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奥斯特最早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现象,并由此而引入了“场”的概念 B.伽利略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应用了“微元法”也就是微积分的基本原理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了很多的小段,每一小段近似地看做为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的方法 C.法拉第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变压器就是以这一现象作为其工作原理的 D.库仑在发现了库仑定律之后,进一步得出了电场强度以及磁感应强度的公式定义式,从而总结出了利用比值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
2.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 M和 m的两个小球静止置于高低不同的两个平台上,a、b、c分别为不 同高度的参考平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以 c 为参考平面,M的机械能大 B.若以 b 为参考平面,M的机械能大 C.若以 a 为参考平面,m的机械能大 D.无论如何选择参考平面,总是 M的机械能大
|
3.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D、E、F、G 为地面上间距相等的四点,三个质量相等的小 球 A、B、C 分别在 E、F、G 的正上方不同高度处,以相同的初速度水 平向左抛出,最后均落在 D点.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可判断 A、B、C 三个小球 A.初始离地面的高度比为 1:2:3 B.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之比为 1:2:3 C.落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之比为 1:2:3 D.从抛出到落地的过程中,动能的变化量之比为 1:2:3
|
4. 难度:中等 | |
如图,滑块A置于水平地面上,滑块B在一水平力作用下紧靠滑块A(A、B接触面竖直),此时A恰好不滑动,B刚好不下滑。已知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A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A与B的质量之比为 A. B. C. D.
|
5.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倾角为300的固定斜面上,质量为m的物块在恒定拉力作用下沿斜面以加速度 向上加速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物块沿斜面运动的距离为x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拉力做功为 B.重力势能增加 C.动能增加 D.机械能增加
|
6. 难度:压轴 | |
如图所示,一飞行器围绕地球沿半径为r的圆轨道1运动。经P点时,启动推进器短时间向前喷气使其变轨,2、3是与轨道1相切于P点的可能轨道。则飞行器 A.变轨后将沿轨道3运动 B.相对于变轨前运行周期变长 C.变轨前、后在两轨道上经P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D.变轨前、后在两轨道上经P点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
7.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在x轴相距为L的两点固定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Q、-Q,虚线是以+Q所在点为圆心、L/2为半径的圆,a、b、c、d是圆上的四个点,其中a、c两点在x轴上,b、d两点关于x轴对称。则下列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b、d两点处的电势相同 B.四点中c点处的电势最低 C.b、d两点处的电场强度相同 D.将一试探电荷+q沿圆周由a点移至c点,+q的电势能减小
|
8. 难度:压轴 | |
如图所示,两根平行长直金属轨道,固定在同一水平面内,问距为d,其左端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整个装置处在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一质量为m的导体棒ab垂直于轨道放置,且与两轨道接触良好,导体棒与轨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导体棒在水平向右、垂直于棒的恒力F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轨道运动距离l 时,速度恰好达到最大(运动过程中导体棒始终与轨道保持垂直),设导体棒接入电路的电阻为r,轨道电阻不计,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在这一过程中 A.流过电阻R的电荷量为 B.导体棒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C.恒力F做的功与摩擦力做的功之和等于回路产生的电能 D.恒力F做的功与安培力做的功之和大于导体棒所增加的动能
|
9.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为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两个质量各为mA和mB(mA>mB)的小物块A和B分别系在一条跨过定滑轮的软绳两端,用手拉住物块B,使它与地面接触,用米尺测量物块A的底部到地面的高度h. 释放物块B,同时用秒表开始计时,当物块A碰到地面时,停止计时,记下物块A下落的时间t.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1)在物块A下落的时间t内,物块A、B组成的系统减少的重力势能ΔEp= ,增加的动能ΔEk= . 改变mA、mB和h,多次重复上述实验,若在实验误差范围内ΔEp=ΔEk均成立,则可初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2)请写出一条对提高实验结果准确程度有益的建议 .
