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用一台装有5倍目镜和10倍物镜的显微镜,观察一个面积为0.16平方毫米的正方形,视野中正方形的面积为( ) A.2.4平方毫米 B.8平方毫米 C.36平方毫米 D.400平方毫米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组化合物所含化学元素种类相同的一组是( ) A.丙酮酸、脂肪酸、乳酸 B.肌糖原、肝糖原、抗原 C.胰岛素、性激素、秋水仙素 D.葡萄糖、核糖、肽聚糖
|
3. 难度:中等 | |
蓝细菌(蓝藻)与酵母菌的相同之处是( ) A.都有拟核 B.均能进行需(有)氧呼吸 C.都有线粒体 D.均能进行光合作用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生物类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菌包括真细菌、古细菌和放线菌三类 B.幽门螺旋杆菌和霉菌都是原核生物 C.酵母菌和黏菌都是真核生物 D.衣原体和支原体属于类病毒
|
5. 难度:中等 | |
糖蛋白普遍存在于细胞膜上.如果将细胞培养在含药物X的培养基中,发现细胞无法使蛋白原形成糖蛋白,则此药物可能作用于下列结构中的( ) A.核糖体 B.内质网 C.高尔基体 D.细胞膜
|
6. 难度:中等 | |
如图为细胞中某生理作用部分过程的概念简图,关于此图的解释,正确的是( ) ①该生理作用是光反应 ②乙处为线粒体基质 ③X是ATP ④H+不一定来自丙酮酸 ⑤此图所示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 A.①③ B.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
7. 难度:中等 | |
由m个氨基酸构成的一个蛋白质分子,含n条肽链,其中z条是环状多肽.该蛋白质分子中有的肽键数为( ) A.m﹣z+n B.m﹣n﹣z C.m﹣n+z D.m+z+n
|
8.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脂质不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B.蛋白质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 C.核酸是生物体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 D.糖类不参与细胞识别和免疫调节
|
9. 难度:中等 | |
下列感受器中属于化学感受器的是( ) A.人类皮肤感受器 B.蝮蛇颊窝 C.飞蛾的触角 D.鱼类侧线
|
10. 难度:中等 | |
下列操作必需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的是( ) A.称量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各种成分 B.利用平板划线法接种大肠杆菌 C.用酒精擦拭双手 D.溶化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各种成分
|
11. 难度:中等 | |
下面图对有关实验结果曲线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从图中O2%与呼吸速率的关系可知a、b可分别代表酵母菌和乳酸菌 B. 从图可知对生长发育影响程度大且持续时间长的是生长激素 C. 从图中日照长度与植物开花前的时间关系可知,缩短光照时间可促使B种植物提前开花 D. 从图中生长素浓度对植物芽生长的促进作用可知,A~B段生长素浓度对根的生长起促进作用
|
12. 难度:中等 | |
如图显示了人体内能源物质的代谢途径,大写字母代表物质,其中物质Z直接参与了过程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X是葡萄糖 B.Y是丙酮酸 C.Q是甘油 D.Z可以是氨基酸脱去氨基的碳链
|
13.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是研究DNA复制方式的实验,根据这些实验结果进行的推论,正确的是( ) ①丙是转入14N培养基中复制一代的结果 ②乙是转入14N培养基中复制二代的结果 ③出现丁的结果至少需要60分钟 ④戊图表示复制三代后不再具有15N标记DNA.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
14. 难度:中等 | |
依据如图所示的三羧酸循环运行原理判断: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每分子葡萄糖能使三羧酸循环运行( )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六次
|
15. 难度:中等 | |
人体细胞之间的通讯多数是通过信号分子传递的.有些信号分子作用于细胞表面的受体,有些则作用于胞内受体.生物学上将细胞外与膜受体结合的信息分子称为第一信使,由其转换而来的细胞内信号则称为第二信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表面膜受体的化学本质为糖蛋白 B.神经递质和绝大多数激素都是第一信使 C.第二信使通过调控细胞核内基因的翻译过程发挥作用 D.第一信使与膜受体结台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
16. 难度:中等 | |
图1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定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α表示);图2是生长素浓度对胚芽鞘生长的作用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只用图1实验即可证明生长素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B.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不同,但可能形成相同的α C.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d时,胚芽鞘向左侧弯曲 D.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b点时,α具有最大值
|
17.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酵母菌呼吸作用与氧气浓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点为酵母菌无氧呼吸最弱点 B.C点时酵母菌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速率相等 C.AC段表示酵母菌仅进行无氧呼吸 D.阴影部分面积表示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量
|
18. 难度:中等 | |
