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图是某海岛上蜥蜴形成新物种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是通过长期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的过程 B.岛上蜥蜴产生了适应环境的定向变异 C.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 D.蜥蜴新物种的形成不影响岛上其他生物种群的进化
|
2. 难度:中等 | |
在圣露西亚岛有两种植物靠一种蜂鸟传粉。一种植物的花蕊蜜管直而短,另一种则弯而深,雌鸟的长鸟喙适于在弯曲的长筒状花蕊蜜管中采蜜;雄鸟短鸟喙适于在短小笔直的花蕊蜜管中采蜜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雌雄蜂鸟在不同植物上采蜜缓解了雌雄蜂鸟间的种内斗争 B.两种植物花蕊密管形态的差异是因蜂鸟采蜜导致的变异 C.花蕊密管形态与鸟喙长度相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蜂鸟的性别比例和种群密度会影响两种植物的种群密度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B.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C.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 D.农田是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清除杂草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不矛盾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即意味着新物种形成 B.抗生素的滥用促使细菌基因突变形成超级细菌 C.自然选择可引起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
|
5. 难度:中等 | |
对某校学生进行色盲遗传病调查研究后发现:780名女生中有患者23人、携带者52人;820名男生中有患者65人,那么该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是( ) A.4.4% B.5.1% C.6.8% D.10.2%
|
6. 难度:中等 | |
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这说明( ) A.自然选择不起作用 B.生物为生存而进化 C.双方在斗争中用进废退 D.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
7. 难度:中等 | |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 A.出现了新的基因 B.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C.改变了基因频率 D.产生了生殖隔离
|
8. 难度:简单 | |
施莱登和施旺共同提出( ) A.中心法则 B.分离定律 C.细胞学说 D.进化学说
|
9. 难度:中等 | |
下列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正确的是 A.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的定向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B.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地理隔离使种群间基因不能交流,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共同进化就是物种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发展和进化
|
10. 难度:困难 | |
在自然条件下,二倍体植物(2n=4)形成四倍体植物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减数分裂失败一定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 B.二倍体植物与四倍体植物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C.二倍体植物经长期的地理隔离才能形成四倍体植物 D.测定四倍体植物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时只需测4条染色体
|
11.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形成 B.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变异个体都可以作为进化的原材料 C.地理隔离可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种群基因库的差异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 D.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必须在有性生殖前提下才能发生
|
12. 难度:中等 | |
据调查得知,某学校的学生中各血型的比率如下:IAIA,20%;IAi,30%;IBIB,10%;IBi,20%;IAIB,10%;ii,10%,则IB的基因频率为( ) A.15% B.25% C.40% D.60%
|
13.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隔离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地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b和d存在地理隔离,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 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地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
|
14. 难度:中等 | |
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 A.自然选择 B.突变 C.隔离 D.基因重组
|
15. 难度:中等 | |
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 A.遗传 B.变异 C.环境 D.自然选择
|
16. 难度:中等 | |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 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个体基因频率的改变 D.个体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
17. 难度:中等 | |
某个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分别是40、50和10个,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 A.65% 35% B.60% 40% C.55% 45% D.90% 10%
|
18. 难度:简单 | |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A.生物个体 B.物种 C.种群 D.生物群落
|
19. 难度:中等 | |
生物多样性是指下列哪三个层次 A.基因 染色体 细胞 B.细胞 物种 生物圈 C.基因 物种 生态系统 D.物种 种群 生态系统
|
20.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项中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 A.狼和兔子奔跑能力的提高是二者共同进化的结果 B.东北虎和华南虎经过生殖隔离形成两个亚种 C.马和驴交配能产生骡说明二者不存在生殖隔离 D.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的基因库相同
|
21. 难度:中等 | |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问题。 左图显示太平洋某部分岛屿上几种鸟类的分布及迁徙情况。右图显示其中的S鸟不同种群的等位基因频率与代数的关系,其中n代表种群的个体数。 (1)图11显示,相对于X岛,Y岛上的鸟_______多样性减小。 (2)S鸟有黑羽(AA)、杂羽(Aa)、灰羽(aa)三种表现型,当S鸟迁至Y岛后,在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统计发现灰羽个体只占1%,Y岛S鸟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___。估算Y岛S鸟密度的调查方法一般采用_____________。 (3)经过多个阶段的迁移,在各岛上发现源于S鸟的14种鸟,此类现象称为________。 (4)据图12判断,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多选)。 A.群体越小,某些基因消失的几率越大 B.群体越小,种群基因越偏离原始种群 C.群体越大,种群遗传多样性越易消失 D.群体越大,种群纯合子越倾向于增加 (5)除自然因素外,影响鸟类群体数量的人为因素有______(多选)。 A.栖息地开发 B.烈性病毒的出现 C.栖息地污染 D.栖息地因地震被岛屿化
|
22. 难度:中等 | |
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生物遗传、变异、进化和细胞增殖问题: (1)野茉莉是一种雌雄同花的植物,其花色形成的生化途径如下图所示,5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显性基因控制图示相应的生化途径,若为隐性基因,相应的生化途径不能进行,且C基因与D基因间的相互影响不考虑。(注:红色和蓝色色素均存在时表现为紫色,黄色和蓝色色素均存在时表现为绿色,三种色素均不存在时表现为白色。) ①野茉莉花共有________种基因型。 ②若要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能否利用基因型为AabbccDdee的个体自交来验证,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基因型为AaBbccDDEE的植株与隐性纯合体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 (2)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有红花和白花两种,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和b控制。已知白花植株不育。现利用红花植株进行系列实验,结果如表。请回答: 实验1:红花植株自交 结果:F1红花:白花=1:1 实验2:F1红花植株的花粉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所获得的幼苗 结果:全为白花 ①让红花植株自交,子一代中基因B的频率为 %. ②科研人员发现实验2中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获得的二倍体植株中,存在“嵌合体”的问题,即植株中有的细胞中有1个染色体组,有的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造成此问题的原因最可能是 。 (3)动物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多出 1条的个体称为“三体”。研究发现,该种动物产生的多1条染色体的雌配子可育,而多1条染色体的雄配子不可育。该种动物的尾形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R、r 控制,正常尾对卷曲尾为显性。有人在一个种群中偶然发现了一只卷曲尾的雌性个体,其10号常染色体多出 1 条,其余染色体均正常。(注:“三体”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 ①该雌性“三体”形成的原因是参与受精作用过程的_______配子异常所致,这种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___________。 ②欲判断基因 R、r 是否位于 10 号常染色体上,可让这只卷曲尾的雌性“三体”与纯合的正常尾雄性个体杂交得F1 , 再让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得F2。 若F2正常尾个体与卷曲尾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则基因 R、r 位于 10 号常染色体上;若F2正常尾个体与卷曲尾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则基因 R、r 位于其他常染色体上。 (4)用显微镜观察二倍体动物初级精母细胞分裂中期,若从细胞一极观察,则可见染色体的排列情况是下面图中的__________(从A-D中选择填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