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如图中的实线表示某岛屿上鹿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该环境中鹿群的K值始终恒定不变 B.c点时鹿群的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 C.a点时的增长率小于d点时的增长率 D.cd段时间内可能有较多的捕食者
|
2. 难度:中等 | |
将两种仓库害虫拟谷盗和锯谷盗共同饲养于面粉中,两者数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 ) A.拟谷盗种群增长率的最大值出现在第50天以后 B.拟谷盗种群似“S”型增长,其增长受种内斗争因素制约 C.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D.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捕食关系,因此拟谷盗必须依赖于锯谷盗种群
|
3. 难度:中等 | |
在温室内施用农家肥,同时培养蘑菇,既能为蔬菜提供无机盐又能提升室内温度,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蘑菇在该生态系统中既是生产者也是分解者 B.流入该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由人来供给 C.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也是逐级递减的 D.群落中物种数目少但有分层现象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实践活动,利用了“环境容纳量”的相关原理的是( ) ①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濒临灭绝的动植物 ②科学确定捕鱼的时间和数量,保证捕鱼可持续进行 ③向森林喷洒农药来防治蝗灾 ④禁止捕蛇来防治田间的鼠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
|
5. 难度:简单 | |
以下关于不同群落的结构及其应用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没有垂直结构 B.一座高山上不同的垂直带为群落的垂直结构 C.合理密植可提高光合产量应用了群落植被分层能充分利用光能的原理 D.高矮不同农作物套种提高光合产量应用了群落植被分层能充分利用光能的原理
|
6. 难度:中等 | |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两个种群间能量流动方向是甲→乙 B.M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两个种群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D.两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正在衰退
|
7. 难度:中等 | |
挪威为了保护雷鸟,在19世纪曾大力根除猛禽和猛兽,但结果雷鸟多次出现大量死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B.在一定范围内,草原生产者的种类随植食性动物种群密度的增加而下降 C.根除猛禽和猛兽后,一段时间内雷鸟的K值可能会上升 D.在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协同进化中,被捕食者的进化可以完全避免被捕食
|
8. 难度:中等 | |
某森林因为火灾导致植被基本毁坏,经过数十年的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不仅恢复了植被,而且还发展成为了风景秀丽的旅游景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如果不进行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毁坏的森林的恢复时间将更长,说明人为因素的影响一定有利于群落演替的进行 B.即使没有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等措施,该群落最终也一定会恢复到森林阶段 C.旅游可能使该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进行 D.该群落的演替类型与火山喷发后的群落演替类型相同
|
9. 难度:中等 | |
下图表示不同群落中生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可以表示草原上狮子和猎豹的关系 B.乙图可以表示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的关系 C.丙图的三个种群一定形成一条食物链 D.甲乙两图都表示生物种群间的竞争关系
|
10. 难度:中等 | |
下图表示某池塘生态系统中饲养草鱼时的能量流动过程示意图,a~i表示能量值,关于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a B.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g+h)/a C.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h/b D.可通过投放消化酶提高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
11. 难度:中等 | |
样方法是生态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调查方法。以下关于样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样方法调查森林乔木丰富度时应对各样方数据求平均值 B.蚜虫呈集群分布,不宜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 C.调查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应在植物生长密集处取样 D.调查蝗虫幼虫种群密度应根据地段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
12. 难度:中等 | |
有关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正确的叙述是 ( ) A.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只能是无机环境 B.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传递信息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 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化学防治
|
13. 难度:中等 | |
下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注:①生产者呼吸释放量 ②分解者呼吸释放量 ③消费者呼吸释放量 ④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量 A.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④表示 B.②的量越小,说明该农田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 C.消费者同化作用的大小可用③表示 D.该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与消费量相等
|
14.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 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 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 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
15. 难度:中等 | |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生物群落 B.丁的CO2含量减少,将导致臭氧层破坏 C.乙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D.丙1同化量越大,丙2的同化量越小
|
16. 难度:中等 | |
某地的一个生态养殖大棚里,水底爬着螃蟹,水面漂浮着无土栽培的某种蔬菜,而水面上方,黄瓜藤枝枝蔓蔓。蔬菜和黄瓜生长所需的肥料就来自螃蟹的排泄物。同时大棚里种了一种特殊辣椒,能起到驱虫作用。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 A.只需输入太阳光能即可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 B.特殊辣椒的驱虫作用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C.蔬菜和黄瓜从螃蟹的排泄物中获得养分,所以蔬菜和黄瓜也可作为分解者 D.该生态系统中螃蟹、蔬菜、黄瓜构成了生物群落,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