|
10. 难度:中等 | |
王红同学到实验室做“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时,发现实验桌上还有一个定值电阻R0.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来测量R0的阻值,实验时用U1、U2、I分别表示电表V1、V2、A的读数,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动到不同位置时,记录了U1、U2、I的一系列值。 (1)他在同一坐标纸上分别作出U1-I、U2-I图线,则所作的直线斜率较大的是 . (2)定值电阻R0的计算表达式是:R0= (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 若实验中的所有操作和数据处理无错误,实验中测得R0值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实际值。
(3)张超同学说:“在王红同学所用的实验器材中,如果知道电流表的内阻rA,就能少用一个电压表测出电动势、内阻以及R0的值。请你在虚线框中画出张超同学设想的电路图,并根据测量原理及记录的电表读数(自设符号表示),写出r和R0这两个物理量的计算式。r= ,R0=
|
11.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两根电阻不计的光滑金属导轨MAC、NBD水平放置,MA、NB间距L=0.4m,AC、BD的延长线相交于E点且AE=BE,E点到AB的距离d=6m,M、N两端与阻值R=2Ω的电阻相连,虚线右侧存在方向与导轨平面垂直向下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1T。一根长度也为L=0.4m、质量m=0.6kg、电阻不计的金属棒,在外力作用下从AB处以初速度沿导轨水平向右运动,棒与导轨接触良好,运动过程中电阻R上消耗的电功率不变,求: (1)电路中的电流I; (2)金属棒向右运动d/2过程中克服安培力做的功W;
|
12.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轨道左端与长L=1.25m的水平传送带AB相接,传送带逆时针匀速转动的速度,轻弹簧右端固定,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左端恰位于A点,现用质量m=0.1kg的小物块(视为质点)将弹簧压缩后由静止释放,到达水平传送带左端B点后,立即沿切线进入竖直固定的光滑半圆轨道最高点并恰好做圆周运动,经圆周最低点C后滑上质量为M=0.9kg的长木板且不会从木板下掉下。半圆轨道的半径R=0.4m,物块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物块与木块间动摩擦因数,长木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求: (1)物块到达B点时的速度的大小; (2)弹簧被压缩时的弹性势能; (3)小物块在长木板上滑行的最大距离s。
|
13. 难度:简单 |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并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但它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叶面上的小露珠呈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C.液晶显示器是利用了液晶对光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 D.当两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位置的间距时,分子间的距离越大,分子势能越小 E.将大颗粒的盐磨成细盐,就变成非晶体
|
14.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开口向上竖直放置的内壁光滑气缸,其侧壁是绝热的,底部导热,内有两个质量均为m的密闭活塞,活塞A导热,活塞B绝热,将缸内理想气体分成I、II两部分,初状态整个装置静止不动处于平衡,I、II两部分气体的长度 均为,温度为,设外界大气压强为保持不变,活塞横截面积为S,且,环境温度保持不变,求: ①在活塞A上逐渐添加铁砂,当铁砂质量等于2m,两活塞在某位置重新处于平衡,活塞B下降的高度; ②现只对II气体缓慢加热,使活塞A回到初始位置,此时II气体的温度;
|
15. 难度:简单 | |
A、B两列简谐横波均沿x轴正方向传播,在某时刻的波形分别如图中甲、乙所示,经过时间t(t小于A波的周期),这两列简谐横波的波形分别变为图中丙、丁所示,则A、B两列波的波速之比可能是________(填正确的答案标号) A.1:1 B.2:1 C.1:2 D.3:1 E.1:3
|
16. 难度:困难 | |
有一玻璃球冠,右侧面镀银,光源S就在其对称轴上,如图所示,从光源S发出的一束光射到球面上,其中一部分光经球面反射后恰能竖直向上传播,另一部分光折射入玻璃球冠内,经右侧镀银面第一次反射恰能沿原路返回,若球面半径为R,玻璃折射率为,求光源S与球冠顶点M之间的距离SM为多大?
|
17. 难度:简单 |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康普顿引入能量子的概念,得出黑体辐射的强度按波长分布的公式,与实验符合得非常好,并由此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 B.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具有能量和动量 C.德布罗意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认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D.汤姆逊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E.为了解释黑体辐射规律,普朗克提出了电磁辐射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
18.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两端与质量均为2m的B、C两物块固定连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物块C紧靠挡板不粘连,另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A以速度从右向左与B发生弹性正碰,碰撞时间极短可忽略不计,(所有过程都是在弹簧弹性限度范围内)求: ①A、B碰后瞬间各自的速度; ②弹簧第一次压缩最短与第一次伸长最长时弹性势能之比;
|