首创时间提前到洪武年间

D. 彩瓷和珐琅彩的制作工艺日趋成熟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据《泾县志》载,明初时地广人稀,人尚俭朴,丈夫力耕稼,女子勤纺绩蚕桑,“衣不过土布,士非达宦不得辄用纻丝”。但到了成化、弘治之后,“生养日久,轻役省费。民弥滋殖,此后渐侈”。《吴江县志》载:“庶人之妻多用命服、富民之室亦缀兽头”,被称为“僭越”。该变化反映了明代

A. 南方人地矛盾日趋突出

B. 江南地区日益成为经济重心

C. 早期民主思想潜滋暗长

D. 经济发展冲击身份等级观念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杭州“张小泉剪刀”在1909年传至张祖盈时,制剪技术在杭已传八代,他以“海云浴日”作为商标,送至知县衙门,并报农商部注册“张小泉剪刀”。此材料可印证

A. 近代商业意识的发展

B. 近代机器工业的兴起

C. 中国洋务运动的发展

D. 东南民族企业全面繁荣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1898年,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相继上奏请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皇岛为通商口岸,均获得批准。1904年,北洋大臣袁世凯、山东巡抚周馥等奏请将山东济南、潍县、周村一并自行开为商埠,经外务部议复,亦获得朝廷谕准。清末自开商埠

A. 反映了列强经济侵略的不断加深

B. 主要是受清政府洋务运动的诱导

C. 符合了转型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

D. 反映工业革命对中国的深刻影响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下表是1913—1920年中国国内工业品和原料价格指数表(以1913年为100),表中的数据变化反映出

时间

批发物价

上海粉麦价

天津布花价

汉口纱花价

工业品

农产品

绿兵

船粉

汉口小麦

14磅粗布

西河棉

棉纱

棉花

19

13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9

15

131.8

100.3

120.6

120.3

108.3

79.0

 

 

19

20

137.7

112.5

105.3

83.9

171.0

130.8

159.2

115.4

 

 

A. 传统自然经济顽强抵抗着外来经济侵略

B. 中国被进一步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西方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此时得到了较快发展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以下数据显示了中国两种最重要的农产品出口量的变化,它反映了

 

1931年

1933年

下降幅度

中国茶叶出口额

5108万元

3858万元

30%

中国蚕丝出口额

14704万元

5642万元

61%

 

 

A. 中国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B. 欧美贸易保护打击了中国经济

C. 中国农业生产水平急剧下降

D. 官僚资本挤压了民族资本空间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对表理解正确的是晚清时期各区域城市化水平(%)

时间

江南

岭南

西北

华北

云贵

1843

7.4

7.0

4.9

4.2

4.0

1893

10.6

8.7

5.4

4.8

4.5

 

 

①政治中心周边城市化水平最高

②自然环境制约城市化水平

③近代工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④通商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对下列这些不同年份数据分析正确的是(单位:百万吨)

种类

1952年

1957年

1965年

1978年

粮食

163.42

195.05

194.53

304.77

棉花

1.30

1.64

2.09

2.16

原油

0.14

1.46

11.31

104.05

1.35

5.35

12.23

31.78

 

 

A. 技术落后导致粮棉产量长期停滞

B. “大跃进”运动改善了原有经济结构

C. “文革”十年动乱破坏了公有制基础

D. “一五”期间工业产量增速超过农业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1998年,中共中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决定自当年起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建立住房分配货币化、住房供给商品化、社会化的住房新体制。这表明

A. 城镇住房制度牵动社情民意

B. 国家开始关注民生领域建设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1988年宪法修正案中指出“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党的十四大提出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十五大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有益补充”到“共同发展”,再到“重要组成部分”的变化主要表明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B. 改革开放是私营经济发展的源泉

C. 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D. 对市场经济的认识逐渐走向深入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近代以来中国交通事业发展正确的是

