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 B.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导致生物向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C.某种基因在基因库中所占的比例称为基因频率 D.人类发展的4个阶段中,基因库中的基因是不断变化的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 B.Aa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 C.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 D.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生物在不断进化
|
3. 难度:中等 | |
对细菌耐药性产生机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菌耐药性的获得是由于基因突变等方式获得耐药性基因并表达的结果 B.抗生素的使用使病原微生物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 C.耐药性增强是由于抗生素对细菌的变异定向选择的结果 D.耐药性增强的过程中细菌耐药性基因频率增大
|
4. 难度:中等 | |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深刻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界的看法。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中有利变异的保存和积累 B.各种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但不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所需要的必要条件 D.个体的基因在个体死亡后消失,种群通过繁殖而保留基因库
|
5. 难度:中等 | |
科学家发现一种蜣螂(俗称屎壳郎)提高了“生活品味”,不仅吃粪便,还取食包括蜈蚣在内的千足虫。与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结构也发生变化: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千足虫内脏,后腿较卷曲,便于捕猎千足虫。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蜣螂是一个种群 B.与普通蜣螂相比,该蜣螂种群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C.头部和后冀结构发生变化的蜣螂类型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该蜣螂与普通蜣螂之间一定产生了生殖隔离
|
6. 难度:中等 | |
亲缘关系较远的物种,由于相似的生活方式,整体或部分形态结构向着同一方向改变,这属于趋同进化。在趋同进化过程中 A.通过相互选择,不同生物的基因库趋于相同 B.同一区域的不同物种之间不存在相互选择和影响 C.自然选择使不同生物对同一环境产生了相似的适应性 D.不同生物将演化为形态结构相似的同一物种
|
7. 难度:中等 | |
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物的变异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不是所有新物种的形成都需要经过隔离 C.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生物进化了 D.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
8. 难度:中等 | |
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缺失的结果 B.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22% C.比较三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 D.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9.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项中,符合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A.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地理隔离 B.不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C.自然选择可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种群中个体的死亡不会导致种群基因库发生改变
|
10. 难度:中等 | |
下列哪一项不是自然选择对生物进化的作用 A.自然选择作用于生物的变异,使有利的变异得到保存,不利的变异被淘汰 B.自然选择使生物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性改变 C.自然选择可诱导生物的变异发生定向性改变 D.自然选择是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之一
|
11. 难度:中等 | |
按照达尔文进化学说,下列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生活在地下水井中的盲螈,因长期不用眼睛而失去视觉 B.食蚁兽的长舌是因为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反复不断伸长所致 C.鹿和狼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相互选择,结果发展了自己的特征 D.春小麦连年冬种可以变成冬小麦,这是环境影响的结果
|
12. 难度:中等 | |
据调查,某小学的小学生中,基因型的比例为XB XB (42.32%)、XBXb(7.36%)、XbXb(0.32%)XBY(46%)、XbY(4%),则在该地区Xb和XB的基因频率依次为 A.8% 92% B.54% 46% C.78% 22% D.92% 46%
|
13. 难度:中等 | |
蜗牛的有条纹(A)对无条纹(a)为显性.在一个地区的蜗牛种群内,有条纹(AA)个体占55%,无条纹个体占15%,若蜗牛间可进行自由交配得到F1 ,则A基因的频率和F1中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 A、30%,21% B、30%,42% C、70%,21% D、70%,42%
|
14. 难度:中等 | |
囊性纤维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在欧洲人群中,每2500个人中就有一个患此病。如一对健康的夫妇有一患有此病的孩子,此后,该妇女又与另一健康的男子再婚。再婚的双亲生一孩子患该病的概率是 A.1/25 B.1/50 C.1/100 D.1/625
|
15. 难度:困难 | |
假若某植物种群足够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 A、1/9 B、1/16 C、4/81 D、1/8
|
16.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缓冲物质能促进有关物质分解,使内环境的pH保持相对稳定 B.马拉松运动员在长跑时,肝糖元可分解为葡萄糖以维持血糖 C.当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衡时,会出现酶促反应加快,细胞代谢紊乱 D.参加短跑等剧烈运动的人,体内会产生大量的乳酸导致血浆pH发生较大变化
|
17.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是 ①A、B、C依次为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 ②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B中 ③D中的蛋白质的含量相对较低 ④正常情况下,ABC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
18. 难度:中等 | |
分析下图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A.肝细胞、甲、乙三部位O2浓度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 B.乙中的葡萄糖通过甲进入肝细胞需穿过3个磷脂双分子层 C.甲、乙、丙维持稳定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 D.NaHCO3与乙中产生的乳酸反应,使乙pH稳定在7.35-7.45