17.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一个普通的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型,图中方框表示各营养级,箭头表示能量流动方向。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不考虑有机物质输入,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入射太阳能 B.对于人工鱼塘生态系统,有机物质输入大于太阳能输入 C.若植食动物的摄入量为a,则顶位肉食动物最多可获得a/25的能量 D.能量的输出包括群落呼吸产生的热能和贮存的现成有机物
|
18. 难度:中等 | |||||||||||||||||||||||||
下表是退耕还林后,某生态系统在20年内群落自然演替所经历的“一年生草木、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中优势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单位:株/平方米):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第1~20年内,该生态系统中物种的丰富度先不断升高然后再逐渐降低 B.第1~10年内,物种b逐渐成为优势物种,主要与其重合周期较长有关 C.第1~5年内,物种a密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该种群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 D.第10~15年内,物种a逐渐消失的原因可能与其不能适应弱光环境相关
|
19. 难度:中等 | |
下列措施符合保护物种多样性原则的是( ) A.为美化城市环境,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 B.为保护草场,减少沙漠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 C.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并进行部分的野外回归实验 D.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
|
20. 难度:中等 | ||||||||||||||||||||||||||
土壤微生物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组分,影响着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在陆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重要作用。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中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碳释放的研究结果。请回答:
(1)将无机环境中的CO2转化为生物群落中有机碳的主要生理过程是________作用;土壤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可属于________。 (2)草丛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________现象。与草丛相比,灌丛抵御环境变化的能力更强,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对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的相关指标进行测定时,为尽量减小实验误差,取样时应该________选取多个样方,然后将________________记录在上表中。 (4)实验结果表明,在森林生态系统的次生演替过程中,植被类型为________阶段时土壤微生物含碳量最大;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在成熟林阶段最小,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5)土壤微生物的代谢熵是指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与土壤微生物含碳量的比值,代谢熵越低,土壤微生物对有机碳的利用效率就越高。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成熟林中微生物代谢熵的值________于次生林,微生物对有机碳利用效率最低的是________林。
|
21. 难度:中等 | |
一个湖泊干涸后,经历了沼泽、湿地、草原到森林几个阶段。这片森林在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将会长期占据那里,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生态系统。 (1)这个湖泊演变成森林的过程称为________演替。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进行。 (2)在森林生态系统中,________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3)森林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生态系统,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在我国西北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4)在森林中投放适量的鸟类能够适当抑制有害昆虫,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建立植物园、动物园以及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属于________保护。
|
22. 难度:中等 | ||||||||||||||||||||||||||
某生物研究小组观察到野外四个物种在一天中的平均活动时间(活动时间以%表示)。
(1)碳元素进入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主要是从________开始的。 (2)组成一个典型的生态系统,除表中设计的生态系统成分外,还应有________。 (3)根据表中信息,写出该生态系统中可能的营养结构关系。 (4)物种C与A属于________关系。从食性角度看,物种C、D一天中进食时间较短而休息时间较长,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假设种群A与种群B争夺食物的时间比例增加,说明种群A与种群B之间的________关系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5)经调查,第一年物种A种群数量为N0,如果每年增长率保持不变,且λ=1.6,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________。该食物链中,物种A到物种C的能量传递效率为5%,该数据不在10%~20%这一范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
23. 难度:中等 | |||||||||||||||||||||||||||||||
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下面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问题: (1)调查获得了树林中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图(如图1):该野外调查小组的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_。图1显示,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__。 (2)调查小组对该地区的树种进行了辨认和挂牌(如图2),并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树木A与树木B之间的差异属于________多样性,主要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引起的。树木A与树木D、E、G之间的差异属于________多样性。 (3)调查小组对一块荒地的几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
如果4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是________;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土物种造成危害,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图3是调查小组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________年,第20~30年种群的增长率为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