①上海轮船招商局是近代航运的开端

②20世纪40年代中国民航事业起步

③19世纪末收回利权运动使铁路事业较快发展

④20世纪早期一些沿海城市开始出现公共汽车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自从有了“美团”、“饿了吗”等订餐软件,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挑选附近的各种美食,并享受送餐上门服务,这为许多上班族节省了更多的工作、娱乐的时间。材料反映了

A. 餐饮业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大发展

B.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 人们饮食习惯的革命性变化

D. 人们饮食结构的革命性变化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和渺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的无限的时候,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下列不能作为史料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 郑和下西洋

B. 英国的海外殖民扩张

C. 新航路的开辟

D. 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下图为18世纪初国际贸易状况示意图。

对其解读准确的是

①欧洲同世界各地有直接的商业联系

②欧洲完成工业革命主要出口工业品

③通过丝银贸易,大量白银流入中国

④玉米等作物通过不同路径传入亚洲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商人们每天通过电报和海底电缆,了解明尼阿波利斯、利物浦、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格但斯克的小麦价格,然后根椐各地的行情将自己的价格加以调整,他们到最便宜的地方去买,到最贵的地方去卖。这样,世界小麦的供应大体上就依据需求和支付能力来进行。”这一现象说明(  )

A. 科技进步促进农产品价格下降    B. 通讯革新推动了世界市场形成

C. 垄断产生克服生产的无计划性    D. 农产品成为世界市场主要商品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某美国历史学家评价罗斯福新政的某项措施“是美国历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它意味着美国开始与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支配下的所谓自助、自制和个人负责的传统决裂,确立了个人有权享有社会权利的观点”。这项措施是

A. 提高农产品的价格

B. 制定公平竞争章程

C.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D. 帮助银行恢复信用

 

详细信息
22. 难度:困难

1936年,法国政府召集了全国范围内的劳、资、政三方谈判,不仅大幅度地增加了工人的工资,重申工会自由和集体合同的原则,还确立了每周40小时工作制、带薪休假、企业设立职工代表等制度。这表明法国政府

A. 力图缓解经济危机    B. 已经建立完善社保体系

C. 需要缓解财政压力    D. 急需扩大国内国际市场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二战后,日本经济计划的整个制定过程,实际上是企业界与政府间的信息和观点的交流,是经济企划厅负责收集必要的情报资料,并协调有关省厅准备文件、然后起草报告的过程。这一状况反映出

A. 日本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指导

B. 经济企划厅成为日本最高权力机构

C. 企业经济计划必须服从政府的意志

D. 日本战后经济腾飞得益于政策环境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1908年4月,上海公共租界英商电车公司颁布了乘车守则若干条,其中规定:不准在车辆行驶时上下车、不准把头和手伸出车外、不准在车厢内吸烟、不得在车上讲污言秽语、不得在车中吐痰,不得醉酒乘车、不得穿着污秽衣衫上车、传染病患者不得乘车、不得带狗等动物上车等等。该守则

A. 有利于市民公共意识养成

B. 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

C. 只适用于租界内的中国人

D. 提高了中华民国的国民素质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困难

工业城市的兴起见证了经济繁荣的奇迹。也使人们给尝了“城市病”的种种弊端和苦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8,19世纪英国城市化过程中工厂生在自认为最有利于英经济活动的土地上任意建造厂房。在量彻斯特、伯明輸等城市,狭窄且不规则的街道上工业建筑和居民建筑混杂交积在一起,工业生产所带来的污水和浓烟在城市里蔓延……到19世纪早期,几乎所有快速增长的大城市的人口密度都达到了每英亩300人,低矮的工人住宅区到处都是水洼。被垃圾、废弃物和臭气所包围……日益突出的城市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1848年英国政府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公共卫生法案》,法案涵盖了对城市街道、住房、卫生设施和公共空间进行治理的内容,确立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城市物质环境实行管理的原则。随后,英国政府颁布了关于佳房与城市規划的一系到法案,至19世纪末英国城市规划基本得到完善。

