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 02、血红蛋白 B. 参与有氧呼吸的酶、H20 C. Ca2+、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D. Na+、葡萄糖
|
2. 难度:中等 | |
如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②④⑤为细胞外液。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内液约占2/3,细胞外液占1/3 B. 图中⑥细胞具体的内环境是淋巴 C. 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图中②液体增加,引起组织水肿 D. ②④⑤的成分和含量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⑤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
3. 难度:中等 | |
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 B.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 C. 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D. 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突触的正确叙述是 A. 一个反射弧中,突触数量越多,反射所需时间越短 B. 神经元之间一般通过化学信号发生联系 C. 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 神经递质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突触间隙
|
5. 难度:中等 | |
A. 图中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 B. 当有刺激作用时,发生先缩手后产生痛觉的现象,说明缩手中枢位于乙方框处;痛觉中枢位于甲方框处 C. 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膜外的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D. 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引起乙的兴奋
|
6. 难度:中等 | |
下列实例分析正确的是 A. 某人因意外车祸而使大脑受损,其表现症状是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却不会说。这个人受损伤的部位是言语区的S区 B. 当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高级神经中枢只有躯体感觉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 C. 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H区和S区 D. 某同学正在跑步,下丘脑和脑干未参与调节
|
7. 难度:困难 | |
如图是一个“神经一肌肉”接点(类似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Ach(乙酰胆碱)与Ach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收缩;不少重症肌无力患者是由于机体产生的某种抗体与Ach受体结合,阻碍兴奋的传导,导致肌无力。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 Ach(乙酰胆碱)与Ach受体结合,引起Na离子内流 B. ④向肌细胞质侧凹陷,形成许多皱褶,可以增大突触后膜的面积 C. ③处为组织液 D. 在免疫学上此种重症肌无力疾病属于免疫缺陷病
|
8. 难度:中等 | |
关于甲状腺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 B. 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时,机体耗氧量和产热量都增加 C. 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而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多种器官 D. 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会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
|
9. 难度:中等 | |
下图表示血糖调节过程,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图中①②细胞的种类相同,均有肝细胞和肌细胞 B. 饥饿时血液中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含量比值将会变大 C. 促进胰岛素分泌的因素有血糖浓度升高、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D.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三种激素之间都是拮抗关系
|
10. 难度:中等 | |
研究者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一一链脲佐菌素(STZ)进行血糖调节研究。为了准确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应 ①在兔饱足状态下 ②在兔空腹状态下 ③测定血糖含量 ④测定尿液是否含糖 ⑤测定血液胰岛素含量 A. ①③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⑤ D. ②③④
|
11. 难度:困难 | |
如图表示人体皮肤在寒冷和炎热条件下维持体温的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表示人体在寒冷条件下减少散热的是图甲和图丙 B. 调节图丙、丁血流量变化的中枢是下丘脑 C. 人体在图乙环境下比图甲环境下散热量要大 D. 图乙所示过程是环境温度35°C以上时人体散热的重要途径
|
12. 难度:中等 | |
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的稳定与调节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可引起尿量增加 B. 下丘脑的活动受其他相关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负反馈调节 C.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神经可支配汗腺的活动 D. 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引起机体产热量增加
|
13. 难度:中等 | |
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 B. 过敏反应是由非特异性免疫异常引起的 C. 机体能够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 D. 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
14. 难度:困难 | |
接种“甲流疫苗”后,在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A. B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受到刺激后都不断进行分裂 B. T细胞受刺激后形成相应的效应T细胞 C. 吞噬细胞受刺激后能特异性识别甲型H1N1流感病毒 D. “甲流疫苗”与病毒结合使其失去侵染宿主细胞的能力
|
15. 难度:中等 | |
以下关于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感染HIV的人将丧失全部免疫能力 B.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C. 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 D. AIDS患者的直接死因往往是其它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
|
16. 难度:中等 | |
PM2.5是指大气中≤2.5u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PM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关于PM2.5的推测错误的是 A. 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 B. 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血浆呈酸性 C. 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 D. 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
|
17. 难度:困难 | |