|
19. 难度:中等 | |
下列激素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无直接关系的是 A.抗利尿激素 B.雄激素 C.肾上腺素 D.甲状腺素
|
20.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稳态调节的相互关系中,符合如图曲线趋势的是
|
21. 难度:中等 | |
人体内血糖含量总是维持在0.8~1.2g/L的水平,下列对血糖调节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 B.胰高血糖素可以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促使血糖含量升高,与胰岛素呈拮抗作用 C.肾上腺素是肾脏分泌的,它能促进肝糖元分解为葡萄糖,使血糖含量升高 D.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下丘脑可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使胰岛素分泌增加
|
22.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下丘脑与呼吸、体温恒定、水盐平衡等的调节控制有关 B.淋巴细胞存在于血浆、淋巴中 C.血浆中抗利尿激素水平随内环境渗透压升高而升高 D.突触间隙的液体中也含有少量蛋白质
|
23. 难度:中等 | |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 A、若切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下丘脑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增加 B、促甲状腺激素的靶器官为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的靶器官为下丘脑和垂体 C、寒冷环境中除体液调节外还有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方式为非条件反射 D、食物过咸,引起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大量饮水后会抑制下丘脑的调节效应
|
24.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人体调节的图解或曲线中,正确的是
|
25. 难度:中等 | |
将记录仪的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神经纤维膜外的a、c两点,c点所在部位的膜已被损伤, 其余部位均正常。下图是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兴奋的产生与膜对Na+的通透性改变有关 B.被损伤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为负电位 C.兴奋传到b点时记录仪的指针将向左侧偏转 D.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
|
26. 难度:中等 | |
甘氨酸是脊髓中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脊髓神经元细胞静息状态时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甘氨酸以自由扩散的方式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 C.甘氨酸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引起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D.某种毒素可阻止神经末梢释放甘氨酸,从而引起肌肉痉挛
|
27. 难度:中等 | |
Ca2+有利于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而Cu2+能抑制Ca2+的作用。若瞬间增大组织液中Cu2+的含量,将引起的效应是 A.加速神经冲动的传递 B.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减缓神经冲动的传递 D.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
28.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图1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突触结构示意图,则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1中Ⅰ侧为细胞膜外侧,Ⅱ侧为细胞膜内侧 B.脂质分子可优先通过细胞膜与图1中B密切相关 C.图2中E为突触前膜,C物质的释放不需要载体但要消耗能量 D.图2中C与D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
29. 难度:中等 | |
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下列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 “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A.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 B.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 C.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 D.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
|
30.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较为复杂的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图示的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含有2个突触 B.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如果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则A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C.b处给予一个刺激,其膜外电位的变化是正电位→负电位 D.若ab=bd,如刺激c点,则电流计的指针会偏转2次
|
31. 难度:中等 | |
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下图1所示.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2所示效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B.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C.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D.局麻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一致,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
|
32.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乙代表脊髓神经中枢.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先缩手后产生痛觉.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 B.先缩手后产生痛觉的现象说明,痛觉感觉中枢位于甲方框处 C.受到刺激,神经纤维d处膜外的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引起乙的兴奋
|
33. 难度:中等 | |
选择30只生理状况大致相同的健康成年小白鼠,测定鼠单位时间耗氧量的平均值,以代表鼠的物质代谢强度,将其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做如下处理: 由此可以推测:甲状腺激素能增强小白鼠的物质代谢能力。为了证明这一推论,要增加下列哪项作为对照实验 A.切除甲状腺,注射生理盐水 B.既不切除甲状腺,又不注射甲状腺激素 C.从切除甲状腺后的第5天开始,注射用于该实验的溶剂 D.从切除甲状腺后的第5天开始,注射溶解于另一种溶剂的甲状腺激素
|
34. 难度:中等 | |
如图中三条曲线能分别表示当环境温度从25℃降到3℃时,小白鼠体内细胞耗氧量、产生的尿量及酶活性变化情况的是 A.①②② B.①③③ C.③①② D.①①②
|