如图为脂蛋白结构图,下列关于脂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图中X为磷脂,与蛋白质等共同构成亲水性微粒; ②图中Y含量相对少于胆固醇与胆固醇酯时,脂蛋白密度增高; ③HDL进入肝细胞后被溶酶体小囊泡消化,血液胆固醇含量降低; ④VLDL主要在小肠细胞产生,主要运输Y至肝脏储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19. 难度:困难 | |
某同学欲测定植物叶片叶绿体的光合作用速率,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在叶柄基部作环剥处理(仅限制叶片有机物的输入和输出),于不同时间分别在同一叶片上陆续取下面积为1cm2的叶圆片烘干后称其重量,测得叶片的叶绿体光合作用速率=2y﹣z﹣x/6[g/(cm2•h)](不考虑取叶圆片后对叶片生理活动的影响和温度微小变化对叶生理活动的影响).则M处的实验条件是( ) A.下午4时后将整个实验装置遮光3小时 B.下午4时后将整个实验装置遮光6小时 C.下午4时后在阳光下照射1小时 D.晚上8时后在无光下放置3小时
|
20. 难度:中等 | |
如图甲、乙是人的心脏跳动一次产生血压的工作模式图,图丙是血管内壁造影模式图,图丁是主动脉扩张程度的前后对照.则下列关于血压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在血管l至4中,舒张压主要针对1、4血管壁的压力而言 ②图丙血管内壁的粥样增厚.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该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含量过高 ③2、3血管壁的压力愈高,动脉管壁的扩张会发生图丁的变化 ④3血管弹性下降,收缩压将升高,舒张压将下降 ⑤从图甲到图乙,收缩压逐渐减少,舒张压逐渐增大.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
21. 难度:中等 | |
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较大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 B.第二次观察时可以发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 C.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以免污染镜头 D.为了节约实验时间,通常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
|
22. 难度:中等 | |
如图坐标曲线中的1表示最适温度时反应物浓度与酶的关系,如果将反应温度略微升高或向反应混合物中再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变化后的曲线最可能的分别是( ) A.2、4 B.3、2 C.4、2 D.3、4
|
23. 难度:中等 | |
ATP是细胞中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线粒体合成的ATP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 B.无氧呼吸能产生ATP,但没有[H]的生成过程 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 D.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ATP来源于呼吸作用
|
24. 难度:中等 | |
如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 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 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 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
25. 难度:中等 | |
某研究小组测定了多个不同双链DNA分子的碱基组成,根据测定结果绘制了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与其互补链、一条单链与其所在DNA分子中碱基数目比值的关系图,下列正确的是( ) A. B. C. D.
|
26. 难度:中等 | |
研究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携带的RNA在宿主细胞内不能直接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 依据中心法则(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合成子代病毒蛋白质外壳的完整过程至少要经过④②③环节 B.侵染细胞时,病毒中的蛋白质不会进入宿主细胞 C.通过④形成的DNA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D.科学家可以研发特异性抑制逆转录酶的药物来治疗艾滋病
|
27. 难度:中等 | |
若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 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 B.T细胞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 C.浆细胞进行分裂并分泌抗体 D.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
|
28.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切割质粒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均特异性地识别6个核苷酸序列 B.全过程都在细胞外进行的 C.载体质粒通常采用抗生素合成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 D.抗虫基因即使成功地插入到植物细胞染色体上也未必能正常表达
|
29. 难度:中等 | |
如图表示四种微生物培养物(①~④)在添加利福平前后的细胞内RNA含量.由此可以判断古细菌和酵母菌可能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30.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机制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温觉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 B.当处于寒冷环境时,以物理方式①②和代谢方式③④⑤调节体温 C.当处于炎热环境中,皮肤温觉感受器通过中枢调节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热量吸收 D.当出现皮肤的立毛肌收缩,骨骼肌非自主颤栗,则产热增加,此时正常人体的散热同时在增加
|
31. 难度:中等 | |