—摘编自梁远《近代英国城市规划与城市病治理研究》

材料二  上海开埠后,随着租界的设立和扩张,中外贸易的推进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上海人口由1843年的27 万增长量1910年的128万余人。但这些人口主要是追于战乱、灾荒和农村经济的凋敞而流入上海,当时的城市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远不及实际需求,导致流入城市者大多成为触目皆是的城市贫民,被迫在城市边缘地带搭建了成片的窝棚栖身……上海开埠后的城市行政格局,实行华洋分治,近代西方样式的物质文明和科学技术,已经较为广泛地进入以租界为中心的上海城市生活领域,城市管理也趋制度化;在租界以外的华界如豫园所在的上海老城区,尽管人口拥挤,近代市政设施却几无踪影……随着上海工业的发展和城区的扩展,近郊农村也面临着环境污染如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沿淞沪铁路天通庵与江湾车站之间,有威士力革厂,傍江湾河而立,凡厂中秽水,皆于河中。”这些现象普遍存在于中国近代成市化进程中。

——摘编自戴鞍钢《城市化与“城市病”——以近代上海为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近代英中两国城市病的主要表现及出现背景。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英中两国城市治理效果不同的原因。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14年7月,乔治史蒂芬逊设计制造出第一台蒸汽机车。在矿区车道上运煤。1825年9月,斯托克顿和达灵顿之间的铁道正式运管,这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铁路。在工业城市曼彻斯特与港口城市利物浦铁路开通时。首相惠灵顿亲自参加典礼,史带芬逊名声大噪。在铁路建设投资热中,资本大亨乔治赫德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精心策划新线路通车典礼,擅长利用公众场合激发投资热情;他承诺修建铁路高额红利回报,融资非常顺利,获得巨额资金。到19世纪40年代早期,英国营运的铁路总长已接近2000公里。1844~1846年间,英国政府批准的铁路修建里程分别是800公里、2800公里和4600公里。1845年后,铁路热潮不断升温。1880年,英国主要铁路线路基本建成。1890年,全国铁路网形成,总长达32000公里

——改编自《历史上的今天》

材料二  中国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是英国人1876年修建的,清政府认为铁路妨碍风水,第二年赎回,予以拆毁。20世纪前,中国自修铁路很少,但有1万多公里铁路权益却落入列强之手。

1928~l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在关内仅修建了3600多公里铁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在西北、西南地区修建了1900多公里铁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基本上未修建铁路。

新中国建立前夕的1万多公里铁路,大多分布在东北和沿海地区,西北、西南仅占全国铁路的6%左右。这些铁路由列强修建,轨距宽窄不一;列强把本国陈旧落后的设备高价卖给中国;铁路按投资国别设局割管理,甚至一个铁路地区由几个铁路局管理。

新中国成立后,提出了建设人民铁路的方针,到1949年底,原有铁路基本被接管,主干线基本连接贯通。“一五”计划期间,新建铁路长达6100公里。“二五”计划期间,全国铁路营运里程长达34406公里。“三五”、”四五”计划期间,虽然遭遇“文革”,铁路一度半瘫痪,但经过广大职工的努力,仍然建成了一批重要干线和包括南京长江大桥在内的19座特大型桥粱,内燃机和电力机车开始批量生产,1975年底,全国铁路总营运里程达45992公里。1978年后,铁路迎来了整顿与改革新时期,从”包、放、联、通、多”等5个侧面展开改革;实行“利改税”后,实行了多种形式的经济承包责任制。1998年,全国铁路总营运里程达66428公里,2012年,全国有高铁13000多公里,时速均在300公里以上,高铁成为中国亮丽的名片。安全、快捷、舒适成为中国铁路的突出亮色

——改编自《中国铁路发展史》

材料三  2015年9月15日新华社电,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造访中国期间,估计开放120亿英镑高速铁路兴建合约的竞标,为英国吸引中资做最新的努力,英国政府表示,欢迎中国企业联合英国国内企业,对连接英格兰北部、中部与伦敦之间高速铁路第一阶段建造项目的七项合约进行投标。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近代铁路建设的特点,并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析新中国与旧中国两个时期铁路建设发生的巨大变化,并指出发生这一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表明在铁路建设方面中英国际角色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对中国有何积极意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