如图是有关接受器官移植的人体内的免疫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细胞A、B、C、E、F、G均能识别抗原 B. 若发生感染,HIV进入人体后,主要侵染图中的细胞C C. ⑨和⑩两种免疫方式分别为人体的第二、三道防线 D. 人体细胞C受到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为细胞E,这个过程与细胞B有关
|
18.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分裂而促进植物的生长 B. 燕麦幼苗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有关 C. 生长素从顶芽运输到侧芽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D. 自然状态下西瓜的果实发育所需的生长素是由邻近的芽和幼叶产生的
|
19. 难度:简单 | |
某小组开展“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研究,关于这个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经预实验后,后续实验中还需设置一组用蒸馏水处理插条的实验作对照组 B.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每组需要取多枝插条 C. 浸泡法适用于较低浓度溶液及空气湿度较大、遮阴环境 D. 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可能相同
|
20. 难度:中等 | |
A. 实验结果是:a′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 B. a′胚芽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C. 此实验可以证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D. 若将实验的单侧光改为无光处理,则a′和b′均表现为不生长
|
21. 难度:中等 | |
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植物激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部位可以不同 B. 植物茎尖的细胞可利用色氨酸合成生长素 C. 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可以在同一细胞中起作用 D. 生长素可通过促进乙烯合成来促进茎段细胞伸长
|
22. 难度:中等 | |
如图1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定的胚芽鞘的弯曲情况(弯曲角度用α表示);图2是生长素浓度对胚芽鞘生长的作用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只用图1实验不足以证明生长素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B. 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不同,但可能形成相同的α C. 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b时,α最大 D. 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d时,胚芽鞘向左侧弯曲
|
23. 难度:中等 | |
赤霉素与生长素都能促进茎秆的伸长,两者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赤霉素对生长素的分解有促进作用 B. 赤霉素与生长素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 C. 色氨酸一般由植物从土壤中通过主动运输吸收获得 D.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赤霉素
|
24. 难度:简单 | |
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物种丰富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 B. 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 C.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D. 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
|
25. 难度:简单 | |
下列对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 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C. 动物都是消费者,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D. 细菌都是分解者,分解者是不可缺少的成分
|
26.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的丰富度相同 B. 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 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群落营养结构复杂 D. 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
27.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调查农田中蚜虫、蚯蚓、田鼠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B. 研究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可以采用构建概念模型的方法 C. 采集土壤小动物的方法主要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 制作的生态缸不用密闭,放置在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
|
28. 难度:中等 | |
下列调查方法得到的结果与其他选项不同的是 A. 样方法:在个体密集区取样 B. 标志重捕法:第二次被捕获的难度加大 C. 丰富度调查:不认识的小动物不纳入统计 D. 抽样检测法:在未经摇匀的酵母菌培养液下层取样
|
29. 难度:中等 | |
鲢鱼与青鱼、草鱼和鳙鱼为四大家鱼,主要的活动水层不同,另外鲢鱼在流动的水中才能繁殖。某人工鱼塘(静水)放养的都是鲢鱼苗,每天投放适量的有机饲料,并且水质等其他条件均适合鲢鱼的生长。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 该鱼塘内所有鲢鱼和其他植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B. 该鱼塘内鲢鱼的密度将呈“J”型增长 C. 流经该池塘的总能量是池塘内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D. 再放养适量青鱼、草鱼和鳙鱼可充分利用水体资源
|
30. 难度:困难 | ||||||||||||||||||||||||||||||||
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宄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右表: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 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 B. 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 C. 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 D. 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
|
31. 难度:困难 | |||||||||||||||||||
某种动物迀入新的环境后,其在8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下表所示,据表分析可知
A. 在这8年间,该动物种群的增长曲线大致呈“J”型 B. 第5年时该动物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C. 与第2年相比,该动物在第8年时的种内斗争比较激烈 D. 第4年时,该动物的种群数量很可能为该种动物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
|
32. 难度:困难 | |||||||||||||||||||||||||
豚草是原产于北美的一种植物,某课外小组对某地区一片闲散地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部分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in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豚草在空间上的分布体现了其空间特征 B. 该区域豚草的种群数量将保持“J”型曲线增长 C. 可推测该区域植物的丰富度在减少 D. 豚草入侵改变了该区域群落演替的速度与方向
|
33. 难度:中等 | |
