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是正在飞行的无人机,一无人机在某次测试中往返飞行了850km,用时72min,这两个数据分别指( ) A.位移值、时间 B.路程、时间 C.位移值、时刻 D.路程、时刻
|
2. 难度:简单 | |
在下列四组力中,全部按力的性质命名的是( ) A.阻力、压力、动力 B.弹力、支持力、拉力 C.重力、弹力、摩擦力 D.浮力、重力、手对小球的握力
|
3. 难度:简单 | |
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等大反向合力为零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以是接触力,也可以是非接触力 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都是同种性质的力,且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可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
|
4.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一根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原长为x0,下端挂钩码时长度为x1,则弹簧弹力的大小为( ) A. B. C. D.k(x1﹣x0)
|
5. 难度:简单 | |
某游泳运动员在50m的蛙泳比赛中,以30.68s的成绩获得金牌.高科技记录仪测得她冲刺时的最大速度为4.0m/s.则她在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 ) A.0.61m/s B.1.63m/s C.2.0m/s D.4.0m/s
|
6.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某人静躺在椅子上,椅子的靠背与水平面之间有固定倾斜角θ.若此人所受重力为G,则椅子各部分对他的作用力的合力大小为( ) A.G B.Gsinθ C.Gcosθ D.Gtanθ
|
7. 难度:简单 | |
1971年,美国宇航员大卫•斯科特在登上月球后,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锤子和羽毛(如图所示),则下落过程中( ) A.锤子比羽毛速度变化大 B.羽毛比锤子速度变化大 C.锤子比羽毛加速度大 D.锤子和羽毛加速度一样大
|
8. 难度:简单 | |
在半球形光滑容器内,放置一细杆,细杆与容器的接触点分别为A、B两点,如图所示,则细杆在A、B两点所受支持力的方向分别为( ) A.均指向球心 B.均竖直向上 C.A点处指向球心,B点处竖直向上 D.A点处指向球心,B点处垂直于细杆向上
|
9.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滑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读数为0.90N,已知滑块重为3N,则滑块与桌面间动摩擦因数为( ) A.0.1 B.0.3 C.2.0 D.3.0
|
10. 难度:简单 | |
四个质点从原点出发在一直线上运动,它们的v﹣t图象分别如下图所示,则在2s末的位置距原点最远的质点是( ) A. B. C. D.
|
11. 难度:简单 | |
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它受到的合外力一定为零 B.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受到的合外力一定越大 C.物体受到的合外力越大,其速度变化一定越快 D.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时,其速度一定增大
|
12. 难度:简单 | |
物体从距地面H高处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经过时间t,它下落的高度为,则物体从起点下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是( ) A. B.2t C. D.4t
|
13.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汽车向右沿直线运动,原来的速度是v1,经过一小段时间之后,速度变为v2,△v表示速度的变化量.由图中所示信息可知( ) A.汽车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B.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v1的方向相同 C.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v1的方向相反 D.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v的方向相反
|
14.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一个物体由A点出发分别到达C1、C2、C3,物体在三条轨道上的摩擦不计,则( ) A.物体达到C2点时速度最大 B.物体到达C1点的时间最短 C.物体在AC1上运动的加速度最小 D.物体在三条轨道上的运行时间相同
|
15. 难度:简单 | |
“神州十号”飞船太空授课中,航天员王亚平曾演示了太空中采用动力学方法测量质量的过程.如图所示是采用动力学方法测量“天宫一号”空间站质量的原理图,若已知飞船质量为3.5×103kg,其推进器的平均推力为1560N,在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后,推进器工作了7s,在这段时间内,飞船和空间站速度变化了0.91m/s,则空间站的质量约为 ( ) A.1.2×104kg B.8.5×103kg C.1.6×104kg D.5.0×103kg
|
16. 难度:简单 | |
关于惯性,下述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惯性除了跟物体质量有关外,还跟物体速度有关 B.物体只有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才能表现出惯性 C.乒乓球可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的惯性小的缘故 D.战斗机投人战斗时,必须丢掉副油箱,减小惯性以保证其运动的灵活性
|
17.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为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得到的一条纸带.图中A、B、C、D、E是按打点先后顺序依次选取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由图中的数据可知( ) A.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小车加速度的大小为0.80m/s2 C.小车经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为0.08m/s D.计数点A、C对应的时间间隔内小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16m/s