回答下列关于微生物和酶的问题. 高温淀粉酶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有很大的实用性.研究者从热泉中筛选了高效产生高温淀粉酶的嗜热菌,其筛选过程如图1所示. (1)嗜热菌属于古细菌,下列对嗜热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多选) A.嗜热菌因生活在极端环境下,故为古细菌 B.嗜热菌的蛋白质、核酸等物质能耐高温,但不耐高压 C.嗜热菌对青霉素不敏感,原因是细胞壁的组成不同 D.嗜热菌含有核糖体、线粒体等细胞器 (2)①过程称为 ,②过程是为了 . (3)嗜热菌属于古细菌,下列对嗜热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多选) A.嗜热菌因生活在极端环境下,故为古细菌 B.嗜热菌的蛋白质、核酸等物质能耐高温,但不耐高压 C.嗜热菌对青霉素不敏感,原因是细胞壁的组成不同 D.嗜热菌含有核糖体、线粒体等细胞器 (4)①过程称为 ,②过程是为了 . (5)Ⅰ号培养基称为 (按功能分);该培养基中除了加入淀粉外,还需加入另一种重要的营养成分的是 . A.琼脂 B.葡萄糖 C.硝酸铵 D.碳酸氢钠 (6)Ⅰ号培养基和Ⅱ号培养基图采用了不用的接种方式,分别为 、 .一般对配制的培养基采用高压灭菌,其中“高压”是为了 . 在高温淀粉酶运用到工业生产前,需对该酶的最佳温度范围进行测定.图2中的曲线①表示酶在各种温度下酶活性相对最高酶活性的百分比.将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由此得到的数据为酶的热稳定性数据,即图2中的曲线②. (7)根据图2中的数据,判断该酶使用的最佳温度范围是 . A.40℃一50℃ B.50℃一60℃ C.60℃一70℃ D.70℃﹣80℃ (8)据图2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酶只能在最佳温度范围内测出活性 B.曲线②35℃数据点是在80℃时测得的 C.曲线①表明80℃是该酶活性最高的温度 D.曲线②表明该酶的热稳定性在70℃之后急剧下降.
|
32. 难度:中等 | |
回答下列有关内环境的问题. (1)图中,A~D为新陈代谢相关的四大系统,E为皮肤.其中B为 系统,C为 系统 (2)图中①②③为体液组成成分,其中属于内环境的是 ,当体液中的尿素经肾脏进入尿液排出时,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并未随尿液排出,主要的原因是 . (3)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人体也在不断的散热,图中可进行散热的字母编号有 . (4)某人因饮食不当,B中胆固醇偏高,并有两类脂蛋白的含量异常,这两类脂蛋白可能出现的异常是 . (5)血脂升高,易引起血压的持续升高.正常人在血压升高时, 上的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的频率增高,到达心血管中枢后, (填交感或副交感)神经兴奋,作用于 ,使血压下降.
|
33. 难度:中等 | |
回答有关神经调节的问题: 兴奋性是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为探究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先将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置于含氧培养液中,测定单细胞的膜电位和阈强度(引发神经冲动的最小电刺激强度),之后再将其置于无氧培养液中,重复上述测定,结果如图1和图2.(图中“对照”的数值是在含氧培养液中测得) (1)膜电位水平是影响细胞兴奋性水平的因素之一,图1中膜电位是以细胞膜的 侧为参照,并将该侧电位水平定义为0mV.据图分析,当膜电位由﹣60mV变为﹣65mV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水平 . (2)依据图2可知,在缺氧处理20min时,给予细胞25pA强度的单个电刺激 (能/不能)记录到神经冲动,判断理由是 . (3)在含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主要在 合成.在无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含量逐渐减少,对细胞通过 方式跨膜转运离子产生影响,可能的原因是 .
|
34. 难度:中等 | |
回答生物体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的问题 为了探究不同光照处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以生长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为材料设计了A、B、C、D四组实验.各组实验的温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条件相同、适宜且稳定,每组处理的总时间均为135s,处理结束时测定各组材料中光合作用产物的含量.处理方法和实验结果如下: A组:先光照后黑暗,时间各为67.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50% B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7.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70%. C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3.75ms(毫秒);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94%. D组(对照组):光照时间为13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100%. (1)单位光照时间内,C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D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依据是 . (2)C组和D组的实验结果可表明光合作用中有些反应不需要 ,这些反应发生的部位是叶绿体的 . (3)A、B、C三组处理相比,随着 的增加,使光下产生的 能够及时利用与及时再生,从而提高了光合作用中CO2的同化量. (4)图24所示适宜条件下悬浮培养的水稻叶肉细胞置于密闭容器中培养.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细胞内外的CO2和O2浓度在短时间内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黑暗条件下①增大,④减小 B.光强度低于光补偿点时,①、③增大 C.光强度等于光补偿点时,②、③保持不变 D.光 强度等于光饱和点时,②减小,④增大 (5)请在答题卡上所提供的图片中,用线段与箭头的方式画出该叶肉细胞在适宜且充足光照下,叶绿体释放的氧气的去向. .
|
35. 难度:中等 | |||||||||||
回答有关基因工程的问题 嗜热土壤芽胞杆菌产生的β﹣葡萄糖苷酶(BglB)是一种耐热纤维素酶,为使其在工业生产中更好地应用,开展了以下试验. (1)通常情况下,获得的目的基因需要进行扩增,最简便的方法是 技术. 如图为质粒限制酶酶切图谱.下表为限制酶的酶切位点.