当前,我国农业的发展已由科技含量较低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现代农业虽然产量大大提高,但由于大量施用化肥、农药,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我国政府正大力推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生态农业。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生态农业系统中食物链和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越少 B. 生态农业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现代农业高 C. 生态农业系统设计的指导原则是实现生态系统的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 D. 生态农业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常突出
|
34. 难度:困难 | |
图中甲、乙为同一群落中的两个种群,曲线表示δ(δ=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t1和t4时刻乙种群的种群密度相同 B. t2时刻甲、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一定相同 C. t2和t3时刻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一定相同 D. t2→t4甲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
|
35. 难度:中等 | |
据了解,野生扬子鳄种群的雌雄比例一般稳定在5:1左右,这样的性别比是由孵化时的温度所决定的;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轰”、“轰”的声音,雌性扬子鳄则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当声音大时,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则产生较多的雌鳄。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 A. 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 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 C. 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调节生物内环境的稳态 D. 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促进生物进化
|
36. 难度:中等 | |
用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数量构建的金字塔分别称为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在某一栎林中,第一营养级生物为栎树,第二营养级生物为昆虫,第三营养级生物为蛙、蜥蜴和鸟,第四营养级生物为蛇。该栎林数量金字塔的示意图是 [Failed to download image : http://qbm-image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QBM/2017/2/16/1625395756630016/1627973095907328/STEM/89890895fca34dbe803673940432625e.png]
|
37. 难度:中等 | |
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 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
38. 难度:简单 | |
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 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 C. 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 D. 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
|
39. 难度:简单 | |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 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 “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 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
40. 难度:困难 | |
生态系统中有a、b、c、d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a→b→c,d为分解者,下图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丙与丁表示的生理过程不同 B. 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C. 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2值 D. d的能量全部来自b生物
|
41. 难度:中等 | |
北极笞原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的生存条件十分严酷而独具特色,有人曾将该生态系统所处的地区称为“不毛之地”,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 A. 群落丰富度较高 B. 不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 C. 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D. 生产者主要是地衣
|
42. 难度:简单 | |
如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Failed to download image : http://qbm-image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QBM/2017/2/16/1625395756630016/1627973096013824/STEM/0d37a53370ef4795aae0b7f5ff948121.png] A. 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 B. 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三个不同的营养级 C. 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变大 D. 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H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
43. 难度:困难 | ||||||||||||||||||||||||||||||
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的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⑤为分解者。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NP表示生物体贮存着的能量(NP=GP-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可能是②→④→①→③→⑤ B. 能量在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11.3% C.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五个GP之和表示 D. ④营养级GP的去向中,有一部分能量通过自身的粪便流向分解者
|
44. 难度:困难 | |
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海岸等作用,下图表示该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过程,其中A是一种气体,B、C、D、E和F表示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红树林调节气候的功能体现其直接价值 B. 完成红树林碳循环的两个关键成分是A和E C. 碳循环过程中,能量也随之循环流动 D. C02是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碳循环的主要形式
|
45. 难度:困难 | |||||||||||||||||||||||||||||||||