|
18. 难度:简单 | |
电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方便.某实验小组在电梯内利用DIS系统观察超重和失重现象,将压力传感器放置在电梯的地板上,在传感器上放一个重为20N的物块,如图甲所示,实验中平板电脑显示出传感器所受物块压力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以下根据图象分析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从t1时刻到t2,物块处于失重状态 B.从时刻t3到t4,物块处于失重状态 C.电梯可能开始停在低楼层,先加速向上,接着匀速向上,再减速向上,最后停在高楼层 D.电梯可能开始停在高楼层,先加速向下,接着匀速向下,再减速向下,最后停在低楼层
|
19. 难度:简单 | |
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物块受水平恒力F的作用而运动,在其正前方固定一个足够长的轻质弹簧,如图所示,当物块与弹簧接触并将弹簧压至最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接触弹簧后即做减速运动 B.物块接触弹簧后先加速后减速 C.当物块的速度最大时,它所受的合力不为零 D.当弹簧处于压缩量最大时,物块的加速度不等于零
|
20. 难度:中等 | |
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所示是伽利略根据可靠事实进行的理想实验和推论的示意图,它将可靠事实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能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 有关实验步骤如下: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②将两个斜面对接,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释放时的高度. 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 请按合理顺序排列实验步骤(填序号): .以上步骤中,属于可靠事实的是 (填序号).
|
21. 难度:简单 | |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图中A为橡皮条的固定点,O为橡皮条与细线的结点,用两只弹簧秤或用一只弹簧秤时,都将结点O拉到同一个位置点,实验中你要比较的是图中 和 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其中 是实验直接测得的合力.
|
22. 难度:简单 | |
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如下: (1)在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应保持 不变,分别改变施加在物体上的水平拉力F,测出相对应的加速度a. (2)在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时,应保持 不变,分别改变物体的质量m,测出相对应的加速度a. (3)本实验也可以不测加速度的具体数值,通过测出两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在相同时间内发生的位移x1、x2来测量不同情况下物体加速度的比值,此比值= . (4)如果a﹣图象是通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则说明 . A.加速度a与质量m成正比 B.加速度a与质量m成反比 C.质量m与加速度a成反比 D.质量m与加速度a成正比.
|
23. 难度:简单 | |
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5mm的挡光条,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计时器记录了挡光条通过第一个光电门时的时间为△t1=0.050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t2=0.010s,挡光条从第一个光电门到挡住第二个光电门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3=3.0s.则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时的速度为 ,滑块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为 .滑块的加速度为 m/s2,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是 m.(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24. 难度:简单 | |
如图物块的质量m=30kg,细绳一端与物块相连,另一端绕过光滑的轻质定滑轮,当人用100N的力斜向下拉绳子时,滑轮两侧细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30°,物体在水平面上保持静止,滑轮上端的悬绳竖直(取g=10m/s2).求: (1)地面对物体的弹力的大小; (2)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的大小; (3)滑轮上方竖直悬绳的拉力大小.
|
25.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在国庆阅兵中,某直升飞机在地面上空某高度A位置处于静止状态待命.要求该机10时57分由静止状态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AB段加速后,以v=80m/s进入BC段的匀速受阅区,11时准时通过C位置.已知SBC=8km.问: (1)直升飞机在AB段做匀加速直线飞行的时间为多少? (2)直升飞机在AB段的加速度是多少? (3)AB段的距离大小为多大?
|
26.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质量m=2kg的物体静止于水平地面的A处,A、B 间距L=20m.用大小为30N、沿水平方向的外力拉此物体,经t0=2s拉至 B处.(已知cos37°=0.8,sin37°=0.6,取g=10m/s2) (1)求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用大小为30N,与水平方向成37°的力斜向下推此物体,使物体从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到达B处,求物体的运动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