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生物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黑龙江绥化绥棱职业技术学校高二上期中生物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如图表示内环境成分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 

A.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

B.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

C.外界食物→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

D.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 

A.组织液 B.血浆  组织液 C.淋巴  组织液 D.血浆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人体中占体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是 

A.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 C.血液 D.淋巴液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和内环境物质交换关系最密切的四大系统是 

A.消化 呼吸 神经 内分泌

B.消化 呼吸 循环 泌尿

C.循环 泌尿 消化 神经

D.呼吸 内分泌 循环 运动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血浆中的水来自 

A.组织液        B.组织液、消化道

C.淋巴、组织液 D.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加快 B.渗透压下降

C.细胞代谢紊乱      D.糖尿病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A.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B.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合成

C.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D.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分解成葡萄糖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人在剧烈运动后,骨骼肌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血浆的pH不会明显下降,其原因是 

A.乳酸在血浆中很快被分解,生成CO2和H2O,并通过呼吸排出CO2

B.血液中的碳酸氢钠能与乳酸反应,导致pH基本稳定

C.血浆中的碳酸可以中和乳酸的酸性,使pH基本保持稳定

D.乳酸的酸性较弱,进入血液后对血液pH的影响不大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 

A.脑皮层,下丘脑

B.下丘脑,大脑皮层

C.下丘脑,下丘脑

D.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4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 

A.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图中的X代表的细胞是 

A.效应T细胞 B.浆细胞 C.吞噬细胞 D.癌细胞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如果母鸡长出公鸡的鸡冠和羽毛,并好斗,那么发生这种变化的最大可能是 

A.注射了生长激素

B.除去了母鸡的卵巢

C.移植了睾丸

D.除去卵巢,移植了睾丸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在反射活动中能够起分析综合作用的部分是 

A.传出神经 B.传入神经 C.神经中枢 D.感受器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A.内环境的各种组成成分在含量上的基本稳定

B.内环境的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C.内环境的温度和PH的相对稳定

D.以上都属于稳态的范围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递质实现的.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电位变化转化为化学信号递质释放再转化为电信号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当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高级中枢是 

A.语言中枢     B.身体感觉中枢

C.躯体运动中枢 D.A项、B项和C项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相比,不同的是 

①先天性的  ②经过学习形成的  ③会消退  ④固定不变的 ⑤脊髓参与调节  ⑥大脑参与调节.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②③⑥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 

A.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

B.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无传染性

C.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发应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关于效应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之一

B.效应器与传出神经相连接

C.效应器与感受器不可分布在同一组织中

D.效应器受神经中枢的支配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关于动物激素和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激素都是有机物,植物激素都是无机物

B.动物激素在动物体内含量少,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多

C.动物激素需要体液运输才能到达作用部位,植物激素没有运输过程

D.动物激素是由专门的腺体分泌的,植物没有专门分泌激素的腺体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如图所示,甲、乙分别用不透光的锡箔纸套在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丙、丁、戊、则分别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入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A.甲不生长也不弯曲、乙直立生长、丙向左生长、丁直立生长、戊向右生长

B.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向左生长、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左生长

C.甲向左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向右生长、戊向左生长

D.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右生长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植物生长素的化学成分是 

A.吲哚乙酸 B.丙酮酸 C.氨基酸 D.核苷酸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下列植物器官中,对生长素最敏感的是 

A.果实 B.C.D.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下列不属于生长素作用的是 

A.促进生根     B.促进子房发育

C.促进果实成熟 D.防止落花、落果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如果要得到无子番茄,需要使用的激素和处理方法分别是 

A.生长素;适宜浓度;处理授粉后的柱头

B.生长素;适宜浓度;处理授粉前的柱头

C.乙烯;高浓度;处理花瓣

D.乙烯;适宜浓度;处理雌蕊的任何部位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如图表示有关生长素的一项实验,经过一段时间后,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中弯曲程度最大的是 

A.B.C.D.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A.吞噬细胞 B.浆细胞 C.T细胞 D.靶细胞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在人的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细胞有 

①吞噬细胞    ②浆细胞     ③B细胞    ④效应T细胞  ⑤红细胞     ⑥胰岛B细胞   ⑦血小板.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⑥⑦ D.⑤⑥⑦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黑暗
 

单侧光照
 


 

21
 

33
 


 

79
 

67
 

 

实验装置在黑暗中和单侧光照时(如图所示),琼脂块甲和乙中生长素的相对量,该实验说明( )

A.黑暗中产生的生长素比有光时更多

B.光线改变了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分布

C.单侧光使胚芽鞘弯向光源

D.生长素只能由胚芽鞘顶端向下运输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将成熟的苹果和未成熟的香蕉密封在一起,可促使香蕉成熟,这是由于苹果放出了 

A.乙烯 B.赤霉素 C.脱落酸 D.细胞分裂素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果园里面的苹果,在盛花期由于一场大雨影响了正常受粉,为了防止减产可采取的补救措施是 

A.喷施硼肥

B.追施氮肥

C.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D.以上方法均不奏效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引起茎秆加粗

B.细胞分裂素一般在根尖合成

C.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和种子萌发

D.乙烯是一种气体激素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分析以下几种情况,两株胚芽鞘将弯向同一方向的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下列生产措施中与植物激素无关的是 

A.培育无子番茄

B.果树整枝修剪

C.棉花摘心

D.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叶片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有人在饲养蝌蚪时做了如下实验:

A.取甲、乙、丙3只大烧杯,每只烧杯均放入等量的清水和水草和10只大小基本相等的蝌蚪,每天均用蛋黄喂养.

B.向甲缸每天加入5mg甲状腺激素制剂;乙缸每天加入5mg甲状腺抑制剂;丙缸每天不加任何制剂.

C.连续观察一周,每天记录一次蝌蚪的体长、四肢和尾的变化.问:

1预期一周后,最先长出四肢的是________缸.

2如结果与预期的相符,则说明甲状腺激素具有________的作用.

3如果丙缸的水和食物等缺少碘,则其中的蝌蚪变化更像________缸,原因是________

 

详细信息
37. 难度:简单

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方法步骤:

①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粗细和大小都相同的玉米幼苗要求幼苗的真叶未突破胚芽鞘

②按如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处理.

③接通台灯电源24h后,打开纸盒,观察并记录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

2实验结果预测:

在以上装置中,玉米幼苗在单侧光照下保持直立的是________装置,基本停止生长的是________装置;无光条件下能弯曲生长的是________装置,弯曲方向是向________

3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推论

根据________________装置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的.

根据________号与________号装置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

 

详细信息
38. 难度:简单

图为人体反射弧模式图,识图作答

1图中所画神经元有________个,其中5是________

2神经纤维在未受刺激时,细胞膜的内外电位表现为________;当神经纤维的某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膜电位表现为________,因而与邻近未兴奋部位形成了局部电流,使兴奋依次向前传导.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________结构来传递的,该结构又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构成,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的方向只能是________的.

 

详细信息
39. 难度:简单

如图表示某种病毒先后两次感染人体后,人体内抗体的产生、病毒增殖与患病程度之间关系的曲线变化图.请根据图分析回答:

1在a、b、c曲线中,表示病毒增殖的曲线是________,表示抗体产生的曲线是________

2由曲线变化特点看出,再次感染该病毒比初次感染时体内抗体产生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如果在初次感染前一周给人体注射过相应疫苗,结果在其感染后未有明显病症出现,原因是人体内________;这种免疫方式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________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