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面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牛是一个种群 ②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 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 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⑤种群密度的大小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及迁出率 A.①③⑤ B.②④C.②④⑤ D.③⑤
|
2. 难度:中等 | |
如图表示某一生物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 ②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他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劳,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
3. 难度:中等 | |
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 C.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
4. 难度:中等 | |
某种群的年龄组成如甲图所示,增长曲线如乙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B.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C.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D.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
5. 难度:中等 | |
在一片约33公顷(hm2)的林地内,调查者第一次捕获了25只大山雀,各用一个较重的铁环套在了大山雀的腿上作为标记,然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33只大山雀,其中有5只是有标记的。据此推算,该林地中大山雀的种群密度(只/hm2)约为( ) A.略大于165 B.略小于165 C.略大于5 D.略小于5
|
6. 难度:中等 | |
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完成了A、B、C三组实验。定期对不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分别绘制出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依次为a、b、c,见下图。下列关于此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三组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同,B组的环境容纳量大 B.探究的课题可能是影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外界因素 C.三组的培养温度可能不同,A组的培养温度最适宜 D.三组的营养初始供给可能不同,C组营养初始供给最少
|
7.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对某地区某种动物种群结构的调查结果,其种群发展趋势是( ) A.总量将增加 B.环境阻力不变 C.种群密度下降 D.保持稳定型增长
|
8. 难度:中等 | |
种群是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单位,有关种群的正确叙述是( ) A.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 B.一个呈“S”型增长种群中,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数量为K/2时增长率最大 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阶段 D.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可以大于最大值即K值
|
9. 难度:中等 | |
研究所对一条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发现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如下图所示曲线,则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能反映该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分别是( ) A.衰退型和① B.增长型和② C.衰退型和③ D.增长型和④
|
10. 难度:中等 | ||||||||||||||||
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所列条件进行了甲、乙、丙和丁共4组实验,用1 000 mL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在25℃下静置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定时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根据实验结果绘出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四条曲线对应的条件分别是
A.①—丁、②—乙、③—丙、④—甲 B.①—乙、②—甲、③—丁、④—丙 C.①—甲、②—乙、③—丙、④—丁 D.①—丙、②—甲、③—丁、④—乙
|
11. 难度:中等 | |
某山区的坡地被滥垦,当狂风暴雨侵袭时,局部山坡发生山崩。在较短的一段时间后,该处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群落的丰富度比较低 B.该群落中的生物多为草本植物,有垂直结构 C.该群落形成过程中先出现的生物最可能是地衣 D.若有人类活动,则该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可能有变
|
12. 难度:中等 | |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下列变化不可能发生的是( ) A.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发生变化 B.只存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C.物种总数起始增多然后趋于稳定 D.成熟阶段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相对稳定
|
13.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砍伐森林与封山育林都会发生群落演替 B.条件适宜时弃耕农田会演替为树林 C.丘陵地带地震后会发生初生演替 D.冰川泥、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
14. 难度:中等 | |
下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在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下面是对图a中3个物种与图b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A.图a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 B.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 C.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图b中物种1有被排除的危险 D.两图中的物种间的竞争激烈程度相等
|
15. 难度:中等 | |
如图为某一个足够大的山体,从山麓到山顶的生物群落的结构和该山体基带所在的地带到极地的生物群落的结构比较示意图,下列对图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图中X表示群落的垂直结构,图中Y表示群落的水平结构 B.该山体的垂直结构和其相应的水平结构具有相似性 C.图X中从上到下、图Y中从左到右构成群落结构的种群数目逐渐增多 D.影响图X所示结构的因素是温度,影响图Y所示结构的因素是阳光
|
16. 难度:中等 | |