(2)如图的质粒上有多个酶切位点,本实验中没有选择XbaI酶切割质粒,原因是 . (3)分析如图,可选择两种不同的限制酶 和 切割质粒,以防止质粒自身环化.质粒被切割后,可用 将其与目的基因连接.在动物基因工程中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时通常的方法是 . (4)大肠杆菌不能降解纤维素,但转入上述建构好的表达载体后则获得了降解纤维素的能力,这是因为 .
|
36. 难度:中等 | |
回答有关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调节的问题 为研究吲哚乙酸(IAA)与脱落酸(ABA)的运输特点,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IAA和ABA开展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AB为茎尖切段,琼脂块①和②中出现较强放射性的是 .(填序号) (2)琼脂块③和④中均出现了较强放射性,说明ABA在茎尖的运输 (填“是”或“不是”)极性运输.若先用某种抑制剂(不破坏IAA、不影响细胞呼吸)处理茎尖切段,再重复上述实验,结果琼脂块①和②中放射性强度相近,该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可能是 . (3)适宜的激素水平是植物正常生长的保证.黄豆芽伸长胚轴的提取液,加入IAA溶液中可显著降解IAA,但提取液沸水浴处理冷却后,不再降解IAA,说明已伸长胚轴中含有 . (4)研究已证实光也有降解IAA的作用.将A组实验装置作为对照组,实验组的处理方式是 ,预测可能的结果是 .
|
37. 难度:中等 | |
回答有关生物体免疫的问题 如图表示人体细胞受到病毒攻击后发生的部分免疫反应,据图回答问题. (1)人体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 组成.如图中表示浆细胞的是 (用图中细胞编号回答). (2)如图中细胞Ⅰ完成的免疫应答过程有两个方面,既能通过途径③保护人体,又能产生 . (3)巨噬细胞与被感染细胞相比,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较发达,这是由于巨噬细胞需要 (多选). A.表达细胞表面受体 B.产生更多的细胞内水解酶 C.合成大量ATP D.合成更多蛋白质分泌到胞外 (4)如图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途径 . A、①B、②C、③D、④ (5)图中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是 . A、巨噬细胞 B、初始状态的T细胞 C、细胞Ⅰ D、细胞Ⅱ E、细胞Ⅲ F、细胞Ⅳ G、细胞Ⅴ H、细胞Ⅵ (6)若人体第二次受到相同病毒攻击,人体内的抗体含量也会迅速增加,请用箭头(→)、相关文字以及图中相关细胞编号写出此免疫应答的途径. .
|
38. 难度:中等 | |
回答有关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的问题,据图回答 (1)肠道病毒EV71侵入人体细胞的方式是 .绝大部分的病毒核酸在进入细胞后会被分解,原因是 . (2)图中物质M 的合成场所是 .催化①、②过程的物质N 是 . (3)假定病毒基因组+RNA含有7500个碱基,其中A和U占碱基总数的40%.以病毒基因组+RNA 为模板逆转录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共需要碱基G和C 个. (4)图28中+RNA除了构成病毒核心以外,还有的功能是 、 . (5)依据图示,用文字和箭头写出肠道病毒的遗传物质进行传递和表达的途径 .
|
39. 难度:中等 | |
回答有关物质代谢的问题,如图为生物体某部分结构图(图中A~F表示物质,①~⑨表示过程) (1)根据图中物质转换分析判断,该组织细胞最可能是 细胞.对于三大营养物质代谢来说,该细胞中特有的代谢终产物是 . (2)某人在特殊情况下已两天未进食,此时,图中所示的过程中,加强运作的是 (用图中数字编号表示).请用文字表述过程⑥中的物质转化过程 . (3)物质B为 ,据图说明,该物质在细胞内的去路有 . (4)图中 ③、⑨过程脱下的H离子是由 (物质)运输到 与F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