35. 难度:中等 | ||||||||||||||||||||||||||||||||||||||||
我国“神舟七号”飞船成功地将三位航天员送入太空,28日飞船安全返回地面,首次实验中国航天员太空出舱行走。下表甲、乙、丙表示在训练过程中,实际测得某位航天员的三项生理指标。以下对此表分析及相关生物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进食1~2小时内,血糖浓度变化与血糖转变为肝糖原有关 B.1.5小时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都开始发挥其作用 C.甲项调节是由激素控制属于体液调节;乙项由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属于神经调节 D.根据丙项数据分析,人体淀粉酶所需的最适pH要明显高于蛋白酶
|
36. 难度:中等 | |
垂体被称为“乐队的指挥”,是因为它不仅能产生生长激素和催乳素,还能调节和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幼年哺乳动物的垂体损伤会导致 ①渗透压调节紊乱 ②体温调节紊乱 ③血糖浓度逐渐降低 ④生长发育停止 ⑤性腺发育停止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④⑤
|
37. 难度:中等 | |
人体的脂质代谢也受激素调节.促进糖转变成甘油三酯,抑制甘油三酯转变成糖的激素是 A.胰高血糖素 B.甲状腺素 C.肾上腺素 D.胰岛素
|
38. 难度:中等 | |
现有甲状腺激素、胰岛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五种激素。a、b、c、d、e分别代表其中的一种。下图中除d、e两种激素为拮抗作用之外,其余直线相邻的激素之间在某些生理作用方面均为协同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d、e三种激素均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B.b、c两种激素在体温调节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C.d最主要的作用部位是肝脏 D.分泌d的细胞和分泌e的细胞中的核酸完全相同
|
39. 难度:中等 | |
下图表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错误的分析是 A.下丘脑是内分泌的枢纽,又是神经中枢,但受大脑皮层控制 B.当人体饮水不足或食物过咸时,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C.若图中内分泌腺是甲状腺,当它的分泌物增加时,可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活动 D.图中下丘脑、垂体也能分泌激素,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
40. 难度:中等 | |
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的稳定与调节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可引起尿量增加 B.下丘脑的活动受其他相关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负反馈调节 C.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神经可支配肾上腺的活动 D.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可引起机体产热量增加
|
41. 难度:中等 | |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引起如图所示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 _______,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_________。 (2)目前普遍认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 (3)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 ] ________ ,引起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直接原因是该细胞中____________结构异常使其与____________结合能力下降;因此该病主要是影响人体有氧呼吸第____________阶段。 人体组织细胞中的一个CO2分子从产生处扩散到空气中至少需要通过_______层生物膜。 (4)若图示肝脏的内环境,肝炎病人化验时,需制取相当于图中[ ]液体,会发现转氨酶的含量偏高,这是因为肝炎病人肝细胞膜的通透性___________。 (5)胰腺组织细胞可以分泌胰酶和胰岛素,其中________可以进入血液,参与物质代谢的调节,若该物质分泌不足,可使血液中的________浓度升高,导致糖尿病的发生。能使血糖浓度迅速上升的激素是________。
|
42. 难度:中等 | |
如图为激素与靶细胞发生作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结构②的化学成分是_____________。 (2)如果①表示的激素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则靶细胞为____________;若靶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则①表示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当甲状腺细胞分泌激素过多时,会抑制相关腺体的分泌活动,激素的这种调节方式叫_________。 (3)如果①是胰岛素,靶细胞为骨骼肌细胞,则该激素能使促进细胞进行的生理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 (4)Ⅱ型糖尿病人的胰岛素的含量和正常人相差很小,甚至比正常人还高,请据图分析Ⅱ型糖尿病人最可能的病因是__________。 (5)为了更好地完成生命活动的调节,需要内分泌细胞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其原因是______。除了作用在靶细胞外,激素作用方式的特点还有______。
|
43. 难度:中等 | |
完成下列与遗传有关的问题。 一个纯种白色狗与一个纯种褐色狗杂交,F1全部是白色狗.F1×F1交配所生F2无论是雄狗还是雌狗的表现型比例都是12白:3黑:1褐。 ①上述狗的毛色由______对基因控制。 ②F2中纯种各色狗的基因型(如需一对基因,用A~a表示;如需两对基因,用A-a,B-b表示;如需三对基因,用A-a,B-b,C-c表示,依此类推): 纯种白色狗______;纯种黑色狗______;纯种褐色狗______。 ③若F2中白色雄狗和白色雌狗随机交配,产生褐色子代的概率是____ __。
|
44. 难度:困难 | |
(一)向小白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TSH),会使下丘脑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分泌减少。对此现象的解释有两种观点,观点一:这是TS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观点二:这是TSH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两种观点孰是孰非?探究实验如下: 实验步骤: (1)将生理状态相同的若干只小白鼠分为A、B两组,分别测定两组动物血液中______ ______的含量。 (2)用手术器械将A组小白鼠的___________(器官)切除,B组做相同的外伤手术,但不摘除此器官。 (3)向A、B两组小白鼠注射____________。 (4)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观测。 (5)一段时间后,测定A、B两组小白鼠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的含量。 实验结果及结论: (6)若A组小白鼠TRH不减少(或增加),B组小白鼠TRH减少,则观点__ __正确。 (7)若A组小白鼠和B组小白鼠TRH减少的量相等,则观点____________正确。 (二)下图表示的是运动神经纤维末梢和骨骼肌细胞之间的联系。 (1)骨骼肌受神经支配,运动神经末梢和骨骼肌之间靠Ach(乙酰胆碱)传递信息,在没有神经冲动传过来时,Ach存在于图中____________中;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Ach进入③中,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的结构特点。Ach作用完成后正常的去路是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