在弃耕农田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
|
17. 难度:中等 | |
甲、乙、丙、三种萤火虫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不尽相同。它们分布区域的温度和湿度的范围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乙能适应的环境温度范围较甲窄 B.丙能适应的环境湿度范围较甲广 C.甲能适应的环境温度范围较丙窄 D.这三种萤火虫有可能同时分布于温度、湿度范围很窄的同一栖息地中
|
18. 难度:中等 | |
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下图A、B、C、D 4种土壤微型节肢动物分离收集装置中,最合理的是( )
|
19. 难度:中等 | |
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 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D.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
20.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气候、食物、天敌和传染病都将影响到大熊猫的种群密度 ②在弃耕农田演替至森林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和有机物总量均不断增加 ③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森林生态系统 ④与北极苔原相比,热带雨林抵抗力稳定性强、恢复力稳定性强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
21. 难度:中等 | |
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下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
22. 难度:中等 | |
下列几组图中,能正确表示生存斗争、种间斗争、种内斗争和竞争关系的是( )
|
23. 难度:中等 | |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B.显微镜下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计数室方格内的菌体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 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
24. 难度:中等 | |||||||||||||||||||||||||||||||||||||
生物群落甲、乙、丙含有数字1到8的物种,每个物种的密度不同,表中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个/m2)。请指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小的是乙 B.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甲 C.在生物群落丙中,物种2、4、6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竞争 D.在生物群落丙中,物种2、4、6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
|
25. 难度:中等 | |
2010年夏季,四川和重庆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水灾,有关当地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持续降雨会引起当地生物种群增长曲线由“J”型变为“S”型 B.当地植物基因突变发生的某种新性状有可能适应水生环境 C.持续降雨导致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锐减,抵抗力稳定性减弱 D.水分是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重要生态因素之一
|
26. 难度:中等 | |||||||||||||||||||||||||||||||||||||||||
酵母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在20~30 ℃之间,能在pH为3~7.5的范围内生长,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中主要以出芽生殖的方式快速增殖。大约每1.5~2小时增殖一代。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据此探究酵母菌种群在不同的培养液浓度和温度条件下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配制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和活化酵母菌液。 第二步:利用相同多套装置,按下表步骤操作。
第三步:用血球计数板计数装置中起始酵母菌数目,做好记录。 第四步:将各装置放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第五步:连续7天,每天随机抽时间取样计数,做好记录。 回答下列问题: (1)改正实验操作步骤中的一处错误 。 (2)某同学第5天在使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做法如下: ①振荡摇匀试管,取1 mL培养液并适当稀释(稀释样液的无菌水中加入了几滴台盼蓝染液)。 ②先将____________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________,制作好临时装片。 ③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在观察计数时只记______(填“被”或“不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 (3)如所使用的血球计数板有16个中方格,每1中方格中有25个小方格,每1个小方格容积为0.1 mm2(1 mL=1 000 mm3)。请推导出1毫升培养液中酵母菌细胞的计算公式:酵母细胞个数/mL=____________。
|
27. 难度:中等 | |
请回答关于种内与种间关系的有关问题: (1)研究人员将S1与S2两个种群放在一起培养,在环境温度为T1和T2条件下,测得种群数量变化如图中A图与B图所示。 ①S1种群与S2种群的关系是__________。 ②如果环境温度是不稳定的,在一定频率下发生T1、T2的交替变化,S1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S2种群数量变化将会怎样?试在图示的坐标中表示出来。 (2)科研人员对海洋某种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所示。分析图示回答问题。 ①在________点时,种群的补充量最大,在________点时,表示种群的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 ②该图所示原理在海洋生物捕捞中的指导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8. 难度:中等 | |
某同学暑假放假期间,从事大豆田间管理,除感受到“粒粒皆辛苦”外,还尝试着将生物学的相关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请帮他完成以下内容。 (1)如果他想比较一下自家大豆与别家大豆的数量,那么他应该________。 A.一棵一棵去数进行比较 B.用样方法估算出种群密度进行比较 C.用标志重捕法估算出种群密度 D.用调查法统计出往年数量进行比较 (2)若大豆田中有某种害虫,为降低其种群密度,你认为最好的方法是________。 A.一个一个去捉 B.喷洒农药 C.释放一种特定激素诱捕 D.从外地引入该害虫的天敌 (3)该农田中有一种从外地带来的昆虫,在短期内,该昆虫会呈________增长,最终将呈________增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豆与大豆田中的杂草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角度阐述除草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人长期不种这块地,将会发生________演替。自然状况下,发生的演替将使物种丰富度________,自我调节能力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