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研宄人员用蔬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测试以上动物密度的变化,结果见下表(单位:个/株,蔬果剂对以上动物无危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施用蔬果剂后,预测豌豆蚜的种群数量将呈J型增长 B. 在该生态系统中蝉大眼蝽属于第二营养级 C. 利马豆根部的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氨转变为含氮的养料 D.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蝉大眼蝽主要取食利马豆
|
46. 难度:压轴 | |
人体部分生命活动调节过程如图1、图2、图3所示(A、B、C、D表示激素),请分析回答: (1)图1中,寒冷环境下激素___________(填字母)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作用结果是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加产热,同时机体还通过___________等变化以减少散热。 (2)香肠、腊肉是四川过年必备的一道“硬菜”,但口味太咸容易导致________升高,促使下丘脑分泌____增加,尿量减少。此调节过程中当兴奋通过如图2的B图中的突触结构时,信号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且信号单向传递。 (3)糖尿病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如图3所示①、②、③表示由三种机体免疫异常引起的糖尿病。图中①由__________产生的抗体Y1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图中②所示的患病机理是抗体Y2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浓度升高。图中③所示的抗体Y3与____________结合,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4)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上述三种糖尿病都属于______________病。其中,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的是_________。有一种青少年型(Ⅱ型)糖尿病,经检查发现,患者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正常,但患者仍表现出尿糖症状,该病的病因最可能类似于图3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5)在正常的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分泌增多,会导致血糖浓度降低;降低的血糖浓度又反过来影响胰岛B细胞对胰岛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
47. 难度:困难 | |
Ⅰ、为研究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在植物正常生长和盐碱、干旱等逆境条件下生长所起的调控作用,研究者向野生型拟南芥中转入基因E可使其细胞中GA含量降低(突变体),结果如下图。请回答: (1)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均为植物激素。它们是由植物体内产生,从产生部位运输到________,对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而由人工合成的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化学物质被称为_____________。 (2)由图1可知,一定浓度的盐溶液处理和干旱处理后,_____________拟南芥的存活率更高,由此可知,GA含量 _________ 有利于拟南芥在逆境中生长发育。 (3)研究者发现,成熟种子中高含量的ABA使种子休眠;萌发的种子释放大量GA会降解ABA,同时GA能抑制ABA的作用,促进种子萌发,由此可知GA和ABA在调控种子萌发和休眠中的作用_________。由图2可知,野生型拟南芥对ABA的敏感性_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突变体拟南芥,其原因是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拟南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结果可推测,GA含量与拟南芥抵抗逆境生存能力有关,GA还可通过影响细胞中的ABA信号途径调控植株的生长状态,所以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起作用的,而是多种激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如图表示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果实的呼吸速率和乙烯的含量变化,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由图可知,_____________在呼吸作用增强前大量产生,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使果实延迟成熟,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人工催熟可以釆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
48. 难度:困难 | |
图甲是两类生物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曲线的比较,其中r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图乙是种群的数量变化;图丙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四种情况(“J”型、Ⅰ、Ⅱ、Ⅲ),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家鼠的寿命只有两年,几乎全年均可繁殖,种群数量每天可增加1.47%,是__________(填“r对策”或“K对策”)生物,这类生物很难消灭,在种群密度极低时也能迅速回升,最终形成一种S型增长曲线。 (2)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______(填“S”或“X”)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该数量水平被称为________。 (3)若在食物和空间资源充裕的理想环境下,鼠的数量会出现图乙中的曲线Ⅰ的增长趋势,此时需控制该曲线数学公式模型中的________________参数来有效控制鼠害。 (4)图乙曲线Ⅱ是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之后鼠的数量变化曲线,曲线Ⅱ表明蛇发挥明显生态效应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_。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则图中α的角度将会_______;在调查草原鼠的种群密度时,得到的结果是N只/km2,鼠的记忆力较强,由此推测该调查结果与真实结果相比 _________(填“偏大”、“相等”或“偏小”)。 (5)若图丙种群为长江流域的野生扬子鳄(处于最高营养级生物之一),当种群数量在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Ⅲ、且种群数量为K2时,对野生扬子鳄种群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________。若图丙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______(K1/K2/O),以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干旱能抑制一种丝状菌(该菌造成蝗虫患病)的生长,若a点变化为干旱,则a点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可能为_________(用图中标号Ⅰ、Ⅱ、Ⅲ表示)。
|
49. 难度:困难 | |
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为特定的生理过程,图乙表示该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的_______(用字母表示),在②过程中碳主要以________形式进行循环。 (2)如要调查该生态系统中矢车菊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_________法。 (3)图乙中,若羊、鼠和食草昆虫粪便中的能量为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则图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 (4)该草原曾发生过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该过程属于_________演替,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 (5)生态系统的功能除图甲所示以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